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

作品数:14,275 被引量:43,968H指数:50
相关作者:裴萱张云玲葛宇宁王志标李二玲更多>>
相关机构:河南大学郑州大学信阳师范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文化科学政治法律文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3,581篇期刊文章
  • 61篇会议论文
  • 3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180篇经济管理
  • 3,394篇文化科学
  • 2,040篇政治法律
  • 1,048篇文学
  • 799篇语言文字
  • 781篇哲学宗教
  • 654篇历史地理
  • 626篇艺术
  • 560篇社会学
  • 215篇医药卫生
  • 154篇环境科学与工...
  • 120篇建筑科学
  • 103篇农业科学
  • 100篇自动化与计算...
  • 76篇轻工技术与工...
  • 67篇自然科学总论
  • 32篇理学
  • 28篇水利工程
  • 26篇天文地球
  • 2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856篇教育
  • 763篇文化
  • 508篇高校
  • 461篇农村
  • 445篇主义
  • 408篇社会
  • 360篇教学
  • 357篇农业
  • 319篇大学生
  • 319篇体育
  • 318篇企业
  • 297篇政治
  • 282篇农民
  • 277篇金融
  • 268篇政府
  • 263篇旅游
  • 261篇文学
  • 259篇生态
  • 254篇乡村
  • 251篇城市

机构

  • 1,413篇河南大学
  • 1,074篇郑州大学
  • 883篇信阳师范学院
  • 806篇河南师范大学
  • 611篇河南财经政法...
  • 550篇河南理工大学
  • 458篇河南工业大学
  • 393篇郑州航空工业...
  • 379篇河南科技大学
  • 333篇河南农业大学
  • 312篇洛阳师范学院
  • 296篇许昌学院
  • 273篇中原工学院
  • 272篇周口师范学院
  • 271篇河南省社会科...
  • 263篇安阳师范学院
  • 262篇南阳师范学院
  • 253篇商丘师范学院
  • 227篇郑州轻工业学...
  • 217篇华北水利水电...

作者

  • 27篇张云玲
  • 25篇葛宇宁
  • 25篇裴萱
  • 25篇王志标
  • 23篇张鹏岩
  • 22篇李二玲
  • 22篇赵增彦
  • 22篇武学超
  • 22篇丁倩
  • 21篇李小建
  • 20篇张永欣
  • 20篇张振龙
  • 19篇刘希瑞
  • 19篇刘雪立
  • 19篇于建华
  • 18篇韩江波
  • 17篇张长伟
  • 16篇苗长虹
  • 16篇赵慧臣
  • 12篇徐君

传媒

  • 297篇信阳师范学院...
  • 209篇中州学刊
  • 185篇河南师范大学...
  • 142篇河南社会科学
  • 133篇郑州大学学报...
  • 113篇领导科学
  • 113篇郑州轻工业学...
  • 112篇河南工业大学...
  • 108篇商丘师范学院...
  • 104篇学习论坛
  • 103篇新闻爱好者
  • 92篇河南大学学报...
  • 90篇统计与决策
  • 88篇许昌学院学报
  • 84篇周口师范学院...
  • 84篇河南理工大学...
  • 77篇经济经纬
  • 74篇农业经济
  • 74篇中州大学学报
  • 71篇华北水利水电...

年份

  • 579篇2023
  • 1,032篇2022
  • 959篇2021
  • 991篇2020
  • 1,139篇2019
  • 1,169篇2018
  • 1,094篇2017
  • 1,091篇2016
  • 1,084篇2015
  • 876篇2014
  • 802篇2013
  • 619篇2012
  • 569篇2011
  • 430篇2010
  • 414篇2009
  • 259篇2008
  • 188篇2007
  • 114篇2006
  • 97篇2005
  • 50篇2004
14,27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新中国农地制度变迁博弈机制探析
2013年
农村土地制度涉及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农民等多元化的利益群体和组织,这决定了农地制度变迁是一个不同利益群体之间互相博弈的过程。制度变迁的路径和模式,取决于各利益群体之间博弈均衡的结果,并且大都存在着能够发挥决定性影响的主导群体和组织。新老解放区的土改运动、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合作化运动以及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人民公社制度,都是在中央政府的主导下推行的强制性农地制度变迁,取得了显著不同的制度绩效。改革开放以来的农地制度创新模式,多由农民和农村基层组织所首创,并在地方政府的推动下最终得以完成制度变迁过程。
王浩刘荣利白晓玉
关键词:土地制度农地产权博弈论
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研究综述被引量:17
2013年
通览1993—2012年间有关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文献,从研究重心与重要研究结论的视角对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构建的关键点进行梳理,分别是:关于养老方式选择的研究和养老服务供需关系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对于构建社会化养老体系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但是,不足之处在于对以下三方面的研究尚有欠缺:一是系统性养老服务供需矛盾的形成机理;二是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构建中对家庭养老核心地位的尊重;三是养老服务应该注重人性关怀与精神慰藉。
张乃仁
关键词:社会化养老服务居家养老机构养老精神慰藉
映射方式角度下的英汉植物隐喻对比研究
2016年
隐喻来源于文化,反映在人们的思想和语言中。隐喻的本质是通过一种事物来理解另一种事物。通过讨论英语和汉语中存在的植物隐喻,从映射方式角度对比英汉两种语言在植物种类和植物器官等隐喻意象的不同,分析造成这些英汉植物隐喻差异的主要因素,即思维方式和价值观的差异。
荆菁
宋代河南茶叶市场“光州三场”考辩
2017年
今日河南信阳境内的"光州三场"是两宋之际国家设立的重要茶叶交易市场,然而史料中对其记载语焉不详,令人疑窦丛生。厘清其原貌,对于信阳地方茶的发展和中国茶文化的丰富,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启发。
张清改
关键词:宋代
国家中心城市产业转型升级研究:郑州案例——基于承接产业转移的视角被引量:4
2017年
郑州在承接产业转移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趋向可从产业异质性、企业异质性、空间异质性三方面进行着手。郑州创新驱动产业承接的总体发展思路和宏观推进框架,首先确定需要承接的产业和承接方式,按照差异化的承接方式,秉持创新的发展理念主动促进地区产业再造。这主要包括集群转入模式下创新驱动产业承接、产业链式模式下创新驱动产业承接、区域协同创新促进产业承接三种方式。为防止其走"先发展,后治理"的道路,郑州应从制定绿色转型的发展战略、健全绿色创新的政策体系、鼓励郑州开发区绿色升级、强化郑州创新主体建设、完善针对郑州的环境补偿机制等方面着手承接产业转移和促进产业升级。
韩江波万丽娄诗瑶
关键词:国家中心城市产业转移
论赶超战略的本质与中国实施赶超战略的经验教训被引量:10
2005年
赶超战略是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和地区在政府主导下的有意识的、以赶超先进国家为目标的一种宏观规划。它的本质在于强调战略的目的性和赶超意识,而不在于实现赶超战略的手段,无论是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还是比较优势战略,抑或是进口替代战略,都不过是策略和手段而已。战后,发展中国家尽力追赶发达国家,但残酷的事实却是:它们与追赶对象之间的差距不是在缩小,而是在拉大,但是,如果放弃追赶的努力,那只有自甘落后。后起国家选择社会发展战略的原则是目标优先,而不是模式的完美。中国在实施超越战略过程中曾经出现的指标单一、短时间的赶超,说明我们还没有认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规律,急于求成的行为又破坏了人们对赶超战略的信心,扭曲了人们对赶超战略的认识,实际上也降低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现代化的标准。
郭根山
河南省百强镇时空演化特征及其影响环境被引量:14
2008年
通过对2003—2006年间河南省百强镇区位从时空演化视角进行特征分析。发现:①2006年河南省百强镇地域分布很不平衡,其中,郑州、洛阳两市的百强镇数量占46%,豫南、豫东等地区百强乡镇明显较少。百强镇具有轴带状分布趋向,沿铁路、公路和水系分布特征显著。②2003—2006年间,河南省百强镇沿廊道分布特征明显,且逐渐增强,百强镇与所属区域的关系趋于复杂化,空间分布集聚程度加剧,百强镇演化的稳定性日渐增强,且遗传的特征呈现出多样化发展趋向。③外部环境(如基质的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自然条件和社会要素等)是影响河南省各地市百强镇经济实力的首要因素,而区域内部环境(如产业结构和区位条件等)则进一步促使各地市百强镇的发展呈现出不同的演化轨迹。外部环境是百强镇发展的根本条件,但要通过内部发展环境条件的刺激来推动百强镇的发展。
乔家君赵德华
关键词:影响环境
基于档案袋的英语写作评价模式研究被引量:1
2010年
传统的英语写作评价存在很多弊端,基于档案袋的英语写作评价作为一种有效提高学习者参与性的形成性评价模式,对于提高学习者的英语写作学习能力十分重要。本文探讨英语写作档案袋评价模式的研究现状、内容构建、方法制定和方案实施,旨在推动英语专业写作课程评价模式的改革,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
徐忠勇
关键词:档案袋英语写作
论民生视域下包容性增长的实践取向被引量:5
2011年
改善民生,实现包容性增长,健全公平正义、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分配机制是根本,建构人人享有、尊严生活的社会保障机制是基础,完善就业优先、体面工作的人力资源厚植机制是重点,构建促进机会均等、成果共享的社会长效机制是核心。
张国献李玉华张淑梅
关键词:包容性增长改善民生马克思主义
德国现代大学制度的演进及趋势被引量:2
2011年
德国现代大学制度的建立较早,在18世纪就发展得几近完美。教学、科研与学习相结合是德国现代大学制度发展的主旋律,也是其建设的永久性原则。进入21世纪,德国大学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改"千面一校"为"特色兴校",但教学科研仍是大学制度建设的核心内容。
兰军瑞
关键词:现代大学制度教学
共1,365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