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12YJA720036)

作品数:10 被引量:46H指数:4
相关作者:余玉湖张有奎陈墀成更多>>
相关机构:厦门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政治法律经济管理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篇哲学宗教
  • 3篇政治法律
  • 1篇经济管理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4篇主义
  • 3篇唯物
  • 2篇形而上学
  • 2篇虚无
  • 2篇虚无主义
  • 2篇哲学
  • 2篇生态
  • 2篇生态文明
  • 2篇史观
  • 2篇主观主义
  • 2篇唯物主义
  • 2篇唯心
  • 2篇唯心史观
  • 2篇文化
  • 2篇历史观
  • 2篇历史唯物主义
  • 2篇历史虚无主义
  • 2篇马克思主义
  • 2篇传统文化
  • 1篇信息视角

机构

  • 12篇厦门大学

作者

  • 5篇余玉湖
  • 5篇张有奎
  • 3篇陈墀成

传媒

  • 2篇厦门大学学报...
  • 1篇马克思主义与...
  • 1篇未来与发展
  • 1篇南京大学学报...
  • 1篇生态经济
  • 1篇辽宁大学学报...
  • 1篇现代哲学
  • 1篇哈尔滨工业大...
  • 1篇思想理论教育

年份

  • 3篇2015
  • 4篇2014
  • 3篇2013
  • 2篇2012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生态文明视野下的科技创新生态化转型被引量:10
2014年
文明自觉发展呼唤科技创新生态化转型,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借助绿色科技提供现实的实践手段,以摆脱陷入传统工业文明困境的人与自然物质变换模式。建设生态文明,推动文明向自觉发展的转型与质变,为开发清洁生产技术、循环经济技术、能源再生与替代技术等先进生产技术开辟了广阔的前景,也为文明的自觉发展奠定物质技术基础。生态化科技创新在整体和历史维度中提供协调人与自然关系的支撑手段,推动工业化的技术创新体系改造为生态化技术创新体系。科技创新生态化转型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通过文化创新,培育良好的生态文化氛围,培育其生态化转向的社会基础。
陈墀成余玉湖
关键词:生态文明生态化转型
历史虚无主义的两个理论误区
历史虚无主义的实质在于否定历史的规律和意义,解构整体的历史观。它与历史唯物主义具有根本的差别,它的两个理论误区在于,一是陷入一种主观主义的唯心史观;二是它终归属于一种前黑格尔意义上的形而上学历史观。目前中国的历史虚无主义...
张有奎
关键词:历史虚无主义历史唯物主义
文献传递
虚无主义的终结与人的解放——基于马克思主义实践逻辑的考察被引量:1
2015年
虚无主义是取消超越性、理想性、目的性和深度的思想事物,它是现代世界的精神本质。从马克思主义的角度看,人的解放内在地要求克服虚无主义的困扰。观念的逻辑试图停留在精神文化的层面克服虚无主义,它的局限性在于仅仅看到虚无主义的状况和它的历史文化根源,没有进一步探究它的政治经济根源。马克思主义的实践逻辑是强调人类感性活动的逻辑,它反对资本逻辑对社会生活诸领域的支配和统治,是对虚无主义之产生基础的克服,从而是终结虚无主义的真正力量。
张有奎
关键词:虚无主义实践逻辑现代性危机资本批判
生态文明建设视野下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被引量:2
2014年
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需要以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为基础。从生态文明建设在中国发展的历程表明,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对于形成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能的。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中国传统文化精髓为思想资源,融合东西方文化的合理因素,形成时代需要的生态文明建设视野下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科学发展观,将世界性和民族性相统一,构筑有中国特色的生态文明建设哲学基础与思想资源。
陈墀成余玉湖
关键词:生态文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国传统文化科学发展观
马克思哲学变革的精神实质及其当代意义被引量:2
2012年
马克思的实践哲学不是如同亚里士多德、康德等哲学家那样在研究对象的意义上探讨人类行为的学说,而是在思想范式的意义上探讨理论与实践关系的学说。马克思哲学变革的精神实质在于:它不是对传统理论哲学问题的解决,而是消解了心/物、思维/存在的关系问题,转变了哲学的提问方式和问题域,实现了从理论哲学向实践哲学的范式转换。其当代意义在于:开启了现代西方哲学的思想主题,提供了解决生态危机的哲学基础,深化了公共领域问题的研究,推进了人的自由的实现和人性的完善,恢复了哲学的地位和尊严,促进了中国传统哲学的创造性转换。
张有奎
关键词:哲学变革实践哲学理论哲学
论人与自然的和解——马克思恩格斯生态哲学思想探析被引量:11
2013年
人与自然的同质性决定了人与自然和解的可能性,异质性决定了其现实性和复杂性。马克思恩格斯通过考察人类活动的历史来认识人与自然和解所追求的社会目的和内在诉求,将满足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需求置于优先地位。社会实践中的人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解的主导力量,人类必须深化对制约发展的环境因素的认识,承担起对地球生态环境的责任。马克思主义认为,劳动产生人与自然和解的基础,社会交往是人与自然和解的现实前提,人与自然和解的理想路径需要人从社会关系方面把自己从动物中提升出来。
陈墀成余玉湖
关键词:和解恩格斯生态哲学
拜物教之“物”的分析被引量:2
2015年
拜物教是马克思学说的重要范畴。物、物化和物象化概念是一组与拜物教密切相关的概念群。拜物教之"物"有两重意蕴:一是物与物的关系掩盖着人与人的关系,人在观念和行为方面认同物的逻辑;二是物与物的关系隐藏的人与人的关系不是泛泛之论,而是特指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拜物教之"物"的社会表征主要有四个方面:人役于物;抽象化、形式化;合理化、算计和效率;流动性。物之解读的意义在于,既看到当今物之时代强调规则、秩序、能力、形式的必然性和进步性,避免简单化的道德批判,又看到它的局限性和现实超越的长期性。
张有奎
关键词:拜物教
资本逻辑的意义与传统文化的历史使命被引量:8
2015年
资本逻辑是利润最大化的逻辑和物的逻辑,它在文化上,一方面摧毁传统文化的价值,另一方面造成现代文化的虚无主义意象。文化的超越性表现在它不是物质生产的消极附属物,而是力求摆脱物的束缚,追求某种理想性的存在。强调文化的超越性不同于文化决定论的立场,也就是说,我们要充分意识到文化拯救的限度。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祛除文化保守主义的心态,实现它的现代转化。它的历史使命在于遏制资本逻辑的泛化,重构人民的精神家园,开拓人类新文明的样式。
张有奎
关键词:资本逻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唯物史观
历史虚无主义的两个理论误区
历史虚无主义的实质在于否定历史的规律和意义,解构整体的历史观。它与历史唯物主义具有根本的差别,它的两个理论误区在于,一是陷入一种主观主义的唯心史观;二是它终归属于一种前黑格尔意义上的形而上学历史观。目前中国的历史虚无主义...
张有奎
关键词:历史虚无主义历史唯物主义
生态危机视域下的生产力内涵新解被引量:2
2013年
传统生产力的定义在理论上片面理解生产力内涵,将它单纯理解为"社会生产力",把自然界和生态环境排除于生产力范畴之外,突出强调生产力是人对自然的征服"力",而没有正确理解"协调人与自然关系,促进和谐发展的能力"也是生产力应有之义。由于理论上的误解,实践上必然导致人与自然关系的恶化,由此加剧日益严重的生态危机。从生态视域重新解读生产力的内涵,把握生产力是自然生产力与社会生产力的有机统一,重视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
余玉湖
关键词:生态视域生产力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