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801111)

作品数:8 被引量:151H指数:6
相关作者:邵明安魏孝荣李学章贾小旭赵梅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科学院西部之光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农业科学
  • 1篇天文地球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6篇土壤
  • 4篇黄土高原
  • 3篇水分
  • 3篇水蚀
  • 3篇小流域
  • 3篇风蚀
  • 2篇水蚀风蚀交错...
  • 2篇土壤水
  • 2篇土壤水分
  • 2篇黄土沟壑区
  • 2篇交错带
  • 2篇沟壑
  • 1篇氮素
  • 1篇地形条件
  • 1篇阳离子交换量
  • 1篇有机质
  • 1篇针茅
  • 1篇植物系统
  • 1篇水分状态
  • 1篇水蚀风蚀交错...

机构

  • 6篇西北农林科技...
  • 6篇中国科学院
  • 1篇广西农业科学...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作者

  • 5篇魏孝荣
  • 5篇邵明安
  • 2篇贾小旭
  • 2篇李学章
  • 1篇高海龙
  • 1篇王辽宏
  • 1篇汪羽宁
  • 1篇张兴昌
  • 1篇赵梅

传媒

  • 2篇农业工程学报
  • 1篇水土保持学报
  • 1篇环境科学
  • 1篇河南农业科学
  • 1篇水土保持通报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Acta G...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1
  • 1篇2010
  • 3篇2009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黄土高原北部草地表层土壤水分状态空间模拟被引量:26
2010年
为探明黄土高原北部草地表层土壤水分空间分布特征及其与环境因素的关系,该文用自回归状态空间模型和经典统计的线性回归模型对该区草地表层土壤含水率的分布状况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状态空间方程可以应用于环境因素复杂的黄土高原水蚀风蚀交错区,其拟合效果优于线性回归模型。单因素中基于饱和导水率的模拟效果最佳(R2=0.936);多因素模拟中以饱和导水率+海拔+凋落物模拟效果最佳(R2=0.976),可以很好地解释表层土壤水分的变异状况。自回归状态空间模型可用于研究黄土高原北部水蚀风蚀交错区表层土壤水分与其他因素的空间关系。
贾小旭邵明安魏孝荣李学章
关键词:土壤水分黄土高原经典统计水蚀风蚀交错区
碎石含量和盖度对黄土高原农田土壤水分的影响被引量:2
2013年
根据自然界中碎石存在的2种形式,布设碎石覆盖和土石混合2个试验,利用中子仪定期监测土壤水分变化,研究碎石对黄土高原农田土壤水分的影响,以期为黄土高原地区农业灌溉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碎石覆盖及无碎石覆盖处理土壤含水量均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呈先增加再缓慢减少的趋势,但碎石覆盖处理土壤含水量减小幅度明显低于无碎石覆盖处理,且随着碎石覆盖量的增加土壤含水量减小幅度变小;土石混合处理土壤含水量呈波浪式增加趋势,尤其是碎石含量高的处理,而无碎石混合处理呈平缓增加趋势,且其土壤含水量明显低于土石混合处理。总之,碎石覆盖和碎石镶嵌在土壤中均可以提高土壤含水量,其中碎石覆盖于地表可以有效抑制表层土壤水分蒸发,增加水分入渗深度;碎石镶嵌在土壤中可以改变土壤物理性质,增加土壤入渗率和大孔隙数量,且碎石含量越高,其对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程度越大。
赵梅汪羽宁刘和平
关键词:黄土高原土壤水分
黄土高原小流域土壤pH、阳离子交换量和有机质分布特征被引量:55
2009年
通过野外调查采样和室内分析,研究了黄土高原小流域土壤pH、阳离子交换量(cat-ion exchange capacity,CEC)和有机质的分布特征及其与土地利用方式、地形条件和土壤类型的关系.结果表明:黄土高原小流域土壤pH、CEC和有机质分别介于7.7~8.6、11.9~28.7cmol.kg-1和3.0~27.9 g.kg-1,分别服从正态分布、对数正态分布和负二项分布.3种土壤性质随地形、土地利用方式和土壤类型的不同差异很大.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有机质和CEC以林地、草地和农田较高,果园较低;pH则以林地较低,其他利用方式较高;不同地形条件下,3种土壤性质均呈塬面和坡地大于沟道和梯田的趋势;不同类型土壤中,有机质和CEC以黑垆土和红土较高,pH则以黄绵土较高.整体上,土壤有机质和CEC呈现出相似的变化趋势,而pH的分布特征则与之相反.
魏孝荣邵明安
关键词:小流域阳离子交换量有机质土壤类型
水蚀风蚀交错带土壤-植被系统氮素空间变异特征
2014年
采用经典统计学和地统计学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黄土高原水蚀风蚀交错带本氏针茅草坡地土壤—植物系统氮素沿坡面的分布,并从不同空间尺度研究了土壤—植物系统氮素的空间结构特征,以揭示水蚀风蚀交错带草坡地土壤—植物系统氮素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随坡位的降低,草坡地植物生物量、植物氮含量和储量均逐渐增加;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在坡上部和坡中部相近,但均低于坡底部;土壤硝态氮和铵态氮含量沿坡面呈先降低而后在坡底部迅速增加的变化趋势。这些变量的变异系数除硝态氮和铵态氮以坡中部最小外,均以坡底部最小,表明坡底部土壤—植物系统氮素分布最为均匀。各变量的最佳拟合模型在3个分析尺度上均保持一致,且随分析尺度的增加,块金常数、块金效应逐渐增大,样点间的空间依赖性逐渐减弱,空间相关性减弱。表明水蚀风蚀交错带草坡地土壤—植物系统氮素在不同尺度上空间结构比较稳定,属中等或强空间相关性,其空间变异主要来源于结构性因素。
高海龙王辽宏张兴昌
关键词:水蚀风蚀交错带
黄土高原水蚀风蚀交错带水分和密度对人工草地土壤呼吸的影响被引量:7
2011年
为研究黄土高原水蚀风蚀交错带不同水分与密度处理的人工苜蓿和沙打旺草地土壤呼吸特征,分析了人工草地土壤呼吸对水分和密度的响应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水分增加能够显著促进黄土高原水蚀风蚀交错带人工草地土壤呼吸速率(P<0.01),土壤呼吸对不同密度处理的响应特征因草地植被类型不同而异,土壤呼吸速率的季节变化对水分增加和密度响应不敏感。土壤水分是土壤呼吸的限制因子,土壤温度与土壤呼吸速率在6-7月份(旱季后期)相关性不明显,8月份后(雨季)相关性增强。土壤呼吸与表层土壤水分和温度有着显著的耦合关系,加水减弱了苜蓿草地土壤呼吸对水分和温度的依赖,而未改变沙打旺草地土壤呼吸对表层土壤水分和温度的依赖。
李学章邵明安魏孝荣贾小旭
关键词:水蚀风蚀交错带水分土壤呼吸人工草地
Fractions and Bioavailability of Soil Inorganic Phosphorus in the Loess Plateau of China under Different Vegetations被引量:6
2011年
植物在土壤磷营养起一个重要作用。然而,在中国的黄土高原的土壤的磷营养上的植物的效果很好没被理解。这研究被进行在中国的黄土高原揭示在植物和 phosphoru 的部分和可获得性之间的关系。22 个植物社区被调查,在不同植物华盖下面的土壤样品为土壤性质和无机的磷分别的决心是镇定的。结果证明 Leguminosae 和 Lilaceae 减少了 pH 并且当 Labiatae 和 Rosaceae 增加了 pH 并且减少时,在他们的华盖下面在土壤增加了有机物,阳离子交换能力,总数和 Olsen 磷在在他们的华盖下面的土壤的有机物,阳离子交换能力,总数和 Olsen 磷。Ca2P, Ca8P,高山和 Fe-P 的内容高度与土壤 Olsen 磷被联系。他们都在在 Leguminosae 和 Lilaceae 下面的土壤是更高级的并且在 Labiatae 和 Rosaceae 下面在土壤降低。这研究的结果显示 Leguminosae 和 Lilaceae 在土壤改进了磷营养,然而, Labiatae 和 Rosaceae 在他们的华盖下面在土壤阻碍了磷营养的改进,它将具有更多的帮助在这个区域指示植被恢复并且为土壤开发提供信息。
WEI XiaorongSHAO MinganSHAO HongboGAO JianlunXU Gang
关键词:BIOAVAILABILITY黄土高原
黄土沟壑区小流域土壤pH值的空间分布及条件模拟被引量:39
2009年
土壤pH值是影响土壤养分有效性和化学物质在土壤中行为的主要因素,研究土壤pH值的空间分布特征对于土壤养分管理和土壤污染预测具有重要意义。该文用地统计学方法研究了环境因素复杂的黄土高原小流域土壤pH值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黄土沟壑区小流域土壤pH值具有球形—指数套合模型的空间结构特征,其空间异质性主要来源于流域内土地利用和土壤侵蚀等随机因素。与有机质协同的Kriging法能较好地对土壤pH值进行估值,其估值范围小于实测数据,估值误差来源于复杂的环境因素。序贯高斯条件模拟的土壤pH值范围与实测数据接近,模拟的平均值低于实测数据,模拟误差来源于模拟过程中独特的Kriging算法及高斯特性。
魏孝荣邵明安
关键词:土壤PH值黄土沟壑区KRIGING
黄土沟壑区小流域不同地形下土壤微量元素分布特征被引量:21
2009年
研究了黄土沟壑区小流域塬面、坡地、梯田和沟道土壤微量元素的剖面分布特征,以揭示不同地形条件下微量元素的有效性及地球化学特性.结果表明,不同土层土壤全量微量元素的变异系数均小于15%,为小变异土壤性质,有效态和吸附态铁和锰的变异系数均高于36%,为高度变异土壤性质;有效态和吸附态锌和铜属于中到高度变异.全量铁、锰和铜以沟道土壤较高,全锌、有效态和吸附态微量元素含量以塬面土壤较高.不同形态微量元素的剖面分布趋势取决于地形条件.不同地形下成土过程及不同地形条件所对应的土地利用方式造成了全量微量元素的差异,而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差异是不同地形条件下有效态和吸附态微量元素剖面分布特征不同的主要原因.
魏孝荣邵明安
关键词:黄土沟壑区地形条件微量元素剖面分布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