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无)

作品数:5 被引量:10H指数:2
相关作者:史雪李绍林刘更生杨金萍郭瑞华更多>>
相关机构:山东中医药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本草
  • 3篇神农
  • 3篇神农本草
  • 3篇神农本草经
  • 3篇农本
  • 3篇《神农本草经...
  • 3篇本草经
  • 2篇伤寒
  • 2篇伤寒论
  • 2篇宋本《伤寒论...
  • 2篇类药
  • 2篇《伤寒论》
  • 1篇药材
  • 1篇宜忌
  • 1篇用药宜忌
  • 1篇中俄
  • 1篇中俄贸易
  • 1篇首乌
  • 1篇四性
  • 1篇全球史

机构

  • 6篇山东中医药大...

作者

  • 2篇史雪
  • 2篇王振国
  • 1篇丁兆平
  • 1篇卢星
  • 1篇刘更生
  • 1篇郭瑞华
  • 1篇杨金萍
  • 1篇李绍林

传媒

  • 1篇中华医史杂志
  • 1篇江苏中医药
  • 1篇江西中医药
  • 1篇四川中医
  • 1篇中国中医基础...

年份

  • 1篇2021
  • 2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神农本草经》与宋本《伤寒论》《金匮要略》“消”类药名实差异考辨
2012年
《神农本草经》与宋本《伤寒论》、《金匮要略》中“消”类药材的名实存在很大差异。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①在汉代至宋代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药材品类鉴别、功效区分及用药倾向不断发生变化,导致了不同时期药物名实的差异;②宋人林亿在校定张仲景的著作时,有可能根据当时的实际用药情况,对张仲景原书中的药名进行了厘定。
杨金萍王振国卢星
关键词:消石
19世纪前中俄贸易涉中药材情况述略
19世纪前,中俄两国贸易中涉及到中药材的进出口往来。由中国输入俄国的中药材以植物性来源为主,其巾以大黄为最重要的贸易品种,其次为药食两用的辛香料如八角茴香、桂皮、胡椒、姜,还有特殊的药用品种如当归、奎宁。而由俄国输入中国...
丁兆平王振国
关键词:中俄贸易中药材桂皮鹿茸羚羊角
文献传递
《神农本草经》功效术语浅析被引量:3
2010年
《神农本草经》不仅载有药物主治,而且使用术语记载了一定的药物功效。通过统计,得到术语1130条,除去完全重复计407条,合并为122项。并将其归纳为养生与治疗二类。初步探讨养生功效术语与上、中、下三品药物的关系;治疗类功效术语又可分为针对病因类与针对病症类术语。
李绍林刘更生
关键词:神农本草经中医名词中医学术发掘
菟丝子四性的本草考证
2013年
历代本草文献中对菟丝子四性的记载是有变化的。通过系统梳理考证1949年以前的历代本草文献,发现自先秦至今菟丝子四性变化始终以《神农本草经》为据,菟丝子"性平"说占主导地位。"性平、温"说、"性温"说都是以《神农本草经》为基础进行的发挥,菟丝子四性的变迁情况及规律值得进一步考证。
史雪郭瑞华
关键词:菟丝子四性本草考证
《神农本草经》与宋本《伤寒论》茱萸类药考辨被引量:7
2021年
汉代茱萸类药有茱萸、藙、山茱萸,通行本《神农本草经》(简称《本经》)与宋本《伤寒论》《金匮要略》茱萸类药存在错简及名实混淆情况。原始《本经》“茱萸”被后人改为“吴茱萸”:汉代及汉以前无“吴茱萸”的称谓,晋唐方书“茱萸”与“吴茱萸”之称并见,唐代《新修本草》始将《本经》“茱萸”条改作“吴茱萸”条,并列“吴茱萸”“食茱萸”“山茱萸”3条作为药物正品收录,《本经》“吴茱萸”称谓为晋唐时人所改。通行本《本经》将藙作为吴茱萸的异名而混淆二者品类关系,如藙乃先秦两汉称谓,为后来的食茱萸,与吴茱萸同类异种,通行本《本经》将山茱萸功效错简为“藙”(食茱萸)功效。宋本《伤寒论》《金匮要略》林亿等将吴茱萸、茱萸混用情况统一律改:受茱萸类药物变迁及校改体例的影响,林亿等校定官定本时将“茱萸”律改为汉代并不存在的“吴茱萸”。
杨金萍李怀芝冯诗瑶
关键词:《神农本草经》宋本《伤寒论》茱萸考辨
小议何首乌临床用药宜忌
2011年
本文通过系统查阅历代本草学文献并结合现代药理学研究结果,发现何首乌在用药过程中有多种事项需要注意。主要包括用药时要区分生熟,忌铁,服食忌诸血、无鳞鱼、萝卜、葱、蒜,忌与天雄、乌头、附子、仙茅、姜、桂等诸燥热药同用,大便溏泄者、湿痰较重者及妊娠期妇女不宜服用。
史雪
关键词:何首乌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