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06BAD15B05)

作品数:66 被引量:542H指数:14
相关作者:张立峰刘景辉李立军杜雄窦铁岭更多>>
相关机构:河北农业大学内蒙古农业大学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河北省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经济管理生物学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6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2篇农业科学
  • 6篇经济管理
  • 1篇生物学
  • 1篇理学

主题

  • 24篇土壤
  • 11篇水分
  • 11篇耕作
  • 9篇玉米
  • 8篇南瓜
  • 7篇水分利用
  • 7篇耕作方式
  • 7篇保护性耕作
  • 6篇土壤水
  • 6篇农牧
  • 6篇小南瓜
  • 6篇免耕
  • 6篇旱作
  • 6篇不同耕作
  • 6篇不同耕作方式
  • 5篇燕麦
  • 5篇水分利用效率
  • 5篇土壤水分
  • 5篇利用效率
  • 5篇覆膜

机构

  • 37篇河北农业大学
  • 22篇内蒙古农业大...
  • 12篇中华人民共和...
  • 10篇宁夏大学
  • 5篇河北北方学院
  • 3篇保定职业技术...
  • 2篇国际玉米小麦...
  • 1篇包头轻工职业...
  • 1篇内蒙古农业科...
  • 1篇南开大学
  • 1篇内蒙古大学
  • 1篇中国刑事警察...
  • 1篇中国农业大学
  • 1篇塔里木大学
  • 1篇石家庄东方美...

作者

  • 30篇张立峰
  • 22篇刘景辉
  • 16篇李立军
  • 11篇窦铁岭
  • 11篇杜雄
  • 10篇吴宏亮
  • 10篇康建宏
  • 9篇许强
  • 7篇李成军
  • 6篇左启华
  • 6篇边秀举
  • 6篇文宏达
  • 6篇崔凤娟
  • 5篇张俊花
  • 5篇黄伟
  • 4篇李倩
  • 4篇高婕
  • 4篇王永强
  • 4篇张维宏
  • 4篇冯丽肖

传媒

  • 7篇干旱地区农业...
  • 4篇北方园艺
  • 4篇河北农业大学...
  • 4篇中国农学通报
  • 4篇农业科学研究
  • 3篇农业工程学报
  • 3篇中国农业科学
  • 3篇安徽农业科学
  • 3篇湖北农业科学
  • 3篇西北农业学报
  • 2篇生态学报
  • 2篇安徽农学通报
  • 2篇玉米科学
  • 2篇生态学杂志
  • 2篇作物杂志
  • 1篇植物营养与肥...
  • 1篇土壤通报
  • 1篇水土保持学报
  • 1篇种子
  • 1篇干旱区资源与...

年份

  • 2篇2014
  • 2篇2013
  • 6篇2012
  • 9篇2011
  • 18篇2010
  • 20篇2009
  • 9篇2008
  • 3篇2007
6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燕麦不同留茬高度对土壤水分和养分含量的影响
2012年
以内蒙古武川地区耕地为试验地,对燕麦不同留茬高度的试验田进行土壤水分、土壤养分的监测。结果表明:与传统耕作相比,燕麦田留茬能有效地增加土壤水分和养分含量,燕麦留茬20cm免耕播种的有机质和全氮含量表现最高,0~5cm深度土壤相对含水量随秸秆留茬高度的增加而增高。
赵君张立峰刘景辉李明
关键词:水分含量养分含量
以作物残茬为生物篱在裸露农田营建防风带技术的研究被引量:1
2007年
根据农田防护林等生物篱网防治农田风蚀的原理,把作物残茬作为生物篱间隔插入马铃薯裸露农田,形成以残茬为生物篱的农田防护篱网,可以解决北方旱作马铃薯生产基地农田严重风蚀问题,核心技术是利用残茬把连片的裸露农田间隔分成宽7.2m以下的带田,形成留茬带与裸露带间作的农田,不仅使留茬带的风蚀量降低80%以上,其裸露带的风蚀量也降低50%以上,取得防治马铃薯裸露农田的风蚀沙化,保护和提高耕地质量的实效。总结提出在北方旱作区采用麦类/油菜等条播作物留茬与马铃薯等根茎类作物间作轮作营建裸露农田防风篱网的保护性耕作技术。
妥德宝赵沛义段玉李焕春张晓霞
关键词:农牧交错带作物残茬
不同耕作方式对内蒙古旱作农田土壤性状及作物产量的影响被引量:10
2010年
2005—2008年在内蒙古清水河县进行了定位试验,研究了不同耕作方式下土壤微生物量及土壤营养指标、作物产量的年际变化。结果表明:免耕有利于提高土壤微生物量碳、氮、磷含量,2007和2008年不同耕作方式0~10cm土层土壤微生物量均表现为免耕留高茬覆盖>免耕留低茬覆盖>免耕留高茬>免耕留低茬>传统耕作;免耕有利于提高土壤有机质和土壤养分含量,2007和2008年不同耕作方式0~10cm土层土壤有机质和养分含量均表现为免耕留高茬覆盖>免耕留低茬覆盖>免耕留高茬>免耕留低茬>传统耕作,实施免耕的前3年,玉米产量不稳定,甚至造成玉米减产,第4年免耕增产效应有所显现;不同保护性方式下土壤指标与玉米产量之间的相关度较好,通径分析得知土壤全氮、全磷、速效磷及微生物量碳对玉米产量起直接作用,其中尤以土壤微生物量碳的作用最大;免耕有利于改善内蒙古农田旱作区的土壤生态环境,提高土壤肥力。
孙建刘苗李立军刘景辉KENNETH Dean Sayre
关键词:耕作方式土壤性状作物产量旱作农田
对氯苯氧乙酸(PCPA)对小南瓜结实性状和果实品质的影响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研究PCPA对小南瓜结实性状和果实品质的影响,为冀西北坝上地区农业高效生产和农民增收提供参考。[方法]以自然生长的小南瓜(经人工授粉)为对照,用不同浓度的PCPA处理经人工授粉或未授粉的小南瓜雌花花柱,研究其结实性状和果实品质的变化。[结果]用浓度为138 mg/kg的PCPA处理小南瓜未授粉的雌花花柱对增加单果重效果较好;用浓度79 mg/kg的PCPA处理小南瓜能显著改善籽粒分配比率,提高净瓜率和果肉厚,利于增加果肉比重;用浓度为50 mg/kg的PCPA处理小南瓜经人工授粉的雌花花柱,能显著提高VC和β-胡萝卜素含量,对果实品质的改善有良好的促进作用。[结论]低浓度的PCPA对改善小南瓜的结实性状和提高其果实品质起决定性作用。
董肖杰文宏达樊新华张会永
关键词:小南瓜PCPA
钾营养对地膜覆盖小南瓜产量和贮藏特性的影响被引量:12
2009年
研究了不同钾肥用量对地膜覆盖小南瓜产量和贮藏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钾肥能够增加小南瓜叶片的叶绿素含量,提高叶片光合速率;使茎秆粗壮,明显提高小南瓜的产量,延长小南瓜采收后的贮藏时间,提高贮藏品质。在本试验范围内,小南瓜田间的适宜施钾量(K2O)为121.5 kg/hm2。
黄伟张俊花李文杰张立峰张丽荣
关键词:钾营养地膜覆盖小南瓜贮藏
冀西北高原区高温胁迫对韭菜叶绿素荧光的影响被引量:7
2010年
为探究冀西北高原区温室韭菜对夏季高温的耐受力,以露地韭菜为对照,研究了高温胁迫对温室内韭菜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和不同生育阶段的韭菜对高温的敏感度。结果表明,在冀西北高原的夏季,高温胁迫导致温室内各生育阶段韭菜的Fv/Fm下降,但韭菜营养生长前期和抽薹期比营养生长旺盛期更易受到高温伤害,而且露地韭菜受到高温胁迫的程度远小于温室,在高温胁迫后Fv/Fm、Fv/Fo均能恢复到初始状态,各生育阶段的韭菜受到高温胁迫后均能得到恢复,韭菜能耐受短时间的高温。温室韭菜对高温胁迫的敏感度是营养生长前期>营养生长旺盛期>抽薹期。
杨建婷柴青刘玉华张立峰杜雄
关键词:高温胁迫叶绿素荧光韭菜冀西北高原
砂田水热及减尘效应研究被引量:36
2009年
2007年对宁夏中卫市香山地区的砂田进行了有关生态效应研究.结果表明,砂田具有明显的保墒、增温、减蒸、减尘效果,在4--6月期间,砂田0~40cm土层中土壤含水量比裸田提高32.5%,砂层下地表蒸发量减少28.7%,0~20cm土壤平均每天增温0.96℃,地表以上1.5m高度减少扬尘量43.9%.
许强强力吴宏亮康建宏李成军赵燕丁秀玲
关键词:砂田生态效应保护性耕作
免耕留茬对内蒙古后山地区油菜田土壤呼吸和水热变化的影响被引量:8
2012年
分析了常规耕作、免耕留高茬(30cm)、留中茬(20cm)、留低茬(10cm)四种处理下土壤呼吸速率、土壤温度和土壤含水量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4种处理土壤呼吸速率日变化和季节变化规律明显,均呈单峰曲线变化,土壤呼吸日变化峰值出现在14∶00~17∶00,日变化趋势受温度影响较大,变化幅度受土壤水分含量影响较大;季节变化的峰值出现在8月3日,整个生长季CO2平均排放速率影响表现为传统耕作>留低茬处理>留中茬处理>留高茬处理,各处理之间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免耕留茬处理有很好的保温、保水作用,且随留茬高度的增加作用效果更加明显;土壤呼吸速率与0~10cm土壤含水量和0~5cm地温的相关性较大。
高婕李倩刘景辉崔凤娟李立军刘兵王健康
关键词:土壤呼吸土壤温度土壤含水量油菜
旱区砂田肥力演变特征研究被引量:54
2009年
以宁夏香山地区种植1~17 a砂田及撂荒砂田为研究对象,对砂土比例、耕层土壤含水量(0~20cm)、有机质含量、全盐量、速氮、速磷、速钾的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连续种植可使砂田覆砂层含土量(由9.24%增加到36.15%)、土砂比(由0.09增加到0.57)不断提高,含砂量(由90.76%降低到63.85%)、土壤含水量(由25.30%降低到13.70%)、全盐含量(由0.21 g/kg降低到0.05 g/kg)、速磷(由2.42 mg/kg降低到2.26 mg/kg)、速钾(由172 mg/kg降低到109 mg/kg)不断降低,而有机质、全氮、速氮则先升后降,在连续种植4~5 a后达到最高(有机质:12.5 g/kg;全氮:0.32 g/kg;速氮:15.10 mg/kg),此后不断下降。因此砂田连续种植4~5 a必须人工补肥,连续种植若干年后休闲1~2 a有利于砂田性能的恢复。
许强吴宏亮康建宏强力
关键词:砂田土壤含水量土壤养分
冀西北高原聚土集水沟作的产量及水分效应研究被引量:2
2008年
为给栗钙土农田的优质、高效生产和农民增收提供科学指导,以稀植经济作物小南瓜为材料,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冀西北高原覆膜、聚土措施的集蓄水量、产量及作物耗水特征。结果表明:垄沟覆膜与聚土措施均可增加集蓄水量。垄膜处理耗水量最高,沟膜集水减蒸作用明显,耗水量较小。聚土处理中以聚60 cm熟土处理耗水量最大。不同覆膜方式下,小南瓜产量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0.05),以沟膜处理小南瓜产量均值最高,达到7 394.5 kg/hm2,平均比无膜和垄膜处理增产22.67%和10.55%。不同聚熟土深度处理间产量差异也达到显著水平(P<0.05),以聚40 cm处理产量均值最高,比聚土20 cm和60 cm处理平均增产17.17%和33.26%。小南瓜水分利用效率以沟膜+聚土40 cm处理(F2)最高,为20.69 kg/(mm.hm2)。沟内覆盖地膜并积聚40 cm熟土,可以明显集蓄降水,减弱无效蒸发,促进小南瓜根系发育,可作为本区旱作高效生产的一种主要技术措施。
文宏达李淑文高如泰张会永张立峰黄元仿
关键词:覆膜小南瓜水分利用效率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