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171291)

作品数:10 被引量:113H指数:5
相关作者:苏林雁周丽华陈健刘小群卢大力更多>>
相关机构: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湖南师范大学深圳市精神卫生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南省教育规划课题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哲学宗教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 7篇哲学宗教
  • 1篇经济管理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社会学

主题

  • 2篇抑郁
  • 2篇少年
  • 2篇青少年
  • 2篇儿童
  • 2篇成像
  • 2篇磁共振
  • 2篇磁共振成像
  • 1篇短版
  • 1篇多动障碍
  • 1篇心理
  • 1篇心理学
  • 1篇信效度
  • 1篇信效度研究
  • 1篇抑郁障碍
  • 1篇英文
  • 1篇影响因素
  • 1篇影像
  • 1篇影像学
  • 1篇社会
  • 1篇社会心理

机构

  • 9篇中南大学湘雅...
  • 3篇湖南师范大学
  • 2篇湖南工学院
  • 2篇湖南农业大学
  • 2篇衡阳师范学院
  • 2篇深圳市精神卫...
  • 1篇泰山医学院
  • 1篇南京军区南京...
  • 1篇湖南科技大学
  • 1篇湖南省脑科医...
  • 1篇深圳市妇幼保...

作者

  • 9篇苏林雁
  • 4篇周丽华
  • 3篇陈健
  • 2篇高维佳
  • 2篇卢大力
  • 2篇刘小群
  • 2篇尹霞云
  • 2篇黎志华
  • 2篇丁军
  • 1篇燕良轼
  • 1篇冯哲
  • 1篇高雪屏
  • 1篇卢光明
  • 1篇焦青
  • 1篇马静
  • 1篇郭永新
  • 1篇刘佳慧
  • 1篇戚荣丰
  • 1篇曹卫芳
  • 1篇杨帆

传媒

  • 3篇中国临床心理...
  • 2篇心理科学进展
  • 1篇中华精神科杂...
  • 1篇中国实用儿科...
  • 1篇中国心理卫生...
  • 1篇泰山医学院学...
  • 1篇Neuros...

年份

  • 1篇2019
  • 3篇2014
  • 6篇2013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儿童的情绪行为问题与父子冲突、父子依恋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研究儿童的情绪行为问题与父子冲突、父子依恋的关系,以及父子依恋在父子冲突对儿童情绪行为问题影响中的作用。方法:选取663位8~15岁的儿童,用父子冲突问卷(CBQ)、青少年依恋问卷(IPPA)与长处与困难问卷(SDQ)分别评估父子冲突、父子依恋和儿童情绪与行为问题。结果:儿童的CBQ、IPPA得分和SDQ困难总分均无显著性别差异(P〉0.05);父亲受教育程度初中组的CBQ得分高于高中组和大学组[(5.8±5.4)VS.(4.0±4.2),(3.9±4.3);P〈0.05],IPPA得分低于高中组和大学组[(63.3±16.0)VS.(67.6±12.8),(69.7±13.0);P〈0.05];父子每周互动〈3h组的CBQ得分显著高于3—7h组和〉7h组[(5.5±5.0)VS.(3.8±4.1),(2.8±3.6);P〈0.05],IPPA得分显著低于其他两组[(63.1±14.6)VS.(70.0±11.7),(73.8±11.6);P〈0.05],SDQ困难得分高于〉7h组[(12.0±5.0)VS.(9.9±5.3),P〈0.05]。父子冲突对儿童的情绪症状(β=0.28,P〈0.01)和品行问题(β=0.18,P〈0.01)有正向预测作用,父子依恋能正向预测儿童的亲社会行为(β=0.39,P〈0.01),负向预测儿童的多动注意不能(β=-0.28,P〈0.01)和同伴交往问题(β=-0.14,P〈0.05);父子冲突对儿童情绪症状(β=0.17,P〈0.01)、品行问题(β=0.12,P〈0.05)、多动注意不能(JB=0.13,P〈0.05)与亲社会行为(β=-0.21,P〈0.01)的预测作用均受到了父子依恋的调节。结论:儿童的情绪行为问题可能与父子冲突、父子依恋有关,父子依恋在父子冲突对儿童情绪行为问题的影响中可能有调节作用。
尹霞云黎志华苏林雁
关键词:儿童父子关系父子冲突
双相障碍共患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影像学研究进展
2014年
约2/3成人双相障碍(bipolardisorder,BD)患者首发于儿童期或青少年期,29%首发年龄早于13岁。儿童青少年BD(pediatric bipolar disorder,PBD)是指起病于18岁之前,以反复、交替发作的情感高涨和低落伴相应认知、行为改变为主要特征的一组重性精神障碍。
刘佳慧高雪屏苏林雁
关键词:双相障碍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共患病影像学磁共振成像
青少年焦虑障碍的临床特征及社会心理学影响因素被引量:16
2013年
目的 探讨青少年焦虑障碍的临床特征和社会心理学影响因素,并筛选其保护因素.方法 80例焦虑障碍青少年患者(病例组)和92名正常对照(对照组)完成儿童焦虑性情绪障碍筛查量表(SCARED)、行为抑制气质量表(BIS)、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SLEC)、养育关系问卷(PBI)、心理弹性量表(RS)、长处和困难问卷(SDQ),分析青少年焦虑障碍的临床特征及社会心理学影响因素.通过对各量表的分析,筛选出2组间有差异的因子,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青少年焦虑障碍的保护因素和危险因素.结果 (1)罹患1种焦虑障碍者30例(37.5%),同时罹患2种者20例(25.0%),同时罹患3种者16例(20.0%),3种以上者14例(17.5%);共患抑郁39例(48.8%).(2)病例组SCARED总分及各因子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01);BIS总分高于对照组(P <0.05);PBI的“父亲关怀”因子得分低于对照组,“母亲控制”和“父亲控制”因子得分高于对照组(P均<0.01);ASLEC总分及人际关系、学习压力、受惩罚、健康适应和其他5个因子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均<0.001);RS总分及“个人胜任力因子”和“自我悦纳因子”得分均低于对照组(P均<0.001);SDQ的“困难总分”、“情绪症状”、“品行问题”、“多动注意缺陷”和“同伴交往问题”的得分高于对照组(P均<0.05),而在亲社会行为因子上低于对照组得分(P<0.05).(3)心理弹性-自我悦纳因子是保护性因子(OR =0.87,P=0.000),而生活事件-健康适应因子(OR=1.34,P=0.001)和行为抑制气质(OR=1.67,P=0.000)是焦虑障碍的危险因子.结论 青少年焦虑障碍共病多,焦虑不仅影响其情绪,也影响其行为和同伴关系;父母关怀低而控制高的养育方式、生活中遭受的挫折和压力、自我悦纳程度低以及具有行为抑制气质的青少年更易罹患焦�
杨帆高维佳冯哲马静丁军苏林雁
关键词:青少年焦虑疾病特征
无望与希望:从认知方式看无望抑郁的风险和恢复被引量:7
2014年
由于视角和侧重点的差异,无望抑郁认知研究基本上可以分为两大取向。一是以认知易感-压力模型为核心,围绕"无望"展开的病因学研究,关注认知危险因素、消极生活事件与无望以及抑郁风险之间的关系。二是以恢复模型为核心,围绕重获"希望"展开的无望抑郁恢复研究,关注认知保护因素、积极生活事件与重获希望以及抑郁缓解之间的关系。厘清一些相关问题、整合两个研究取向有利于准确评估个体无望抑郁的风险和弹性恢复。
周丽华陈健卢大力刘小群苏林雁
关键词:无望
Aberrant Resting-State Functional Connectivity in the Default Mode Network in Pediatric Bipolar Disorder Patients with and without Psychotic Symptoms被引量:5
2019年
Mood disorders/psychosis have been associated with dysfunctions in the default mode network(DMN).However,the relative contributions of DMN regions to state and trait disturbances in pediatric bipolar disorder(PBD)remain unclear.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possible mechanisms of PBD through brain imaging and explore the influence of psychotic symptoms on functional alterations in PBD patients.Twenty-nine psychotic and 26 non-psychotic PBD patients,as well as 19 age-and sex-matched healthy controls underwent a restingstate functional MRI scan and the data were analyzed by independent component analysis.The DMN component from the fMRI data was extracted for each participant.Spearman's rank correlation analysis was performed between aberrant connectivity and clinical measurements.The results demonstrated that psychotic PBD was characterized by aberrant DMN connectivity in the anterior cingulate cortex/medial prefrontal cortex,bilateral caudate nucleus,bilateral angular gyri,and left middle temporal gyrus,while non-psychotic PBD was not,suggesting further impairmen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psychosis.In summary,we demonstrated unique impairment in DMN functional connectivity in the psychotic PBD group.These specific neuroanatomical abnormalities may shed light on the underlying pathophysiology and presentation of PBD.
Yuan ZhongChun WangWeijia GaoQian XiaoDali LuQing JiaoLinyan SuGuangming Lu
关键词:DISORDERDEFAULTRESTING-STATEPSYCHOTICSYMPTOM
初中生欺负、受欺负行为与抑郁、自杀意念的关系被引量:62
2013年
目的:探讨初中生欺负、受欺负行为与抑郁、自杀意念的关系。方法:采用集体施测的方式,对946名7、8年级中学生进行了欺负、受欺负、抑郁和自杀意念的问卷测量。结果:参与欺负学生(欺负者、受欺负者、欺负-受欺负者)的抑郁和自杀意念水平显著高于未参与学生;其中欺负-受欺负者的抑郁和自杀意念水平最高,并显著高于受欺负者;受欺负者与欺负者的抑郁和自杀意念水平没有显著差异。在抑郁和自杀意念水平上,性别的主效应显著,但性别与欺负/受欺负身份的交互作用不显著。结论:不同欺负/受欺负身份学生的抑郁和自杀意念水平有一定差异,但总的来说,都显著高于未参与学生,应特别重视并合理干预参与欺负学生的抑郁情绪和自杀意念。
刘小群卢大力周丽华苏林雁
关键词:欺负受欺负抑郁自杀意念
青少年重性抑郁障碍患者大脑半球间功能连接的静息功能磁共振研究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青少年重性抑郁障碍(major depression disorder,MDD)患者存在特定脑区的结构及功能连接异常,但有关异常脑区的双侧半球间功能连接的改变状况还未知。本研究通过计算青少年MDD患者功能磁共振图像(fMRI)信号的全脑对称体素同胚连接性(voxel-mirrored homotopic correlation,VMHC),对患者大脑双侧功能对称性的改变进行探索。方法对12例首发未用药的青少年MDD患者及12例年龄性别均匹配的正常青少年进行fMRI数据分析,计算全脑VMHC,并与抑郁及焦虑程度评分进行相关分析。结果与正常青少年相比,MDD青少年的VMHC在中央后回、Rolandic岛盖及脑岛表现为显著性降低,未发现这些脑区的VMHC数值与抑郁程度及焦虑程度评分具有相关性。结论研究结果表明感觉及情绪相关脑区VMHC的降低可能在青少年MDD发生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
焦青丁军郭永新高维佳戚荣丰曹卫芳卢光明苏林雁
关键词:功能磁共振成像
无望抑郁认知易感操作化方法及其研究述评被引量:9
2013年
合成分数、基于最弱联结假设提出的最大值以及基于解释方式差异性提出的个体内标准差是目前无望抑郁研究中应用较广的认知易感操作化方法。回顾无望抑郁研究所使用的认知易感操作化方法,梳理这些操作化方法对理解无望抑郁症状发展及其治疗的意义,可发现合成分数与最大值反映了无望抑郁认知易感因子之间关系的不同侧面,后续研究可继续对这两种操作化方法进行比较,以个体内标准差计算出的解释弹性可能是无望抑郁理论之外新的易感因素,可为治疗抑郁提供新的视角。
周丽华陈健苏林雁
中文版认知方式问卷(短版)的信效度研究(英文)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检验中文版认知方式问卷(短版)的信效度。方法:用中文版认知方式问卷(短版)、无望抑郁问卷、自悯量表对415名大学生进行测量,对其中55名大学生四周后重测中文版认知方式问卷(短版)。结果:中文版认知方式问卷(短版)的Cronbachα系数为0.77,分半信度为0.67,四周的重测信度为0.85;探索性因素分析得一个特征根大于1的因子,解释总变异的40.32%;中文版认知方式问卷(短版)的得分与无望抑郁问卷的得分显著正相关,与自悯量表的得分显著负相关。结论:中文版认知方式问卷(短版)具有较好的信效度,可以用来测量我国大学生的认知方式。
陈健周丽华燕良轼苏林雁
父亲依恋与儿童情绪行为发展的预测关系:一年追踪研究被引量:7
2013年
目的:探讨父亲依恋和儿童情绪行为发展的预测关系。方法:采用父母与同伴依恋问卷、长处与困难问卷对258名中小学生进行为期一年的追踪研究,考察父亲依恋和儿童情绪行为发展之间的预测关系。结果:①在两次测量中,父亲依恋都与儿童亲社会行为显著正相关,与儿童困难总分显著负相关;②父亲依恋与儿童情绪行为发展的相互作用模型拟合较好,前测父亲依恋可以显著预测后测儿童困难与亲社会行为,而前测儿童亲社会行为也可以显著预测后测父亲依恋。结论:父亲依恋和儿童亲社会行为存在相互作用,父亲依恋与儿童情绪行为问题的预测关系主要表现为父亲依恋对儿童情绪行为问题的单向预测。
尹霞云黎志华苏林雁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