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20090111110007)

作品数:3 被引量:13H指数:2
相关作者:徐光青吕珺郑治祥朱文振刘海涛更多>>
相关机构:合肥工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化学工程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2篇碳热还原
  • 2篇热还原
  • 1篇氮化
  • 1篇氮化硅
  • 1篇氮化硅粉
  • 1篇氮化硅粉体
  • 1篇形貌
  • 1篇蠕变
  • 1篇碳化硅
  • 1篇碳化硅微粉
  • 1篇碳热还原氮化
  • 1篇碳热还原氮化...
  • 1篇碳热还原法
  • 1篇炭黑
  • 1篇热还原法
  • 1篇微粉
  • 1篇硅粉
  • 1篇硅微粉
  • 1篇粉体
  • 1篇高温蠕变

机构

  • 3篇合肥工业大学

作者

  • 3篇郑治祥
  • 3篇吕珺
  • 3篇徐光青
  • 2篇朱文振
  • 1篇祖立成
  • 1篇王苏敏
  • 1篇刘海涛

传媒

  • 1篇硅酸盐通报
  • 1篇机械工程材料
  • 1篇材料导报(纳...

年份

  • 1篇2013
  • 2篇2012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脆性材料的强度与蠕变理论探讨
2013年
脆性材料的可靠性低,易发生突发性失效,因此很难预测其持久强度和使用寿命。目前用于预测寿命的实验法(Empirical observations)和模型法(Theoretical models)均存在很大缺陷。本研究对模型法进行了改进和创新,建立了一个新的多参数耦合高温蠕变模型,能够显著降低高温蠕变的实验量、时间和费用,改进了低温缓慢裂纹扩展计算公式。可以用于快速测定脆性材料的断裂机理图,预测不同温度、应力下的持久强度和使用寿命。
郑治祥王苏敏祖立成刘海涛徐光青吕珺
关键词:脆性材料高温蠕变
碳热还原法低温制备碳化硅微粉被引量:11
2012年
以SiO2为硅源,炭黑为碳源,Fe2O3为催化剂,采用碳热还原法在氩气保护下制备SiC微粉,研究催化剂含量,合成温度对SiC生成、形貌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原料中添加Fe2O3粉,1350℃保温3 h就能产生SiC微粉;由X射线衍射分析显示,在1450℃下保温3 h基本上全部转化为晶粒尺寸在50 nm左右SiC微粉;在相同温度下,随着Fe2O3用量的增加,SiC产率增加。添加Fe2O3能加快反应速度以及提高SiC微粉的生成量。
朱文振郑治祥姜坤吕珺徐光青
关键词:碳热还原法SIO2炭黑FE2O3
硅酸凝胶碳热还原氮化法制备氮化硅粉体的结构及形貌被引量:2
2012年
以水玻璃为硅源,炭黑为碳源,利用碳热还原氮化法制备了Si_3N_1粉体,研究了氮化温度、氮化时间和碳硅物质的量比对产物结构的影响,并对其形貌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氮化温度高于1 400℃时,产物全部为Si_3N_4;氮化时间大于5 h时,可以得到较纯的α-Si_3N_4;碳硅物质的量比为3:1时,产物全部为Si_3N_4;碳硅物质的量比为4:1的前躯体在1 400℃氮化5 h后得到的Si_3N_4粉体为不规则的、分散性良好的颗粒,颗粒尺寸为0.3~1μm;碳硅物质的量比为3:1的前躯体在1 450℃氮化5 h后得到的Si_3N_4粉体分散性良好,具有规则锤状形态。
姜坤郑治祥朱文振吕珺徐光青
关键词:氮化硅碳热还原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