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0576043)

作品数:2 被引量:0H指数:0
相关作者:史炜刘红姚君袁新更多>>
相关机构: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动力工程及工...

主题

  • 2篇端部
  • 2篇叶栅
  • 2篇透平
  • 2篇透平叶栅
  • 2篇孔隙
  • 2篇孔隙结构
  • 1篇叶片
  • 1篇气动
  • 1篇气动性能
  • 1篇气动性能影响
  • 1篇总压
  • 1篇总压损失
  • 1篇二次流
  • 1篇二次流损失

机构

  • 2篇清华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作者

  • 1篇袁新
  • 1篇姚君
  • 1篇刘红
  • 1篇史炜

传媒

  • 1篇工程热物理学...
  • 1篇清华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08
  • 1篇2007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叶片端部孔隙结构对透平叶栅气动性能影响的试验研究
2008年
减小叶片端部的二次流动能够显著减小叶栅的流动损失.本文通过分析叶栅二次流动的机理,提出了一种减小二次流损失的结构—叶片端部的孔隙结构.并通过试验验证了合理的孔隙结构能达到减小二次流损失的目的.本文分别研究了在透平叶片端部不同位置的孔隙结构对透平叶栅气动性能的影响.发现对于小尺寸的孔隙结构,其对流动控制的能力有限,尽管如此,其还是能够达到减小损失的目的.本文进行了五个攻角下的孔隙结构实验,结果表明,端部前缘孔隙结构与原始叶栅相比,不同攻角下的总压损失分别减小了2.4%、6.8%、6.8%、3.6%、2.7%.本文工作为提高透平叶栅气动性能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刘红姚君徐大懋
关键词:透平叶栅孔隙结构总压损失
用于控制透平叶栅内部流动的端部孔隙结构
2007年
为利用端部孔隙结构控制叶栅二次流损失,对一种端部孔隙结构在不同攻角下对透平静叶栅内部流场的影响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大负攻角下,该孔隙结构有效地控制了透平叶栅头部压力面的分离泡,减少了损失;在其他攻角下,该结构对该文考察的叶栅没有表现出明显的改善作用。结合该孔隙结构和另一种由原始叶型优化后的叶片进行联合造型,对其在不同攻角下的性能进行了考察。经联合造型后的叶栅与原始叶栅相比在各个攻角下的流动损失均有大幅度降低,大负攻角下效果尤为明显。
史炜袁新
关键词:透平叶栅二次流损失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