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06CB403301-05-2)

作品数:1 被引量:18H指数:1
相关作者:吴耿韩鹏吴勇泉项俊余龙江更多>>
相关机构:华中科技大学教育部黄冈师范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1篇生境
  • 1篇胁迫
  • 1篇芦苇
  • 1篇黄河三角洲
  • 1篇不同生境

机构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黄冈师范学院
  • 1篇教育部

作者

  • 1篇余龙江
  • 1篇项俊
  • 1篇吴勇泉
  • 1篇韩鹏
  • 1篇吴耿

传媒

  • 1篇湿地科学

年份

  • 1篇2011
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
排序方式:
芦苇形态结构对黄河三角洲不同生境的响应被引量:18
2011年
植物的形态结构总是与环境相适应。采用光学显微技术和环境扫描电镜技术对黄河三角洲新生湿地河口区和内陆区两种生境下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根解剖结构、叶片解剖和超微结构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芦苇叶片和根的形态结构与生态环境有关;两种生境下,芦苇叶片上表皮均有明显泡状细胞群分布,芦苇上下表皮均有气孔分布,且下陷;在河口区,芦苇叶片维管束鞘细胞近上表皮处有较大程度延伸,下表皮处常延伸至近表皮,呈开放状态,叶片表面常有蜡质覆盖;在内陆区,芦苇叶片维管束鞘细胞较大,有的为两层;此外,河口区芦苇根的中皮层细胞分化为明显的通气组织,内皮层凯氏带明显,而内陆区芦苇根的中皮层细胞排列规则,呈辐射状。芦苇在适应不同生境时其形态结构所发生的变化是不同的。叶片维管束鞘细胞的延伸、表皮被蜡质和根中通气组织、凯氏带等结构是芦苇适应河口区盐胁迫的结果;而叶片维管束鞘细胞增大、细胞层数增加和根的中皮层细胞辐射状排列是芦苇适应干旱胁迫的结果。
韩鹏吴耿吴勇泉项俊余龙江
关键词:黄河三角洲芦苇胁迫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