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2001BA703B21)
- 作品数:35 被引量:730H指数:19
- 相关作者:胡永善倪朝民吴毅韩瑞李踔更多>>
- 相关机构:复旦大学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经济管理更多>>
- 规范三级康复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临床疗效研究被引量:16
- 2007年
- 目的探讨规范三级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综合功能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80例脑卒中患者,男性58例,女性22例;年龄(62.94±8.59)岁。用随机化的方法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中1例脑出血伴发重症胰腺炎患者死亡,1例脑缺血患者进食时窒息死亡),两组均用相同的内科治疗方案,康复组在此基础上增加规范的三级康复治疗技术。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疗效标准采用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法(FMA)、改良Barthel指数评定法(MBI)和综合功能评定法(FCA)。在入选时(V_0)、发病后1个月末(V_1)、3个月末(V_2)、6个月末(V_3)分别进行评定。所有数据均用((?)±s)表示,采用SPSS 1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入选时康复组与对照组各项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康复组经过规范的三级康复治疗后,各阶段(1个月末、3个月末、6个月末)各项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阶段各项评分的积分差值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规范三级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各阶段综合功能有显著的临床疗效。
- 张继荣吴霜黄宇龙燕冯丽丽陈庭凤李玫马丽王连芳冯晓敏
- 关键词:三级康复脑卒中偏瘫
- 应用功能综合评定量表评估早期康复对脑卒中患者功能结局的影响被引量:9
- 2005年
- 目的:应用功能综合评定量表(functionalcomprehensiveassessment,FCA)在脑卒中患者入院(发病3周内)时和在病后6个月分别进行评估,研究早期康复对脑卒中患者功能结局的影响。方法:2001-11-27/2003-08-15在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连续入院,年龄在40~80岁的脑梗死或脑出血患者,病程不超过3周,共计80例。根据入院时间把所有符合研究要求的脑卒中患者按随机分组表入组,所有患者都接受传统的神经内科治疗。80例患者被随机分配到康复组和对照组,康复组除接收神经科治疗外,还需接收物理治疗和作业治疗,以及语言等治疗,每个患者都接受FCA量表评估。结果:76例患者完成研究,4例脱落。一般资料显示年龄、脑梗死和脑出血比例、性别等在治疗前,康复组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应用wilcoxon秩和检验把FCA总分分为≤40,41~60,61~80,>80,治疗前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但治疗后康复组FCA总分为≤40,41~60,61~80,>80的分别为3,7,9,20例,对照组分别为6,10,16,5例,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1)。结论:早期康复能够改善脑卒中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运动功能。
- 孟兆祥倪朝民李厥宝韩瑞
- 关键词:日常生活活动
- 规范三级康复治疗对脑出血患者功能独立性的影响被引量:10
- 2014年
- 目的:研究规范三级康复治疗对脑出血患者功能独立性的影响。方法:364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181)和康复组(n=183)。对照组进行常规内科治疗,康复组在此基础上进行规范的三级康复治疗,包括早期床旁康复介入、恢复期康复专科治疗、后期定期康复家访指导。分别在入组时(M0)和治疗1个月(M1)、3个月(M3)和6个月(M6)时采用功能综合量表(FCA)对患者进行评分,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M0时,两组患者FCA总分、运动功能评分和认知功能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在M1、M3到M6时,康复组和对照组患者FCA总分、运动功能评分和认知功能评分均逐渐升高,组内各时间点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康复组增加幅度较对照组高,各时间点分别进行FCA总分、运动功能评分和认知功能评分比较,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规范的三级康复治疗对改善脑出血患者的功能独立性有重要意义。
- 李莹莹张备李策白玉龙胡永善吴毅
- 关键词:脑出血功能独立性三级康复
- 规范三级康复治疗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功能独立性的影响被引量:17
- 2007年
- 目的:探讨规范三级康复治疗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功能独立性的影响。方法:将164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分别在入组时、发病后1个月、3个月和6个月对患者进行功能综合量表(FCA)评分,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对照组与康复组在入组时FCA总得分、运动功能评分和认知功能评分在统计学上均未见显著性差异。对照组的FCA总分从发病后1个月、3个月到6个月逐渐增高,但只有1个月和3个月比较时有显著性差异;康复组亦呈现出逐渐恢复的趋势,但其恢复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各次评定之间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对照组FCA运动功能评分只有1个月和3个月比较时有显著性差异,而康复组各次评定之间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且恢复程度明显大于对照组。对照组FCA认知功能评分无明显增加,各次评定之间比较也未见显著性差异;康复组认知功能评分在1个月、3个月和6个月时均明显好于对照组,且呈现逐渐增加趋势,但只有1个月与入组时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果表明:规范的三级康复治疗对提高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功能独立性具有重要作用。
- 白玉龙胡永善陈文华王小兵程安龙姜从玉吴毅
- 关键词:缺血性脑卒中功能独立性康复治疗
- 临床经济学评价方法在脑血管病的康复治疗中的应用被引量:10
- 2003年
- 姜从玉王倩胡永善吴毅孙莉敏
- 关键词:临床经济学评价脑血管病康复治疗
- 规范的三级康复治疗对脑出血后患者上肢痉挛程度及运动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5
- 2014年
- 目的 探讨规范的三级康复治疗对脑出血后上肢痉挛和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364例脑出血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181例)和康复组(183例),康复组接受规范的三级康复治疗,包括早期床旁康复介入、恢复期在康复专科病房进行、后期定期康复家访指导;对照组未接受规范的三级康复治疗,仅予以康复指导,并定期随访.分别于入组时、入组后1、3和6个月时,对2组患者患侧上肢进行改良Ashworth量表(MAS)评定和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上肢部分)评定,并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结果 入组时,对照组和康复组患者肌肉痉挛的发生率分别为22.7%和23.5%;入组后6个月,对照组和康复组痉挛发生率分别为59.7%和43.2%,且对照组处于MAS 1+级和2级患者数量(50/181)明显高于康复组(25/183).无论在哪个阶段,2组MAS 0级患者数量均占很大比例.入组后6个月,2组患者的MAS分布和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患者的Fugl-Meyer评分均随时间的推移逐渐明显提高(P<0.01);入组后1、3和6个月时,康复组Fugl-Meyer评分分别为(24.71±19.80)、(39.83±19.50)和(48.87±18.25)分,对照组分别为(17.13±16.46)、(24.87±18.36)和(30.68±19.41)分,康复组各时间点评分均高于同时间点对照组(P<0.01).结论 规范的三级康复治疗有助于减轻脑出血后患者的上肢痉挛程度和改善上肢运动功能.
- 张备何嫱李莹莹白玉龙胡永善吴毅朱玉连
- 关键词:脑出血痉挛上肢三级康复
- 早期分离与抗阻运动训练对脑卒中膝过伸和偏瘫步态的防治作用被引量:19
- 2006年
- 目的:观察早期分离与抗阻运动训练对脑卒中患者膝过伸和偏瘫步态的预防和治疗作用。方法:选择2001-11-27/2005-02-28在安徽医科大学神经内科治疗的急性脑卒中初次发病患者100例,年龄40~80岁,病程不超过3周,均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按入组顺序随机分成2组,即康复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的神经内科治疗,对照组不进行康复训练。康复组还需接受早期分离和抗阻运动训练,训练强度为1次/d,45~60min/次,5次/周,总疗程为6个月。观察患者站立和运动过程中有无膝过伸和偏瘫步态,进行计数,显效率用百分数表示。显效即为膝过伸症状和偏瘫步态显著改善。结果:康复组、对照组分别死亡1例和2例,康复组失访1例,进入结果分析康复组与对照组均为48例。康复组患者的膝过伸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20.8%,45.8%(χ2=6.75,P<0.01)],显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60.0%,31.8%(P<0.05)];康复组偏瘫步态发病率显著低于对照组[27.1%,54.2%(χ2=7.29,P<0.01)],显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61.5%,26.9%(P<0.05)]。结论:早期分离与抗阻运动训练有助于预防和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膝过伸和偏瘫步态。
- 高圣海倪朝民韩瑞李踔武行华
- 关键词:运动疗法
- 偏瘫肩痛对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被引量:28
- 2006年
- 目的:探讨偏瘫肩痛对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和防治偏瘫肩痛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10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成康复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进行临床对照研究,两组均常规进行神经内科药物治疗,康复组加以运动疗法等综合康复治疗,并对每组患者在入组时和6个月后利用Fugl-Meyer评定量表上肢部分进行功能评定。结果:康复肩痛组两次上肢功能评分分别为23.55±2.12、37.36±2.55(P<0.05);对照肩痛组为24.36±2.54、26.37±2.51(P>0.05),非肩痛组为25.34±2.44、48.67±2.41(P<0.05);25.78±2.31、40.11±3.30(P<0.05),入组时评分各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6个月后肩痛组和非肩痛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以及康复肩痛组和对照肩痛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肩痛的出现严重阻碍了上肢功能的恢复,规范化三级康复治疗能有效地防治偏瘫肩痛。
- 高圣海倪朝民韩瑞武行华李踔
- 关键词:脑卒中偏瘫肩痛上肢功能
- 计算机辅助语言障碍评定的现状与展望被引量:13
- 2005年
- 陈卓铭
- 关键词:语言障碍治疗师语言交流多媒体技术
- 脑卒中患者6个月三级康复治疗期间的成本-效果研究被引量:30
- 2004年
- 目的对脑卒中患者三级康复治疗方案作成本-效果的经济学分析评价。方法脑卒中患者52例在脑梗死和脑出血二个层次上区组随机化分成康复治疗组和对照组,康复治疗组给予规范的三级康复治疗,对照组不给予规范的三级康复治疗,但是一般的内科常规治疗同治疗组。对于每例样本在入选时(V0)和第六个月月末(V3)分别采用功能综合评定量表进行功能评价。结果治疗组患者运动功能每提高1分,则需要消耗的住院相关费用、西药费、规范的康复费、总的康复费、直接医疗费和总的成本费用分别为$295.13、$126.79、$98.98、$195.41、$563.05和$843.04,认知功能每提高1分消耗的成本费用分别为$1852.38、$795.83、$621.28、$1226.52、$3533.96和$5291.33,综合功能每提高1分消耗的成本费用分别为$254.57、$109.37、$85.38、$168.56、$485.67和$727.18;对照组患者运动功能每提高1分,则需要消耗的住院相关费用、西药费、直接医疗费和总的成本费用分别为$746.51、$388.55、$1166.51和$1910.88,认知功能每提高1分消耗的成本费用分别为$4802.39、$2499.59、$7504.29和$12292.92,综合功能每提高1分消耗的成本费用分别为$646.08、$336.28、$1009.57和$1653.80。结论三级康复治疗是一种经济的、有效的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治疗方案。
- 姜从玉王倩胡永善吴毅孙莉敏范文可朱玉连
- 关键词:康复治疗脑卒中患者成本-效果治疗组住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