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G1999022506)

作品数:12 被引量:149H指数:7
相关作者:曹绪龙毕只初王红艳廖文胜蒋生祥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西南石油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胜利油田重点科技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理学轻工技术与工程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石油与天然气...
  • 3篇理学
  • 1篇化学工程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3篇润湿
  • 3篇润湿性
  • 3篇驱油
  • 2篇油田
  • 2篇原油
  • 2篇色谱
  • 2篇色谱分离
  • 2篇石油
  • 2篇石油磺酸盐
  • 2篇临界胶束浓度
  • 2篇流变特征
  • 2篇模量
  • 2篇聚丙烯
  • 2篇化学驱油
  • 2篇磺酸盐
  • 2篇活性剂
  • 2篇胶束
  • 2篇复合驱
  • 2篇表面活性
  • 2篇表面活性剂

机构

  • 7篇中国科学院
  • 7篇中国石油化工...
  • 2篇西南石油大学
  • 2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山东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天然...

作者

  • 5篇曹绪龙
  • 4篇毕只初
  • 3篇廖文胜
  • 3篇王红艳
  • 3篇蒋生祥
  • 2篇孙焕泉
  • 2篇窦立霞
  • 2篇王学忠
  • 2篇张继超
  • 2篇曾流芳
  • 2篇李阳
  • 1篇刘慧卿
  • 1篇王金勋
  • 1篇翁蕊
  • 1篇张禹负
  • 1篇田志铭
  • 1篇叶仲斌
  • 1篇李英
  • 1篇隋希华
  • 1篇俞稼镛

传媒

  • 2篇物理化学学报
  • 1篇石油学报
  • 1篇科学通报
  • 1篇石油勘探与开...
  • 1篇石油学报(石...
  • 1篇断块油气田
  • 1篇西南石油学院...
  • 1篇石油大学学报...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精细石油化工...
  • 1篇山东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10
  • 1篇2008
  • 1篇2006
  • 3篇2005
  • 3篇2004
  • 1篇2003
  • 1篇2002
  • 1篇2000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CTAB在硅胶表面吸附引起的润湿性变化和模拟驱油被引量:10
2002年
用椭圆偏振法测定溴代十六烷基三甲胺(CTAB)水溶液在光滑的二氧化硅膜片上的吸附,其结果符合两阶段模型,即在不同浓度下发生单分子层和近似双分子层的吸附,并与其表面润湿性变化的数据吻合.用改进的Washburn方程测量改性硅胶粉末的润湿性,研究了CTAB水溶液在硅胶粉末表面上吸附引起的润湿性变化.并由此探讨了CTAB水溶液在硅胶粉末表面的润湿性,表面活性剂的临界胶束浓度(CMC)与表面含油粉末脱油率的关系,对在非超低界面张力条件下通过改变固/液界面润湿性提高原油采收率作了实验探讨.
毕只初廖文胜
关键词:CTAB硅胶润湿性石油化学驱油表面活性剂
胜利石油磺酸盐驱油体系的动态吸附研究被引量:6
2005年
石油磺酸盐表面活性剂驱油时在油藏中的吸附损耗、色谱分离会直接影响复合驱油体系协同效应的发挥,从而影响驱油效果。为此,用动态吸附实验考察了石油磺酸盐表面活性剂浓度对油砂吸附量的影响;考察不同长度填砂模型对胜利石油磺酸盐与助剂1#混合物的色谱分离现象。结果表明,胜利石油磺酸盐浓度在10 g/L以上时,油砂吸附量最大达4.8 mg/g;胜利石油磺酸盐与助剂1#之间存在色谱分离现象,且填砂模型越长,分离越明显,说明现场应用时,只要适当增加注入液浓度,复配协同效应可得到发挥。
王红艳曹绪龙张继超田志铭
关键词:石油磺酸盐驱油体系油砂复合驱油驱油效果油藏
驱油用聚丙烯酰胺溶液的界面扩张流变特征研究被引量:17
2005年
借助界面扩张流变测量方法,研究了聚合物与正十二烷形成的界面膜特征。主要探讨了液膜稳定过程与界面扩张粘弹模量随测量时间变化的关系、聚合物溶液浓度的影响以及不同聚合物、不同界面膜的流变特征。结果表明,界面粘弹模量的变化反映了膜的吸附平衡过程;正十二烷/聚合物体系膜强度以弹性为主,只是随聚合物浓度增加,粘性模量对膜强度的贡献比例有所上升。聚合物溶液与不同物质所形成的界面具有不同的粘弹性特征,与空气、正十二烷、原油所形成界面的界面扩张粘弹模量E的大小次序为E空气>E正十二烷>E原油,即E随着两相密度差的减小而减小。
曹绪龙李阳蒋生祥孙焕泉窦立霞
关键词:聚丙烯酰胺溶液正十二烷油用流变特征模量原油
复合化学驱油体系吸附滞留与色谱分离研究被引量:25
2006年
主要针对胜利石油磺酸盐与助表面活性剂的二元驱体系中,研究其在油藏条件下,驱油体系的静、动态吸附规律与色谱分离特征。结果表明:胜利石油磺酸盐在低浓度下为线性吸附,最大静态吸附量为4.6mg/L,加入助表面活性剂可以有效降低其吸附量;石油磺酸盐与助表面活性剂存在一定色谱分离,且二元驱中聚合物的加入加大了这种色谱分离效应。试验证明,只要适当增大注入液中活性剂浓度,二者的复配协同效应可以得到发挥。
王红艳叶仲斌张继超曹绪龙
关键词:石油磺酸盐色谱分离二元驱
改变固/液界面润湿性提高原油采收率的实验室研究被引量:39
2000年
利用改进的Washburn方程测量固体粉末的润湿性, 研究了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水溶液在硅胶及高岭土两种固体粉末表面上引起的润湿性变化, 用荧光猝灭法测定了SDBS在水溶液里的胶束平均聚集数. 探讨了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水溶液在固体粉末表面的润湿性, 表面活性剂的临界胶束浓度(CMC)与表面含油粉末脱油率的关系, 对在非超低界面张力条件下, 通过改变固/液界面润湿性提高原油采收率作了实验探讨.
毕只初俞稼镛
关键词:润湿性采收率原油SDBS采油
乙二亚甲基-双(十六烷基二甲基溴化铵)稀水溶液的特性被引量:12
2003年
合成并表征了阳离子Gemini表面活性剂乙二亚甲基-α,β-双(十六烷基二甲基溴化铵)(16-2一16)。用表面张力和粘度法确定了其cmc,通过表面张力曲线计算了16-2-16的表面吸附量、吸附分子面积和胶束形成自由能;并用悬滴法测定了16-2-16在空气表面和十二烷界面的动态表(界)面张力。用改进的Washburn方法测定16-2-16水溶液在硅胶粉末表面的接触角,并进一步讨论了16-2-16在硅胶表面的吸附引起的润湿性变化。探讨润湿性变化与动态张力的关系。将16-2-16与溴代十六烷基三甲胺(CTAB)做比较:两种物质在含油硅胶粉末上引起的最高脱油率(实验室模拟驱油)均发生在cmc附近,但16-2-16的最高脱油率是68%,CTAB的是63%。而所用CTAB的cmc比16-2-16的约大50倍,也就是说用16-2-16可以获得更高的脱油率。
毕只初廖文胜齐丽云
关键词:临界胶束浓度动态表面张力润湿性石油开采化学驱油
孤东油田挖潜剩余油实用技术应用效果评价被引量:29
2008年
近几年,孤东油田在剩余油描述与挖潜方面取得了新进展,利用老区新井、碳氧比测井、精细油藏描述等技术预测剩余油分布区,采用在老区打水平井、聚合物/石油磺酸盐二元复合驱先导试验等实用技术挖潜剩余油。截至2007年12月,孤东油田已钻水平井43口,累计增油42×104t。新井钻遇有效厚度核算、产能到位率评估、实际钻遇情况与设计指标对比、新井产量与同层老井产量对比认为,老区新井改善了资源利用程度、提高了产能和采收率。孤东油田自2003年9月开展国内首例聚合物/石油磺酸盐二元复合驱先导试验,截至2007年12月,累计增油13.1×104t,翁氏模型预测和修匀-递减法标定二元复合驱可提高采收率7.6%。扣除无效采液后的可采储量预测、消除开发时间差异后的产量指标评价、应用可采储量采油速度划分油田开发阶段等评价方法深化了对开发规律的认识。
王学忠曾流芳
关键词:孤东油田水平井翁氏模型
二元混合表面活性剂在孔隙介质中流动时色谱分离的预测模型被引量:3
2004年
为了增强表面活性剂的驱油效果 ,往往采用混合表面活性剂的复配体系进行驱油。但这种体系通过孔隙介质时 ,因其吸附能力的差异以及在油、水相中分配的不同而发生色谱分离。考虑到混合胶束行为、各种类型的吸附等温线以及在油、水中的分配等物理化学过程 ,给出了一个描述这一复杂过程的数学模型。该模型的预测结果与细管实验结果相吻合 ,较好地描述了色谱分离的实际过程。该模型可以用来预测三次采油中采用的二元混合表面活性剂在油藏中的色谱分离过程 ,因而可作为选择驱油体系的工具。
杨普华翁蕊张禹负王金勋罗幼松
关键词:孔隙介质表面活性剂流体流动色谱分离数学模型
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溶液的界面扩张流变特征被引量:4
2005年
借助于界面扩张流变测量方法,研究了测量时间对超高分子量聚丙烯酰胺Mo 4 0 0 0溶液与十二烷形成界面的黏弹性特征;研究了Mo 4 0 0 0溶液浓度对界面扩张黏弹模量E的影响,探讨了Mo 4 0 0 0溶液与空气、十二烷、原油所形成界面的E特征.结果表明,同一浓度的Mo 4 0 0 0溶液与十二烷形成的E大小随测量时间而变化,初期E较小,随着测量时间的增长而逐渐增大直至达到平衡.在同一测量时间时,Mo 4 0 0 0溶液浓度愈大E愈大,达到平衡E的时间愈短.不同浓度时,初始E的差异大于平衡E的差异.由于Mo 4 0 0 0的黏均分子量高达2 .2×10 7,故弹性模量E′对E的贡献大,虽然随着溶液浓度的增大,黏性模量E″对E的贡献比例略有上升,但是弹性模量E′对E的贡献仍为主导.此外,Mo 4 0 0 0溶液与不同物质所形成的不同界面具有不同的黏弹性特征,与空气、十二烷、原油所形成界面的E的大小次序为E空气>E十二烷>E原油,即E的大小随两相密度差的减小而减小.
曹绪龙李阳蒋生祥孙焕泉窦立霞李英徐桂英
关键词: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
N,N′-双棕榈酰基乙二胺二乙酸钠的合成和表面活性被引量:9
2004年
合成了新型阴离子Gemini表面活性剂N ,N′ 双棕榈酰基乙二胺二乙酸钠 ,并以元素分析、1 HNMR对合成的表面活性剂进行了表征 ;用表面张力法确定了其临界胶束浓度 (cmc) ;对表面活性剂在硅胶上的润湿性进行了实验 。
廖文胜毕只初
关键词:临界胶束浓度表面性质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