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医药卫生科技项目(20121A011088)
- 作品数:4 被引量:38H指数:4
- 相关作者:陈品儒肖芃谭守勇蔡杏珊谭耀驹更多>>
- 相关机构:广州市胸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州市医药卫生科技项目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致病性速生型非结核分枝杆菌MIC法检测及药敏结果分析被引量:12
- 2012年
- 目的研究致病性速生型非结核分枝杆菌(RGM)的菌种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有针对性治疗RGM病提供实验依据。方法用添加阳离子的MH2(Mueller-Hiuton)肉汤为培养基,采用快速生长分枝杆菌药敏试验微量稀释MIC法对就诊患者的痰和支气管冲洗液标本中分离出的202株致病性RGM进行菌种分布分析及8种非传统结核药物耐药性检测分析。结果分离鉴定出龟分枝杆菌128株(2010年67株,2011年61株),脓肿分枝杆菌56株(2010年31株,2011年25株),偶然分枝杆菌9株(2010年5株,2011年4株),龟-脓肿及龟-偶发复合群9株(2010年6株,2011年3株)。龟分枝杆菌为引起RGM感染的第1位病原菌。药敏结果显示对RGM敏感的药物为阿米卡星98.0%(198/202),克拉霉素94.6%(191/202),利奈唑胺73.3%(148/202),头孢西丁57.9%(117/202),妥布霉素57.4%(116/202)。2年来,5种敏感药物对龟分枝杆菌敏感性无明显变化,但头孢西丁和妥布霉素对脓肿分枝杆菌敏感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呈下降趋势。结论致病性RGM耐药性强,治疗困难。开展更多更广泛的药物敏感试验的技术手段和提高药敏技术水平,组合有效的治疗方案,才能更好地控制日趋增长的非结核分枝杆菌疾病的发展。
- 陈品儒蔡杏珊肖芃谭耀驹
- 关键词:分枝杆菌感染耐药性药物敏感试验
- 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与营养状况相互关系的探讨被引量:8
- 2014年
- 目的:探讨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对非结核分枝杆菌(NTM)肺病患者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回顾性调查分析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在我院收治确诊的NTM肺病患者78例,分为细胞免疫功能低下组43例和正常组35例。探讨细胞免疫功能与营养指标相关性。结果:外周血CD4+与CD3+、CD8+T淋巴细胞、CD4+/CD8+T淋巴细胞比值(2.03±0.87)呈正相关(P<0.05)。与ALB、PA无相关性(P>0.05)。细胞免疫功能低下组外周血淋巴细胞(TLC)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合并支气管扩张例数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TM患者多伴有营养不良,细胞免疫功能低下的NTM患者合并支气管扩张多见,TLC减少明显,但CD4+T淋巴细胞与血清蛋白质(ALB+PA)水平无必然相关性,NTM患者病变的严重程度是基础病变与细胞免疫、营养和感染等因素的共同结果。
- 陈品儒谭守勇
- 关键词:分枝杆菌感染免疫学CD4阳性T淋巴细胞
- 快速生长分枝杆菌肺病21例的疗效分析被引量:12
- 2013年
- 目的探讨以克拉霉素和阿米卡星为主要药物的治疗方案对致病性快速生长分枝杆菌(RGM)肺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1年10月在广州市胸科医院就诊的21例RGM肺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药物以阿奇霉素0.5g,/d或克拉霉素0.5-1.0g/d、阿米卡星0.4-0.6g/d为主,并根据患者的用药史及药敏试验结果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观察患者治疗6个月的症状改善、影像学和痰菌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21例RGM肺病患者对阿米卡星和克拉霉素耐药例数分别为9例和5例,少于其他抗结核药物。病灶范围〉3个肺野17例,咳嗽、咳痰21例,痰中带血18例,胸闷、气促15例,发热15例。治疗2周时,21例体温恢复正常,气促症状改善,12例咳嗽、咳痰症状减轻,16例痰中带血症状减轻;治疗6个月时,21例中病灶吸收12例,空洞缩小9例,痰菌转阴8例。对克拉霉素敏感的16例中有11例痰涂片阴性,对阿米卡星敏感的12例中有11例痰涂片阴性。常见不良反应为胃肠道反应、血液系统和肝功能损害等。结论RGM肺病患者对阿米卡星和克拉霉素的耐药率较低,但以阿米卡星和克拉霉素为主的个体化治疗方案临床疗效并不满意,应寻找新的敏感药物组合成有效的治疗方案。
- 陈品儒谭守勇
- 关键词:分枝杆菌感染抗药性微生物敏感性试验
- 含头孢西丁药物方案治疗龟-脓肿分枝杆菌肺病的近期效果被引量:11
- 2014年
- 目的:评价含头孢西丁(CXT)药物方案治疗龟-脓肿分枝杆菌肺病患者的近期效果和安全性。方法43例确诊的资料完整的龟-脓肿分枝杆菌肺病患者,全部患者根据就诊的先后次序随机选择分为观察组20例和对照组23例,对照组为以克拉霉素(CTM)+阿米卡星(AMK)为核心的传统治疗方案;观察组为以 CTM +AMK 联合 CXT 组合成个体化治疗方案,比较两组的近期治疗效果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1)共入选43例龟-脓肿分枝杆菌肺病患者,MIC 方法药物敏感性检测显示 AMK、TOB、CTM、CXT、LZD 有较低的耐药率。(2)35例完成疗程的患者中,CXT 组14例,年龄28~71(55.7±12.3)岁;对照组21例,年龄21~73(53.5±15.5)岁。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变范围、空洞数量和耐药结果分布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具有可比性。其中8例(18.6%)患者因为药物不良反应而退组,观察组的退组率30.0%(6/2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7%(2/23)。(3)细菌学改变:治疗9个月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的阴转率分别为57.1%、38.1%(χ^2=1.228,P =0.268)。(4)影像学改变:观察组与对照组的病变吸收率均为57.1%(χ^2=0.000,P =1.000);空洞吸收有效率分别为54.5%、47.4%(χ^2=0.007,P =0.934)。(5)治疗2周后,观察组与对照组发热、咳嗽、咳痰、痰中带血等症状均得到明显改善。(6)完成疗程的患者中不良反应发生率:观察组有11例(78.6%)、对照组有11例(52.4%)(χ^2=2.468,P =0.116)。结论含 CXT 药物方案治疗龟-脓肿分枝杆菌肺病患者,疗效优于以 AMK + CTM 为核心的治疗方案,但有较高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调整合理的疗程与用药剂量能有较好的安全性,更好的治疗依从性。
- 陈品儒肖芃邓政先王维勇陈华陈慧玉吴睿彦许柳清岑文昌董海平
- 关键词:分枝杆菌感染细菌头孢西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