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温州市科技计划项目(S2006A007)

作品数:11 被引量:51H指数:5
相关作者:江天久李欢李扬吕颂辉张帆更多>>
相关机构:暨南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南开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温州市科技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农业科学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生物学
  • 5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农业科学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群落
  • 4篇南麂列岛
  • 4篇南麂列岛海域
  • 4篇贝类
  • 3篇麻痹性贝类毒...
  • 2篇代谢研究
  • 2篇亚历山大藻
  • 2篇植物
  • 2篇塔玛亚历山大...
  • 2篇环境因子
  • 2篇甲藻
  • 2篇硅藻
  • 2篇浮游植物
  • 2篇赤潮
  • 1篇代谢
  • 1篇养殖
  • 1篇养殖业
  • 1篇营养化
  • 1篇营养盐
  • 1篇营养盐变化

机构

  • 11篇暨南大学
  • 5篇华南师范大学
  • 1篇南开大学
  • 1篇温州医学院

作者

  • 11篇江天久
  • 5篇吕颂辉
  • 5篇李扬
  • 5篇李欢
  • 2篇吴锋
  • 2篇江涛
  • 2篇张帆
  • 2篇徐轶肖
  • 1篇应文晔
  • 1篇牛涛
  • 1篇佟蒙蒙

传媒

  • 5篇海洋环境科学
  • 1篇环境科学学报
  • 1篇水产学报
  • 1篇海洋学报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华南师范大学...
  • 1篇亚热带植物科...

年份

  • 2篇2010
  • 6篇2009
  • 1篇2007
  • 2篇2006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塔玛亚历山大藻经蒙古裸腹溞至美国红鱼鱼苗的麻痹性贝类毒素传递与代谢研究被引量:3
2006年
首次采用枝角类作为麻痹性贝类毒素(Paralytic Shellfish Poisoning,PSP)海洋食物链传递的媒介,实验研究了PSP从甲藻塔玛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 tamarense)经枝角类蒙古裸腹溞(Moina mongolica)至美国红鱼(Sciaenops ocellatus)鱼苗的动态传递与代谢过程.结果表明,塔玛亚历山大藻为550~4900个·mL^-1时,蒙古裸腹潘体内可以检测到麻痹性贝类毒素(PSP),美国红鱼鱼苗因摄入含PSP的蒙古裸腹溞而染毒.整个实验过程中,塔玛亚历山大藻、蒙古裸腹溞、美国红鱼消化腺均含有N-磺酰氨甲酰基类毒素C1+2,后者还检测到新生成的氨基甲酸酯类毒素neoSTX.毒素传递给蒙古裸腹溞时,C1+2中β型毒素C2的比例增大,传递给鱼苗时,则α型毒素C1的比例增加.毒素净化期间,鱼苗体内的C1、C2含量基本呈下降趋势,但neoSTX未呈现特定规律性;总毒素含量除藻密度550个·mL^-1实验外,随净化时间的推移而下降.
徐轶肖江天久
关键词:麻痹性贝类毒素枝角类
温州南麂列岛海域硅藻、甲藻群落变化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被引量:3
2009年
于2006~2007年之间采集浙江省温州南麂列岛海域水样,研究了硅藻和甲藻群落变化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硅藻集群的高峰区主要集中在水温较高的夏季,调查期间共发生赤潮2起,分别出现在2006年8月和10月。甲藻赤潮仅在春季发生,优势种类为原甲藻种类。硅藻赤潮对N的消耗较大,甲藻赤潮对P的消耗较大。南麂海域合适的温度、盐度、丰富的N、P营养盐以及营养盐的及时补充是该海域浮游植物丰度较高和赤潮频繁发生的主要原因。
萧云朴李扬李欢吕颂辉江天久陈舜
关键词:硅藻甲藻南麂列岛海域环境因子
浙江南麂列岛海域贝类中的麻痹性贝类毒素研究被引量:4
2010年
为弄清麻痹性贝类毒素(PSP)在我国首个国家海洋自然保护区浙江南麂海域的分布,于2006年4月-2007年3月间,在该海域主要养殖区设立了6个采样点,以厚壳贻贝(Mytilus coruscus)、条纹隔贻贝(Septifer virgatus)、紫贻贝(M.edulis)、虾夷扇贝(Pecten yessoensis)、太平洋牡蛎(Crassostrea gigas)和野生牡蛎(Ostreasp)为对象逐月采样,用小白鼠生物测定法进行麻痹性贝毒测定。结果显示,南麂海域PSP含量普遍较低,检出率为11.7%,检出值均低于我国目前暂定的400 Mu/100g警戒值;PSP的季节变化十分明显,主要出现在春季和冬季,其它季节没有检出;该毒素主要分布于大沙岙、马祖岙、火焜岙3个海区的湾内,有较明显的地理分布特征;易受该毒素污染的贝类主要为人工养殖的虾夷扇贝、紫贻贝及野生的牡蛎。
吴锋江天久张帆江涛
关键词:麻痹性贝毒贝类
南麂列岛海域硅藻和甲藻群落的分布特征被引量:2
2009年
于2006年4月—2007年3月采集浙江南麂列岛海域水样,研究了硅藻和甲藻群落在该海域的种类组成、生态分布特征和季节动态.共鉴定浮游植物93种,其中硅藻35属68种,甲藻11属21种.南麂海域浮游植物细胞丰度较高,年平均细胞丰度达到3.19×105cells.L-1.硅藻集群的高峰区主要集中在夏季和秋季,细胞在表层水体的含量高于底层水体,调查期间共记录硅藻赤潮事件1起,发生于2006年8月,优势种类是中肋骨条藻.甲藻赤潮仅在春季(5月)发生,优势种类为原甲藻种类,包括三角棘原甲藻和东海原甲藻,分别在5月中旬和5月下旬先后引发赤潮,甲藻在表层水体含量高于底层水体.
萧云朴李扬李欢吕颂辉江天久尤胜炮
关键词:硅藻甲藻南麂列岛海域
南麂列岛海域浮游植物的群落结构研究被引量:9
2009年
于2006年4月~2007年3月采集浙江省南麂列岛海域水样,研究了浮游植物的种类组成、分布特征、季节动态以及赤潮生物的现状。共鉴定浮游植物93种,其中硅藻35属68种,甲藻11属21种,蓝藻1属2种以及金藻1属2种。浮游植物的优势种类在不同季节各有不同。南麂海域浮游植物细胞丰度较高,年平均细胞丰度达到319.03cells/mL,高峰区集中分布在春季和夏季。对浮游植物群落的多项生态学指标进行了分析。
陈舜李扬李欢吕颂辉江天久萧云朴尤胜炮伍德瀛
关键词:浮游植物南麂列岛海域群落特征
2006年春夏期间浙江南麂海域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被引量:5
2009年
研究了2006年春夏期间(4~6月)浙江省南麂列岛海域的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共观察到68种浮游植物,其中硅藻53种,甲藻13种,金藻和蓝藻各1种。调查期间,该海域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变化明显,原甲藻赤潮的形成和持续是最显著的特征,三角棘原甲藻和东海原甲藻分别在5月中、下旬先后引发赤潮。原甲藻赤潮的形成与水温有密切关系,其生消引起海水中营养盐结构的相应变化。
李扬吕颂辉江天久李欢萧云朴尤胜炮
关键词:浮游植物群落结构
浙江南麂海域塔玛亚历山大藻种群动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被引量:5
2009年
基于2006年4月至2007年3月在浙江南麂海域的调查结果,对南麂海域塔玛亚历山大藻的种群动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塔玛亚历山大藻在南麂海域仅出现在春季(4—6月);藻细胞密度在春季呈规则的单峰曲线,表层水体中藻细胞密度的最高值(12250cells·L-1)出现在5月8日;塔玛亚历山大藻集中出现在水温18.5℃~19.5℃、盐度29.5‰~31.0‰的水体中;较高的藻细胞密度与较低的磷酸盐浓度相对应,氮盐浓度的变化与藻细胞密度之间没有明显的对应关系.逐步线性回归结果表明,塔玛亚历山大藻细胞密度与N∶P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李扬吕颂辉江天久李欢萧云朴尤胜炮
关键词:塔玛亚历山大藻种群动态环境因子
深圳市污染物排放总量与近岸水体营养盐变化的统计分析(IV)被引量:1
2007年
从统计学角度分析深圳市污染物净排放总量与其近岸东、西部水体富营养化之间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深圳市东部海域水体活性磷酸盐、EI值以及西部海域水体中的N:P分别与近岸排污呈现较好的相关性,他们似可作为深圳排污与近岸水体富营养化关系指标。深圳东西部水体由于地理条件、海湾的封闭性的差异,造成东部水体更易受到深圳近岸排污的影响,而西部水体较为开放,受珠江水系、深圳和香港排污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因此在研究深圳近岸污染物排放总量与赤潮发生关系时,应选择东部水体作为研究对象。
江天久牛涛应文晔
关键词:污染物排放总量富营养化赤潮
华贵栉孔扇贝→中国龙虾的麻痹性贝类毒素传递与代谢研究被引量:4
2006年
江天久徐轶肖
关键词:麻痹性贝类毒素代谢华贵栉孔扇贝中国龙虾
赤潮灾害对水产养殖业损失的分级评估被引量:12
2009年
通过分析赤潮灾害损失的构成,建立了一套新的赤潮灾害对水产养殖业损失的评估方法,分别对养殖业的直接经济损失,间接经济损失,赤潮恢复费用等3个方面进行评估,并根据对灾害评估时间要求的不同,将赤潮灾害对养殖业的经济损失评估由粗评到细评,由定性到定量划分为3个等级,即灾前损失预评估,灾时损失评估和灾后损失实评估。最后利用2005年6月发生在浙江南麂列岛赤潮造成水产养殖业灾害损失的实地调查资料,运用建立的分类分级标准进行灾害损失评估。结果表明,此次赤潮属于中型鱼毒赤潮,其直接经济损失为3 100万元,总损失为4 290万元。
陈舜佟蒙蒙江天久萧云朴
关键词:赤潮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