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13CB429801)
- 作品数:22 被引量:249H指数:11
- 相关作者:张志诚陈彦魏春景李文博钟日晨更多>>
- 相关机构:北京大学天津地质矿产研究所吉林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 蒙古国南戈壁省满都拉探矿区流体包裹体研究及其对找矿的指示意义
- 2013年
- 蒙古国地处蒙古高原中北部,矿产资源丰富。蒙古国目前正在开发的矿床主要集中在北部,南部为大面积的戈壁沙漠,自然条件恶劣,勘探程度较低。近年来蒙古国南部相继发现了多种不同类型的矿床,使南戈壁省跃升成为蒙古国最大的矿业省,同时也使得中蒙边境等周边区域成为勘探铜金矿床的热点区域(张义,2003;聂凤军等,2004)。
- 胡传胜李文博孙长波钟日晨
- 关键词:流体包裹体勘探程度中蒙边境均一温度戈壁沙漠
- 北京十三陵-西山髫髻山组火山岩年龄及其地质意义被引量:14
- 2016年
- 北京西北部地区分布着大量的火山岩,对北京西山大台和十三陵地区的髫髻山组火山岩分别进行了SHRIMP锆石U-Pb和LA-ICP-MS定年,并对十三陵地区的髫髻山组火山岩进行了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十三陵地区的髫髻山组火山岩地球化学特征和北京西山髫髻山组火山岩具有相似性。火山岩地球化学特征表现为高Al2O3、CaO、Na2O,低TiO2和MgO,在TAS图中落入粗安岩和英安岩区域,REE分馏明显,LREE富集,HREE亏损,Eu异常不明显,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K、Sr、Ba,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Ti,高的Sr/Y比值,同时Yb和Y的含量较低。在大台地区,分别获得了髫髻山组火山岩底部角砾岩和中部安山岩的SHRIMP 锆石U Pb年龄为152.1±1.9Ma、149±2Ma,侵入到髫髻山组下覆九龙山组地层中一闪长岩岩床年龄为149±3.2Ma;在十三陵地区,分别获得了髫髻山组底部凝灰岩、中部火山角砾岩和上部安山岩的LA-ICP-MS 锆石U-Pb年龄分别为157.2±1.2Ma、155.2±1.7Ma、153.1±2.2Ma。结合前人研究,十三陵地区髫髻山组火山时代为157~153Ma,大台地区髫髻山组火山活动时间为152~137Ma,十三陵地区的火山活动时间要稍早于北京西山大台地区。大台地区和十三陵地区地球化学、地质年代学及区域地质特征表明,北京西山和十三陵地区喷发时间的差异是由于燕山运动所形成不整合面的穿时性导致的,位于髫髻山组之下的不整合是一个主不整合面。
- 于海飞张志诚帅歌伟陈彦汤文豪
- 关键词:髫髻山组燕山运动不整合面穿时性
- 内蒙古中西部宝音图群石榴角闪岩的地球化学、变质作用及年代学特征被引量:1
- 2021年
- 宝音图群分布于内蒙古中西部狼山、图古日格和达茂旗一带,主要由云母片岩、石英片岩、石英岩、角闪岩和大理岩组成。在狼山格尔敖包沟和图古日格西南地区发育十分典型的石榴角闪岩,均以似层状或透镜状产自云母片岩中,但两地具有不同的矿物组合,前者主要以石榴石+角闪石+斜长石+含钛矿物(金红石和钛铁矿)为特征,后者主要以石榴石+角闪石+绿帘石+含钛矿物(金红石和钛铁矿)为特征。地球化学研究显示两个地区的石榴角闪岩原岩具有相似的化学组成,均为亚碱性玄武岩的拉斑系列。宝音图群的石榴角闪岩具有右倾的稀土配分模式,REE总量为83.31×10^(-6)~125.9×10^(-6),(La/Yb)_(N)比值为2.17~6.48,δEu=0.87~0.98。Ta、Nb、Ti没有明显的负异常,其配分型式类似E-MORB特点。微量元素构造判别图解表明这些石榴角闪岩的原岩产于板内拉张环境中。本文通过模拟格尔敖包沟样品LS01和图古日格西南地区样品LS35的P-T视剖面图研究其变质作用及矿物演化过程,结果显示这两个样品均经历了早期进变质,峰期以及峰后近等温减压的顺时针型P-T轨迹。样品LS01的峰期温压条件为~11kbar/~735℃,模拟得到的峰期矿物组合可能为石榴石+角闪石+斜长石+黑云母+透辉石+金红石+熔体,P-M(H_(2)O)视剖面图显示,由于峰后演化过程中存在饱和流体渗透,导致峰期透辉石无法保留。样品LS35的峰期温度压力条件为~8kbar/675℃,其峰期组合为石榴石+角闪石+绿帘石+金红石。两个地区的石榴角闪岩的温度压力条件明显不同,推测宝音图群中呈透镜体或似层状产出的变质基性岩,存在着递增型的变质作用。锆石LA-ICP-MS U-Pb年代学的研究结果显示石榴角闪岩样品LS01的变质锆石年龄为394±8Ma。由此推测这些石榴角闪岩的原岩可能形成于华北北缘在新元古代发育的裂陷盆地,在泥盆纪中期,宝音图群作为华北克�
- 姜灵张晋瑞唐爽魏春景初航
- 关键词:年代学地球化学变质作用
- 内蒙古西乌旗地区二叠纪双峰式火山岩的年代学、地球化学特征和地质意义被引量:30
- 2014年
- 为了加深对中亚造山带东段晚古生代构造背景的认识,选取内蒙古西乌旗地区二叠纪火山岩进行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研究。分别利用X光荧光光谱(XRF)、SHRIMP锆石U-Pb测年、ICP-MS和ISOPROBE-T方法测定研究区火山岩的主量元素含量、年龄、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含量及Sr-Nd同位素。结果表明,这套火山岩的SiO2含量集中分布在53.54%~54.71%和72.61%~80.81%两个区间,分别属于玄武安山岩和流纹岩,构成双峰式火山岩组合。流纹岩SHRIMP锆石U-Pb年龄为279?4.3 Ma,说明它喷发于早二叠世。玄武安山岩轻稀土略富集而重稀土略亏损,(La/Yb)N为2.06~2.34,有轻微的Eu负异常,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和高场强元素,Nb,Ta和Sr有明显的负异常,推断其来源于深部非原始地幔,很大程度上受地壳成分的混染。流纹岩亦略富集轻稀土,略亏损重稀土,(La/Yb)N为1.70~3.81,有很强的Eu负异常,Sr,P和Ti相对强烈亏损,Nb和Ta轻度亏损,K,Zr和Hf相对富集,具有较高的正εNd(t)值(+3.98^+5.62)和年轻的模式年龄TDM(490~690Ma),具有A型花岗岩的特征,推断其为新生陆壳来源。综合地球化学特征、区域地质特征和前人研究资料,这套双峰式火山岩具有板内成因特征,形成于碰撞后的伸展环境。
- 陈彦张志诚李可罗志文汤文豪李秋根
- 关键词:早二叠世双峰式火山岩
- 内蒙古中西部地区宝音图群石榴石斜长角闪岩的变质作用和锆石U-Pb年代学被引量:33
- 2015年
- 宝音图群主要分布在内蒙古中西部霍各乞、狼山和图古日格一带,主要由云母片岩、石英岩、大理岩夹(石榴石)斜长角闪岩组成,其中云母片岩中出现有石榴石、十字石、蓝晶石等特征中压型变质矿物.前人研究认为宝音图群的原岩形成于中元古代(〈1426Ma),属于华北克拉通的一部分,代表被动大陆边缘的裂谷环境.本文选择其中石榴石斜长角闪岩进行变质作用和年代学研究.
- 陈亚平魏春景张晋瑞初航
- 关键词:斜长角闪岩变质作用被动大陆边缘云母片岩十字石蓝晶石
- 华北高寺台铬铁矿包裹体中黄长石的发现及意义被引量:3
- 2016年
- 华北克拉通北缘的承德高寺台基性一超基性环状杂岩体是一受岩石圈断裂控制的早二叠世堆晶杂岩.在对高寺台纯橄岩中铬铁矿的熔融包裹体研究中,发现了黄长石、石榴石、金云母、菱镁矿和磷灰石等熔融包裹体矿物.黄长石+黑榴石+单斜辉石的矿物组合反映其母岩浆为富碱、硅不饱和的原始幔源熔体.金云母、菱镁矿和磷灰石的结晶表明其原始母岩浆具有高K、含H_2O和CO_2的特征.与实验岩石学数据的对比表明高寺台岩体原始母岩浆形成于高于2.7 GPa压力下,含H_2O和CO_2的富集地幔的部分熔融.其形成过程与大陆岩石圈逐渐的伸展减薄有关.高寺台原始岩浆具有高的Nb/La比,显示类似OIB特征,作为岩浆来源的重要证据,表明早二叠世的华北克拉通北缘不属于古亚洲洋俯冲的大陆边缘造山带,此时的华北克拉通北缘处于伸展的构造环境中.
- 邵济安田伟魏春景朱文萍
- 关键词:黄长石OIB
- 兴蒙造山带构造演化的新模式:来自内蒙古中部四期不同类型变质作用的证据被引量:28
- 2018年
- 有关中亚造山带东段即兴蒙造山带早古生代以来的构造演化一直倍受关注,其中争议最大的问题是古亚洲洋最终闭合的时间究竟是在泥盆纪还是早中生代?晚古生代的大地构造背景究竟是持续的大洋俯冲还是经历了造山后的伸展裂解过程?以往对内蒙中部地区的研究多数局限于区域内广泛分布的蛇绿岩和各类型岩浆岩的年代学和地球化学,但是通过地球化学的方法来确定一个地区的构造环境往往具有多解性。为建立研究区的构造框架并查明兴蒙造山带构造演化过程,本文详细总结了内蒙古中部地区变质作用的最新研究进展,对兴蒙造山带的演化提出了新的认识。确定了该区域在古生代以来的变质作用可分为四期:第一期为志留纪的高压低温型(430~410Ma),以南、北带的温都尔庙群蛇绿混杂带为代表,发育典型的低温高压型蓝片岩相岩石,记录了洋壳的双向俯冲过程;第二期为早-中泥盆世的中压型(~400Ma),以宝音图群为代表,发育典型的巴罗型变质带,经历以升温升压为特征的前进变质、峰期变质、峰后近等温降压以及随后降温降压的顺时针型P-T演化,指示与地壳加厚有关的碰撞造山过程;第三期为石炭纪的低压高温型(345~309Ma),以锡林郭勒杂岩低压变质岩为代表,发育广泛的混合岩化和基性岩脉的侵入,经历早期升温伴随微弱减压,直至温度峰期后近等压冷却的顺时针P-T演化,指示造山后的陆内伸展过程;第四期为早三叠世(~240Ma)的中-低压低温型,以早三叠世区域低级变质岩系为代表,经历中-低压相系的顺时针P-T演化,指示与有限海盆闭合有关的陆内造山过程。结合已有的研究,内蒙古中部地区晚古生代的火山岩和侵入岩更可能形成于伸展的构造环境,超基性岩和沉积岩系的时空配置与典型大洋的蛇绿混杂岩明显不同,更可能形成于有限海盆的环境。因此,从四�
- 张晋瑞张晋瑞魏春景
- 关键词:变质作用兴蒙造山带
- 内蒙古中部苏尼特左旗地区早古生代火成岩年代学、地球化学、锆石Hf同位素特征及其构造意义被引量:12
- 2018年
- 内蒙古中部苏尼特左旗南东地区出露的早古生代花岗岩类岩石和玄武-安山岩序列,对于限定苏尼特左旗岛弧演化以及兴蒙造山带在该地区的构造演化具有重要意义。花岗岩类岩石主要由花岗闪长岩和花岗岩组成,LA-ICP-MS锆石UPb测年结果显示其形成于晚奥陶世-早志留世(441~449Ma)。花岗岩类岩石表现出高硅(Si O2=69. 60%~77. 36%)、铝(Al_2O_3=12. 70%~15. 40%),低镁(MgO=0. 19%~0. 81%)、铁(Fe2O3=0. 94%~3. 49%)的特征。此外,花岗岩类岩石εHf(t)值介于-0. 81~+5. 64之间,且二阶段模式年龄介于1119~1478Ma之间,这表明其主要来源于新生地壳的部分熔融。玄武-安山岩SiO2含量介于49. 13%~57. 82%之间,并具有较高的镁(MgO=3. 31%~6. 57%)、铁(Fe2O3=6. 54%~9. 63%)含量,且Zr/Hf比值(35. 4~37. 6)与原始地幔相应值接近,再结合该火山岩高铝(Al2O3=16. 77%~18. 34%)、高钠(Na2O=3. 46%~5. 05%)、高Th/Ce比值(0. 12~0. 25)以及Sr正异常等特征,表明其来源于俯冲交代的地幔楔的部分熔融。本次研究的所有火成岩样品均属于钙碱性系列,并表现出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Th、K等)和轻稀土元素,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Ti、P等)的特征。此外,其Rb/Zr比值(0. 07~1. 0)以及Nb(4. 24×10-6~15. 17×10-6)含量与正常大陆弧接近,结合前人已报道的年代学以及地球化学资料,表明苏尼特左旗东南地区早古生代火成岩与古亚洲洋向北的俯冲演化有关。
- 唐建洲张志诚陈彦姬泽佳杨金福
- 关键词:早古生代火成岩岩石成因岛弧环境
- 蒙古国满都拉探矿区地质特征及流体包裹体研究被引量:1
- 2014年
- 满都拉探矿区位于蒙古国南戈壁省满都拉苏木。矿区地表中元古界白云岩中出露大面积含孔雀石、蓝铜矿和辉铜矿的硅化蚀变带,含铜矿物与石英脉在空间上紧密共生,石英中的流体包裹体可能保留了原生成矿流体特征。为确定其成矿地质体和成因类型,指导后续找矿工作,本文对硅化蚀变带中的石英进行了流体包裹体研究。根据石英中包裹体的产状可将包裹体分为早晚两个阶段,早阶段富含CO2(C型)和水溶液(W型)包裹体,偶见含子矿物(S型)包裹体,流体均一温度为195~384℃,盐度为2.77%~21.37%Na Cl.eqv,反映了原生成矿流体的特征。晚阶段仅出现水溶液(W型)包裹体,流体均一温度集中在95~213℃,盐度为1.27%~12.63%Na Cl.eqv。流体由早阶段的中高温、中盐度、富CO2流体向晚阶段低温、低盐度、贫CO2流体演化。据此推测成矿流体可能为岩浆流体,流体形成深度大约在5.7 km以上。
- 胡传胜李文博孙长波钟日晨
- 关键词:地质特征流体包裹体
- 兴蒙造山带中段北部晚古生代两期岩浆活动及其构造意义被引量:55
- 2015年
- 兴蒙造山带位于中亚造山带东段,长期以来是地质学家研究的焦点区域。内蒙古巴彦乌拉地区位于兴蒙造山带中段北部苏尼特左旗以北,广泛出露晚古生代宝力格组火山—沉积地层和酸性侵入岩体。本文对阿尔善宝拉格附近的宝力格组中性火山岩和侵入其中的花岗斑岩岩墙,及巴彦乌拉苏木南部花岗闪长岩进行了锆石LA-ICP-MS U-Pb定年,定年结果显示,宝力格组火山岩年龄为310.5±0.78 Ma,与巴彦乌拉苏木北部地区火山岩年龄(307.1±6.3Ma,308.9±1.8Ma)一致,证明本区宝力格组地层形成于晚石炭世;花岗闪长岩和花岗斑岩岩墙年龄分别为312.5±0.75 Ma和286.6±0.75 Ma,形成时代分别为晚石炭世和早二叠世;通过区域对比分析认为,兴蒙造山带北部晚古生代存在晚石炭世和早二叠世两期重要的岩浆活动,统计获得峰值年龄分别为318Ma和281Ma。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显示,本区晚石炭世宝力格组火山岩具有由低钾拉斑向钙碱性、碱性系列过渡的特征,并以钙碱性和碱性系列为主;早二叠世花岗斑岩为A型花岗岩,具有与邻区锡林浩特及巴彦乌拉—东乌珠穆沁旗带内A型花岗岩类似的地球化学特征;在花岗岩构造判别图中,花岗斑岩落入后造山区域,晚石炭世到早二叠世期间岩浆的形成环境向后造山环境逐渐演化,同时在SiO2和Na2O对K2O相关图解中,K2O含量具有增高变化的趋势,暗示构造环境有向更加稳定的板内环境演变的特征。因此,结合前人地质资料,兴蒙造山带北部晚古生代大量火山岩浆活动可能与二连—贺根山蛇绿混杂带形成有关,晚石炭世时期研究区处于后造山阶段,随着早二叠世大量A型花岗岩、碱性岩浆和双峰式火山岩的形成,该区进入造山后期更广泛的伸展环境。
- 李可张志诚冯志硕李建锋汤文豪罗志文陈彦
- 关键词:锆石LA-ICP-MSU-PB定年碱性花岗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