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770403) 作品数:26 被引量:350 H指数:12 相关作者: 章家恩 赵本良 罗明珠 秦钟 全国明 更多>> 相关机构: 华南农业大学 广州城市职业学院 闽南师范大学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 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农业科学 生物学 环境科学与工程 经济管理 更多>>
稻鸭共作对稻田水体环境的影响 被引量:44 2008年 通过田间对比试验,研究了稻鸭共作技术对稻田水体环境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稻鸭共作能够降低稻田表层水体的温度与pH值,提高电导率、氧化还原电位、混浊度和总氮、总磷、总钾三大营养元素的含量,其中总氮、总磷、总钾的含量分别比常规稻作增加1.85~5.06倍、2.01~8.70倍和42.79%~109.18%.说明稻鸭共作对改善水体理化性质、提高有效肥力供应,进而优化稻田生态环境和促进水稻的生长发育均具有积极作用. 全国明 章家恩 陈瑞 许荣宝关键词:稻鸭共作 稻田 水体环境 关于我国农田福寿螺生物入侵需要加以研究的生态学问题 被引量:41 2008年 福寿螺已成为我国南方稻区主要的入侵生物之一,近年来,对水稻等农作物以及农业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环境的危害日趋加重。本文对我国农田福寿螺的生物入侵危害状况进行了概述,提出了今后关于农田福寿螺生物入侵需要加以研究的生态学问题,包括农田福寿螺的生态适应性与耐性规律、农田福寿螺的种群暴发规律与预测预警、福寿螺的生态风险、农田福寿螺的综合防治与生态控制等。 章家恩 方丽关键词:农田 福寿螺 生物入侵 生态风险 关于加强我国外来有害物种入侵的管理与控制之思考 被引量:6 2010年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国际政治交往与社会经济活动也日益频繁,国家与国家之间、地区与地区之间的物质、能量和物种等的交流范围与数量也与日俱增,这些活动也不可避免地或无意地引入或输出了大量物种,结果造成了许多外来物种入侵问题。生物入侵已成为当今的一个重要全球性问题。外来有害物种入侵可对当地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危害,进而对经济社会发展造成较大的负面影响。因此,需要建立和完善外来物种管理法律与法规体系,建立外来物种的科学引入机制和风险评价体系,加强生物入侵宣传,发动公众参与,加强外来入侵物种生态控制的研究和严格管理,以达到充分利用外来物种的价值,最大限度地减轻外来入侵物种的危害。 何铭谦 章家恩 罗明珠 赵本良 宋春秀关键词:外来物种 入侵 鸭稻共作对土壤微生物数量及其功能多样性的影响 被引量:29 2009年 鸭稻共作起源于我国传统的稻田养鸭,作为一种环境友好型的生态农业技术,许多研究表明该模式具有良好的生态效应。为了进一步探讨鸭稻共作对稻田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于2005年在华南农业大学增城教学科研基地进行了田间试验,共设计鸭稻区、浑水区、清水区和常规区4个处理,采用平板培养法和BIOLOG技术研究了其对稻田土壤微生物群落动态及功能多样性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鸭稻共作能够增加水稻生长中后期稻田土壤可培养的微生物总数以及细菌、放线菌和真菌数量;与常规区相比,土壤微生物总数、细菌、放线菌在抽穗期、成熟期的差异显著,真菌数量在乳熟期、成熟期的差异显著。BIOLOG分析显示,与清水区相比,稻田放鸭能够提高土壤微生物群落的碳源利用能力和整体代谢活性,显著增加水稻抽穗期的微生物功能多样性。说明鸭稻共作系统对稻田土壤微生物群落数量、代谢活性和功能多样性的提高均具有积极作用。 章家恩 许荣宝 全国明 徐华勤 秦钟关键词:鸭稻共作 稻田 土壤微生物 BIOLOG 稻鸭共作对稻米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56 2008年 稻鸭共作技术是中国传统农业的精华。作为一种可持续的水稻生态种养模式,稻鸭共作对水稻生长、病虫草害防治、生物多样性和稻田环境的改善具有明显的作用,然而目前还没有关于稻鸭共作对稻米品质影响的报道。因此,于2005年在华南农业大学增城教学科研基地进行了田间试验,共设计稻鸭共作、混水处理和常规稻作3个处理,研究其对稻米加工品质、外观品质、蒸煮品质、营养品质和微量元素含量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稻鸭共作技术能够提高整精米率,减少垩白,增加粒宽,降低米粒长宽比值,同时促进稻米蛋白质和氨基酸含量的下降,Mn元素含量上升,但对出糙率、精米率、胶稠度和直链淀粉含量没有显著影响。说明稻鸭共作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稻米品质,为水稻的优质生产提供了一条较好的生态技术途径。 全国明 章家恩 杨军 陈瑞 许荣宝关键词:稻鸭共作 水稻 稻米品质 福寿螺对稻田水生植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15 2014年 福寿螺是在我国南方地区危害水稻生产的一种外来入侵软体动物,已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入侵生物专家组列为100种危害最为严重的外来入侵物种之一。在水域生态系统中福寿螺主要以摄食各种水生植物而生存。以水稻、大薸、水葫芦、粉绿狐尾藻、水花生和鸭舌草构成的稻田水生植物群落为对象,研究了低密度(4株/m2)、中密度(8株/m2)和高密度(12株/m2)福寿螺处理对稻田水生植物群落的影响,同时结合福寿螺的食物选择性实验分析其相关行为特性。结果表明:1)低密度、中密度和高密度福寿螺处理1周内水稻密度均急剧下降,高密度福寿螺造成水稻密度下降超过70%,2周后福寿螺危害水稻秧苗的程度减轻;2)各密度处理福寿螺均抑制了水花生和鸭舌草扩散,第8周时高密度福寿螺处理中水花生和鸭舌草的密度仅为对照的30%和25%。同时,低密度福寿螺处理中的水花生和鸭舌草的密度显著高于中密度和高密度处理。不同密度福寿螺处理对水葫芦、大薸和粉绿狐尾藻影响不明显;3)水稻的日均密度增长率为负值,低密度、中密度和高密度福寿螺处理间存在明显差异,且均显著低于对照。水花生和鸭舌草的日均密度增长率虽为正值,但显著低于对照,水葫芦、大薸和粉绿狐尾藻的日均密度增长率和对照无差异。福寿螺日均密度增长迅速,各密度处理无显著差异。福寿螺对水稻、水花生、鸭舌草的选择性显著高于水葫芦、粉绿狐尾藻和大薸;4)福寿螺引入8周后稻田水生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Simpson指数、Shannon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均显著降低。Simpson指数的大小顺序为:对照>低密度>中密度、高密度,Shannon指数和均匀度指数的大小顺序为:对照>低密度>中密度>高密度。说明福寿螺对供试水生植物有明显的选择性,其入侵会严重危害稻田水生植物群落的物种多样性。 赵本良 章家恩 戴晓燕 彭莉 彭卉 黄伟均关键词:福寿螺 水生植物 三叶鬼针草水浸提液对两种牧草种子萌发与幼苗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7 2010年 采用室内生物监测法研究了三叶鬼针草植株水浸提液对白三叶、紫花苜蓿两种牧草种子萌发与幼苗生长的化感效应。结果表明,低浓度(≤20 mg/mL)的水浸提液对两种牧草种子幼芽的生长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高浓度(≥100 mg/mL)的水浸液能够对其种子萌发与幼苗生长产生显著的抑制作用,种子的发芽势和萌发率下降,幼芽和根生长的长度缩短,芽长和根长抑制指数上升,且随着浸提液浓度的增加其抑制效应不断增强。说明三叶鬼针草具有较强的化感作用。 毛丹鹃 谢俊芳 全国明 章家恩关键词:三叶鬼针草 白三叶 紫花苜蓿 生物入侵 化感作用 福寿螺实验种群生殖力生命表研究 被引量:6 2011年 为更深入了解福寿螺暴发的生态学机制,研究了温度(白天30℃、夜晚28℃)、相对湿度为70%~80%的条件下福寿螺(Pomacea canaliculata)实验种群的繁殖情况,组建了相应的生殖力生命表,并计算了种群动态的相关参数。结果表明,在排除外界作用因子的条件下,福寿螺实验种群的内禀增长率(rm)为0.0617,周限增长率(λ)为1.0566,净增殖率(R0)237.5302,世代平均历期(T)为99.4190d,种群倍增的时间(t)为12.5975d。在种群的理论年龄组配中,未成熟期(卵、幼螺)占84.6739%,成熟期(成螺)占15.3261%。研究结果对组建福寿螺种群增长的数学模型以及预测种群的发展趋势等具有重要意义。 方丽 秦钟 章家恩 罗明珠 赵本良 张锦关键词:福寿螺 繁殖 生命表 微生物商对华南地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和不同土壤类型的响应 土壤微生物量碳/土壤有机碳即微生物商,它能避免在使用绝对量或对不同有机质含量的土壤进行肥力比较时出现不一致问题,对于土壤质量变化具有重要的指示意义。本文通过华南地区粤北韶关、粤西雷州及粤中广州地区4种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 徐华勤 章家恩 冯丽芳 全国明 毛丹娟 孟磊关键词:土壤有机碳 土地利用方式 文献传递 Study on Diversity of Arthropod Community in a Rice-duck Integrated Farming System in South China 2011年 The integration of ducks into rice farming has raised concerns about possible effects on arthropod communities due to frequent predation by ducks. This paper conducted a study using three treatments, including integrated rice-duck cultivation (RD), conventional rice cultivation (CC) and a control treatment (CK), to investigate the impact of rice-duck farming on the diversity of arthropod communities in the field. The results revealed that arthropod numbers in both RD and CC treatments showed varying degrees of reduction when compared with the CK treatment. Arthropod individual numbers, Simpson (D) and Shannon's diversity index (H') values in RD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CC. Arthropod individual numbers, richness index (R), D and H' values in both tillering and booting phases of the late rice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RD treatment than those in CC treatment. Rice-duck integration system was favorable for the maintenance of arthropod diversity in the cropping field and may help to lessen the decline in abundance and diversity of rice farmland arthropods caused by the utilization of chemical pesticides and fertilizers. 秦钟 赵本良 章家恩 骆世明关键词:BIODIVERS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