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12YJA720032)

作品数:5 被引量:37H指数:5
相关作者:张成岗黄晓伟杨子洁赵瑞琦更多>>
相关机构:清华大学北京语言大学中国传媒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北京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自然科学总论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自然科学总论
  • 2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篇社会
  • 2篇嬗变
  • 2篇本质主义
  • 1篇信任
  • 1篇信任危机
  • 1篇舆论
  • 1篇中国外交
  • 1篇社会变迁
  • 1篇社会视域
  • 1篇实体论
  • 1篇视域
  • 1篇情意
  • 1篇群体极化
  • 1篇主义
  • 1篇专家系统
  • 1篇外交
  • 1篇网络民族主义
  • 1篇网络舆论
  • 1篇现代性批判
  • 1篇历史嬗变

机构

  • 4篇清华大学
  • 1篇北京语言大学
  • 1篇中国传媒大学

作者

  • 4篇张成岗
  • 2篇黄晓伟
  • 1篇赵瑞琦
  • 1篇杨子洁

传媒

  • 2篇南京师大学报...
  • 1篇自然辩证法通...
  • 1篇南京大学学报...
  • 1篇南京邮电大学...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6
  • 3篇2013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西方技术观的历史嬗变与当代启示被引量:10
2013年
技术观是人们在技术实践中以及对技术进行研究的过程中所形成的基本共识,反映了特定历史时期人们对技术实践活动的认识和反思。西方技术观的发展经历了一个从本质主义到建构主义、再从建构主义走向实践哲学的演变过程。本质主义技术观假定,在技术背后存在着先验的本质,因此基于不同的本质设定可以把本质主义技术观分为工具论和实体论;建构主义技术观否认先验本质的存在,强调技术活动的价值渗透性,将技术看作是社会建构之物、是技术逻辑与社会内容的汇聚。技术是历史变动性和历史恒定性的辩证统一,是自然维度与社会维度有机结合,技术实践的研究路径可以整合技术工具论与技术实体论,吸纳技术建构论的合理内核,提供现代性批判的新维度,代表着技术研究的新趋势。
张成岗
关键词:本质主义工具论实体论现代性批判
网络舆论与中国外交的互动——基于东亚网络民族主义案例的考察被引量:5
2013年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和公民主权在新技术资讯平台上的不断彰显,网络民族主义对外交政策的形成及其效果的影响越来越重要。两者的互动过程是复杂的。案例显示,网络民族主义通过网络民意支持以增加回旋余地、网络舆论使外国感到压力并调整对策等层面,对外交有正面的助推作用。然而,网络群体极化的普遍特征混杂着中国特色的悲情意识,使中国网络民族主义也失于过度敏感、极端,甚至伴有黑客行为,从而对外交推行形成阻碍。在重复博弈的互动过程中,网络民族主义因言辞与行动存在落差、好恶态度变化太快等特点,更进一步削弱了其在积极层面对外交的影响。
赵瑞琦杨子洁
关键词:中国外交网络民族主义群体极化悲情意识
技术决定论形成的历史进路及当代诠释被引量:7
2017年
技术社会学诞生于现代性语境中,以技术决定论为基本内核,伴随工业社会和理性主义拓展而形成对现代社会变迁的技术解释图景。技术决定论现代性意涵的历史诠释中存在着技术与社会对立的二元逻辑张力,从技术与现代性的相互建构论视角透视,揭示出"经验转向"以来对技术决定论的社会维度和技术维度批判的不对称性。技术决定论经历了欧洲起源、美国发展、全球影响的时空展现过程,主要是启蒙的社会进步思潮与现代技术的本质主义理解共同形塑的结果。深入反思技术与社会关系问题隐含的解释模式,将成为走出技术决定论困境的必由之路。
黄晓伟张成岗
关键词:技术决定论社会变迁本质主义
技术专家在风险社会中的角色及其限度被引量:7
2013年
在以追求安全为崇高目标的现代性运动中却遭遇了风险的巨大挑战,人类已进入风险社会。风险既具有实在性又具有建构型。在风险建构中,掌握着专业知识的专家扮演着重要角色。进行风险界定,为风险决策提供合法性基础是技术专家在风险社会的重要角色定位,但其角色及其功能实现具有其限度,表现在:技术专家进行的风险界定可能产生更大风险;技术专家风险界定所依赖的量化和实证方法隐含内在缺陷;风险管理是包含技术要素和非技术要素在内的复杂过程,技术专家对非技术问题的解决无能为力。要加强人类社会应对风险的能力,应当进一步提高风险意识,打破专家对风险界定的垄断,实现风险决策结构的开放,使利益相关者可以真正参与到风险决策中来。
张成岗
关键词:风险社会
“后信任社会”视域下的风险治理研究嬗变及趋向被引量:8
2016年
传统社会构建基于权威和个体信任,现代社会的构建在很大程度上是确立系统信任,尤其是专家系统信任的过程,信任品性为社会发展提供了动力支撑,风险使人类步入了"后信任社会"。后信任社会对专家角色、互动机制、政策框架进行了重构,风险研究呈现出新动向,表现在:由专家诠释风险转向风险感知构建的公众参与;由单向风险沟通机制转向风险沟通的多元互动机制;由外在的风险管理转向内生的风险治理模式。运用社会学的分析工具和学术话语对风险展开多维度研究,反思"后信任社会"的风险机制,构建转型期的社会信任体系有助于增强风险感知、促进风险沟通和风险治理政策制定,对破解社会发展中的风险困境具有重要意义。
张成岗黄晓伟
关键词:专家系统信任危机风险沟通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