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04BZX052)

作品数:10 被引量:70H指数:4
相关作者:邓安庆更多>>
相关机构:复旦大学教育部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985工程”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哲学宗教

主题

  • 5篇哲学
  • 5篇伦理
  • 2篇宗教
  • 2篇伦理问题
  • 2篇伦理学
  • 2篇黑格尔
  • 1篇单子论
  • 1篇道德
  • 1篇道德信念
  • 1篇第一哲学
  • 1篇多德
  • 1篇新康德主义
  • 1篇信念
  • 1篇信仰
  • 1篇形而上学
  • 1篇亚里士多德
  • 1篇哲学解读
  • 1篇哲学史
  • 1篇哲学问题
  • 1篇证法

机构

  • 10篇复旦大学
  • 1篇教育部

作者

  • 10篇邓安庆

传媒

  • 2篇复旦学报(社...
  • 2篇道德与文明
  • 1篇文史哲
  • 1篇中国社会科学
  • 1篇南京师大学报...
  • 1篇河南社会科学
  • 1篇江苏行政学院...
  • 1篇云南大学学报...

年份

  • 2篇2011
  • 1篇2010
  • 3篇2009
  • 3篇2007
  • 1篇2005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第一哲学与伦理学——对莱布尼茨《单子论》的实践哲学解读被引量:4
2009年
以前的教科书上一般都把近代的形而上学说成是以"认识论"作为第一哲学的"知性而上学",通过对莱布尼茨《单子论》的解读发现,《单子论》根本不是一部认识论的著作,而是一种典型的"实体论"形而上学。这种实体论又不是以"已成"实体来构成单纯外在物体世界或内在灵魂世界的机械论形而上学,而是以内在行动为原则赋予实体本身以内在的生命运动,从而在实体的生命运动过程中从"自然世界"开辟出一个"道德世界"的实践的形而上学。从这种实践的形而上学蕴含的伦理-政治维度中,我们可以发现这种形而上学的现代性意义,同时它也处在第一哲学与伦理学之关系转变的起点上。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真正的形而上学之可能性不在其自身的实体构造上,而在伦理学中。莱布尼茨这样做了,却无能对此获得明确的意识,他的形而上学不可避免地还带有知性形而上学的独断性,因此他不得不承当旧形而上学的骂名。
邓安庆
关键词:单子论
伦理神学与现代道德信念的确证被引量:5
2007年
启蒙伦理学是在基督教信仰式微之后的世俗化过程中试图为现代人提供在现世中安身立命之基础的价值转型运动。康德伦理神学对于西方现代道德信念确证的意义在于:一是这种伦理神学信念的确证完成了宗教信仰的世俗化。二是它充分阐明了单纯理性信仰的不可能性。康德的伦理神学认为,只有对于"上帝存在"和"灵魂不朽"的确信,才能最终使"正义"和"道德"成为绝对的义务,从而实现信仰形式的这一现代转变。这一转变的真实意义在于,信仰的世俗化只有在超越的神圣化引导下才能通往自由的意义世界。
邓安庆
关键词:道德信念理性信仰
从康德的“启蒙论文”重新反思“启蒙的辩证法”被引量:3
2009年
由于"启蒙"伴随着现代化的整个过程,对"现代性"的批判实质上就是对"启蒙"的批判。说"启蒙"存在着"辩证法",并非什么深刻的思想。若要深入地思考"启蒙辩证法"这一"现象",关键的就不是简单地从"启蒙"宣导者的立场跳跃到"启蒙"反对者的立场上,而在于如何"超越""启蒙"内在的局限,因为"辩证法"作为一种"思想方式"从根本上就是反对"非此即彼"的外在否定。而要完成对启蒙的"内在超越",我们的思想必须返回到"启蒙的经典作家"的经典论述。
邓安庆
关键词:启蒙
西方伦理学概念溯源——亚里士多德伦理学概念的实存论阐释被引量:21
2005年
在亚里士多德的学科体系中,伦理学首先从实践哲学得到规定,而他的“实践”作为个体内在合目的性的自我完善和自我实现的“行为”,是Dasein意义上的超越性本真实存活动,不同于现代意义上的与“理论”对立的“实践”。当亚里士多德把他的作为实践哲学的伦理学从属于“政治学”时,他揭示出我们“常人”实存的本性就是城邦中的共存。但伦理的共存先于个体的实存,共存的伦理———公正———不是“德性”的一种,而是德性的整体,个体的德性只是附在这一“整体”上的“皮毛”。无论是个体的本真实存还是城邦的伦理共存,最终都是为了人之为人的卓越性(德性)的实现,伦理学本质上成为“人学”,其核心的问题结构是个体的本真实存和城邦的伦理共存的关系。
邓安庆
关键词:西方伦理学亚里士多德实践哲学
“以现代精神为妻的鳏夫”--论宗教现代性与现代伦理问题(下)
2011年
众所周知,黑格尔是学神学出身,而作为图宾根神学院学生的黑格尔,却和他的青年伙伴(谢林等)都是当时自由主义运动的信徒。他们直接面对的是宗教启蒙的紧张氛围,还积极参与和以神学家施托尔(GottliebChristianStorr)为代表的新教正统派的论辩。在哲学上,黑格尔当时是把康德的道德哲学和宗教哲学当作榜样;而在行动上,则把法国大革命所普及开来的思想观念作为指南,因此把当时的正统神学作为革命的对象。
邓安庆
关键词:宗教哲学伦理问题法国大革命黑格尔自由主义
"以现代精神为妻的鳏夫"--从德国宗教改革运动看宗教现代性与现代伦理问题(上)被引量:4
2010年
现代伦理是在传统德性伦理衰落、基督教神学信仰式微情况下,依据各种理性的形而上学为基础而奠基的。在此过程中,基督教神学以世俗化为代价,不断改变自身的形态,以适应伦理精神的现代转变。但已经彻底转变了的世俗精神,有其自身的大地之根,它宁可单凭强大的外在立法来规范公正生活(政治)的秩序,也无法真正接受道德的内在强制而按灵魂的高贵法则提升自身的存在层次。因为现代人的心,不在灵魂之内,而在外在价值物中。结果,原本属灵的基督教虽然自愿适应现代精神,自愿现代化,但最终发现,它与现代精神根本格格不入,使得它与现代的"结合"完全是"同床异梦"。于是,解决现代伦理危机的途径,不能寄希望于一个本身世俗化了的宗教,而是要从存在的根基上发现人身上的神性力量;人类的自由伦理不能靠外在于它的神圣精神来范导,而是需要人类去挖掘和明察自身存在根基中的神性力量,继而呵护它、培植它,最终使之成为与伦理真正结缘的既尊贵又有范导性的规范力量。在这种理念下,作者考察了西方精神的灵魂秩序和伦理秩序的关系,以及这种关系在不同历史阶段的发展所展示出来的伦理问题,以此来定位马丁·路德、康德、施莱尔马赫、黑格尔和谢林他们在宗教现代性和现代伦理变迁中的地位和意义。
邓安庆
关键词:现代伦理宗教
从“自然伦理”的解体到伦理共同体的重建——对黑格尔《伦理体系》的解读被引量:18
2011年
黑格尔耶拿时期的《伦理体系》手稿的发现,不仅驳斥了人们长期以来对他的思想缺乏道德的指责,而且为从这一古典实践哲学路径去解读他的哲学体系提供了可能。本文回应了西方学术主流从"承认理论"来解读这一著作的理解框架,指出从"自然伦理"解体到伦理共同体的重建才是《伦理体系》所要展开的根本问题。其中从自由伦理与犯罪关系揭示出伦理文明进程必然出现的野蛮化荒废,显示出黑格尔独特的思想冒险,而让"政府"担负起重建和守护民族伦理共同体免遭瓦解的伦理政治使命,更凸显出黑格尔实践哲学是"非现代的",从而具有拯救现代危机的意义。
邓安庆
关键词:自然伦理自由伦理伦理共同体
哲学的历史性与时代性——重新思考“哲学史就是哲学”这一命题的意义被引量:2
2007年
哲学思想的原创性既不在于重起炉灶、构造基础主义的所谓的“阿基米德点,”也不在于对现存的精神现象进行“非此即彼”的批判,而在于从对现存东西的批判理解中发现精神自身的内在历史性的生成机制。哲学的历史性昭示的是哲学自身的存在方式。在这种背景下,重新思考“哲学史就是哲学”这一命题的意义,很有必要。
邓安庆
关键词:哲学史历史性辩证逻辑
从“形而上学”到“行而上学”:康德哲学哥白尼式革命的实质被引量:12
2009年
从"知识"以"对象"为转移到"对象"以"知识"为转移的这种所谓康德"哥白尼式革命"并非单纯地是一种认识论的革命,而是一种新的哲学思维态度的确立。"旧形而上学""旧"就"旧"在"自然的认识方式"上,误以为"形而上学"是一种超验的"知识论";新的哲学思维态度,知道"知识"的限度,使"超验的"知识成为不可能,而使"超越的"实践成为可能,在这一限度内,才为"信仰"留了地盘。这种信仰其实就是对实践理性之自由的信仰。因此,新的哲学态度下的Metaphysik不再是按照"自然倾向"去认识的"形而上学",而是以道德实践之自由(道德行动)为目的的"行而上学",这才是康德哲学所实现的"哥白尼式革命"的实质。
邓安庆
关键词:哥白尼式革命形而上学
作为可能世界的至善——康德的文化哲学和体系建筑术的关系被引量:2
2007年
格尔哈特·克勒姆林邓安庆
关键词:新康德主义文化哲学至善建筑唯科学主义哲学问题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