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09YJC820064)

作品数:11 被引量:20H指数:3
相关作者:厉尽国姜世波赵蓬尚海涛龚艳更多>>
相关机构:山东大学天津市委党校天津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山东大学自主创新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政治法律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3篇习惯法
  • 3篇法律
  • 2篇司法
  • 2篇判决
  • 2篇乡村
  • 2篇李庄案
  • 2篇法治
  • 2篇查明
  • 1篇行政
  • 1篇行政法
  • 1篇行政权
  • 1篇行政权限
  • 1篇行政权限争议
  • 1篇修辞
  • 1篇修辞方法
  • 1篇争霸
  • 1篇政法
  • 1篇殖民
  • 1篇殖民地
  • 1篇秩序

机构

  • 9篇山东大学
  • 1篇曲阜师范大学
  • 1篇天津师范大学
  • 1篇天津市委党校

作者

  • 7篇厉尽国
  • 1篇王义汉
  • 1篇赵蓬
  • 1篇王林敏
  • 1篇龚艳
  • 1篇姜世波
  • 1篇尚海涛

传媒

  • 7篇民间法
  • 1篇山东大学学报...
  • 1篇西南政法大学...
  • 1篇北方法学
  • 1篇法律方法

年份

  • 1篇2013
  • 3篇2012
  • 6篇2011
  • 1篇2010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关于当代中国主流法律观的现象学思考
2013年
从现象学角度来看,法律显现自身的活动与过程具有一种'构成'的性质。在法律实践中,各种政治因素、社会因素、历史文化因素不断获得规范性整合而使法律获得旺盛的生命力。本文通过梳理和分析当代中国主流法律观因应社会需求之沿革过程,指出最适合中国现实的法律观应当是来自基于现象学的规范法学。正确认识这一点对于转型社会的法治建设具有根本性的意义。
厉尽国
关键词:规范法学
论乡村治理视域下的民间规范被引量:1
2011年
治理是一个合作的过程,是政治国家与公民社会的合作、政府与非政府的合作、治理者与被治理者的合作。而乡村秩序的生成又具有二元性,即行政嵌入和村庄内生。从这个意义上观察民间规范,我们会发现不仅乡村内生秩序的形成需要在民间规范中去寻求合理资源,而且以行政力量为主导的乡村秩序建构的过程也需要借助民间规范来获取其在乡村生存的有效支撑。
赵蓬
关键词:乡村治理乡村秩序
英属殖民地民间习惯的司法查明
2012年
民间习惯的司法查明,是民间习惯司法适用的前提。查明民间习惯需要采用何种具体方法?英属殖民地的法官们在适用土著习惯的过程中则积累了大量经验。"习惯"和"习惯法"的区分,在实践中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法官对"作为事实的习惯"和"作为法律的习惯法"适用不同的查明方法。对"作为事实的习惯",法官采取征召助理法官、咨询地方贤达、查阅经典教科书、传唤目击证人、查阅司法裁决等方法;而"作为法律的习惯法",习惯的法典化、判例法和司法认知,则是法官识别该习惯法的重要途径。
王林敏
法治视野下的行政权限争议及其解决——从“魔兽争霸”网游监管权之争谈起被引量:4
2010年
现代行政权能随着经济与社会的发展而呈现不断扩大的趋势,但各类行政机关之间围绕行政权限发生的争议也随之日益增多。这不仅会导致行政效率的下降,而且会严重影响行政机关的威信并损害行政相对人的利益。"魔兽争霸"网游监管权之争即是其中典型。当然,目前已经存在一些解决权限争议的行政惯例,但行政惯例的作用有限,且有悖行政法治的基本理念。从行政法治的视角来看,有关部门应当进一步树立正确的行政执法理念,拓展行政权限争议解决渠道,完善相关争议解决制度,以促进行政权限争议解决过程的规范、效率和公正。
厉尽国
关键词:行政法魔兽争霸行政权限争议
判决中的修辞方法及其反思——以“李庄案”为例被引量:2
2011年
由于种种原因,判决中的修辞现象曾为人们所忽视、轻视或蔑视,甚至被有意掩盖或消除。然而,随着法律实践和理论思考的深化,判决中的修辞现象及其方法意义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因为它不仅直接影响到司法三段论的存废,而且最终会影响到对法治之可能性问题的判断。本文以"李庄案"判决书为素材,基于法律方法论立场,对判决证成中的修辞现象及其功能进行了分析、评价和反思。希望能够促使人们正确认识并认真对待修辞这一判决正当化的方式。
厉尽国
关键词:判决修辞方法修辞
论民俗习惯之民商法法源地位被引量:9
2011年
从区分法律规范与法律渊源的角度,民俗习惯可以定位为一种民商法法源。因社会变迁以及地域差异而出现法律漏洞时,民俗习惯具有补充强制法以维护正常秩序之功能,这是其作为法源的主要法理依据。民俗习惯作为法源的效力依据,在法有明文规定的情况下来自于成文法规则,而当法无明文规定时则通过公序良俗等基本原则得以体现。作为法源的民俗习惯,其形成和有效适用需要具备特定的条件,同时在具体的法律适用中,还必须严格考量其与其他民商事法源的效力位阶。
厉尽国
关键词:民俗习惯民商法法源地位法理依据效力依据
论习惯法编纂与习惯法的查明被引量:1
2011年
习惯法编纂不同于习惯法汇编,并非简单的习惯法成文化,是依据一定的法律观念对习惯规则所作的系统而讲求逻辑的整理过程。习惯法的编纂对司法过程中查明习惯法具有重要意义,可以解决习惯规则不成文所带来的模糊难以确定的问题。在我国社会转型时期,应重视习惯法的编纂并由地方立法机关而不是司法机关组织实施。习惯法编纂应是动态的、开放性的,防止一经编纂便陷入僵化的弊端。
姜世波
互治视角下雇佣纠纷化解机制研究——以民国时期华北地区的乡村雇佣市场为例说明
2012年
民国时期的华北地区虽然有着大量的雇佣关系,但关于雇佣纠纷的资料却不多见。此种现象的出现主要在于当时的农业雇佣市场中存在着雇主与雇工间的相互治理机制。通过此种互治机制,主雇之间有效克服了易引发雇佣纠纷发生的机会主义行为,南此最大限度地维护了乡村雇佣市场的良性发展。民国时期乡村雇佣市场的此种互治机制对于当令农村劳务市场的发展也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尚海涛龚艳
关键词:机会主义行为纠纷化解
司法裁决证立过程中的法律修辞--以“李庄案”判决书为素材被引量:4
2011年
法律人孜孜以求的法治究竟如何实现?关注司法实践,从微观和方法层面对其进行反思、批判和改进,可能是迈向这一理想境界的重要途径。判决书为宣示法官依法解决纠纷的过程及其结果的公告,它所表达的内容只能是基于法治立场的合法性论证。该论证至少应当在形式上摒弃政治、经济、舆论、私人情感等法外因素的不当干扰,从法律规则和事实出发论证判决的正当性。为此,笔者以"李庄案"判决书为素材,基于某种法律方法论立场分析了司法裁决证立过程中的修辞现象,并对此进行了一些评价和反思,希望能够促使人们正确认识并认真对待这一判决正当化的有力工具,从而为趋近理想法治提供现实的方法支撑。
厉尽国
关键词:法律修辞李庄案判决书
论习惯法对于中国法制(法治)建设的价值
2012年
走向大国的中国法治必须首先实现文化特殊性与法治普适性的统一。作为固有文化的制度体现和规范性社会事实,习惯法对于社会秩序的建构发挥着重要而基础性的作用。但长期以来,中国制定法总体上表现出一种轻视习惯法的态度。近年来情况有所变化,习惯法逐成为特定法律领域中明确表述的法源,其在司法实践中也越来越受到重视。这就要求我们从多维角度慎思习惯法对于中国法制(以法治为导向)建设的价值,以正确认识和合理处置法律实践中的习惯法问题。
厉尽国
关键词:习惯法中国法制中国法治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