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271090)

作品数:8 被引量:18H指数:3
相关作者:郭秀艳李林周楚赵广平郑丽更多>>
相关机构:华东师范大学复旦大学闽南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哲学宗教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再认
  • 3篇熟悉性
  • 3篇内隐
  • 3篇内隐学习
  • 2篇远距离
  • 2篇成像
  • 2篇磁共振
  • 2篇磁共振成像
  • 1篇调制作用
  • 1篇动机
  • 1篇新证据
  • 1篇意识性
  • 1篇语义
  • 1篇语义关系
  • 1篇知识
  • 1篇知识习得
  • 1篇声调
  • 1篇双加工理论
  • 1篇似曾相识
  • 1篇迁移

机构

  • 8篇华东师范大学
  • 3篇复旦大学
  • 2篇闽南师范大学
  • 1篇河北师范大学
  • 1篇上海体育学院
  • 1篇上海政法学院
  • 1篇浙江师范大学
  • 1篇新疆师范大学

作者

  • 8篇郭秀艳
  • 3篇李林
  • 2篇周楚
  • 2篇赵广平
  • 2篇郑丽
  • 1篇杨光
  • 1篇乔福强
  • 1篇李林
  • 1篇姜珊
  • 1篇李菲菲
  • 1篇杨靖
  • 1篇郑丽
  • 1篇贾永萍
  • 1篇关守义
  • 1篇宁瑞鹏
  • 1篇刘擘
  • 1篇陈卓

传媒

  • 2篇心理科学进展
  • 2篇磁共振成像
  • 1篇心理学报
  • 1篇心理发展与教...
  • 1篇心理学探新
  • 1篇心理与行为研...

年份

  • 1篇2017
  • 3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内隐学习中的知识习得及其无意识性测量被引量:3
2016年
本研究采用经典的人工语法范式,并引入迁移任务探讨在记忆和规则探索两种指导语条件下,被试所习得的究竟是规则还是组块?同时采用结构知识主观测量的方法,对内隐学习习得知识的无意识性进行测量。结果发现记忆指导语条件下的被试能成功区分合法串和非法串,即出现语法学习效应,但规则探索指导语条件下的被试并没有表现出语法或组块学习效应,结构知识的主观测量发现这种内隐学习的优势效应主要来自无意识结构知识的贡献;在迁移研究中发现附带学习组和有意学习组均在迁移任务上表现出语法学习效应,这表明在人工语法学习中所获得的语法规则是抽象的和可迁移的。
关守义郭秀艳
关键词:组块
汉字的无线索回忆再认效应:重复学习和重复测验的作用被引量:7
2016年
采用无线索回忆再认范式,对基于熟悉性的汉字语义特征再认进行了探索,考察了重复学习和重复测验对汉字语义特征的无线索回忆再认效应(RWCR效应)的影响。实验1采用即时测验,实验2采用延时测验,结果发现:(1)无论即时还是延时测验,汉字语义特征的再认均存在RWCR效应。(2)在即时测验时,重复学习对熟悉性有显著影响,重复测验对熟悉性没有影响;重复学习和重复测验均提高回想成绩,但二者无差异。(3)在延时测验时,重复学习组和重复测验组的熟悉性评分均下降,但前者下降快于后者;重复测验组回想的遗忘率较低,重复学习组回想的遗忘率较高。上述结果说明,汉字的语义特征存在稳定的RWCR效应,且重复学习主要影响熟悉性,重复测验主要影响回想。进一步证明了再认记忆的双加工理论。
贾永萍周楚李林郭秀艳
关键词:熟悉性
动机对反应攻击的调制作用——基于静息态fMRI的个体差异研究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采用泰勒范式并结合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研究他人动机对反应攻击调制的个体差异的神经机制。材料与方法共计30名健康男性被试参与本研究。在任务中,被试与4个对手轮流进行竞争反应时比赛,输的人被赢的人惩罚。这4个对手分别设置为:故意的高、低攻击对手和无意的高、低攻击对手。本研究采用被试给故意和无意高攻击对手惩罚强度的差值来量度动机对个体反应攻击的调制效应(动机效应)。使用DPARSF处理采集到的静息态数据,并将动机效应与静息状态下大脑的局部一致性(regional homogeneity,Re Ho)做相关分析。结果右侧颞顶联合区的Re Ho值与动机效应呈正相关;右侧纹状体的Re Ho值与动机效应呈负相关。结论这些数据表明颞顶联合区和纹状体与动机对反应攻击的调制作用有关。
刘擘陈卓郑丽李林宁瑞鹏郭秀艳
关键词:动机纹状体
远距离规则的内隐学习及其限制被引量:1
2013年
人们能够无意识地获得外部世界结构化规则的知识,这种学习机制被称为内隐学习。关于内隐学习获得的是具体的表面组块还是抽象的深层规则一直存在争议。远距离规则的内隐学习为组块与规则学习之争提供了一个崭新的研究视角。本研究从人工语言学习、音乐学习和知觉-动作序列学习这三个领域梳理了远距离规则内隐学习的研究进展,探讨了远距离规则内隐学习的限制,并从迁移效应、限制因素等研究内容,以及功能磁共振成像和人工神经网络模拟等研究技术上对未来研究提出了展望。
李菲菲乔福强郭秀艳
关键词:内隐学习
经济状况对不公平感相关决策的影响:基于静息态的fMRI研究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使用最后通牒博弈任务,通过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探究功能连接对于提议者经济状况对回应者不公平感相关决策产生影响的预测作用。材料与方法 30名健康被试参与本研究。在任务中,被试首先会得知提议者的经济状况(好或差),之后会得知来自提议者的分配方案,他们可以选择接受或拒绝该分配。本研究采用被试的拒绝率和公平感评分来衡量提议者经济状况对回应者进行决策的影响。通过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数据处理助手(data processing assistant for resting-state fMRI,DPARSF)处理采集到的静息态数据并计算右侧背外侧前额叶皮层及右侧丘脑与全脑体素的功能连接值,进一步将功能连接值与拒绝率和公平感评分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当不公平分配来自于经济状况较好提议者时,右侧背外侧前额叶皮层和右侧内侧前额叶皮层的功能连接与拒绝率之间呈负相关(r=-0.80,P<0.01),右侧丘脑与左侧内侧前额叶皮层的功能连接与公平感评分之间呈负相关(r=-0.59,P<0.01)。结论在静息状态下背外侧前额叶皮层、丘脑及内侧前额叶皮层间的功能连接对于经济状况对不公平感相关决策的影响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
郑轶洁徐佳琳郑丽李林郑丽李林
关键词:不公平感
汉语声调远距离规则的内隐学习及其迁移效应被引量:7
2014年
内隐学习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内隐学习获得的知识究竟是什么,即内隐学习获得的知识究竟是底层的抽象规则还是表面的特征。研究以汉语声调的远距离水平映射这一远距离规则为材料,通过对表面特征和底层规则之间的分离操作,在控制组块和重复结构等表面特征的条件下,探讨声调远距离规则的习得和迁移,结果发现被试能够内隐地习得和迁移汉语平仄声调的水平映射规则,证实了内隐学习确实能够获得底层的抽象规则,为内隐学习的抽象性问题提供了新的证据。
姜珊郭秀艳杨靖马闻笛
关键词:内隐学习迁移
基于熟悉性的项目间语义关系再认被引量:1
2015年
在项目间语义关系的熟悉性研究中,一个关键问题是熟悉性效应依赖于哪种信息的加工,关系概念还是抽象结构?研究通过两个实验,借助无线索回忆再认范式(the recognition without cued recall paradigm,简称RWCR范式)和四词类比材料,采用混合设计,直接分离与比较关系概念和抽象结构的加工对RWCR效应的影响。结果发现,关系概念作为测验线索能够引发显著RWCR效应,但仅仅学习关系概念却不能;只有学习关系概念的结构化材料时,才能引发显著RWCR效应。该结果表明,项目间语义关系的熟悉性过程与结构信息有关。
赵广平周楚郭秀艳
关键词:熟悉性
熟悉性与回想分离的新证据被引量:3
2014年
人们常常发现自己对某一情景有些熟悉,但又想不起以前有关的经历。对这种熟悉感的理论解释,一种观点认为熟悉感来自一种较弱的记忆形式,与有回忆情况下的再认属于同一加工过程(single-process models,SPM)。另一种观点则认为,熟悉感来自一种基于熟悉性的再认,与基于回想的再认相互独立(dual-process theories,DPT)。在实验室,评估熟悉性与回想是否相互独立的基本方法是寻找两者分离的证据。本文尝试梳理无线索回忆再认(recognition without cued recall,RWCR)范式的研究,结果显示:熟悉性对某种特殊的概念加工和整体特征的知觉加工要比回想更加敏感,并没有支持SPM关于回想和熟悉性各自对意义加工和局部特征的知觉加工更加敏感的推断。而且RWCR研究还观测到熟悉性与回想在行为和神经成像方面的实验性分离,支持了DPT关于熟悉性与回想相互独立的推断。最后,本文从熟悉性的深层机制和中英文材料对RWCR的不同影响出发,对未来研究提出展望。
赵广平郭秀艳
关键词:似曾相识熟悉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