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资助详情>
基础研究重大项目前期研究专项(2001CCB00200)
基础研究重大项目前期研究专项(2001CCB00200)
- 作品数:6 被引量:66H指数:5
- 相关作者:许建平刘增宏孙朝辉朱伯康童明荣更多>>
- 相关机构: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南京气象学院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海洋水文气象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基础研究重大项目前期研究专项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国家海洋局青年海洋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 ARGO剖面浮标电导率传感器漂移问题探讨被引量:6
- 2004年
- ARGO剖面浮标在海上长期工作 ,其携带的电导率传感器漂移会导致测量数据误差 ,从而影响观测资料的质量。文章利用误差理论和回归分析、曲线拟合等数理统计方法 ,检测和处理由 ARGO剖面浮标电导率传感器漂移所带来的测量误差 ,并对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上已经发现有电导率传感器漂移的 ARGO资料进行了校正 。
- 童明荣许建平马继瑞刘增宏孙朝辉
- 关键词:ARGO剖面浮标漂移
- 应用Argo资料分析西北太平洋冬、夏季水团被引量:7
- 2007年
- 应用Argo剖面浮标观测的温、盐度资料,分析了西北太平洋海域冬、夏季的温、盐度分布、水团结构及其分布。首先采用T-S点聚图法分析了该海域水团分布的基本情况,由点聚分析结果可知,该海域至少存在6种以上水团;再用模糊聚类软化法对水团作进一步划分,分别计算了该海域6至11类水团的F和△F值,结果表明,冬、夏季的△F值都以划分为8类时为最大,这与大洋水团的稳定性是一致的,因此,该海域冬、夏季水团以划分为8类最佳,它们分别是北太平洋热带表层水、北太平洋次表层水、北太平洋中层水、北太平洋副热带模态水、北太平洋深层水和赤道表层水,以及南太平洋次表层水和南太平洋中层水。
- 孙朝辉刘增宏童明荣朱伯康许建平
- 关键词:ARGO剖面浮标水团分析
- 最优插值方法在西北太平洋海温同化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10
- 2008年
- 本文开发出一套与三维温盐流数值模式POM相匹配的最优插值数值同化模块,具有将船舶报资料和Argo海温数据加入数值模拟的能力。利用该同化系统,本文对2001~2002年进行了数值模拟试验,通过模拟结果和未加入同化的模拟结果的对比表明,该同化系统能有效地改进三维海温模拟结果,使之更为接近于观测值。
- 李云刘钦政张建华王旭李燕
- 关键词:资料同化最优插值ARGO资料
- 台风期间的海洋观测及其新技术发展被引量:3
- 2005年
- 国外近几年已经研发出两种专门用于台风期间海洋观测的新技术,并在大西洋海域得到了试应用。文章将着重介绍这两种新型的观测仪器设备及其所取得的初步观测和研究结果。
- 朱伯康刘增宏许建平
- 关键词:海洋观测台风
- 利用Argo资料研究2001—2004年期间西北太平洋海洋上层对热带气旋的响应被引量:37
- 2006年
- 利用Argo剖面浮标观测资料,对2001—2004年11月期间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经过后海洋上层的响应作了分析研究。结果显示,热带气旋经过后,55.6%的观测剖面其混合层深度会加深,范围在0—60m,并且在气旋过后5d内更为明显;由于混合加剧,大约有77.8%的观测剖面其混合层温度会下降,最多达5℃;61.1%的混合层盐度会下降,平均降盐约0.12;表层流速增大的占54%,平均增大30cm·s-1,表层流速的变化与风速的大小呈正相关,相关系数仅为0.06;混合层内温度变化与热带气旋风速呈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15;混合层温度下降有明显的右偏现象,在气旋路径右侧50—150km处,温度下降尤为明显,而混合层盐度在气旋路径两侧的变化基本呈对称状分布;混合层深度在气旋路径右侧加深更为明显,在右侧100—150km范围内达到最大;混合层深度的变化与气旋经过前混合层的初始深度呈明显的负相关,相关系数达-0.42。
- 刘增宏许建平朱伯康孙朝辉张立峰
- 关键词:热带气旋混合层ARGO剖面浮标
- 参考数据集对Argo剖面浮标盐度观测资料校正的影响被引量:10
- 2006年
- 国际Argo计划采用新颖的Argo剖面浮标来监测全球大洋中上层的变化,对浮标盐度观测资料进行质量控制是非常重要的。本文采用历史水文观测资料集得到的温-盐度(-S)关系,并利用Wong等人开发的WJO延时模式盐度校正方法,对电导率传感器出现漂移、偏移等故障的Argo剖面浮标盐度资料进行校正。对影响校正结果的历史水文资料集(或参考数据集)的选取进行了初步研究,并在不同的海区进行试验。结果表明,选取合适的参考数据集可以提高盐度校正的精度。
- 刘增宏许建平修义瑞孙朝辉
- 关键词:ARGO剖面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