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06BAD08A10)

作品数:9 被引量:79H指数:7
相关作者:张金桐骆有庆宗世祥杨美红范丽华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林业大学山西农业大学北京香山公园管理处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年山西省研究生优秀创新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农业科学
  • 3篇生物学

主题

  • 3篇性诱
  • 3篇性诱剂
  • 3篇化学合成
  • 2篇电镜
  • 2篇性信息素
  • 1篇地理
  • 1篇地理学
  • 1篇电镜观察
  • 1篇性信息素通讯...
  • 1篇羽化
  • 1篇扫描电镜
  • 1篇扫描电镜观察
  • 1篇色谱
  • 1篇射电
  • 1篇生物活性
  • 1篇生物学
  • 1篇生物学特性
  • 1篇生殖行为
  • 1篇时辰节律
  • 1篇通讯系统

机构

  • 7篇北京林业大学
  • 7篇山西农业大学
  • 1篇北京市园林绿...
  • 1篇西北农林科技...
  • 1篇教育部
  • 1篇北京香山公园...

作者

  • 7篇宗世祥
  • 7篇骆有庆
  • 7篇张金桐
  • 5篇杨美红
  • 4篇范丽华
  • 2篇荆小院
  • 2篇刘红霞
  • 1篇辛海萍
  • 1篇葛瑾
  • 1篇田呈明
  • 1篇李惠萍
  • 1篇贾俊仙
  • 1篇刘金龙
  • 1篇韩崇选
  • 1篇张放
  • 1篇颜蓉

传媒

  • 4篇林业科学
  • 2篇昆虫学报
  • 1篇西北林学院学...
  • 1篇中国城市林业
  • 1篇应用昆虫学报

年份

  • 1篇2012
  • 4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7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沙柳木蠹蛾性诱剂的化学合成与林间生物活性评价被引量:9
2010年
采用气相色谱仪分析,发现沙柳木蠹蛾雌虫性信息素腺体中存在顺-7-十四碳烯醇(Z7-14:OH)、顺-5-十四碳烯醇乙酸酯(Z5-14:Ac)、顺-7-十四碳烯醇乙酸酯(Z7-14:Ac)和顺-9-十六碳烯醇乙酸酯(Z9-16:Ac)4种成分。通过化学合成获得相应的化合物,对这些标准品进行室内触角电位测定和林间生物测定,评价其对沙柳木蠹蛾的生物活性。结果表明:Z7-14:Ac和Z5-14:Ac按一定比例复配后有明显的引诱活性,在此二者的复配物中加入少量Z7-14:OH,诱蛾量稍有增加;将Z7-14:Ac,Z5-14:Ac和Z7-14:OH以10∶8∶1的比例配制成总含量为760μg的诱芯,与三角形诱捕器结合可用于对沙柳木蠹蛾进行诱杀。
荆小院张金桐骆有庆宗世祥柳培华贾俊仙
关键词:性诱剂化学合成
榆木蠹蛾性诱剂的合成及林间诱蛾试验被引量:4
2012年
利用毛细管气相色谱分析榆木蠹蛾处女雌蛾性腺体提取物、化学合成相应的标准化合物并通过触角电位分析及林间诱蛾试验,旨在找到一种对榆木蠹蛾成虫具有强引诱活性的性诱剂。结果表明:提取物中存在反-3-十四碳烯醇(E3-14:OH)、顺-3-十四碳烯醇(Z3-14:OH)、反-3-十四碳烯醇乙酸酯(E3-14:Ac)、顺-7-十四碳烯醇乙酸酯(Z7-14:Ac)和顺-3-反-5-十四碳烯醇乙酸酯(Z3E5-14:Ac)。榆木蠹蛾雄蛾对Z7-14:Ac产生最强的触角电位(EAG)反应,为4.95mV,极显著高于其他化合物,其他依次是E3-14:Ac、Z3E5-14:Ac、E3E5-14:Ac、Z3-14:Ac、腺体提取物、E7-14:Ac,其中乙酸酯化合物EAG值极显著高于其相应的醇(P<0.01)。林间诱蛾活性试验表明:Z7-14:Ac有诱蛾活性,E3-14:Ac和Z3E5-14:Ac有显著的增效作用,Z7-14:Ac、E3-14:Ac和Z3E5-14:Ac按10:4:4的比例配成每个含900μg性诱剂的诱芯具有很好的诱蛾活性,单诱芯日平均诱蛾数达11.02头。
杨美红张金桐宗世祥骆有庆曹川健范丽华刘红霞辛海萍
关键词:气相色谱触角电位性诱剂化学合成
脐腹小蠹成虫触角结构与感受器扫描电镜观察被引量:13
2011年
对脐腹小蠹雌、雄成虫触角进行扫描电镜观察,结果表明:脐腹小蠹雌雄成虫之间触角形态及感器分布没有显著差异。触角锤头部感受器数量最多,约占全部感器数量的98.4%。触角上的感受器类型可以分为4种:锯齿形感受器、芽形感受器、锥形感受器、刺形感受器,分别约占全部感器数量的57.7%,28.6%,12.6%和1.1%。锯齿形感受器在触角各部均有分布,其中,锤头部的约占全部锯齿状感受器总数量的99.2%,柄节和鞭节数量只占0.8%;芽形感受器被埋于触角锤头部锯齿形感受器下面或者分散于锤头部端部;锥形感受器散生在锤头部端部边缘,与芽形感受器混生;刺形感受器分布于柄节和鞭节的连接处。
范丽华李永红张金桐骆有庆宗世祥杨美红
关键词:触角感受器
脐腹小蠹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被引量:7
2011年
脐腹小蠹Scolytus schevyrewi Seme.是榆树的一种重要蛀干害虫。本研究在宁夏盐池县通过室内观察和林间调查相结合,研究了脐腹小蠹的形态特征及其生活史、成虫寿命、习性、交尾行为等生物学特性。结果显示:脐腹小蠹虫在宁夏盐池县一年发生2代,以老熟幼虫或蛹越冬,老熟幼虫约占98.2%,蛹约占1.8%。越冬幼虫于5月上旬开始化蛹,5月中旬为化蛹盛期,5月下旬开始羽化,6月上旬为羽化盛期。第2代幼虫于6月底、7月初开始化蛹,7月下旬达羽化盛期,8月上旬羽化结束;脐腹小蠹雌成虫平均寿命为(27.14±3.74)d,雄成虫的平均寿命为(16.86±4.13)d,差异显著(P<0.05);此外,脐腹小蠹无滞育现象;脐腹小蠹的4种天敌,分别是榆小蠹长茧蜂Elachistocontrum sp.、虱形螨Pedieuloids ventricosus Newport、拟截斑郭公虫Thansimus sp.和蠼螋Labidura sp.。
范丽华张金桐李月华骆有庆宗世祥杨美红
关键词:生物学特性
榆木蠹蛾性信息素通讯系统的超微结构观察被引量:10
2011年
为了解榆木蠹蛾Holcocerus vicarius(Walker)雌蛾性信息素分泌腺(性信息素释放系统)位置、表面形态和超微结构及雄蛾触角感受器(性信息素接收系统)的种类、形态、分布及功能,利用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对榆木蠹蛾雌蛾性信息素分泌腺和雄蛾的触角进行观察。结果表明:榆木蠹蛾雌蛾性信息素分泌腺位于腹尖末端第8~9节节间膜上的背面中央区域,腺体表面分布着许多饱满的锥状突起,2日龄处女雌蛾腺体细胞间有明显的胞连接,细胞基底膜基褶较多,质膜上分布着微绒毛,并与内表皮连接,内表皮上含有多层几丁质,胞质中含有脂质粒、大量空泡、光面内质网、粗面内质网及线粒体;雄蛾触角鞭节上有5种感受器,为毛形感器、刺形感器、锥形感器、腔锥形感器和曲毛形感器,其中毛形感器数量最多,曲毛形感器最少。柄节和梗节被大量鳞片覆盖,未观察到感器。榆木蠹蛾性信息素通讯系统的研究为榆木蠹蛾性信息素的生物合成、性信息素的提取、鉴定及成虫生殖交配生物学行为提供了依据。
杨美红张金桐范丽华刘红霞骆有庆宗世祥曹川健
关键词:性信息素通讯系统超微结构扫描电镜透射电镜
黄栌枯萎病的综合防治策略被引量:7
2007年
文章介绍了国内外黄栌枯萎病病原菌的寄主广泛,病害症状多样,说明黄栌枯萎病对我国城市森林的发展构成了很大的威胁,为此,提出了综合防控黄栌枯萎病的策略。
葛瑾颜蓉宋立洲田呈明
关键词:枯萎病黄栌病害症状病原菌
榆木蠹蛾生殖行为及性信息素产生与释放节律被引量:27
2010年
通过室内饲养与野外观察榆木蠹蛾Holcocerus vicarius(Walker)成虫的羽化、交尾、产卵行为,触角电位反应测定处女雌蛾性信息素产生与释放节律,旨在为榆木蠹蛾性信息素的鉴定和合成奠定基础。结果表明:榆木蠹蛾羽化行为全天可见,主要集中在15:00-19:00。成虫羽化当日即可交尾,21:30-0:30进行婚飞和交尾,交尾高峰出现在晚23:00左右,光期未见交尾。随着日龄的增加,召唤时间前移并且延长,2~3日龄处女雌蛾召唤时间早于1日龄雌蛾,交尾时间较短;雌蛾在羽化1d后达到性成熟,2日龄雌蛾交尾百分率最高,达41.8%。雌蛾将产卵器伸出寻找缝隙处产卵,分多处产卵,雌虫最高产卵量达720粒,最低产卵量为105粒,卵期为12~22d不等,孵化率为72%~88%。羽化当晚的雌蛾体内性信息素含量较低,第2天最高,以后逐日下降;2日龄榆木蠹蛾处女雌蛾性信息素的产生量从晚17:00起逐渐增加,21:30-22:00时最高,22:00后逐渐减小。雄蛾触角电位反应在22:30最强。21:30-23:00是雌蛾产生和释放性信息素的高峰期。榆木蠹蛾的羽化、交尾存在一定的时辰节律,通过处女雌蛾的野外诱集试验证实了性信息素释放与交配行为在时辰节律上的一致性。
杨美红张金桐刘金龙荆小院骆有庆宗世祥曹川健李月华
关键词:生殖行为羽化交尾性信息素时辰节律
沙蒿木蠹蛾性诱剂的分析合成与生物活性被引量:5
2009年
采用毛细管气相色谱(GC)和触角电位测定(EAG)技术分析沙蒿木蠹蛾雌蛾性信息素腺体提取物。结果表明:在提取物中存在有顺-5-十二碳烯乙酸酯(Z5-12∶Ac)、顺-5-十四碳烯乙酸酯(Z5-14∶Ac)和顺-5-十二碳烯-1-醇(Z5-12∶OH)3种主要成分。通过人工合成得到相应的标准化合物,林间诱蛾试验结果显示:Z5-12∶Ac和Z5-14∶Ac2种组分的组合具有很高的诱蛾活性,且具有专一性,当加入反-3-顺-5-十二碳二烯乙酸酯(E3,Z5-12∶Ac)时诱蛾活性增加。将3种化合物按10∶6∶0.5配成性诱剂制成诱芯(825μg.个-1),诱蛾效果最佳,日平均诱蛾7.2头。此性诱剂可用以田间诱捕和虫情监测,为沙蒿木蠹蛾的综合防治提供一条新的方法和技术。
张金桐骆有庆宗世祥李占文
关键词:性诱剂化学合成生物活性
陕西草兔头骨形态的地理学分化被引量:7
2011年
应用方差分析和判别函数的方法,系统的比较了陕西从北到南3个地区的草兔种群在头骨形态上的异同。结果表明在所测量的44个头骨性状中,陕北与关中、陕北与陕南、关中与陕南的草兔种群已分别在30、26及2个头骨变量上存在明显差异,陕北明显与关中和陕南的头骨形态区分开。逐步判别函数分析显示鼻骨长、颧宽、听泡间距等变量是导致该3个地区草兔种群头骨形态发生分化的主要变量。由于草兔是陕西3个地区内部一种数量较多的常见物种,分析认为其头骨形态的种群分化可能与不同地区的环境差异导致的选择压力不同有关。
李惠萍张放韩崇选
关键词:草兔头骨种群分化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