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08JA880024)

作品数:5 被引量:34H指数:3
相关作者:李志厚王嘉毅李书光刘兴然更多>>
相关机构:华南师范大学西北师范大学广东石油化工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文化科学

主题

  • 3篇教学
  • 2篇有效教学
  • 2篇知识
  • 2篇知识生态
  • 2篇知识生态学
  • 2篇教学知识
  • 2篇教学知识管理
  • 1篇学分
  • 1篇学业
  • 1篇学业评价
  • 1篇有效教学研究
  • 1篇之于
  • 1篇生态学
  • 1篇生态学分析
  • 1篇视域
  • 1篇思维
  • 1篇教学研究
  • 1篇教育
  • 1篇教育课
  • 1篇教育课程

机构

  • 4篇华南师范大学
  • 1篇西北师范大学
  • 1篇广东石油化工...

作者

  • 4篇李志厚
  • 1篇王嘉毅
  • 1篇刘兴然
  • 1篇李书光

传媒

  • 2篇教育理论与实...
  • 2篇教育导刊(上...
  • 1篇教育科学研究

年份

  • 3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教学知识工程化:一个理论见之于实践的研究领域被引量:14
2009年
教学知识是教师关于课程、教学及其实施方略的学问。每个教师都会具有一定类型和数量的教学知识。当一名教师拥有满足其工作所需的教学知识并能够运用到课堂教学实践时,才可以说教师获得了专业发展,而这种发展高低有赖于教师教学知识工程化的程度。教学知识工程化的实质是教学知识的应用和可操作化,它是形式化和结构化的教学知识在特定情境产生其功能,其目的是为了发展教师的教学判断力和实践力。教学知识工程化是教学论超越单纯的理论形态走向实践应用的桥梁,是教学理论实践化和教学实践理论化的中介,是教学理论走向教学实践的关键点。
李志厚王嘉毅
关键词:教学知识教学知识管理知识生态学工程思维
教学临界阈研究的问题与思路被引量:5
2011年
教学临界阈研究是探究和揭示教学有效性内在本质及其规律的关键,是我们对有效教学问题从外条件研究到内问题探讨的转折点。这些内问题的探讨主要包括学习者的有效学习量究竟是多少才能引起学习临界点的出现,影响教学从量变到质变的关键因素是什么,教学临界阈的产生能否促使学习者知而达智、行而致能。超额学习、掌握学习、语言输入理论、结构方程模式等成果为教学临界阈的研究奠定了基础,人类工效学、知识生态学和博弈论更是为教学临界阈研究提供了多元视角。时间、空间、群体和影响程度等质变临界阈的存在意味着教学临界阈研究有着不同的研究思路,而具体内容学习变化的曲线则是判断教学临界阈的基本依据。通过变量干预而改变教学临界状态是研究有效教学的一个新的切入点。
李志厚
关键词:教学有效教学
有效教学研究的知识生态学分析
2011年
有效教学问题的研究经历了从教学效能、教学效率、教学效益和教学效果等内涵的澄清,到影响因素的关注、教学行为的分析、有效特征的判断、教学方略的探求以及评鉴标准的争议,但仍没有形成相关的共识和令人信服的答案。文章从知识生态学的视角,试图超越以往执着于外条件的研究,从内问题来探究知识形成与转化的内在机制,进一步澄清有效教学的关键问题。
刘兴然
关键词:有效教学知识生态学教学知识教学知识管理
生态学视域下的学业评价改革思路探析被引量:12
2010年
从生态学来分析教育问题是一个新的视角。文章从生态学出发分析了学业评价的非生态现象:作业负荷繁重,超出学生的生态承载力;漠视学生需求,压抑个性发展;评价内容和方法单一且过分依赖纸笔测验。并借鉴了生态学的有关原理如耐度定律、花盆效应以及生态位原理,提出相对合理的学业评价方式即表现性评价,认为这样可以建立动态的学业评价,使学生在知识、技能和情意发展等方面得到全面的发展,从而使教学系统、人才培养系统等处于良性的循环发展状态。
李志厚李书光
关键词:生态学学业评价
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几个基本问题被引量:3
2011年
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已进入一个理论探究和实践总结的关键期,需要对此次课程改革的课程政策和基础、课程设计、课堂实施、成效评价及投资成本等基本问题进行反思。反思的主要内容包括:课程政策的成熟程度、主要影响因素和决策重点;课程改革的实践基础和理论基础;课程在内容、活动和条件方面的设计;课程实施中的课程标准与教材,教师的实施能力、角色和支持性;改革成效评价标准和评价维度的科学性与可行性;改革投入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与现实成效的比较。
李志厚
关键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课程政策课程设计课程实施课程评价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