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2009Z002)

作品数:8 被引量:62H指数:5
相关作者:刘建栋邬定荣刘玲姜朝阳许吟隆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农业科学
  • 2篇天文地球

主题

  • 4篇冬小麦
  • 4篇气候
  • 4篇小麦
  • 3篇华北平原
  • 3篇干热
  • 3篇干热风
  • 2篇时空分布特征
  • 2篇气候变化
  • 2篇气候生产潜力
  • 2篇区域分异
  • 2篇CAST
  • 1篇冬小麦品种
  • 1篇遥感
  • 1篇遥感信息
  • 1篇叶片
  • 1篇叶片光合
  • 1篇叶片光合作用
  • 1篇雨后
  • 1篇玉米
  • 1篇适应性

机构

  • 8篇中国气象科学...
  • 2篇山东农业大学
  • 2篇中国农业科学...
  • 2篇中华人民共和...
  • 1篇成都信息工程...
  • 1篇悉尼科技大学

作者

  • 8篇刘建栋
  • 7篇刘玲
  • 7篇邬定荣
  • 5篇姜朝阳
  • 2篇许吟隆
  • 2篇毕建杰
  • 2篇王治海
  • 1篇邱美娟
  • 1篇范广洲
  • 1篇于强
  • 1篇刘璐
  • 1篇张坤

传媒

  • 2篇科技导报
  • 2篇中国农业气象
  • 1篇气象科学
  • 1篇水土保持通报
  • 1篇干旱地区农业...
  • 1篇自然灾害学报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3
  • 5篇2012
  • 1篇2011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华北地区冬小麦生产潜力数值模拟被引量:5
2012年
利用自然正交分解(EOF)对由机理性作物生长模型模拟的华北地区冬小麦的光温和气候生产潜力结果进行了分析,揭示生产潜力在时空上的分异规律。首先在中国科学院禹城综合试验站进行了冬小麦田间试验,测定了冬小麦生理生态及干物质积累过程等试验数据。根据试验数据对WOFOST模型进行了改进,获取了相关模型参数并对模型进行了充分验证,验证结果表明模型可以较好地模拟冬小麦生长过程。随后利用验证后的WOFOST模型模拟了华北地区42个站点1961—2006年冬小麦的光温生产潜力和气候生产潜力,并对其进行EOF分析。结果表明华北地区光温生产潜力呈东北高西南低的变化趋势,气候生产潜力大致呈南高北低的趋势,该结果与以往研究结果较为一致。EOF分析则表明,影响光温生产潜力最重要的因子是辐射,其次是温度。影响气候生产潜力最重要的是降水,其次是该区域光温条件的综合效应。
邬定荣刘建栋刘玲姜朝阳于强
关键词:冬小麦光温生产潜力气候生产潜力EOF
基于遥感信息的区域农业干旱模拟技术研究被引量:3
2013年
区域农业干旱监测预测对农业生产具有十分重大的指导意义,但受观测手段所限,目前大范围的区域农田水分信息尚无法通过常规观测直接获取。利用微波遥感(AMSR-E)获取大范围农田水分信息,继而与作物干旱模型结合对河南省冬小麦农业干旱发生发展进行了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加入遥感信息后,作物干旱模型对冬小麦生长发育的模拟能力有较大提高,并且区域农业干旱的模拟结果更加接近实际情况。研究表明,将遥感信息与作物干旱模型相结合,可以提高模型对农业干旱的模拟能力,这为农业旱情监测预测提供了更有力的科技支撑。
王治海刘建栋刘玲邬定荣邱美娟俸玉端
关键词:遥感信息土壤水分冬小麦
基于作物生长模型及CAST分类的华北夏玉米生产力区划研究被引量:5
2015年
利用试验数据校正并验证了机理性的作物生长模型WOFOST,随后模拟了华北42个站点1961—2006年夏玉米的光温和气候生产潜力。并首次运用新型统计检验聚类方法(CAST),对夏玉米光温及气候生产潜力的要素场分别进行了定量化分区。结果表明,华北夏玉米光温及气候生产潜力均分为5个不同荷载中心的区域。与农业气象传统等值线分区方法相比,将作物模型与CAST相结合进行的生产潜力区划可以更客观地反映以荷载中心台站为代表的产量的时空分布特征。这对于指导区域农业气候区划,实现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及现实意义。
邬定荣刘建栋刘玲姜朝阳于强
关键词:气候生产潜力夏玉米
近50年华北平原干热风时空分布特征被引量:23
2012年
干热风是影响华北平原冬小麦生长发育及产量形成的重大农业气象灾害之一,利用华北平原48个站点1961-2008年的逐日气象资料,分析了近50年来各站点的干热风(高温低湿型/雨后青枯型)日数及区域分异规律,结果表明:就地理空间而言,华北平原干热风日数总体上呈现中部高南北低的分布趋势;在发生时间上,除南部个别地区有增加的趋势外,大部分区域干热风日数呈明显的递减趋势。进一步的分类研究则表明:高温低湿型的与干热风总体时空分布趋势相近,而雨后青枯型虽然也呈下降趋势,但下降幅度远小于干热风总体情况,并且在南部、西北部日数反而呈现增加趋势。了解干热风的时空分布特征,可为进一步建立干热风监测预警模式奠定一定的理论和应用基础,并可为当地农业生产决策提供参考。
邬定荣刘建栋刘玲姜朝阳许吟隆
关键词:干热风华北平原气候变化区域分异
基于CAST客观分类的华北平原干热风区划研究被引量:5
2012年
干热风是影响华北平原冬小麦生长发育及产量形成的重大农业气象灾害之一,本文利用华北平原48个站点1961—2008年逐日气象资料,分析了近50年来各站点的干热风(高温低湿型/雨后青枯型)日数。在此基础上,运用近年来提出的一种新型分区区划方法,即统计检验聚类方法(CAST),对高温低湿型和雨后青枯型2种类型的干热风日数构成的要素场分别进行了分区。结果表明:从地理空间而言,高温低湿型和雨后青枯型干热风日数总体上都呈现中部高南北低的趋势;从时间发生特征而言,除南部个别区域有增加趋势外,高温低湿型干热风日数呈明显的递减趋势,雨后青枯型干热风日数虽然总体也呈下降趋势,但局部呈上升趋势的站点数量多于高温低湿型。CAST分区结果表明,高温低湿型干热风可分为5个区,雨后青枯型干热风可分为4个区。这些分区均合理地反映了以荷载中心为代表的干热风日数随时间和空间的变化,比传统按等值线分区的方法更具优势。干热风的时空分布特征和利用CAST进行的分区为进一步建立干热风监测预警模式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和应用基础,并可为当地农业生产决策提供一定的实际指导。
邬定荣刘建栋刘玲姜朝阳
关键词:干热风华北平原
气候变化情景下华北地区干热风的时空分布特征被引量:9
2012年
干热风是影响华北地区冬小麦生长发育及产量形成的重大农业气象灾害之一。本文利用区域气候模式PRECIS生成的A2和B2情景下华北地区的逐日气象数据,分析了2011—2050年共40a的干热风日数及分异规律。结果表明,在PRECIS的预测中,高排放A2情景下的干热风日数为6.5d,呈中西部偏高南北两侧及沿海偏低的趋势。除最南端的个别地方外,大多数区域的干热风日数呈增加趋势,增加最大速度为0.145d/a;中低排放B2情景下干热风日数为6.0d,区域分布趋势与A2情景的类似,也呈中西部偏高南北两侧及沿海偏低的趋势。B2情景下,平原西南一带的干热风呈轻微下降趋势,东北部则呈小幅增加的趋势,但幅度小于A2情景。本研究对未来气候变化情景下干热风农业气象灾害的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以期为区域未来的防灾减灾工作及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
刘玲刘建栋邬定荣许吟隆姜朝阳
关键词:干热风未来气候变化区域分异PRECIS
华北平原冬小麦品种演化过程中叶片光合作用模型关键参数的变化分析被引量:4
2011年
CO2光合作用响应参数是作物生长模式的一个关键敏感参数。本文利用Licor-6200便携式光合作用测定仪,对华北平原不同年代冬小麦主要品种叶片光合作用进行了系统测定。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一个包含CO2直接影响的叶片光合作用简易模型。利用模型确定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不同年代华北冬小麦主要品种光合作用中CO2响应参数μ值,并对其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新中国成立以来10个主要冬小麦品种CO2响应参数值变化在0.57-1.02,不同冬小麦品种CO2响应参数存在明显差异,但总体并没有明显时间变化趋势。统计结果表明CO2响应参数与初始量子效率及最大光合速率间相关并不显著,这为建立简易阶乘模型提供了实验支持,并为进一步建立适用于华北平原包含CO2影响因子的冬小麦生长模型奠定了基础。
刘璐刘建栋吕厚荃范广洲毕建杰张坤
关键词:华北平原冬小麦光合作用模型参数
几种气孔导度模型在华北地区适应性研究被引量:15
2012年
利用LI-6400便携式光合测定仪,在山东农业大学试验基地对冬小麦品种鲁麦23生理生态多项指标进行系统测定,在此基础上,从Jarvis和Ball-Berry模型中分别选取两种模型,利用最小二乘法对气孔导度参数进行拟合检验,并对模型预测效果进行统计分析和对比。结果表明,Ball-Berry模型2预测精度最高,其预测值与实测值的相关系数和均方根误差分别为0.625(P<0.01)和0.158mol.m-2.s-1,Jarvis模型1优于Jarvis模型2,Ball-Berry模型1预测效果最差,其预测值与实测值的相关系数和均方根误差分别为0.369(P<0.01)和0.235mol.m-2.s-1。4种模型在华北地区的适应性与长江中下游地区相比存在一定差异,因此需要在更多地区对气孔导度模型进行更深入研究,以期为土壤-植被-大气系统研究提供更为可靠的参考依据。
王治海刘建栋刘玲邬定荣毕建杰
关键词:冬小麦适应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