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2009AA03Z316)

作品数:12 被引量:39H指数:4
相关作者:董再励王越超席宁刘连庆张嵛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东北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辽宁省博士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电子电信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理学
  • 3篇电子电信
  • 3篇医药卫生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7篇AFM
  • 4篇石墨
  • 4篇石墨烯
  • 3篇RITUXI...
  • 2篇单分子
  • 2篇单分子力谱
  • 2篇原子力显微镜
  • 2篇运动学
  • 2篇运动学模型
  • 2篇淋巴
  • 2篇淋巴瘤
  • 2篇纳米
  • 2篇构型
  • 2篇分子
  • 2篇CD20
  • 2篇裁剪
  • 1篇多孔铝
  • 1篇输运
  • 1篇输运性质
  • 1篇数学形态

机构

  • 9篇中国科学院
  • 6篇中国科学院研...
  • 2篇东北大学
  • 2篇沈阳建筑大学
  • 2篇解放军第30...
  • 1篇日本千叶工业...
  • 1篇香港城市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作者

  • 9篇董再励
  • 7篇王越超
  • 6篇席宁
  • 6篇刘连庆
  • 3篇张嵛
  • 2篇袁帅
  • 2篇缪磊
  • 2篇吴成东
  • 2篇肖秀斌
  • 2篇李密
  • 2篇李广勇
  • 2篇张伟京
  • 2篇侯静
  • 1篇李孟歆
  • 1篇焦念东
  • 1篇周磊
  • 1篇王志东

传媒

  • 4篇科学通报
  • 2篇仪器仪表学报
  • 1篇物理学报
  • 1篇东北大学学报...
  • 1篇Scienc...
  • 1篇Scienc...
  • 1篇中国科学:物...
  • 1篇中国科学:生...

年份

  • 1篇2014
  • 2篇2013
  • 3篇2012
  • 2篇2011
  • 3篇2010
  • 1篇2009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Detecting CD20-Rituximab specific interactions on lymphoma cells using atomic force microscopy被引量:1
2010年
Elucidating the underlying mechanisms of cell physiology is currently an important research topic in life sciences. Atomic force microscopy methods can be used to investigate these molecular mechanisms. In this study, single-molecule force spectroscopy was used to explore the specific recognition between the CD20 antigen and anti-CD20 antibody Rituximab on B lymphoma cells under near-physiological conditions. The CD20-Rituximab specific binding force was measured through tip functionalization. Distribution of CD20 on the B lymphoma cells was visualized three-dimensionally. In additi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intramolecular force and the molecular extension of the CD20-Rituximab complex was analyzed under an external force. These results facilitate further investigation of the mechanism of Rituximab’s anti-cancer effect.
LI MiLIU LianQingXI NingWANG YueChaoDONG ZaiLiLI GuangYongXIAO XiuBinZHANG WeiJing
关键词:RITUXIMAB
基于AFM单分子力谱技术的CD20-Rituximab间相互作用力测量被引量:4
2011年
原子力显微镜(AFM)的发明为测量分子间特异性相互作用力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利用AFM单分子力谱(SMFS)技术分别测量了提纯的CD20,淋巴瘤Raji细胞表面的CD20和淋巴瘤病人B细胞表面的CD20与Rituximab(抗CD20单克隆抗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通过探针功能化技术,将Rituximab连接到AFM针尖;通过基底功能化技术,将提纯的CD20分子吸附到云母表面,对CD20分子进行了AFM成像,并测量了CD20与Rituximab之间的相互作用力;通过静电吸附和化学固定,将淋巴瘤Raji细胞和淋巴瘤病人细胞固定到载玻片表面,对Raji细胞和病人细胞进行了AFM成像,并分别测量了Raji细胞表面的CD20和病人B细胞表面的CD20与Rituximab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比较并分析了在提纯的CD20分子表面、Raji细胞表面和病人B细胞表面测量CD20-Rituximab相互作用力的差异,实验结果表明Raji细胞表面的CD20与Rituximab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明显小于提纯的CD20以及淋巴瘤病人B细胞表面的CD20与Rituximab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为深入研究造成Rituximab耐药性差异的分子机理提供了技术思路和实验方法.
李密刘连庆席宁王越超董再励李广勇肖秀斌张伟京
关键词:单分子力谱非霍奇金淋巴瘤
利用AFM探测淋巴瘤细胞表面CD20抗原与其抗体的相互作用被引量:1
2010年
在分子水平阐明细胞生理活动深层次的机制是当前生命科学的重要研究课题.AFM的发明为揭示细胞生理活动的分子本质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利用AFM单分子力谱技术在近生理环境下对B淋巴瘤细胞表面的CD20抗原与其抗体Rituximab之间的特异性结合反应进行了探索性的研究,通过对探针进行功能化,测量了CD20抗原与Rituximab之间的特异性结合力,同时观察了CD20抗原在B淋巴瘤细胞表面的分布,并分析了在外部拉力作用下,CD20-Rituximab复合物的分子内力与伸长量的关系.实验结果为深入研究Rituximab的作用机制奠定了基础.
李密刘连庆席宁王越超董再励李广勇肖秀斌张伟京
关键词:单分子力谱CD20抗原RITUXIMAB
基于纳米操作机器人的石墨烯切割力各向异性研究被引量:2
2013年
石墨烯的独特之处在于其电学特性与其边缘结构几何构型密切相关,而如何大规模可控地剪裁石墨烯是石墨烯走入实际应用的前提.利用纳米操作机器人技术,从实验上系统研究了石墨烯切割力与切割方向的关系,结果表明石墨烯切割力各向异性,与石墨烯的晶格结构相吻合.这表明在石墨烯加工过程中,实时切割力可作为反馈信息从而实现石墨烯的可控加工.
张嵛王越超周磊刘连庆董再励席宁
关键词:石墨烯
Friction anisotropy dependence on lattice orientation of graphene被引量:4
2014年
The observation of friction anisotropy on graphene by friction measurement at atomic scale has been reported in this paper.Atomic-scale friction measurement revealed friction anisotropy with a periodicity of 60°,which is consistent with the hexagonal periodicity of the graphene.Both experiments and theory show that the value of the friction force is related to the graphene lattice orientation,and the friction force along armchair orientation is also larger than the one along zigzag orientation.These results will play a critical role in the use of graphene to manufacture nanoscale devices.
ZHANG YuLIU LianQingXI NingWANG YueChaoDONG ZaiLiWEJINYA Uchechukwu C
关键词:GRAPHENE
基于AFM推动的纳米粒子运动学模型研究被引量:6
2011年
针对纳米操作和装配过程中面临的由AFM单探针带来的物体丢失和操作效率低等问题,通过对纳米粒子推动实验的分析,建立了纳米粒子推动操作的运动学模型。该模型充分考虑了推动速度及探针磨损两个因素,引入了与速度相关的粘滞摩擦力,并利用空间配置的方法解决了探针针尖半径对操作结果的影响。该模型能够预测推动操作后粒子的可能位置,从而可以避免操作过程中粒子丢失的现象,能够提高纳米操作效率。数值模拟结果与多次实验操作结果相对比,验证了所建模型的有效性。
侯静吴成东刘连庆王志东董再励
关键词:运动学模型AFM
基于原子力显微镜的石墨烯可控裁剪方法研究被引量:6
2012年
石墨烯是一种新奇的纳米料,其电学特性与几构密切相关,因此特定几构的工技是石墨烯纳米器件走入实际应用的关.然而迄为,还没有能够快速、低成本实现上目标的方法.本文提出了一种于原子力显微镜(AFM)械切割的石墨烯剪方法,实现了各种石墨烯纳米结构如纳米带、三角等的可控工;探索了载荷与剪效之间的关系,同时结旋转底法实现了AFM针尖效应对切割力检测影响的有效克服,在理论实验上系统研究了晶格切割方向对纳米切割力大小的影响.本研究表明实时切割力可以作为纳米工过程的状态反馈信息来引纳米切割的进行,这为实现晶格精度的石墨烯可控工奠定了理论与实验础,由于该方法还具有与并行探针相兼容的优点,因此有望在规模化、批量化、低成本的石墨烯纳米器件制造中发挥重要作用.
张嵛刘连庆席宁王越超董再励
关键词:石墨烯
基于精确探针模型的AFM图像重构研究被引量:9
2009年
原子力显微镜技术已在纳米成像中得到了普遍应用。但实验表明,AFM图像在水平方向分辨率较低,其中探针针尖形貌是影响扫描图像分辨率的关键因素之一。为了提高AFM扫描图像的分辨率,改善成像质量,一种可行的方法是通过建立探针模型后,重构扫描图像。在已有的探针建模方法中,普遍采用盲建模算法。针对目前盲建模算法中降噪阈值难以优化问题,提出了一种降噪阈值最优估计新方法。该方法可以使盲建模算法更准确地建立扫描方向上的探针形貌轮廓,进而完成3D探针模型。通过应用AFM探针扫描多空铝和标准栅格实验,介绍了探针针尖形貌精确建模的方法。然后使用数学形态学的腐蚀运算对标准栅格的AFM成像进行了重构,验证了上述方法的有效性。实验结果证明,重构后的图像中降低了探针针尖形貌的失真影响,可以显著改善扫描探针显微镜成像的水平分辨率。
袁帅董再励缪磊席宁王越超
关键词:AFM图像重构
基于AFM推动的纳米棒建模与操作
2013年
研究了AFM推动作用下纳米棒的运动情况,引入了与速度相关的黏滞摩擦力,建立了纳米棒体的运动学模型.在运动学模型的基础上,针对AFM单探针及纳米环境操作不确定性问题,对AFM探针操作参数的设置进行了讨论,提出了虚拟纳米手Z字形稳定操作策略.仿真及实验结果表明:纳米棒的运动学模型能够实时预测推动操作后棒体的瞬心位置,虚拟纳米手Z字形操作策略能够将棒体的位置误差限制在规定误差范围内,实现了纳米棒的稳定、定姿态操作.
吴成东侯静董再励李孟歆
关键词:AFM纳米棒运动学模型
快速与精确的AFM探针模型重构研究被引量:9
2010年
在AFM扫描成像中,由于探针具有展宽效应等因素,导致扫描图像失真.从数学形态学角度看,可以认为真实图像失真是受到了探针针尖形貌卷积的作用,因而不能反映样品表面的真实形貌.采用反卷积运算处理可以排除这类扫描成像干扰,但需要准确知道探针针尖形貌,这对于AFM纳米扫描图像的精确重构具有实际意义.在已有的探针建模算法中,基于数学形态学的盲建模算法得到了广泛使用,然而该算法存在运算时间较长,最优降噪门限阈值很难确定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一种新的盲建模方法,可以提高盲建模运算速度,并且实现AFM扫描图像的精确重构.仿真和实验结果证明了上述研究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袁帅董再励缪磊席宁王越超
关键词:原子力显微镜多孔铝数学形态学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