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四川省应用基础研究计划项目(2011JY0054)

作品数:4 被引量:12H指数:2
相关作者:陈正礼罗启慧程安春曾文唐秀莹更多>>
相关机构:四川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四川省应用基础研究计划项目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蛋白
  • 1篇异黄酮
  • 1篇上皮内淋巴细...
  • 1篇受体
  • 1篇瘦素
  • 1篇瘦素受体
  • 1篇四氢
  • 1篇突触
  • 1篇突触核蛋白
  • 1篇帕金森
  • 1篇帕金森病
  • 1篇气管内
  • 1篇球菌
  • 1篇猕猴
  • 1篇羟化酶
  • 1篇酪氨酸
  • 1篇酪氨酸羟化
  • 1篇酪氨酸羟化酶
  • 1篇黄酮
  • 1篇甲基

机构

  • 3篇四川农业大学

作者

  • 3篇陈正礼
  • 3篇罗启慧
  • 2篇程安春
  • 1篇陈恋
  • 1篇陈姗姗
  • 1篇曾文
  • 1篇章瑶
  • 1篇张小龙
  • 1篇唐秀莹

传媒

  • 3篇浙江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大豆异黄酮对大鼠肠道上皮内淋巴细胞、杯状细胞及瘦素长型受体的影响被引量:9
2013年
大豆异黄酮具有广泛的生理作用,其对免疫系统的影响近年来成为一个焦点。为了研究大豆异黄酮对肠黏膜屏障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上皮内淋巴细胞、杯状细胞)及免疫调节因子瘦素受体(长型)的影响,本实验采用高脂饲料喂饲大鼠,建立肥胖模型;然后将筛选出的肥胖大鼠分别灌胃剂量为对照(I:0mg/kg)、低(Ⅱ:50mg/kg)、中(Ⅲ:150mg/kg)、高剂量(Ⅳ:450mg/kg)的大豆异黄酮,并设置基础对照组(Ⅴ:溶媒为0.5%羧甲基纤维素钠),连续4周用HE、PAS染色观察小肠上皮内淋巴细胞、杯状细胞数量和分布变化;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测定瘦素受体(长型)水平。结果表明:大鼠上皮内淋巴细胞以小型淋巴细胞为主,主要分布于上皮的基底膜附近;大鼠杯状细胞分布在肠黏膜上皮层;瘦素受体(长型)阳性细胞分布于黏膜层。应用大豆异黄酮高剂量组较对照组大鼠的肠黏膜上皮内淋巴细胞数量和杯状细胞的数量明显增加,且有向肠内层移动趋势,同时肠黏膜瘦素受体(长型)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大豆异黄酮在一定程度上可促进大鼠小肠黏膜屏障结构趋于完整并提高其免疫功能。
唐秀莹陈正礼罗启慧张小龙
关键词:大豆异黄酮上皮内淋巴细胞杯状细胞
MPTP诱导慢性帕金森病恒河猴模型的初步建立被引量:2
2014年
拟建立一种不仅操作简便而且能较好模拟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临床症状和病理进程的造模方法。选取健康老龄雌性恒河猴12只,随机分为实验组9只(进而按临床症状及行为学评分又分为3个亚组)和对照组3只,以0.2mg/(kg·d)小剂量、多次重复肌内注射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1-methyl-4-phenyl-1,2,3,6-tetrahydropyridine,MPTP)来建立慢性PD恒河猴动物模型,对照组注射同等剂量的0.9%氯化钠溶液。每日于MPTP给药前后观察记录各组动物行为学表现各30min。实验结束后,全部处死动物,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黑质酪氨酸羟化酶(tyrosine hydroxylase,TH)和α-突触核蛋白(α-synuclein,α-syn)的分布与表达变化对模型进行验证。行为学结果显示,实验组动物出现3种不同程度的临床表现,根据其轻重,将其分为3个亚组;TH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阳性物质主要分布于神经元胞质和突起内,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中的第1、第2、第3亚组阳性总面积分别减少71.90%,61.90%,45.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α-syn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阳性物质主要分布于神经突起内,其次为细胞间质,并在濒临死亡动物的黑质致密部检测到路易小体,实验各组动物黑质阳性总面积较对照组分别增加170.29%,137.82%,47.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上述结果表明,采用小剂量、多次重复肌内注射MPTP方式能够建立老龄恒河猴PD动物模型,该模型能够较好地模拟PD病人的临床症状和病理进程,是研究PD病因、发病机制、药物治疗及基因治疗较可靠的实验动物模型。
史良琴罗启慧曾文龚立程安春毕凤君曾利才陈姗姗陈正礼
关键词: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帕金森病黑质酪氨酸羟化酶Α-突触核蛋白
肺炎链球菌感染的猕猴肺及气管内IFN-γ蛋白与mRNA表达被引量:1
2012年
采用常规苏木精-伊红(hematoxylin-eosim,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和组织原位杂交技术,观察感染肺炎链球菌的猕猴肺及气管组织的病理学变化与γ干扰素(interferon-γ,IFN-γ)在其中的蛋白与mRNA表达.结果表明:在光镜下感染组的肺呈现大面积充血、出血,淋巴细胞浸润及肺泡腔内出现浆液性渗出物;IFN-γ蛋白表达面积均高于健康组(P<0.05);IFN-γ蛋白产物在肺血管内的光密度值极显著高于健康组(P<0.01),在气管和肺的其他部位光密度值显著高于健康组(P<0.05);IFN-γmRNA在肺气管上皮层、肌层内阳性产物的光密度值均极显著高于健康组(P<0.01),肺泡隔、血管内、气管固有层内阳性产物的光密度值均显著高于健康组(P<0.05).说明肺炎链球菌感染的猕猴肺出现了明显的红色肝变期病理变化,且肺及气管中IFN-γ蛋白及mRNA表达显著增加,表明IFN-γ在肺炎链球菌感染猕猴肺及气管的免疫调节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罗启慧章瑶陈恋陈正礼曾文程安春
关键词:肺炎链球菌Γ干扰素猕猴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