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ZJN-0501)

作品数:16 被引量:100H指数:7
相关作者:张明海田新民刘艳华张辉刘群秀更多>>
相关机构:东北林业大学牡丹江师范学院中国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美国内政部鱼和野生动物管理局老虎与犀牛保护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5篇生物学
  • 3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3篇马鹿
  • 7篇种群
  • 6篇粪便DNA
  • 4篇东北马鹿
  • 3篇生境
  • 3篇种群遗传
  • 3篇微卫星
  • 3篇基因
  • 2篇冬季生境
  • 2篇性别鉴定
  • 2篇野生马鹿
  • 2篇生境选择
  • 2篇种群数量
  • 2篇种群遗传多样...
  • 2篇控制区
  • 2篇粪便
  • 2篇SRY基因
  • 1篇东部林区
  • 1篇遗传多样性研...
  • 1篇容纳量

机构

  • 16篇东北林业大学
  • 4篇牡丹江师范学...
  • 1篇江西师范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国家林业局
  • 1篇黑龙江省环境...
  • 1篇济南动物园

作者

  • 16篇张明海
  • 5篇田新民
  • 4篇刘艳华
  • 2篇张辉
  • 2篇刘群秀
  • 2篇罗理扬
  • 1篇李熠
  • 1篇王双玲
  • 1篇靳勇超
  • 1篇杨春文
  • 1篇周绍春
  • 1篇蒋志刚
  • 1篇贾竞波
  • 1篇李言阔
  • 1篇谢绪昌
  • 1篇贾竟波
  • 1篇金志民
  • 1篇马建章
  • 1篇张宇

传媒

  • 4篇野生动物
  • 3篇兽类学报
  • 2篇生态学报
  • 2篇Zoolog...
  • 1篇东北林业大学...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生态学杂志
  • 1篇生态科学
  • 1篇经济动物学报

年份

  • 1篇2012
  • 8篇2010
  • 1篇2009
  • 3篇2008
  • 2篇2007
  • 1篇2006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粪便DNA分析技术的东北马鹿种群遗传学研究被引量:5
2007年
目前,栖息地的破坏是野生动物处于濒危状态的主要因素之一。东北马鹿是国家重点保护动物,近年来,人类活动的干扰使其生境明显减少并呈斑块状分布,这将使东北马鹿的种群遗传结构发生变化。然而,在野生动物遗传结构研究中,传统的取样方法直接或间接地对动物造成了伤害。因此,本文以粪便为研究材料,对来自完达山地区的9个东北马鹿样品进行mtDNA序列分析,共发现29个变异位点,定义了7个单倍型,其单倍型多样性(h)平均值为0.917、核苷酸多样性(π)平均值为2.803,种群总体遗传多样性较高。这一结果不但表明运用粪便DNA分析技术可以有效地进行马鹿遗传结构研究,而且还为野生东北马鹿的保护管理以及更加深入的研究提供基础数据资料。
刘艳华张明海
关键词:东北马鹿粪便DNA
黑龙江省完达山东部林区马鹿微卫星位点的筛选被引量:5
2010年
利用黑尾鹿、白尾鹿等近缘物种的18对微卫星引物,对2个东北马鹿肌肉DNA样品和176个粪便DNA样品进行扩增,通过毛细管电泳法筛选适合东北马鹿的微卫星位点。结果表明,其中3个位点为高度多态性位点(PIC>0.5),1个为中度多态性位点(0.5>PIC>0.25)。共检测到26个等位基因片段,平均每个位点6.5个等位基因。多态信息含量0.393~0.827,个体识别率0.643~0.958,累积个体识别率为0.9999,累积非父排除率为0.9976。这4个多态性微卫星位点为东北马鹿的遗传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张辉张明海罗理扬
关键词:马鹿微卫星位点粪便DNA
马鹿粪便样品微卫星基因型的可靠性评价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评价马鹿粪便DNA的微卫星基因型可靠性,为后续保护遗传学方面的研究提供参考。[方法]选择7个多态性较高的微卫星位点,扩增167份马鹿粪便DNA,通过3~4次的重复扩增统计等位基因丢失率和假等位基因出现率。[结果]7个位点的等位基因丢失率平均为0.034,假等位基因出现率平均为0.023。[结论]对于杂合体,3~4次的重复扩增可以满足基因型后续分析要求,而纯合体需要7次以上的重复扩增。
田新民张明海
关键词:马鹿微卫星基因型
基于粪便DNA的马鹿种群数量和性比被引量:16
2010年
为分析黑龙江省完达山林区马鹿种群生存状态,制定科学有效地保护措施,从分子水平研究了种群数量和性比。2006、2007两年冬季跟踪马鹿足迹链,于五泡林场共搜集210份粪便,以成功提取DNA的167份作为分析样本。通过多态性较高的7个微卫星位点进行了基因分型分析,显示167份粪便DNA分属66只个体。基于非损伤性标志重捕法,统计出林场内马鹿数量2a平均47(39—60)只,密度0.302(0.251—0.386)只/km2,与2002年大样方法调查结果相比有减无增。SRY基因性别鉴定显示,种群雌雄性比1.00∶2.00(22♀,44♂),存在较多雄性个体,分析认为偷猎是导致性比失衡的最主要原因。数量的持续下降和性比失衡提示完达山林区马鹿种群数量的恢复需要更好地保护工作。
田新民张明海
关键词:马鹿粪便DNA种群数量
黑龙江省完达山东部林区马鹿种群遗传多样性的微卫星分析被引量:14
2010年
黑龙江省完达山东部林区是东北马鹿(Cervus elaphus xanthopygus)种群密度较高的分布区之一,本文对2年冬季采集的167份马鹿粪便进行了7个微卫星座位的个体识别,评价了马鹿种群遗传多样性,并分析近期马鹿数量的急剧下降对种群遗传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167份粪便DNA分属66只个体;种群平均等位基因数9.00±2.77;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3.97±0.99;平均多态信息含量0.69±0.09;平均期望杂合度0.74±0.08;平均观察杂合度0.69±0.08。整个种群显著偏离Hardy-Weinberg平衡,但种群固定系数Fis为0.060,没有显著偏离零。可见,完达山东部林区马鹿种群遗传多样性较高,数量的急剧下降近期还没有表现在种群遗传结构上。
田新民张明海张辉杨春文金志民
关键词:东北马鹿微卫星
完达山林区森林采伐和非采伐区马鹿、狍子对冬季生境因子选择的比较被引量:17
2006年
2003—2005年的冬季,在黑龙江省完达山地区的五泡林场,通过样线调查,利用逐步判别分析的方法,对冬季马鹿和狍子在森林采伐区和非采伐区生境选择的差异进行了比较研究,其结果表明,在该地区虽然两物种在生境选择上发生部分重叠,但在生境利用方式上均存在显著差异在采伐区马鹿主要利用中坡位或上坡位、半阴半阳或阳坡、人为干扰距离大于1000m、海拔相对较高、食物丰富度较高、乔木胸径较小、灌木密度较高的灌丛或杂木林生境;狍子主要利用中坡位或下坡位、阳坡、海拔相对较低、食物丰富度适中、乔木胸径较大、灌木密度较低、人为干扰距离要求不严格的杂木林或柞树林生境。在非采伐区,马鹿主要选择距人为干扰大于1000m、海拔较高、食物丰富度较高、乔木胸径较小的杂木林生境;狍子主要选择中坡位或下坡位、人为干扰距离要求不严格、海拔较低、食物丰富度较适中和乔木胸径较大的杂木林或杨-桦混交林生境。
周绍春张明海王双玲
关键词:马鹿狍子生境选择
气候因素对狍种群遗传多样性的影响
2010年
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分析测定了6个狍(Capreolus Pygargus)种群的分子遗传特征。遗传分析表明:狍迎春种群具有较低的单倍型多样性(H=0.622±0.138)和核苷酸多样性(π=0.386±0.00383),图强种群具有较高的单倍型多样性(H=0.857±0.044)和核苷酸多样(π=2.580±0.01914),Taiima’sD和FuandLi’sD值检测结果表明这6个狍种群相对于中性进化的歧异度并没有明显的偏离(P〉0.1):相关性分析表明:狍遗传多样性与纬度(r=0.770)和海拔(r=0.719)呈著正相关,与年平均气温(r=-0.519)和无霜期(r=-0.652)呈显著负相关,与经度(r=-0.258)和年平均降水量(r=.0.205)呈显著的不相关。
刘艳华贾竟波张明海
关键词:粪便DNA生态因子
东北地区狍种群的遗传多样性研究被引量:4
2010年
狍为我国重要的经济动物,并且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东北虎的主要猎物之一。因此,深入了解狍各地理单元内种群的遗传变异,可以为我们制定保护管理策略提供依据,进而使珍稀濒危物种得到有效的保护和管理。本文对88个不同狍个体(来自8个不同地点)的线粒体DNA控制区的部分序列进行了测定和群体分析,获得了463bp的片断,并检测到59个变异位点,占分析长度的7.84%,且这59个变异位点皆为碱基置换,未出现碱基插入或缺失的现象,定义了30种单倍型,核苷酸多样性平均值为0.02641,种群总体遗传多样性较高。从Tajima’sD和FuandLi’sD值的估算结果来看,这8个狍种群相对于中性进化的歧异度并没有明显的偏离(P>0.1),没有明显的证据显示这8个狍种群间存在很强的平衡选择。30个单倍型整体上将东北狍种群分为3个亚群,分子变异分析表明3个亚群间基因流Nm均大于1,说明这3个狍亚群间存在着基因流。
张明海刘艳华贾竞波
关键词:粪便DNA线粒体DNA控制区
黑龙江完达山东部林区偷猎对野生马鹿种群的影响被引量:9
2007年
2004年和2005年冬季,在黑龙江省完达山林区,通过实地调查、发放调查表和走访当地居民等方法,初步确定了该林区偷猎活动的主要方式及其对野生马鹿种群繁殖率和存活率的影响,并根据实际调查状况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保护和管理建议。结果表明:研究地区造成马鹿死亡的因素主要包括枪打、下套和下药,此外也存在狗咬、自然灾害和疫病等。在研究地区各林场的偷猎频率和强度各不尽相同,但高频率和高强度偷猎活动是引起马鹿种群数量急剧下降的最主要原因。
刘群秀马建章谢绪昌张明海
关键词:马鹿种群数量偷猎
基于粪便分子生物学技术的中国马鹿分子生态学研究进展被引量:5
2012年
中国马鹿分为东北亚种、天山亚种、塔里木亚种、甘肃亚种、川西亚种、阿拉善亚种、西藏亚种和阿尔泰亚种。根据文献资料系统性总结了以粪便为研究材料对中国马鹿各个亚种的分子生态学的研究现状,展望了中国马鹿分子生态学需要研究的问题;具体介绍了马鹿分子生态学中研究很少的亲权鉴定、近亲交配和家域利用方面的研究现状并提出了进一步的研究趋势。为中国马鹿的种群恢复、保护管理以及科学研究提供依据。
靳勇超张明海
关键词:马鹿分子生态学粪便亲权鉴定近亲交配家域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