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甘肃省科技计划项目(1011WCGG164)

作品数:11 被引量:157H指数:9
相关作者:金铭李毅刘贤德雷蕾李效雄更多>>
相关机构:甘肃农业大学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甘肃省科技计划项目国家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生物学
  • 4篇农业科学
  • 2篇天文地球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6篇云杉
  • 6篇青海云杉
  • 2篇生物量
  • 2篇群落
  • 2篇群落结构
  • 2篇物量
  • 2篇海拔
  • 2篇PICEA
  • 1篇冻土
  • 1篇生物量分配
  • 1篇水资源
  • 1篇土壤
  • 1篇土壤理化
  • 1篇土壤理化特性
  • 1篇年际
  • 1篇年际变化
  • 1篇祁连山东段
  • 1篇气候
  • 1篇气候变化
  • 1篇群落特征

机构

  • 8篇甘肃农业大学
  • 1篇中国林业科学...

作者

  • 5篇金铭
  • 4篇李毅
  • 3篇刘贤德
  • 3篇雷蕾
  • 2篇李效雄
  • 1篇赵中华
  • 1篇敬文茂

传媒

  • 3篇干旱区地理
  • 2篇中国沙漠
  • 2篇干旱区研究
  • 1篇防护林科技
  • 1篇水土保持通报
  • 1篇冰川冻土
  • 1篇生态环境学报

年份

  • 2篇2013
  • 6篇2012
  • 3篇2011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祁连山青海云杉种群种内竞争分析被引量:14
2013年
采用逐步扩大范围的方法和改进的单木竞争指数模型对祁连山亚高寒山区青海云杉(Picea crassifolia)林内设置的1 hm2样地内的青海云杉种内竞争状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在青海云杉种群中,随着样圆半径的增加,竞争强度逐渐减弱,青海云杉个体的竞争影响样圆半径为6m。②青海云杉种内竞争强度随着对象木胸径的增加,竞争强度不断减小,在径级为5~10cm、25~30cm时,竞争强度随径级的增加急剧减小,并在径级25~30 cm形成明显拐点。随着径级的继续增大,青海云杉受到的竞争压力变化较为平缓,竞争主要发生在径级小于25~30cm植株上。③青海云杉种内竞争强度和对象木胸径大小服从乘幂函数,并达到显著水平。实验数据表明,该模型能很好的用于青海云杉种群种内竞争强度的预测。
张学龙马钰赵维俊刘贤德金铭敬文茂
关键词:种内竞争
祁连山水源涵养林区降水及温度时空变化研究被引量:15
2012年
研究大气降水及温度的时空变化对建立气候预警系统有重要的意义。利用气象和水文自动监测仪器沿环境梯度和植被类型对祁连山水源涵养林区温度及降水时空变化进行了动态监测。结果表明,祁连山西水林区降水呈单峰曲线型,主要集中在夏季,占全年降水的72%;在环境梯度上差异较大,表现为乔灌交错带处(3 300m)降水为最大,交错带以下随海拔的升高降水增大,交错带以上由于降水复杂性导致随海拔的升高而减少;在年际上差异更大,2004年以前降水量随年份的增大有下降趋势,2004年以后降水量增幅较大。祁连山西水林区气温从1986年以来逐渐上升,但年均气温大多在0℃以下,最低为-1.33℃,从2003年以来气温迅速上升,年均温最高为2.5℃,通过研究发现24a以来气温上升了3.83℃;由于气温的上升,导致土壤温度上升较快,尤其是表层和深层土壤温度上升更快,该结论与当前的众多结论是相吻合的。
金铭车宗玺敬文茂赵维俊马钰刘思瑞
关键词:降水温度
祁连山青海云杉林空间结构分析被引量:15
2012年
通过调查祁连山青海云杉天然林1块100 m×100 m的大样地,利用其直径分布和混交度、角尺度、大小比数、开敞度4种结构参数对其空间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青海云杉直径分布表明该林分是典型的异龄林直径结构;(2)青海云杉林地青海云杉为顶级群落且呈单种聚集,空间隔离程度为零度混交;(3)青海云杉直径大小比数和树高大小比数平均数均为0.49,生长上处于中庸状态,大小分化程度一般;(4)青海云杉林角尺度分布呈正态分布,其平均值为0.526,从林分水平分布格局上看,青海云杉分布是以团状分布的;(5)青海云杉开敞度大小为1.667,生长空间很充足。相关研究结果对于今后青海云杉林的合理经营能起到一定的借鉴意义。
金铭李毅刘贤德赵维俊赵中华敬文茂
关键词:青海云杉混交度角尺度
祁连山青海云杉林动态监测样地群落特征被引量:25
2013年
依据中国森林生态系统动态监测样地设置方法,参照国际森林生态学大样地建设技术规范,于2010年和2011年在祁连山自然保护区青海云杉(Picea crassifolia kom.)林内建立了10.2hm2动态监测样地,定位调查了样地内19 927株DBH≥1cm活立木木本植物,完成了第一次群落特征调查和分析。调查结果表明:①青海云杉群落成层现象明显,可划分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和苔藓层4个层次。乔木层是群落的最主要层,整体而言其垂直高度结构复杂性要大于灌木层和草本层,苔藓层较为发达。②青海云杉径级结构呈明显的倒"J"形,个体集中在径级1~5cm至21~25cm,其占到总个体数目的91.42%,青海云杉更新良好。③青海云杉DBH≥1cm对应的树高结构呈"单峰"形,高度主要集中在小于6m,占到总个体数目的60.00%,高度偏小,小树较多,中树占有一定的比例,大树较少。同时,树高和胸径二者之间显著符合二次函数关系(p<0.05),反映了青海云杉群落生物学特征。④从空间分布格局来看,青海云杉表现出明显的聚集性分布格局。对不同年龄段青海云杉小树、中树和大树点格局分析表明,随着龄级的增大,种群的聚集程度减小,即由聚集分布变为随机分布,表现出明显的扩散趋势。青海云杉个体分布没有明显的空间异质性,而且2 534株大树随机分布在该样地,表明该群落未受大范围的人为干扰。
李效雄刘贤德赵维俊
关键词:青海云杉群落结构
祁连山气候及水资源有关的环境问题研究现状
2012年
通过对祁连山气候及水资源有关的研究,发现了气候的年际变化以及水资源研究方面的成果日益增多,这将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解决水资源紧缺的状况提供一条可能的途径;为跨部门和跨学科的交叉研究、森林植被的形成机理及其尺度效应和尺度转换、森林植被对区域水文影响的预测和评价,以及森林植被动态监测技术提供理论依据。
蒋积荣成彩霞苗毓鑫
关键词:气候变化水资源
祁连山高山灌丛生物量分配规律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被引量:31
2011年
以祁连山3300~3700m高山灌丛为研究对象,采用标准地、样方收获法以及壕沟挖掘方法,对不同海拔高度灌丛生物量,器官生物量进行调查,并分析灌丛生物量分配规律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1)祁连山高山灌丛生物量与海拔高度呈现显著的负相关性(y=-37.074x+142 627,P=0.01,R2=0.589),随着海拔的升高,灌丛总生物量,地上生物量以及地下生物量均呈现下降的趋势。灌丛根茎比随着海拔的上升先增加后减小,呈倒U型。(2)土壤含水量对地下部分生物量的影响相对于地上部分而言更加明显(R2=0.478),地下各器官相关性系数依次为粗根生物量(R2=0.981)〉细根生物量(R2=0.661)〉须根生物量(R2=0.375);土壤容重随着海拔的上升而增加,灌丛总生物量则减少,呈现出灌丛生物量随着海拔的上升而减少的趋势;土壤含水量、土壤容重与土壤温度共同对灌丛生物量起着重要的作用。
雷蕾刘贤德王顺利李毅张学龙
关键词:海拔高度生物量环境因子
祁连山东段青海云杉林土壤理化特性研究被引量:6
2011年
采集祁连山东段青海云杉林林地0—10cm,10—20cm和20—40cm土层的土壤剖面样品,测定分析了其土壤物理性质、土壤水分状况、土壤全量养分和有机质含量。结果表明,不同土层的土壤容重值均低于1.00g/cm3,且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呈增加趋势;土壤总孔隙度的变化规律和土壤容重的变化规律相似,不同土层的总孔隙度均在63%以上,通气状况良好;土壤水分含量随深度的增加呈减小趋势,不同土层土壤平均质量含水量最低为18.7%;土壤有机质和土壤全氮含量都达到养分1级;土壤全钾贮量级别为养分2级;土壤全磷含量缺乏,养分级别为4级或5级;土壤pH均值为7.5,表明林地土壤为中性土壤。建议继续加强祁连山东段青海云杉森林生态系统的有效保护和管理。
赵维俊雷蕾刘贤德金铭张学龙敬文茂
关键词:祁连山东段青海云杉土壤理化特性
祁连山青海云杉林群落结构特征分析被引量:24
2012年
通过区域尺度,以祁连山国家自然保护区东段的哈溪林场、中段的西水林场和西段的祁丰林场3个典型分布区的青海云杉纯林为研究对象,以设立的典型临时样方调查材料为研究基础,对祁连山青海云杉的群落结构特征进行了分析,包括青海云杉林成层结构、胸径结构、树高结构和冠幅结构的静态分布,并对胸径、树高和冠幅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了曲线拟合。结果表明:①青海云杉林群落成层现象明显,可划分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和苔藓层,祁连山东、中、西段青海云杉林乔木层结构参数与林下灌木层、草本层结构参数在一定程度上呈负相关,祁连山中段苔藓较为发达;②祁连山东段青海云杉胸径结构呈"间歇"型,中段呈"倒J"型,西段呈"单峰"型,同时树高和冠幅结构表明,青海云杉林普遍存在更新不良的问题;③对祁连山不同研究区域青海云杉个体及3个调查区域所有个体的胸径、树高与冠幅进行曲线拟合,发现三者之间相关显著,均可用乘幂曲线模型Y=aXb进行较好的描述(P<0.01)。上述结论可为祁连山青海云杉的可持续经营、群落恢复和抚育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赵维俊刘贤德金铭车宗玺敬文茂马钰
关键词:群落结构国家自然保护区
祁连山黑河中上游季节冻土年际变化特征分析被引量:23
2011年
研究祁连山黑河中上游地区季节冻土的变化特征,对合理预测该区气候变化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利用1994—2009年祁连山黑河中上游地区3个气象站常年监测的冻土资料及气象资料,对黑河中上游地区的温度变化、季节冻土最大冻结深度年变化、年平均气温与年冻土最大冻结深度的关系、季节冻土的年冻结与消融规律等内容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气温和地温逐渐上升,深层地温上升相对较快,气温、20 cm、40 cm地温的线性变化趋势分别为0.0424、0.0355℃.a-1和0.0754℃.a-1;16 a来季节冻土最大冻结深度减少了27 cm;年平均气温和年冻土最大冻结深度之间有负相关关系,其线性变化趋势分别为0.5838 cm.a-1和0.0424 cm.a-1;冻土冻结的线性趋势为1.0326 cm.d-1,消融的线性趋势为1.2606 cm.d-1,冻结时段长于消融时段,且消融速度大于冻结速度.
金铭李毅刘贤德车宗玺张学龙王顺利杨晓虎车宗彩
关键词:季节冻土年际
祁连山高山灌丛生物量及其分配特征被引量:23
2012年
分布于青海云杉林上线的祁连山高山灌丛是祁连山水源涵养林效益最佳林型,研究高山灌丛生物量是生态系统生产力的重要体现,也是群落结构和功能的主要测度之一。以祁连山排露沟流域3 300~3700m高山灌丛为研究对象,采用标准地、样方收获法以及壕沟挖掘方法,对不同海拔高度10个固定样地灌丛生物量,器官生物量进行调查,分析了不同海拔梯度灌丛的叶、枝、须根、细根、粗根烘干重数据及其生物量分配特征。结果表明:祁连山高山灌丛总生物量为12 869.39±3 306.16 kg/hm^2(平均值±标准差,n=10),其中器官分配以枝生物量所占比例最高,达32.21%,叶、须根、细根、粗根的比例分别为15.70%、14.06%、11.13%和26.90%。不同海拔梯度灌丛生物量器官分配比例差异较大,地上生物量平均为6 097.17kg/hm^2,地下生物量平均为6772.22kg/hm^2,不同海拔根茎比在0.56~1.93之间变化,海拔3 500 m处根茎比达最大。祁连山高山灌丛生物量与海拔呈现显著的负相关(R^3=0.898 7,p<0.01),随着海拔的升高,灌丛总生物量,地上以及地下生物量均呈现下降的趋势。研究结果可为内陆河流域生态环境的保护及其高山灌丛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研究提供重要理论依据和应用资料。
金铭李毅王顺利张学龙雷蕾
关键词:海拔梯度生物量分配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