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2009JDXM033)

作品数:10 被引量:24H指数:2
相关作者:范志均田海平岳瑨更多>>
相关机构:东南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哲学宗教
  • 2篇经济管理

主题

  • 6篇伦理
  • 3篇道德
  • 2篇莱布尼茨
  • 2篇黑格尔
  • 1篇道德德性
  • 1篇道德主义
  • 1篇道德宗教
  • 1篇德性
  • 1篇信任
  • 1篇学术
  • 1篇哲学
  • 1篇哲学史
  • 1篇哲学史研究
  • 1篇社会资本
  • 1篇神学
  • 1篇生命伦理
  • 1篇生命伦理学
  • 1篇终结
  • 1篇主义
  • 1篇资本

机构

  • 10篇东南大学

作者

  • 6篇范志均
  • 4篇田海平
  • 1篇岳瑨

传媒

  • 2篇天津社会科学
  • 2篇东南大学学报...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武汉大学学报...
  • 1篇江西社会科学
  • 1篇人文杂志
  • 1篇宗教学研究
  • 1篇南昌大学学报...

年份

  • 4篇2013
  • 5篇2012
  • 1篇2011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论早期黑格尔的“爱的宗教”被引量:1
2012年
黑格尔早期宗教思想发生了一次转折,由康德式的道德宗教转到"爱的宗教"上来。如何理解这种"爱的宗教",其本质是什么?目前学界尚未提出和思考这一问题。从黑格尔对道德和伦理的区分来看,"爱的宗教"肯定不是道德宗教,而应是一种伦理型宗教。
范志均
关键词:道德宗教
资本剥削的经济—伦理体系及其终结的命运——论马克思《资本论》中的伦理观被引量:11
2011年
马克思《资本论》的科学形式隐蔽着一种针对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伦理观上的颠覆、批判和革命。马克思伦理观基于"劳动的立场"而非"资本的立场",这一立场既呈现在青年马克思关于劳动概念的人类学理解中,亦隐含在《资本论》关于劳动概念的经济学理解中。《资本论》是马克思"劳动的立场"的最终确立,且通过"劳动的立场"而非"资本的立场"看待、剖析和批判那种建构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资本剥削的经济-伦理体系。通过分析资本主义经济伦理体系的结构性的不正义,马克思宣告了"资本剥削的经济-伦理体系"必然终结的命运。
田海平
关键词:伦理观资本论
伦理差等和道德平等的紧张——论孔子“仁”的二重性被引量:2
2012年
仁是《论语》中最重要的一个概念,对于它的内涵和意义人们已经进行了深入论辩和阐发。但是由于视域的限制,概念的缺乏,因此隐含在《论语》中关于仁的一些重要问题仍未被发现,也未得到探讨。本文的任务即是回到世界历史的语境中,借助黑格尔对伦理与道德的区分,就社会进化的节点,揭示《论语》中仁的二重内涵。
范志均
关键词:伦理道德
非道德主义的美德共同体——马基雅维里式共和主义美德伦理研究
2012年
麦金太尔基于对启蒙现代伦理的批判,揭示了现代人既缺失社群,也丧失美德的道德状况,他由此开出了向古典美德伦理传统回归的药方。但马基雅维里在现代开端复兴的古典共和主义德性传统为我们提供了摆脱现代道德困境的另一条可能路径。他确立了社群优先于个体、公善优先于私善的社群主义伦理的基本原则,突出了国家的公器性,彰显了个体通过美德对社群生活的主动参与。但古典共和主义的德性社群却是非道德主义的社群,在道德上是有亏欠的,它与人灵魂的完善无关,因此需要个体性道德约束它。
范志均
关键词:道德德性马基雅维里
生命伦理学的中国难题及其研究展望——以现代医疗技术为例进行探究的构想被引量:7
2012年
生命伦理学的中国难题,典型反映在现代医疗技术中的伦理难题、法律难题以及伦理-法律难题。其语境梳理聚焦于两大问题症候:缺少对话;不够关心。从一种对生命伦理学中国形态的理论预设看,中国生命伦理学的形态构建的方向是:亟需一种宏观理论视野的突破为中国难题的解决奠定概念逻辑基础;亟需展开基础性的关于生命伦理状况的调查以使生命伦理学的中国语境变得清晰和有力;亟需推进应用难题和前沿问题的研究以洞察当今生命伦理观念变革的基本趋势。生命伦理学的中国难题的展开及其研究范例的形成,从伦理形态的意义为中国生命伦理的道德前景指引方向,在研究路径上面临三大任务:以对话的研究方法推进生命伦理学的跨学科研究;以对难题的充分关注推进生命伦理学的跨文化研究;以现状调查和国情对策的研究探索生命伦理学的中国道路。
田海平
关键词:生命伦理学现代医疗技术
社会资本与企业运行的伦理一经济难题
2013年
社会资本对于企业向社会化演进的重要性,在于它的信任伦理特质和社会文化意义。它表现为社会资本引发企业运行之伦理-经济难题的两种理想类型:伦理优先和经济优先。韦伯论题基于特殊主义信任和普遍主义信任之区分,指证儒家由于过于重视"家"而阻碍了现代经济模式在中国的产生和发展。这一论断忽视了中国文化中企业运行走出"家族主义困境"的社会资本的文化设计,即"天下理念"的文化设计。中国社会中基于"天下"理念的普遍主义信任,来自"家文化"及其衍生的对"家文化"的辨证、反拨和文化矫正,它是中国企业应对伦理-经济难题并寻求企业融合社会资本的不可忽视的文化资源。
岳瑨田海平
关键词:社会资本信任
三种必然性与自由意志——论莱布尼茨的自由概念被引量:2
2013年
自由问题是早期现代理性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斯宾诺莎出于建立知识和伦理同一性体系的需要,从自然必然性中找到了与之同一的理性自由,为伦理学建立了逻辑的基础。莱布尼茨接受了斯宾诺莎把道德建立在自由之上的这个现代转折,但是,他提出了与之不同的自由概念,并且也没有因为建立自由的道德而消解目的论。
范志均
论黑格尔的承认辩证法--对科耶夫的批评
2012年
科耶夫从黑格尔承认辩证法得出的普遍同质国家的结论是错误的。如果历史就是主人与奴隶争取承认的辩证法史,历史终结于主人和奴隶的综合,那么这种综合是两种异质承认的综合,是主人欲求的实体性价值的普遍承认与奴隶个体性价值的普遍承认的综合。这种综合乃是一种真正的和解,而通过这种和解形成的乃是普遍而特殊的伦理实体,这种伦理实体包括家庭和社会,这是个体性价值被承认的领域,还包括国家,这是最高的实体性价值被承认的领域。
范志均
关键词:伦理实体
西方道德哲学史的研究现状与学术展望——以“三十余年来西方道德哲学史研究”为视角被引量:1
2013年
国内与"西方道德哲学史"有关的研究经历了三个阶段:知识普及阶段;研究性评述与典籍译介并重的阶段;道德哲学史论题集萃和西方道德哲学研究专论群星闪烁的阶段。西方学者的研究在问题意识、研究方法和研究主题上的探索服从于不同传统和不同价值取向的学者对其学理依据的历史建构、传统评估和学术自我之理解。中国学者的研究则可归结为三条道路:比较与互镜;中体西用;西体中用。由于国内尚无对"西方道德哲学通史"进行系统专门研究的成果,因此,如何以"通史"形式对当今道德论争中重大理论问题进行学术史还原,乃是未来一段时期国内"西方道德哲学史研究"的努力方向。
田海平
自由与善——论莱布尼茨理性神学的创世逻辑
2013年
理性主义是莱布尼茨哲学的根本原则。从上帝的概念出发,他不仅对上帝进行了理性的界定和"本体论证明",而且还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基于自由和善原则的上帝"创世说"的理性神学版本:上帝从无限多个由可能个体构成的可能世界中,自由选择了一个最好的可能世界,并用神性的数学、机械论的方法和形而上学的方法把它创造出来。
范志均
关键词:莱布尼茨理性神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