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资助详情>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17085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170852)
- 作品数:5 被引量:16H指数:2
- 相关作者:谢琳李磊朱晓燕鲜光军陈侠更多>>
- 相关机构: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华中科技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壳聚糖纳米微粒对靶向转化生子因子-βⅡ型受体核酸适配子的缓释作用及其安全性研究被引量:2
- 2013年
- 背景本课题组前期已筛选得到了靶向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Ⅱ型受体(TpRⅡ)的核酸适配子S58,并证明S58可抑制TGF-β介导的人Tenon囊成纤维细胞(HTFs)转分化作用。壳聚糖纳米微粒( CS-NP)已被证实可作为药物载体,但其包埋S58后抑制HTFs增生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值得关注。目的制备CS(S58)-NP,研究其生物学特性,并观察CS~NP对S58的保护及缓释作用。方法本研究所用细胞由本课题组前期原代培养的HTFs传代而来,取第4-10代对数生长期的细胞用于实验。以S58为实验对象,通过离子交联法制备出不同浓度CS-NP与S58表面电荷比(N/P比)的CS(S58)-NP。应用Zeta粒径分析仪检测CS(S58)-NP粒径及其Zeta电位;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粒径的大小、形态及分布情况;采用琼脂糖凝胶电泳法检测CS-NP与S58的结合情况,并评估CS(S58)-NP对核酸酶的抵抗能力;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检测不同时间点缓释液PBS中S58的含量,以判断CS(S58)-NP缓释S58的情况;利用乳酸脱氢酶(LDH)释放实验检测CS(S58)-NP对HTFs的细胞毒性。结果制备的CS(S58)-NP粒径分布于130~270nnl之间,其Zeta电位分布范围为+16-+28mV;扫描电子显微镜下可观察到CS(S58)-NP呈球形,分布均匀,粒径在300nm以内。当CS-NP与S58N/P比例为10、20、30、40时,CS(S58).NP平均包封率分别为88.9%、89.3%、91.7%、90.5%;加入DNaseI组与无DNaseI组比较,S58经CS-NP包裹后能够明显抵御DNaseI的酶解作用;体外缓释实验发现,CS-NP在PBS中持续缓慢释放S58,随着时间的延长,S58累计释放量增加,以24~36h释放速率最高,96hS58累计释放量为100%。随着CS(S58)-NP浓度的增加,HTFs上清液中LDH相对释放率逐渐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88.018,P=0.000)。50nmol/LCS(S58)-NP处理HTFs48h时LDH相对释放率最大,为(12.853±
- 陈侠李磊鲜光军王薇朱晓燕谢琳
- 关键词:TENON囊成纤维细胞转化生长因子生物靶向治疗
- 靶向转化生长因子-βⅡ型受体核酸适配子结合位点预测及相关验证研究
- 2014年
- 目的预测转化生长因子-βⅡ型受体(TRβⅡ)胞外段蛋白与靶向适配子S58的结合位点,并在体外进行验证,证实S58的结构稳定性。方法通过适配子ssDNA序列建立其三维结构,在蛋白质数据库搜索受体蛋白TRβⅡ胞外段的晶体结构,运用计算机辅助技术对两个分子进行对接实验,根据结果指导剪切优化适配子结构,分别用生物传感器技术及蛋白免疫印迹法验证其亲和力。结果核酸适配子ssDNA S58与TRβⅡ胞外段蛋白结合的可信位点包括位点Ⅰ(T4、T5、G6、C7)、位点Ⅱ(G13、A14、T15、C16、G17、C18)、位点Ⅲ(T31、G32、T33、C34)及位点Ⅳ(G40、A41、T42、T43、T44、G45、G46)。S58与TRβⅡ胞外段蛋白的亲和力高,S58的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表达明显较DMEM对照降低(P<0.05),根据结果剪切适配子S58后得到优化后的ssDNA亲和力、α-SMA表达均不如S58。结论核酸适配子S58为受体蛋白TβRⅡ的高特异性分子,具有一定稳定性,任何结构的改变均会降低与TβRⅡ的亲和力。计算机辅助的分子对接技术成为一项探索分子间作用的重要手段,为医学基础研究提供了良好的理论依据。
- 王薇黄阳玉朱晓燕陈侠许多肖奕谢琳
- 关键词:寡核苷酸类分子对接结合位点TRANSFORMINGBETA
- 人眼Tenon囊成纤维细胞体外培养及生长特性的比较被引量:7
- 2012年
- 目的观察在相同培养条件下不同组织来源的人眼Tenon囊成纤维细胞的生长特性,探讨不同组织来源对细胞培养的影响。方法分别取正常人、青光眼患者及翼状胬肉患者Tenon囊组织,均采用组织块贴壁法培养成纤维细胞,用含10%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基,于相同培养条件下进行离体培养,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生长情况并拍照记录,分别取传代第3、4、5代的成纤维细胞,于接种后第3天行MTT试验检测细胞增殖活力。结果青光眼组、翼状胬肉组较正常人组Tenon囊成纤维细胞离体培养细胞生长无明显差异,培养细胞2 d至6 d处于对数生长期。结论青光眼、翼状胬肉患者Tenon囊组织离体培养成纤维细胞的生长及增殖特性较正常人无明显差异,提示对相关疾病的研究及药物治疗的评价应以体内实验为主要参考,才能准确进行评估。
- 朱晓燕李磊鲜光军李海军谢琳
- 关键词:TENON囊成纤维细胞翼状胬肉青光眼
- 壳聚糖纳米微粒荧光探针的制备及特性研究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制备出壳聚糖纳米微粒荧光探针,对其物理特性进行研究,并观察其靶向性及细胞毒性。方法使用离子交联法制备出壳聚糖纳米微粒荧光探针(chitosan-nanoparticles-fluorescein isothiocyanate,CS-NP-FITC)。Zeta粒径分析仪观察其粒径及表面电位情况;扫描电镜观察其形态特点;接着用靶向转化生子因子βⅡ型受体(TGF-βreceptorⅡ,TβRⅡ)的核酸适配子S58标记CS-NP-FITC,作用于人Tenon’s囊成纤维细胞(human Tenon’s capsule fibroblasts,HTFs),观察其靶向结合特异性受体的情况;用LDH释放实验检测其细胞毒性。结果制备出的壳聚糖纳米微粒荧光探针CS-NP-FITC的平均粒径为274.6 nm,平均表面电位为+24.3 mV,扫描电镜下可观察到呈球形的微粒,分布均匀;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到适配子S58标记的CS-NP-FITC能够与TβRⅡ特异性结合;LDH释放试验证实CS-NP-FITC的使用浓度在0.18~18 mg/mL时,细胞毒性很小,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结论壳聚糖纳米微粒荧光探针CS-NP-FITC经适当的适配子或抗体标记后具有靶向结合特异性受体的能力,且细胞毒性小,具有应用于生物成像中的潜力。
- 陈侠李磊谢琳
- 关键词:分子探针壳聚糖
- 转化生长因子-β2诱导人Tenon囊成纤维细胞转化及其在瘢痕形成中的作用被引量:7
- 2013年
- 背景研究表明转化生长因子-β2(TGF-β2)能够促进瘢痕形成,但其在青光眼滤过术后局部瘢痕形成中的作用机制值得研究。目的探讨TGF-β2对人Tenon囊成纤维细胞(HTFs)转化以及在滤过术后瘢痕形成中的作用。方法在斜视手术中获取3例患者的Tenon囊组织,并用组织块培养法在含质量分数10%胎牛血清的DMEM中培养,培养的细胞贴壁后达到70%~80%亚融合状态时更换为无血清培养基饥饿培养24h,然后分别加入质量浓度1、2、5、10、20Ixg/LTGF-β2诱导HTFs24h,另用2tzg/L或5μg/LTGF-β2 诱导HTFs6、24、48、72h,阴性对照组培养基中不加TGF-β2 用Westernblot法检测HTFs中α-平滑肌肌动蛋白(n—SMA)和pSmad2蛋白的表达,采用细胞免疫荧光技术检测“-SMA及纤维状肌动蛋白(F—actin)表达的定位,采用凝胶收缩实验检测培养细胞收缩力的变化。结果不同质量浓度TGF—B,组HTFs中0I—SMA表达的强度均明显强于阴性对照组,2tzg/L、5μg/LTGF—B,作用24~48h后HTFs中d—SMA表达强度达峰值,10μg/L、20μg/LTGF-β2组较2μg/L、5μg/LTGF-β2组α—SMA蛋白表达强度减弱。对照组HTFs中有少量α—SMA及F—actin表达,1、2、5μg/LTGF-β2组d—SMA及F—actin荧光表达明显增强,阳性细胞数明显增加,10μg/LTGF-β2组α—SMA及F-actin荧光表达较低质量浓度组减弱。2μg/LTGF-β2作用后pSmad2表达强度明显强于PBS组和FBS组,在作用后30rain~2h表达较强,2h后开始出现下降。对照组HTFs收缩凝胶面积所占原面积的百分数为(78.00-3.13)%,1、2、5、10tzg/LTGF-β2组分别为(63.88±1.78)%、(20.69±O.65)%、(19.49±O.54)%、(16.24~0.84)%,HTFs收缩凝胶面积占原面积的百分数随着TGF-β2质量浓度的增加而明显增加(F组别=859.400,P=0.000)。结论TGF-β2可诱导成纤维细胞转分化,一定程度上其作�
- 朱晓燕李磊鲜光军李海军谭燕谢琳
- 关键词:转化生长因子-Β2青光眼滤过手术瘢痕形成TENON囊成纤维细胞Α-平滑肌肌动蛋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