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0776088)

作品数:7 被引量:14H指数:2
相关作者:唐大伟胡学功王涛谢宁宁曹阳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陕西科技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动力工程及工...

主题

  • 5篇微槽
  • 3篇微槽群
  • 3篇毛细微槽
  • 2篇接触线
  • 2篇可视化
  • 1篇蒸发薄液膜
  • 1篇制冷
  • 1篇润湿
  • 1篇润湿特性
  • 1篇喷雾冷却
  • 1篇气液
  • 1篇气液界面
  • 1篇汽泡
  • 1篇汽泡动力学
  • 1篇汽液界面
  • 1篇热成像
  • 1篇热电制冷
  • 1篇温度分布
  • 1篇相变
  • 1篇毛细微槽群

机构

  • 7篇中国科学院
  • 5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陕西科技大学

作者

  • 7篇胡学功
  • 7篇唐大伟
  • 3篇王涛
  • 2篇谢宁宁
  • 1篇聂雪磊
  • 1篇郭朝红
  • 1篇张勇
  • 1篇武利媛
  • 1篇曹阳
  • 1篇吴越

传媒

  • 6篇工程热物理学...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年份

  • 1篇2011
  • 2篇2010
  • 3篇2009
  • 1篇2008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微槽群相变与热电制冷结合的激光器冷却系统被引量:1
2009年
本文运用微槽群复合相变和热电制冷(TEC)技术来实现激光器系统低温下的高热流密度散热。通过对不同工质在不同充液率下的实验研究发现,工质和充液率对系统的运行状况有重要的影响。在选用甲醇作为循环工质,并且在系统充液率为1.5的情况下,系统能够达到所需的散热冷却效果;本文实验分析了冷凝器的工作状况对蒸发器表面温度的影响,提出通过提高TEC制冷片的制冷量和强化铜散热片的散热能力来降低冷凝器的温度,进而降低蒸发器的温度。
聂雪磊王涛胡学功唐大伟谢宁宁
关键词:微槽群热电制冷
毛细微槽中汽泡动力学行为可视化研究被引量:2
2009年
本文在透明的硼硅玻璃表面加工矩形毛细微槽,利用高速摄影仪对竖直开放式毛细微槽中的汽泡动力学行为进行了可视化研究。研究结果证实了在竖直微槽中不存在汽泡脱离壁面的现象。同时实验结果表明:汽泡生长可分为三个不同的阶段,且生命周期大为缩短;常规尺寸的池沸腾理论预测模型已不能很好地预测其生长规律。
武利媛胡学功唐大伟
关键词:毛细微槽汽泡动力学可视化
矩形毛细微槽中三角形区域接触线特性的研究被引量:2
2009年
利用CCD和宽视场体视显微镜相结合的技术,拍摄了矩形毛细微槽内液体工质在三角形区域的润湿图像,并进行了图像处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热流密度的增加,三角形区域内的三相接触线向微槽底角收缩,导致三相接触线的长度减小,液膜厚度减小;随着微槽深度的增加,三角形区域的接触线长度减小;随着微槽宽度和倾斜角度的增加,三角形区域内的接触线长度增加,液膜厚度增加。
王涛胡学功唐大伟张勇
关键词:润湿特性
毛细矩形微槽群表面喷雾冷却实验研究被引量:5
2010年
本文是在开放式喷雾条件下,以一次蒸馏水为工质,通过改变毛细矩形微槽群表面的位置、喷嘴的出口压力P以及流量G对毛细矩形微槽群表面的换热特性进行实验研究。微槽表面的槽深、槽宽和槽间距分别为0.7 mm、0.55 mm及0.15 mm,微槽的有效加热表面为2 cm×2 cm,喷嘴出口压力P的变化范围为0.3~1.0 MPa。实验研究表明,加热表面的位置对换热效果有一定的影响,在毛细矩形微槽群表面微槽的法线方向与地面平行且轴向方向也与地面平行时的换热效果最好;同时,喷嘴的压力及流量的变化对喷雾冷却也有很大的影响,在单相换热区域,压力流量越大换热效果越好,但在两相换热区域,随着压力流量的增加换热效果则是先增加后减小,本实验在压力为0.51 MPa,流量为26.5 mL/min时所得的换热效果最好。
谢宁宁胡学功唐大伟
关键词:喷雾冷却
微槽群内汽液界面温度分布的红外热成像被引量:2
2008年
采用红外测温仪测量了液体工质在受热微槽表面的温度场分布,实验研究结果表明:相同深度条件下,较窄的微槽液体工质温度分布较均匀;相同宽度条件下,深度对微槽内液体工质温度分布的影响不大.在较小的热流密度条件下,深度相同时,较窄的微槽汽液界面平均温度较低,宽度相同时,深度的变化对汽液界面平均温度的影响不明显;在较大的热流密度条件下,深度相同时,较窄的微槽汽液界面平均温度较高,宽度相同时,较浅的微槽汽液界面平均温度较高.
王涛胡学功唐大伟
关键词:红外测温仪微槽群汽液界面温度分布
矩形毛细微槽横截面上气液分界面形状理论分析
2010年
对背面有热流输入的矩形毛细微槽群横截面上的气液分界面形状进行了理论分析,在一定条件下对Wayner蒸发模型进行简化,根据等壁温条件推出蒸发薄液膜区域热流密度近似为定值,通过流体动力学理论推导出了微槽横截面薄液膜区域液膜厚度变化的关系式,并与Wayner蒸发模型的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进一步提出了全新的交界线区域长度的判定方法,根据蒸发薄液膜区域总换热量计算得到蒸发薄液膜区域的长度,交界处接触角,以及固有弯月面区域的曲率半径,从而最终得出了微槽横截面整个气液分界面的形状曲线,理论分析表明:槽宽、热流密度、过热度等因素对蒸发薄液膜区域长度、接触角以及固有弯月面曲率半径等参数有较大的影响。
吴越胡学功唐大伟
关键词:毛细微槽气液界面
微槽群内汽泡动力学行为对接触线的影响被引量:4
2011年
针对沸腾情形下毛细微槽群热沉内汽泡对汽液固三相接触线的影响,进行了可视化实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汽泡动力学行为会直接导致微槽群内三相接触线的形状变化,从而引起蒸发薄液膜的厚度、面积以及汽液界面曲率等对薄液膜的蒸发换热特性有重要影响的物理量的变化。实验证实了在开放式微细尺度槽群结构热沉中,固有弯月面区域里的沸腾与扩展弯月面区域里的薄液膜蒸发存在相互作用,共同对微槽群的强化相变换热特性产生显著影响。
曹阳胡学功郭朝红唐大伟
关键词:毛细微槽群可视化蒸发薄液膜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