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160278)

作品数:7 被引量:34H指数:4
相关作者:马彩玲陈艳霞王静方芳卢畅更多>>
相关机构: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维吾尔族
  • 5篇宫颈
  • 2篇乳头
  • 2篇瘤病毒
  • 2篇宫颈癌
  • 2篇腹腔
  • 2篇ROC曲线
  • 2篇MIR-14...
  • 2篇病变
  • 2篇病变组织
  • 1篇多态
  • 1篇多态性
  • 1篇新疆维
  • 1篇预防术后
  • 1篇粘连膜
  • 1篇人乳
  • 1篇人乳头瘤
  • 1篇人乳头瘤病毒
  • 1篇乳头瘤
  • 1篇乳头瘤病毒

机构

  • 7篇新疆医科大学...

作者

  • 7篇马彩玲
  • 3篇陈艳霞
  • 2篇王静
  • 2篇马丽
  • 2篇方芳
  • 2篇卢畅
  • 1篇张威
  • 1篇陈志芳
  • 1篇路峥
  • 1篇吴强强

传媒

  • 2篇现代妇产科进...
  • 1篇中华流行病学...
  • 1篇癌变.畸变....
  • 1篇重庆医学
  • 1篇中国临床保健...
  • 1篇中国临床研究

年份

  • 3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3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新疆维吾尔族和汉族妇女不同宫颈组织中miRNA-145的表达及临床意义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 探讨微小核糖核酸(microRNA,miRNA)-145在新疆维吾尔族和汉族妇女不同宫颈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宫颈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收集2010年11月至2013年2月住院手术治疗并经术后病理确诊的维族和汉族妇女不同宫颈石蜡组织标本150例,其中宫颈癌组织58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Ⅱ~Ⅲ级组织60例和正常宫颈组织32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方法检测不同宫颈病变中miR—NA-145的表达,分析其在不同宫颈病变之间及两民族妇女间表达的差异,以及miRNA-145表达与宫颈癌临床病理特征和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的关系。结果miRNA.145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均显著低于正常宫颈组织和CINⅡ-Ⅲ级组织(P均〈0.05),维、汉族妇女间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iRNA-145的表达与宫颈癌组织分化程度、FIGO分期、淋巴结转移及高危型HPV感染显著相关(P〈0.05或P〈0.01),与患者年龄、肿瘤直径、病理类型、肌层浸润均无相关性(P均〉0.05)。ROC曲线分析显示,miRNA-145区分宫颈癌组织分化程度和有无淋巴结转移时,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86(灵敏度91.7%,特异度65.2%)和0.779(灵敏度77.8%,特异度61.5%)。结论miRNA-145在宫颈癌组织中呈低表达,无种族表达差异,可能作为抑癌基因参与宫颈癌的发生、发展,有望成为宫颈癌早期诊断、治疗及预后评估的新型肿瘤标记物。
方芳陈艳霞马彩玲
关键词:宫颈上皮内瘤变人乳头瘤病毒ROC曲线维吾尔族
防粘连措施预防术后盆腹腔粘连有效性及安全性的meta分析被引量:10
2016年
目的:系统评价生物可吸收防粘连膜预防术后盆腹腔粘连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全面检索Pub Med数据库、Spring数据库、OVID数据库、CBM数据库、CNKI数据库、万方数据库,查找关于生物可吸收防粘连膜(HC-CMC)预防术后盆腹腔粘连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的随机对照文献,检索时限2000年2月至2015年3月。按纳入和排除标准进行文献筛选、资料提取和质量评价后,采用Rev 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共纳入7篇RCT文章。Meta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与对照组的术后盆腹腔粘连、粘连严重程度2级和3级、粘连范围2级和3级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粘连严重程度1级和粘连范围1级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82,P=0.1)。试验组与对照组的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01);而术后肠梗阻、盆腹腔脓肿、伤口感染、高热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手术中应用生物可吸收防粘连膜可降低盆腹腔粘连的发生率,减轻粘连严重程度,减少粘连范围,减少术中出血量,然而术后肠梗阻、盆腹腔脓肿、伤口感染及术后高热的发生率相似。
王晚露马彩玲吴强强
关键词:盆腹腔粘连META分析
新疆维、汉妇女miR-146a(rs2910164)基因多态性分析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探讨新疆维吾尔族与汉族妇女间miR-146a(rs2910164)基因多态性的差异,分析其与宫颈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PCR-RFLP法检测宫颈炎、CIN及宫颈癌组织中miR-146a(rs2910164)基因分型。结果:维吾尔族和汉族间的miR-146a(rs2910164)基因型构成比差异显著(χ2=57. 927,P〈0. 001),维吾尔族GG基因型比例显著高于汉族。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维吾尔族(OR=3. 332,95% CI1. 411 ~ 7. 868)和肿瘤直径≥4cm(OR=3. 792,95% CI1. 162 ~12. 376)与miR-146a(rs2910164)基因型GG/CG基因型显著相关。结论:新疆维吾尔族与汉组妇女间miR-146a(rs2910164)基因多态性差异显著,miR-146a(rs2910164)等位基因G可能参与宫颈癌的病情发展。
马丽马彩玲卢畅
关键词:宫颈癌维吾尔族MIR-146A
miR-34a在新疆维吾尔族和汉族妇女不同宫颈病变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被引量:7
2016年
目的:检测miR-34a在新疆维吾尔族和汉族妇女不同宫颈病变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探讨其与宫颈癌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58例宫颈癌、60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Ⅱ~Ⅲ级和32例健康对照组织中miR-34a的表达,分析其在维吾尔族、汉族妇女不同宫颈病变中的表达差异及与宫颈癌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绘制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分析miR-34a作为宫颈癌肿瘤标记的诊断价值。结果:miR-34a在维吾尔族和汉族妇女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均显著低于CINⅡ~Ⅲ级和健康对照组织(P〈0.05),同类宫颈病变组织维吾尔族和汉族妇女间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iR-34a的表达与肿瘤直径、FIGO分期、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P〈0.01),与年龄、肿瘤分化程度、病理类型等无显著相关(P〉0.05)。miR-34区分宫颈癌与健康者、CINⅡ~Ⅲ级患者时,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89(灵敏度87.5%,特异度81.0%)和0.767(灵敏度78.3%,特异度70.7%),从所有受试者中区分出宫颈癌患者的AUC为0.810(灵敏度83.7%,特异度70.7%)。结论:miR-34a参与宫颈癌的发生发展,在宫颈癌组织中表达明显下调,且无种族表达差异,可能成为宫颈癌诊断及病情预测的新型分子标记。
方芳王静马彩玲
关键词:MIR-34AROC曲线维吾尔族
新疆维吾尔族和汉族宫颈癌患者微小RNA-143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意义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 探讨微小RNA(miR)-143在新疆维吾尔(维)族和汉族宫颈癌患者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采用qRT-PCR方法检测正常宫颈及宫颈癌组织中miR-143的表达,分析miR-143在维、汉族间的差异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与正常宫颈组比较,miR-143在宫颈癌组中表达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民族人群间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iR-143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及肿瘤大小相关.有淋巴结转移的宫颈癌组,miR-143表达明显低于无淋巴结转移的宫颈癌组(Z=-2.127,P=0.033);肿瘤直径>4 cm的宫颈癌组miR-143表达明显低于肿块直径≤4 cm的宫颈癌组(Z=-2.628,P=0.009).ROC曲线下面积(AUC)分析显示,miR-143在不同肿块直径和淋巴结转移的宫颈癌组中,AUC分别为0.711和0.697,均>0.5.评价癌肿直径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5.7%和62.2%;评价淋巴结转移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2.2%和60.4%.miR-143表达与患者年龄、癌浸润深度、子宫旁浸润、FIGO分期、组织类型及病理分级无关.结论 miR-143参与宫颈癌的发生发展,且无种族差异表达,可能成为宫颈癌诊断及病情预测的标记物.
陈艳霞马彩玲陈志芳张威
关键词:宫颈癌维吾尔族
经腹腔镜行卵巢冠囊肿剥除的临床效果观察被引量:8
2013年
目的评价经腹腔镜行卵巢囊肿剥除手术的可行性,总结微创治疗卵巢冠囊肿的外科策略。方法对48例行腹腔镜手术剥除卵巢冠囊肿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与100例经开腹手术行卵巢囊肿剥除术的患者进行比较,对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自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术后下床时间、术后并发症率、镇痛药使用等指标进行对比。结果腹腔镜组住院时间较短、出血量较少、术后肛门排气、术后并发症f发生率低和镇痛药物使用少,但手术费用偏高。结论腹腔镜行卵巢冠囊肿剥除是安全可行的治疗手段。
路峥马彩玲王静
关键词:卵巢冠囊肿妇科外科手术腹腔镜检查
新疆妇女宫颈病变组织miR-146a/133b的表达及临床意义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探讨miR-146a/133b在新疆维、汉民族宫颈组织中的差异性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RT-qPCR法检测miR-146a/133b在石蜡包埋的宫颈炎、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和宫颈癌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分析其在宫颈癌发生、发展中的临床意义。结果与宫颈炎组织比,CIN和宫颈癌组织miR-146a/133b的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且随宫颈病变的加重,两者的表达水平逐渐升高,宫颈癌组织中维、汉民族miR-146a存在差异性表达(P<0.05)。结婚年龄小于20岁、肿瘤直径大于或等于4cm、有HPV感染的宫颈癌组织中miR-146a/133b呈高表达(P<0.05)。结论 miR-146a/133b参与宫颈癌的发生、发展,可能成为宫颈癌病情预测及评估新的分子标志物。
马丽马彩玲卢畅陈艳霞
关键词:宫颈肿瘤维吾尔族MIR-146A乳头状瘤病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