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1277054)

作品数:4 被引量:30H指数:2
相关作者:饶君吕斌刘燕婕张艳红张梦更多>>
相关机构:湖北省中医院华中科技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环境科学与工程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理学

主题

  • 2篇蛋白
  • 2篇降钙素
  • 2篇降钙素原
  • 1篇血清
  • 1篇血清降钙素原
  • 1篇氧化钛
  • 1篇双酚
  • 1篇双酚A
  • 1篇牛血
  • 1篇牛血清
  • 1篇牛血清白蛋白
  • 1篇重型
  • 1篇重型颅脑
  • 1篇重型颅脑损伤
  • 1篇细胞
  • 1篇细菌感染
  • 1篇细菌性
  • 1篇下肢
  • 1篇下肢长骨
  • 1篇理化特性

机构

  • 2篇华中科技大学
  • 2篇湖北省中医院

作者

  • 2篇饶君
  • 2篇吕斌
  • 1篇伍雅婷
  • 1篇蓝晖翔
  • 1篇张艳红
  • 1篇张艳红
  • 1篇张梦
  • 1篇刘燕婕

传媒

  • 1篇中华医院感染...
  • 1篇中国生物制品...
  • 1篇国际检验医学...
  • 1篇生态毒理学报

年份

  • 1篇2015
  • 3篇2014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血清降钙素原与超敏C-反应蛋白和白细胞介素6对重型颅脑损伤肺部细菌感染的临床预测价值被引量:26
2014年
目的探讨连续监测血清降钙素原(PC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白细胞介素6(IL-6)对早期评估重型颅脑损伤并发肺部细菌性感染的临床预测价值,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2011年9月-2013年3月医院收治的91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分为脑挫裂伤组37例、原发性脑干损伤组27例、弥漫性轴索损伤组29例;入院1-3d进行PCT、hs-CRP和IL-6水平连续检测,与31名健康组比较分析,采用SPSS13.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PCT、hs-CRP和IL-6的水平在不同的时间监测点较对照组均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91例患者中共发生23例感染,感染率为25.27%;发生感染患者入院1-3d血清PCT水平明显升高,且呈上升趋势,与未感染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动态监测血清PCT、hs-CRP及IL-6水平,可作为细菌感染的预测指标,若采取正确的防治措施,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可望降低重型颅脑损伤肺部感染的发生率,提高临床治愈率。
刘燕婕饶君杜鹏
关键词:重型颅脑损伤细菌性血清降钙素原超敏C-反应蛋白
表面等离子共振技术快速测定牛血清白蛋白含量
2014年
目的采用表面等离子共振(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SPR)技术快速检测痕量牛血清白蛋白(bovine serum albumin,BSA)含量。方法将兔抗BSA抗体标记到表面等离子共振芯片表面,监测BSA与抗体结合后SPR芯片表面的变化,利用SPR技术建立快速检测痕量BSA的新方法,对建立的方法进行检出限、定量限和最佳线性范围的确定,并进行重复性验证及初步应用。结果抗体的标记水平为10 000 RU,对BSA具有良好的亲和能力;基于信噪比为3时,BSA的检出限为0.003 ng/ml,基于信噪比为10时,BSA的定量限为0.01 ng/ml,BSA浓度在0.01-100 ng/ml范围内,与SPR仪响应值的变化量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97 9;用建立的SPR方法检测不同浓度BSA的日内RSD为3.3%-4.6%,日间RSD为3.4%-4.8%,均小于5%;SPR方法和间接竞争酶联免疫测定法(indirect competitive ELISA,icELISA)检测不同浓度BSA含量的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已建立了采用SPR技术检测BSA的新方法,可用于痕量BSA的快速检测。
张梦蓝晖翔伍雅婷张艳红吕斌
关键词:牛血清白蛋白抗体
双酚A对纳米二氧化钛理化特性及其DNA损伤效应的影响被引量:2
2015年
纳米二氧化钛(nano-Ti O2)应用领域广泛,由于其对有机物或生物分子有吸附作用,二者相互反应,对各种细胞可能产生与nano-Ti O2单独作用时不同的毒性作用。为探讨双酚A(BPA)对nano-Ti O2理化性质的影响,以及BPA和nano-Ti O2联合暴露对人胚肝L-02细胞的DNA损伤效应。用不同缓冲液,测定不同浓度的BPA(0、0.1、1、10 mol·L-1)对不同浓度nano-Ti O2(0、0.1、1、10 mg·L-1)的粒径、表面电位和吸附能力的影响;然后测定不同浓度BPA和nano-Ti O2联合暴露对人胚肝L-02细胞DNA双链断裂、DNA损伤关键修复酶h Msh2基因(h Msh2)、O6-甲基鸟嘌呤甲基转移酶(MGMT)和DNA依赖蛋白激酶复合物催化亚基(DNA-PKcs)的m RNA表达水平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缓冲液中,随着BPA浓度的增加,nano-Ti O2粒径增加,表面电位上升,在细胞培养液DMEM中这一变化趋势最为明显;但在不同缓冲液中nano-Ti O2对BPA的吸附能力无明显差异。单独nano-Ti O2暴露不引起DNA双链断裂,对DNA损伤修复关键酶的表达也无明显影响,但nano-Ti O2可加重BPA的DNA双链断裂效应。与相应剂量的BPA单独染毒组比较,nano-Ti O2与BPA混合染毒组的细胞DNA双链断裂损伤加重(P<0.05),h Msh2、MGMT和DNA-PKcs的基因表达水平明显上升(P<0.05)。上述研究结果显示BPA可促进nano-Ti O2团聚,但团聚的nano-Ti O2仍可吸附BPA。单独nano-Ti O2暴露无DNA损伤作用,但nano-Ti O2可加重BPA的DNA双链断裂效应。其中h MSH2、MGMT和DNA-PKcs都参与2种污染物联合暴露所致的DNA损伤修复。
刘燕婕张艳红吕斌
关键词:纳米二氧化钛双酚A理化性质DNA损伤
早期监测下肢长骨开放性骨折患者血清PCT和IL-6的临床意义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和白细胞介素6(IL-6)联合检测在下肢长骨开放性骨折患者急诊行清创固定术和术后常规抗菌药物治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以下肢长骨开放性骨折伤后8∽24 h,患者创口化脓、创口污染和创口无污染为标准分组,检测各组患者入院治疗前后血清 PCT、IL-6水平,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治疗前,污染组和化脓组PCT、IL-6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无污染组PCT、IL-6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化脓组和污染组PCT、IL-6水平呈下降趋势,无污染组PCT、IL-6水平呈波动趋势。治疗第1天,污染组和化脓组PCT、IL-6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污染组PCT、IL-6水平与对照组及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3天,3个病例组PCT、IL-6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化脓组、污染组PCT、IL-6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污染组PCT、IL-6水平显著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5天,随病情好转PCT、IL-6水平明显下降,化脓组、污染组PCT、IL-6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较治疗前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污染组PCT、IL-6水平高于对照组和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下肢长骨开放性骨折患者合并软组织开放伤,创口易发生感染,动态监测PCT和IL-6水平,对于早期预测细菌感染、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促进创口和骨折愈合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夏国新饶君刘燕婕
关键词:下肢长骨开放性骨折降钙素原白细胞介素6创口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