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土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0812201212)

作品数:6 被引量:84H指数:5
相关作者:禹盛苗朱练峰金千瑜张均华裴鹏刚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水稻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土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主题

  • 3篇秸秆
  • 3篇秸秆还田
  • 3篇还田
  • 2篇杂交
  • 2篇杂交粳稻
  • 2篇栽培
  • 2篇栽培技术
  • 2篇水稻
  • 2篇微生物
  • 2篇粳稻
  • 1篇稻根
  • 1篇形态和生理特...
  • 1篇氧浓度
  • 1篇有机碳
  • 1篇生理特性
  • 1篇生物量碳
  • 1篇生育
  • 1篇生育特性
  • 1篇水稻根
  • 1篇水稻根系

机构

  • 6篇中国科学院
  • 6篇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 6篇金千瑜
  • 6篇朱练峰
  • 6篇禹盛苗
  • 5篇张均华
  • 4篇裴鹏刚
  • 3篇胡志华
  • 1篇吴明国
  • 1篇张钧华

传媒

  • 3篇中国稻米
  • 1篇浙江农业科学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中国农学通报

年份

  • 5篇2014
  • 1篇2013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杂交粳稻春优84的生育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被引量:9
2014年
春优84是中国水稻研究所和浙江农科种业有限公司合作,用春江16A与C84组配而成的三系杂交粳稻新组合。该组合表现出茎秆粗壮、耐肥抗倒、穗大粒多、丰产性好,米质较优等特点。2013年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在浙江省作单季晚稻种植。本文总结了该组合的生育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禹盛苗朱练峰张均华吴明国金千瑜
关键词:杂交粳稻高产栽培技术
粳稻甬优538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被引量:18
2014年
甬优538是宁波市种子有限公司用甬粳3号A×F7538组配而成的三系杂交粳稻新组合,该组合表现为茎秆粗壮、耐肥抗倒、穗大粒多、丰产性好、后期转色佳和米质优等特点。2013年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在浙江省作单季晚稻种植。总结了该组合的特征特性和高产栽培技术。
禹盛苗朱练峰张钧华蔡克锋金千瑜
关键词:杂交粳稻
秸秆还田对水稻固碳特性及产量形成的影响被引量:20
2014年
以中浙优1号为材料、秸秆不还田为对照,在大田试验条件下研究了不同秸秆还田量(4000、6000、8000 kg·hm-2)对水稻群体干物质积累、运转、植株固碳及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秸秆还田处理的水稻群体干物质积累总量平均增加63.03 g·m-2,以6000 kg·hm-2处理的干物质积累量最高,比对照增加154.40 g·m-2;在水稻各生育阶段中,秸秆还田处理对分蘖盛期—齐穗期干物质积累的影响最为明显,干物质积累量比对照平均增加71.25 g·m-2;与对照相比,秸秆还田处理的茎叶干物质输出率和表观转变率分别平均增加4.2%和3.7%,均以6000 kg·hm-2处理最高,分别为12.8%和11.1%.秸秆还田处理的群体植株固碳量比对照平均增加55.38 g·m-2,以6000 kg·hm-2处理的增幅最大,为17.8%;从固碳量在各器官中的分配来看,秸秆还田有利于生育前期茎叶固碳量的积累和生育后期固碳量向穗部的分配.秸秆还田处理的水稻产量比对照平均增加794.59 kg·hm-2,增幅9.5%,其中6000和4000 kg·hm-2处理的产量均显著提高,而8000 kg·hm-2处理的产量增加不显著;从产量构成因素来看,秸秆还田处理单位面积有效穗数的增加是增产的主要原因,平均增加8.4穗·m-2.
裴鹏刚张均华朱练峰禹盛苗胡志华金千瑜
关键词:干物质积累量秸秆还田水稻
培养条件下秸秆还田对水稻土微生物活性的影响被引量:5
2014年
采用室内培养的方法,以秸秆不还田为对照,通过监测土壤可溶性有机碳(DOC)、矿质氮、微生物量碳(MBC)、微生物量氮(MBN)含量和主要微生物类群数量,研究了水稻秸秆直接还田(SF0)与氯仿熏蒸预处理后还田(SF1)稻田土壤微生物活性变化及其差异。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经过28 d恒温培养,秸秆还田处理(SF0和SF1)的土壤可溶性有机碳含量显著增加,矿质氮含量显著降低;SF0和SF1处理的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含量与对照相比显著增加,而且微生物量氮对秸秆介入的响应更为敏感;与不还田相比,秸秆还田促进了土壤微生物的繁殖,SF0和SF1处理的土壤细菌、真菌和放线菌数量显著增加;SF0处理的土壤DOC含量、细菌和放线菌数量显著高于SF1处理,与秸秆直接还田相比,熏蒸预处理后还田的土壤微生物活性及秸秆腐解程度均显著降低。
裴鹏刚张均华朱练峰禹盛苗胡志华金千瑜
关键词:秸秆还田可溶性有机碳矿质氮微生物量碳微生物量氮微生物
根际氧浓度调控水稻根系形态和生理特性研究进展被引量:9
2013年
促进水稻根系生长并保持旺盛的根系活力是提高水稻产量的重要途径。提高根际氧含量,为水稻根系提供良好生长环境,已成为目前国内外根系研究乃至水稻产量形成的热点课题。探明根际氧浓度调控水稻根系生长发育的机理,对于水稻理想根型和高产栽培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综述了国内外有关根际氧浓度调控水稻根系形态和生理特性的研究进展,提出了在该方向上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与发展趋势,以期为水稻高产栽培的根系调控研究提供依据。
裴鹏刚张均华朱练峰禹盛苗金千瑜
关键词:水稻根系生理特性
秸秆还田的土壤酶学及微生物学效应研究进展被引量:23
2014年
秸秆还田作为构建生态农业的重要举措,对维持农田土壤肥力,减少化肥施用,提高陆地土壤碳汇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土壤酶活性、土壤微生物状况与秸秆还田量、还田模式的相互作用显著影响到秸秆介入农田土壤后的分解转化,深入研究秸秆还田的土壤酶学及微生物学效应,揭示其培肥土壤的生物学机制对实现农田土壤资源的可持续开发与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综合分析了土壤酶活性与微生物状况对秸秆介入的响应,探讨了秸秆还田培肥土壤的生物学机制。在此基础上,对秸秆还田的土壤酶学及微生物学效应研究作了一定展望。
裴鹏刚张均华朱练峰禹盛苗胡志华金千瑜
关键词:秸秆还田土壤酶土壤微生物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