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湖南省高校创新平台开放基金(13K105)

作品数:15 被引量:31H指数:4
相关作者:邝代治冯泳兰庾江喜蒋伍玖朱小明更多>>
相关机构:衡阳师范学院湖南师范大学湘南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湖南省高校创新平台开放基金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湖南省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5篇理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6篇晶体
  • 6篇晶体结构
  • 6篇抗癌
  • 6篇抗癌活性
  • 6篇活性
  • 5篇量子化学
  • 4篇配合物
  • 4篇热稳定
  • 4篇热稳定性
  • 3篇丁基
  • 3篇一维链
  • 3篇一维链状
  • 3篇三环己基
  • 3篇水杨醛
  • 3篇酸酯
  • 3篇苄基
  • 3篇链状
  • 3篇环己基
  • 3篇己基
  • 2篇丁基锡

机构

  • 17篇衡阳师范学院
  • 2篇湖南师范大学
  • 1篇湘南学院

作者

  • 16篇冯泳兰
  • 16篇邝代治
  • 14篇庾江喜
  • 13篇蒋伍玖
  • 11篇张复兴
  • 11篇朱小明
  • 3篇郑建华
  • 3篇王剑秋
  • 2篇唐斯萍
  • 2篇李俊华
  • 1篇曾荣英
  • 1篇刘梦琴
  • 1篇彭雁
  • 1篇唐文清
  • 1篇刘超
  • 1篇许猛
  • 1篇罗晶
  • 1篇汤鹏
  • 1篇陶靖
  • 1篇唐丹丹

传媒

  • 8篇无机化学学报
  • 2篇应用化学
  • 2篇中国化学会第...
  • 1篇高等学校化学...
  • 1篇化学通报(中...
  • 1篇冶金分析
  • 1篇分析试验室
  • 1篇衡阳师范学院...

年份

  • 2篇2017
  • 2篇2016
  • 4篇2015
  • 7篇2014
  • 2篇2013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六聚鼓型有机锡氧簇合物的合成、结构及热稳定性研究
自从Klemperer W G报道首例鼓型有机锡氧簇合物[1]以来,探索新的六聚鼓型有机锡合成方法,成为有机锡化学中较为活跃的研究领域之一[2-4].我们以4-叔丁基苯甲酸、3-甲基-4-氨基苯甲酸、9-蒽甲酸、4-二甲...
庾江喜邝代治冯泳兰张复兴王剑秋蒋伍玖
关键词:晶体结构热稳定性
四核簇状和一维链状丁基锡α-萘乙酸酯的合成、结构及抗癌活性被引量:2
2015年
在相同条件下,α-萘乙酸分别与二丁基氧化锡、氧化双(三丁基锡)反应,合成了四核簇状二丁基锡α-萘乙酸酯{[n-Bu2Sn(O2CCH2C10H7)]2O}2(1)和一维链状三丁基锡α-萘乙酸酯[n-Bu3Sn(O2CCH2C10H7)]n(2)。经IR、1H和13C NMR、元素分析和X-射线单晶衍射表征结构。1具有核心结构为氧原子桥联锡构筑的Sn2O2四元环,且四元环二聚形成Sn4O4簇状,中间Sn2O2环的中心为整个分子的对称中心。1中,两相邻配合物分子间通过C-H…π作用、形成一维带状结构。配合物2中,锡原子通过羧基双齿桥联、组成一维链状配位聚合物。测试表明:1和2分别在250、175℃以下可以稳定存在;对人癌细胞Colo205、Hep G2、MCF-7、Hela、NCI-H460增殖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且2的活性高于1。
冯泳兰庾江喜邝代治谭宇星张复兴蒋伍玖朱小明郑建华
关键词:有机锡溶剂热合成抗癌活性
三环己基锡邻(二茂铁甲酰基)苯甲酸酯配位聚合物的微波固相合成、晶体结构及性能被引量:7
2014年
在微波辐射下,邻二茂铁甲酰基苯甲酸与三环己基氢氧化锡反应,合成了结构新颖的含铁锡多核配合物.紫外光谱、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谱、元素分析和X射线晶体衍射表征结果表明,配合物的中心锡与配基原子形成五配位畸变三角双锥构型,通过配体的羧基氧和羰基氧原子分别与锡原子连接形成一维链配位聚合物.热分析结果表明,配合物在163℃以下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其溶液在电极上能准可逆电子转移,对人体细胞HT-29,MCF-7,HepG2,KB和A549的体外抗癌活性均高于对照药顺铂,具有潜在应用价值.
邝代治冯泳兰庾江喜张复兴蒋伍玖彭雁朱小明谭宇星
关键词:配位聚合物电化学性质抗癌活性
两个三(2-甲基-2-苯基丙基)锡含N杂环羧酸酯的合成、结构、热稳定性、量子化学及毒性研究被引量:1
2014年
在甲醇中氧化双[三(2-甲基-2-苯基)丙基锡]分别与吡嗪-2-甲酸、吲唑-3-甲酸反应,合成了2个三(2-甲基-2-苯基丙基)锡含N杂环羧酸酯(PhCMe2CH2)3Sn[O2C(C4N2H3)](1)和(PhCMe2CH2)3Sn[O2C(C7N2H5)](2)。经IR、1H和13C NMR、元素分析和X-射线单晶衍射表征结构。配合物1属单斜晶系,空间群P21/n,晶体学参数:a=1.209 31(7)nm,b=1.818 15(11)nm,c=1.491 39(9)nm,β=93.567(3)°,Z=4,V=3.272 8(3)nm3,Dc=1.302 Mg·m-3,μ(Mo Kα)=0.812 mm-1,F(000)=1 328,R1=0.027 5,wR2=0.067 0。配合物2属三斜晶系,空间群P1。晶体学参数:a=1.153 10(7)nm,b=1.819 73(11)nm,c=2.620 40(16)nm,α=86.866(2)°,β=87.063(2)°,γ=73.332(2)°,Z=6,V=5.255 9(6)nm3,Dc=1.288 Mg·m-3,μ(Mo Kα)=0.762 mm-1,F(000)=2 112,R1=0.037 4,wR2=0.092 5。1和2的中心锡原子均为畸变四面体构型。通过分子间C-H…O和N-H…N氢键作用,配合物2形成环状三聚体结构;两相邻三聚体间,经C-H…π作用进一步扩展成为六聚体。热重分析结果表明,1和2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分别在210、240℃以下可以稳定存在。毒性测试的初步结果表明,配合物1、2对石螺急性毒性较小,具有较好的环境相容性,且1的毒性低于2和苯丁锡。
庾江喜冯泳兰邝代治张复兴蒋伍玖朱小明
关键词:热稳定性量子化学毒性
两个三环己基锡芳香羧酸酯的合成、结构、热稳定性及体外抗癌活性研究被引量:5
2014年
甲醇中三环己基氢氧化锡分别与呋喃-2-甲酸、2,4,6-三甲基苯甲酸反应,合成了2个三环己基锡芳香羧酸酯Cy3SnO2CC4H3O(1)和Cy3SnO2CC6H2Me3(2)(Cy为环己基)。通过IR、1H和13C NMR、元素分析及X-射线单晶衍射表征结构。1和2均属单斜晶系,配合物1空间群P21,晶体学参数:a=0.823 04(2)nm,b=1.111 19(3)nm,c=1.283 90(3)nm,β=101.090(2)°,Z=2,V=1.152 27(5)nm3,Dc=1.381 g·cm-3,μ(Mo Kα)=1.127 mm-1,F(000)=496,R1=0.052 9,wR2=0.138 7。配合物2空间群P21/c,晶体学参数:a=0.999 62(2)nm,b=1.415 97(2)nm,c=1.973 59(3)nm,β=94.042 0(10)°,Z=4,V=2.786 53(8)nm3,Dc=1.266 g·cm-3,μ(Mo Kα)=0.937 mm-1,F(000)=1 112,R1=0.0540,wR2=0.161 9。配合物(1)和(2)的中心锡原子均为畸变四面体构型。通过分子间氢键作用,配合物(1)形成二维网状结构。试验表明,配合物1和2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对人癌细胞Colo205、HepG2、MCF-7、Hela、NCI-H460增殖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庾江喜冯泳兰邝代治张复兴蒋伍玖朱小明
关键词:晶体结构抗癌活性
取代水杨醛缩邻氨基酚Schiff碱正丁基锡配合物的微波辅助合成
Gedye等[1]把微波辐射技术用于有机合成以来,微波辐射技术在化学的各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Baghurst和Mingos等将微波法用于金属有机化合物[2,3]、配合物[4,5]的合成;Murugavel,R等[6]和S...
蒋伍玖冯泳兰张复兴邝代治庾江喜朱小明
关键词:微波辅助合成SCHIFF碱
3,5-二溴水杨醛罗丹明B酰肼的合成及其在汞(Ⅱ)检测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16年
合成了3,5-二溴水杨醛罗丹明B酰肼(RBDBH)荧光探针,并分别采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IR)和核磁共振(NMR)进行了表征;系统探讨了汞(Ⅱ)对RBDBH探针的荧光增强效应的条件和应用,建立了测定汞(Ⅱ)的荧光光度新方法。实验表明:于5mL比色管中,依次加入25μL 1.000×10^(-3) mol/L RBDBH溶液、适量Hg^(2+)标准溶液、2.5mL乙腈、2.2mL pH 7.0的Tris-HCl缓冲溶液,用水定容至刻度,固定激发波长和发射波长分别为520、570nm,用1cm比色皿进行测定,汞(Ⅱ)浓度在0.36~4.4μmol/L范围内与其对应的荧光强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97 4。方法检出限为0.30μmol/L。将RBDBH荧光探针应用于废水中汞(Ⅱ)的测定,结果与原子吸收光谱法(AAS)基本一致,相对标准偏差(RSD,n=5)为1.9%~2.3%。
冯泳兰蒋伍玖邝代治庾江喜唐斯萍李俊华
关键词:荧光探针
三(3,5-二氟苄基)氯化锡和四(邻氯苄基)锡的合成、晶体结构及量子化学
2017年
3,5-二氟苄基氯和邻氯基苄基氯在适当的溶剂中与锡粉反应,合成了三(3,5-二氟苄基)氯化锡(1)和四(邻氯苄基)锡(2),经X射线衍射方法测定了新化合物的晶体结构。化合物1属单斜晶系,空间群为C2/c,晶体学参数:a=1.858 33(11)nm,b=1.140 98(7)nm,c=2.690 06(16)nm,β=109.288(10)°,V=5.383 6(6)nm3,Z=8,Dc=1.532 g·cm^(-3),μ(Mo Kα)=13.61 cm^(-1),F(000)=2 480,R1=0.085 1,wR^2=0.168 1。化合物2属单斜晶系,空间群为P21/m,晶体学参数:a=0.585 54(5)nm,b=1.969 74(18)nm,c=0.857 86(8)nm,β=95.204 0(10)°,V=0.985 34(15)nm3,Z=2,Dc=1.805 g·cm^(-3),μ(Mo Kα)=14.91 cm-1,F(000)=524,R1=0.054 0,wR_2=0.163 9;中心锡原子为畸变四面体构型。对其结构进行量子化学从头计算,探讨了化合物的稳定性、分子轨道能量以及部分前沿分子轨道的组成特征。测定了化合物的热稳定性。
张复兴陶靖唐丹丹罗晶汤鹏邝代治冯泳兰朱小明
关键词:晶体结构量子化学
3,5-二氯水杨醛缩罗丹明B酰腙的合成及对Cu^(2+)高选择性识别被引量:8
2016年
设计合成了一种可逆的Cu^(2+)比色探针3,5-二氯水杨醛缩罗丹明B酰腙(L),采用IR、~1H NMR、^(13)C NMR、元素分析和X射线单晶衍射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利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考察了探针对金属离子的识别性能,实验结果表明,探针L在乙腈/乌洛托品(pH 5.6)缓冲体系中,当加入Cu^(2+)后,溶液从无色变为玫瑰红色,而加入其它金属离子,溶液颜色几乎无变化,可实现3,5-二氯水杨醛缩罗丹明B酰腙探针对Cu^(2+)高灵敏、专一显色响应,最低检测限达到了9.30×10^(-8)mol·L^(-1)。
冯泳兰方敬贤刘超伍徐孟许猛蒋伍玖庾江喜谭宇星邝代治
关键词:铜离子
罗丹明123荧光法测定阴离子表面活性剂被引量:5
2015年
研究了罗丹明123(RDM123)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AS)的荧光反应,建立了荧光光度法测定环境水中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在稀H2SO4溶液中,罗丹明123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形成黄色荧光缔合物,激发波长为500 nm,发射波长为538 nm。通过含时密度泛函计算结果得:罗丹明123化合物激发波长主要是π→π*电子跃迁产生。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DBOSO3Na)、十二烷基硫酸钠(DSO4Na)浓度分别在0-56和0-115μg/m L范围与ΔF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分别为0.0576和0.0843μg/m L,方法用于环境水中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测定。
冯泳兰刘梦琴曾荣英唐文清蒋伍玖邝代治唐斯萍庾江喜李俊华
关键词:罗丹明123阴离子表面活性剂荧光光度法自然键轨道理论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