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302226)

作品数:5 被引量:21H指数:3
相关作者:刘艳波赵晓晖孙雪梅杨学良杨丽娟更多>>
相关机构:北华大学东丰县中医院吉林医药学院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吉林省教育厅科研项目吉林省科技厅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细胞
  • 4篇白细胞
  • 4篇白细胞介素
  • 3篇受体
  • 3篇肠癌
  • 2篇前列腺
  • 2篇肿瘤
  • 2篇及其受体
  • 2篇白细胞介素-...
  • 2篇白细胞介素-...
  • 1篇蛋白
  • 1篇信号
  • 1篇信号通路
  • 1篇炎症
  • 1篇炎症细胞
  • 1篇移植瘤
  • 1篇直肠
  • 1篇直肠癌
  • 1篇直肠癌组织
  • 1篇通路

机构

  • 5篇北华大学
  • 2篇东丰县中医院
  • 1篇吉林大学
  • 1篇吉林医药学院...

作者

  • 5篇赵晓晖
  • 5篇刘艳波
  • 3篇杨学良
  • 3篇孙雪梅
  • 2篇杨丽娟
  • 1篇葛贺
  • 1篇李冰
  • 1篇郭鹏
  • 1篇赵雪俭
  • 1篇沈维高
  • 1篇芦丽莉
  • 1篇王振江
  • 1篇王明华

传媒

  • 2篇中国老年学杂...
  • 2篇吉林大学学报...
  • 1篇中国病理生理...

年份

  • 1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4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白细胞介素-17A及其受体与巨噬细胞在肠癌、肠炎和肠息肉组织中表达及意义被引量:6
2018年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IL)-17A及其受体(R)A与巨噬细胞在肠炎、肠息肉及肠癌组织中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分别检测15例肠炎、6例肠息肉及30例肠癌标本中IL-17A、IL-17RA表达情况及巨噬细胞浸润情况。结果IL-17A主要表达于腺细胞,单个核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也可见于部分癌细胞,IL-17A在肠炎和肠息肉表达明显高于肠癌组织(P<0.05)。IL-17RA主要表达于腺上皮,单个核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也可见于部分癌细胞,与肠癌表达相比,在肠炎及息肉中表达明显增高(P<0.05)。IL-17A及IL-17RA在肠癌中表达呈正相关(r=0.844,P=0.001)。巨噬细胞主要浸润在间质,其在肠炎、肠息肉和肠癌组织中阳性浸润密度三者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肠癌组织内IL-17A及IL-17RA阳性表达与巨噬细胞的浸润明显正相关(均P<0.05)。结论 IL-17A及IL-17RA可能主要由巨噬细胞分泌,与肠癌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
杨学良孙雪梅赵晓晖杨万国姜静沈维高夏雪怡刘艳波
关键词:白细胞介素-17A肠炎肠息肉肠癌
IL-17E和IL-17F及其受体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被引量:6
2018年
目的:观察配体白细胞介素17E(IL-17E)、白细胞介素17F(IL-17F)及其受体白细胞介素17RB(IL-17RB)和白细胞介素17RC(IL-17RC)在肠炎、肠息肉及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与直结肠癌恶性度的关系。方法:收集15例肠炎、5例增生性肠息肉及30例结直肠腺癌组织病理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IL-17E、IL-17RB、IL-17F和IL-17RC在肠炎、肠息肉和肠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析配体与受体阳性表达率的相关性以及配体阳性表达率与肠癌恶性度的关联。结果:IL-17E、IL-17F、IL-17RB和IL-17RC主要表达于腺上皮细胞、单个核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和部分癌细胞;IL-17E在肠炎和肠息肉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肠癌组织(P<0.05),且随肠癌恶性度升高而降低;IL-17F在肠息肉和肠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肠炎组织(P<0.05),且随肠癌恶性度的升高而升高;IL-17RB在肠炎及息肉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肠癌组织(P<0.05)。与肠炎和肠息肉比较,肠癌组织中IL-17RC阳性表达率升高(P<0.05)。在肠癌组织中,IL-17F阳性表达率与IL-17RC阳性表达率呈正相关关系(r=0.667,P=0.001)。结论:IL-17F、IL-17RC、IL-17E和IL-17RB信号可能参与了肠癌的发生发展。
杨学良孙雪梅赵晓晖杨丽娟沈维高肖梓屾郭冲刘艳波
关键词:肠肿瘤
白细胞介素-17A及其受体在前列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IL)-17A及其受体IL-17RA在前列腺癌(Pca)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分别检测6例正常前列腺(NP)、39例良性前列腺增生(BPH)和20例Pca标本中IL-17A、IL-17RA表达情况;炎症细胞(淋巴细胞、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和肥大细胞)浸润情况。结果 IL-17A主要表达于腺上皮,单个核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也可见部分癌细胞内,在NP、BPH及Pca阳性表达率分别为为3.77%±0.04%、5.58%±0.15%、8.82%±0.06%,Pca与BPH和NP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IL-17RA主要表达于腺上皮,单个核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也可见部分癌细胞,在NP,BPH及Pca表达率阳性分别为3.36%±0.20%、4.12%±0.17%、8.29%±0.21%,Pca与BPH和NP比较表达明显增加(P<0.05)。淋巴细胞在NP,BPH和Pca中的阳性表达密度分别为(1.40±0.01)个/mm^2、(4.11±0.03)个/mm^2、(4.12±0.05)个/mm^2,Pca和BPH与NP比较差异明显(P<0.05);巨噬细胞在NP,BPH和Pca的阳性表达密度分别为(1.25±0.13)、(6.82±0.04)、(4.71±0.02)个/mm^2,Pca和PH与NP比较差异明显(P<0.05);肥大细胞在NP,BPH和Pca中的阳性表达密度分别为(1.01±0.03)、(7.21±0.01)、(7.35±0.01)个/mm^2,Pca和BPH与NP比较差异明显(P<0.05);中性粒细胞在NP,BPH和Pca的阳性表达密度分别为(0.72±0.01)、(4.73±0.08)、(4.42±0.01)个/mm^2,Pca与BPH和NP比较差异明显(P<0.05)。BPH组织中IL-17A阳性表达与IL-17RA呈正相关(r=0.368,P=0.025);Pca组织中IL-17RA阳性表达与肥大细胞阳性密度呈正相关(r=0.523,P=0.021)。结论 IL-17A与IL-17RA在Pca中表达明显增加,IL-17RA可能主要由肥大细胞分泌,与Pca的发病密切相关;而IL-17A与IL-17RA的信号转导在BPH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郭鹏赵晓晖杨万国姜静王振江孙英刘艳波
关键词:白细胞介素-17A前列腺癌炎症细胞
携带pGRIM-19-si-survivin共表达质粒的减毒沙门菌对前列腺癌移植瘤的体内抑制作用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探讨人减毒沙门菌携带pGRIM-19-si-survivin共表达质粒对人前列腺癌皮下移植瘤生长的抑制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复制裸鼠前列腺癌皮下移植瘤模型,通过腹腔注射携带共表达质粒的减毒沙门菌进行治疗,实时监测肿瘤体积;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RT-PCR法和TUNEL法检测携带pGRIM-19-si-survivin共表达质粒的减毒沙门菌对肿瘤抑制作用的相关机制。结果:与psi-survivin或pGRIM-19单基因治疗对照组比较,携带pGRIM-19-si-survivin共表达质粒减毒沙门菌组肿瘤体积明显缩小,其缩小率分别约为2.36和3.02倍;肿瘤组织内survivin mRNA及蛋白表达明显下降(P<0.05),GRIM-19 mRNA及蛋白表达明显增高(P<0.05),凋亡相关蛋白Bcl-xL、Stat3、cyclin D1和c-Myc的mRNA表达明显降低(P<0.05),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mRNA及Ki67蛋白表达降低而caspase-3 mRNA表达明显上调(P<0.05),同时细胞凋亡明显。结论:携带pGRIM-19-si-survivin共表达质粒的减毒沙门菌明显抑制裸鼠前列腺癌皮下移植瘤的生长,其发生机制与促进细胞凋亡及抑制肿瘤细胞增殖有关。
赵晓晖芦丽莉葛贺李冰赵雪俭刘艳波
关键词:存活蛋白GRIM-19前列腺肿瘤减毒沙门菌
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7A对结肠癌细胞生长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被引量:4
2019年
目的:探讨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7A (IL-17A)对结肠癌细胞生长的影响,并阐明其作用机制。方法:将结肠癌SW480细胞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细胞未经处理,实验组细胞加入50μg·L-1重组人IL-17A。采用CKK-8法检测2组SW480细胞增殖活性,采用ELISA法检测2组细胞中IL-17A水平,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2组SW480细胞中信号传导及转录激活因子3 (STAT3)和磷酸化信号传导及转录激活因子3(p-STAT3)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细胞增殖活性明显升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SW480细胞中IL-17A水平、STAT3和p-STAT3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结论:重组人IL-17A可刺激结肠癌细胞SW480细胞的生长,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激活STAT3信号通路有关。
杨学良王明华刘艳波孙雪梅赵晓晖杨丽娟肖梓屾
关键词:结肠癌细胞信号通路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