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14日
星期一
|
欢迎来到贵州省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进入后台
[
APP下载]
[
APP下载]
扫一扫,既下载
全民阅读
职业技能
专家智库
参考咨询
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20108031600200)
作品数:
4
被引量:10
H指数:2
相关作者:
鞠卫强
巫林伟
何晓顺
郭志勇
王东平
更多>>
相关机构: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
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相关作品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相关资助
相关领域
题名
作者
机构
关键词
文摘
任意字段
作者
题名
机构
关键词
文摘
任意字段
在结果中检索
文献类型
4篇
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4篇
医药卫生
主题
4篇
器官
2篇
手术
1篇
多器官移植
1篇
心脏
1篇
心脏死亡
1篇
胰十二指肠
1篇
营养支持
1篇
营养支持疗法
1篇
支持疗法
1篇
上腹
1篇
上腹部
1篇
十二指肠
1篇
糖尿
1篇
糖尿病
1篇
器官保存
1篇
器官簇
1篇
器官簇移植
1篇
器官捐赠
1篇
器官切取
1篇
器官移植
机构
4篇
中山大学附属...
作者
4篇
朱晓峰
4篇
王东平
4篇
郭志勇
4篇
何晓顺
4篇
巫林伟
4篇
鞠卫强
3篇
黄洁夫
3篇
邰强
2篇
韩明
1篇
袁小鹏
1篇
周健
1篇
吴志鹏
1篇
赵强
传媒
3篇
中华器官移植...
1篇
中华临床营养...
年份
1篇
2013
3篇
2012
共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全选
清除
导出
排序方式: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排序
心脏死亡器官捐赠中器官切取的手术方法与技巧总结
被引量:7
2013年
目的对心脏死亡器官捐赠(DCD)中供者器官切取手术方法的特点与技巧进行总结,观察器官移植后移植物的功能。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DCD供者器官切取的临床资料,分别采用上腹部多器官联合切取法和肝肾分别切取法切取供者器官。结果26例供者器官的平均热缺血时间为4rain(110min),器官切取手术操作顺利,器官切取手术平均耗时为27min(20-45min)。共获得供肝22个,供。肾44个,上腹部多器官(包括肝脏、胰腺和十二指肠)2个;所获取器官进行肝移植24例(其中2例供肝进行劈离式肝移植供给4例受者),肾移植42例(其中2例供者的双肾进行双肾移植),上腹部多器官移植2例。所有移植手术均顺利,移植器官的功能恢复良好,未出现原发性移植物无功能等并发症。结论在DCD器官切取手术中,上腹部多器官联合切取法和肝肾分别切取法的手术步骤简捷、安全可靠,要求术者掌握熟练的外科技巧,动作迅速准确,能最大限度减少供者器官的热缺血时间,以保证获取高质量的供者器官。
鞠卫强
何晓顺
王东平
袁小鹏
巫林伟
邰强
郭志勇
韩明
赵强
朱晓峰
关键词:
心脏死亡
组织供者
器官切取
肝胰十二指肠器官簇移植围手术期营养支持疗法探讨
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探讨肝胰十二指肠器官簇移植围手术营养支持疗法的合理方案。方法我中心自2004年5月至2010年9月共实施了10例肝胰十二指肠器官簇移植手术,其中5例为上腹部肿瘤伴腹腔多发转移病灶患者,行肝脏、胰腺及上消化道全切除术后进行器官簇移植,5例为乙型肝炎后肝硬化失代偿期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予以单纯肝切除后行器官簇移植。对这10例患者进行围手术期营养支持疗法,术前经口进食辅以口服营养液改善患者营养状况,术后先给予全肠外营养(total parenteral nutrition,TPN),后转为肠外联合肠内营养,逐渐过渡至肠内营养(enteralnutrition,EN)。观察患者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情况、患者营养状况、各项实验室指标及并发症情况。结果10例患者手术顺利,术后肝脏、胰腺及十二指肠功能恢复良好。3例患者出现肠瘘,经TPN营养支持,2例死于感染致多器官功能衰竭,1例痊愈;其余7例患者均顺利由TPN过渡至EN,营养状况良好。5例肿瘤患者最长存活326d,3例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2例死于肿瘤复发。5例肝硬化合并糖尿病患者除1例于术后4周死于移植物抗宿主病外,其余4例均存活,最长生存时间已超过24个月。结论合理的围手术期营养支持疗法对肝胰十二指肠器官簇移植成功有一定作用。
鞠卫强
周健
何晓顺
王东平
朱晓峰
巫林伟
邰强
郭志勇
黄洁夫
关键词:
围手术期
营养支持疗法
缺血预处理减轻大鼠供肝冷保存损伤的作用及其机制
2012年
目的研究缺血预处理对大鼠冷保存供肝细胞质膜胆固醇含量和Na+-K+-ATP酶活性的影响,以探讨缺血预处理减轻大鼠供肝冷保存损伤的可能机制。方法将25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冷保存组、缺血预处理组、30和100μmol/L阿托伐他汀处理组(A30组和A100组),共5组,每组5只。分别测定5组大鼠肝细胞质膜胆固醇含量、磷脂含量及Na+K+-ATP酶活性。结果对照组、冷保存组、缺血预处理组、A30组及A100组大鼠肝组织细胞质膜的胆固醇含量分别为(310.4±27.5)、(187.7±13.1)、(394.3±25.9)、(201.8±14.6)和(122.6±7.7)nmol/mg蛋白,Na+K+-ATP酶的活性分别为(46.55±3.20)、(27.4±2.81)、(52.71±3.02)、(30.67±2.78)和(19.64±2.11)μmol Pi·mg蛋白-1·h-1,5组问细胞质膜胆固醇含量及Na+-K+-ATP酶的活性的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5组间细胞质膜磷脂含量的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细胞质膜胆固醇含量和NatKtATP酶活性下降是造成供肝冷保存损伤的因素之一,而缺血预处理可以明显改善细胞质膜Na+K+-ATP酶的活性,并升高细胞质膜胆固醇含量。使用阿托伐他汀能够降低细胞质膜胆固醇的合成,使Na+K+-ATP酶的活性明显下降,从而减轻供肝的冷保存损伤。
鞠卫强
吴志鹏
何晓顺
郭志勇
巫林伟
王东平
朱晓峰
黄洁夫
关键词:
器官保存
缺血预处理
上腹部多器官移植治疗终末期肝病合并2型糖尿病
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探讨上腹部多器官移植治疗终末期肝病合并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上腹部多器官移植受者的临床资料,7例患者的原发病均为终末期肝病合并2型糖尿病。术中予保留受者胰腺、全消化道,行单纯肝脏切除后,进行上腹部多器官(包括肝、胰、十二指肠、部分空肠)移植,术后检测肝肾功能、血糖、C肽等指标,监测感染、排斥反应、血管并发症及胆道并发症等发生情况。结果所有受者均于术后1~7d停用胰岛素,血糖恢复至基本正常水平,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及胆红素总量等肝功能指标在术后1周趋于正常水平;C肽水平在术后1~2周达到正常范围。7例受者中,1例术后1个月时死于移植物抗宿主病;1例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经血液透析治疗后恢复正常;1例发生肺部感染,予抗感染及提高免疫力等治疗后治愈;1例出现胰漏,给予通畅引流后好转;其余受者未出现明显的并发症。6例存活受者已随访1~39个月,移植肝和胰腺的功能正常,未出现乙型肝炎和肿瘤的复发,生活质量良好。结论保留受者胰腺的上腹部多器官移植在技术上具有可行性,是治疗终末期肝病合并2型糖尿病的有效方法。
何晓顺
鞠卫强
朱晓峰
王东平
巫林伟
邰强
郭志勇
韩明
黄洁夫
关键词:
腹部
器官移植
糖尿病
全选
清除
导出
共1页
<
1
>
聚类工具
0
执行
隐藏
清空
用户登录
用户反馈
标题:
*标题长度不超过50
邮箱:
*
反馈意见:
反馈意见字数长度不超过255
验证码:
看不清楚?点击换一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