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教育部规划课题(DBA070069)

作品数:8 被引量:151H指数:7
相关作者:雷雳邹泓张国华郭菲马利艳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人民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教育部规划课题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项目北京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哲学宗教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少年
  • 6篇青少年
  • 2篇自我
  • 2篇自我认同
  • 2篇网络成瘾
  • 2篇互联
  • 2篇互联网
  • 2篇假想观众
  • 2篇病理性互联网...
  • 2篇初中生
  • 1篇大学生
  • 1篇大学生网络
  • 1篇心理咨询
  • 1篇学生网络
  • 1篇依恋
  • 1篇社会支持
  • 1篇社交
  • 1篇同伴依恋
  • 1篇偏好
  • 1篇网恋

机构

  • 8篇中国人民大学
  • 4篇首都师范大学
  • 2篇北京师范大学
  • 2篇阜阳师范学院
  • 2篇中国科学院

作者

  • 8篇雷雳
  • 2篇张国华
  • 2篇郭菲
  • 2篇马利艳
  • 2篇邹泓
  • 1篇孟庆东
  • 1篇李冬梅
  • 1篇刘亚男
  • 1篇崔丽霞

传媒

  • 3篇中国临床心理...
  • 3篇心理发展与教...
  • 1篇心理学报
  • 1篇心理研究

年份

  • 1篇2010
  • 3篇2009
  • 4篇2008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青少年的分离-个体化与其互联网娱乐偏好和病理互联网使用的关系被引量:21
2008年
采用问卷法,以332名中学生为被试,探讨了青少年的分离-个体化、假想观众、互联网娱乐偏好和病理性互联网使用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1)青少年互联网娱乐偏好和病理性互联网使用水平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男生比女生更喜欢网上娱乐且有更高的病理性互联网使用水平;(2)分离-个体化中的分离焦虑和预期拒绝对青少年病理性互联网使用有直接的正向预测作用;(3)青少年的互联网娱乐偏好对其病理性互联网使用有正向的预测作用;(4)假想观众观念对于病理性互联网使用有直接的预测作用;(5)分离-个体化中的吞噬焦虑通过对互联网娱乐的偏好间接正向预测病理互联网使用水平;(6)分离-个体化中的分离焦虑和自我卷入通过假想观众观念间接地正向预测青少年的病理互联网使用水平。
雷雳郭菲
关键词:青少年假想观众病理性互联网使用
初中生生活事件、即时通讯与孤独感之间的关系被引量:11
2008年
个体使用互联网对其心理与行为的影响一直是研究者关注的焦点,同时互联网世界是丰富多彩的,不同的互联网服务对使用者的影响是不同的。该研究采用问卷法抽取北京市两所中学初一、初二年级学生进行调查,目的是考察初中生生活事件、即时通讯服务使用偏好与孤独感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生活事件带来的主观压力能够显著正向预测孤独感;即时通讯能够显著负向预测孤独感;客观压力不能够预测孤独感,但是它可以通过即时通讯间接地影响个体的孤独感水平。从结果中可以看到互联网的使用对个体的发展不全是消极的,即时通讯服务的使用能够缓解生活事件对个体产生的消极影响,对个体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马利艳雷雳
关键词:孤独感初中生
青少年网上偏差行为的特点与研究展望被引量:42
2008年
本文首先从网上偏差行为的概念、网上偏差行为的类型、主要表现形式和网上偏差行为产生的理论等进行了综述,并在此基础上对网上偏差行为未来的研究取向进行了展望,认为网上偏差行为的概念和研究方法、网上偏差行为影响因素、网上偏差行为的影响、网上偏差行为的预防与干预以及网上偏差行为与现实偏差行为的关系将成为今后研究的趋势。
李冬梅雷雳邹泓
关键词:互联网青少年
青少年的依恋与“网恋”的关系被引量:7
2009年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青少年的网恋现象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该研究采用问卷法抽取北京市某中学371名青少年进行调查,目的是探讨青少年的依恋、社会支持与"网恋"的关系。结果表明:(1)青少年网恋卷入倾向存在性别差异,男生网恋卷入倾向显著高于女生,但是青少年网恋卷入倾向不存在年级差异。(2)回归分析发现,性别、青少年依恋中的同伴疏离、同伴沟通对网恋卷入倾向具有显著地正向预测作用,青少年依恋中的母子沟通对网恋卷入倾向有显著地负向预测作用。
孟庆东雷雳马利艳
关键词:青少年网恋依恋社会支持
大学生网络和当面咨询态度的比较研究被引量:20
2010年
该研究的目的是比较大学生对网络和当面咨询的态度及其影响因素的不同。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603名大学生进行网络和当面咨询态度调查。结果表明从目前看当面咨询态度比网络咨询态度积极,但是网络咨询态度的两个维度均在中性评价之上,且接受心理帮助污名、交流恐惧度和自我隐蔽等三个求助态度的负面影响因素,对当面咨询态度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对网络咨询态度没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结论:网络咨询可以减弱学生求助态度负面因素的影响,弥补当面咨询的不足,增进学生的求助行为。
崔丽霞雷雳刘亚男
关键词:心理咨询网络咨询大学生
青少年的同伴依恋、网络游戏偏好与“网络成瘾”的关系被引量:16
2009年
目的:探讨青少年的同伴依恋、网络游戏偏好和自我认同与"网络成瘾"的关系。方法:以北京市两所中学的初一到高二共5个年级404名中学生为被试,采用问卷调查法进行研究。结果:①同伴信任和沟通对PIU的直接预测不显著,疏离对PIU的直接预测显著;②网络游戏偏好在信任与PIU间的完全中介效应显著,在疏离与PIU间的中介效应显著;自我认同完成在信任和沟通与PIU间的完全中介效应显著。结论:青少年的同伴依恋、网络游戏偏好和自我认同完成对"网络成瘾"有显著的预测作用。
张国华伍亚娜雷雳
关键词:青少年自我认同网络成瘾
初中生假想观众、个人神话与其互联网社交的关系被引量:9
2009年
采用问卷法,以初中生为被试(n=372),探讨了假想观众、个人神话观念、互联网社交服务使用偏好和病理性互联网使用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初中阶段:(1)互联网社交服务使用偏好和病理性互联网使用水平随着年级升高而呈直线上升的趋势;(2)互联网社交服务使用偏好可以直接正向预测其病理性互联网使用;(3)假想观众观念对于病理性互联网使用也有显著的直接预测作用;(4)假想观众和个人神话中的无懈可击成分通过对互联网社交使用的喜好间接预测病理性互联网使用水平。
郭菲雷雳
关键词:青少年假想观众病理性互联网使用
青少年的自我认同与“网络成瘾”的关系被引量:29
2008年
目的:探讨青少年的自我认同、互联网服务使用偏好与"网络成瘾"的关系。方法:以北京市两所中学的初一到高二共5个年级404名中学生为被试,用问卷调查法进行研究。结果:自我认同完成与"网络成瘾"显著负相关(r=-0.19,P<0.01);自我认同完成与互联网信息服务使用偏好显著正相关(r=0.17,P<0.01),与互联网社交、娱乐、交易服务使用偏好相关不显著;互联网服务使用偏好与"网络成瘾"均为显著正相关(分别为r=0.39、0.17、0.27和0.44,P值均小于0.01);回归分析发现,互联网社交、自我认同完成、性别和互联网娱乐服务使用偏好能显著地预测"网络成瘾",其解释量分别为18.6%、3.4%、2.2%和1.8%,总的解释量为26%。结论:自我认同完成和互联网服务使用偏好与"网络成瘾"的相关显著,并能显著地预测"网络成瘾"。
张国华雷雳邹泓
关键词:自我认同互联网使用网络成瘾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