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CDJZR10145501)

作品数:10 被引量:26H指数:4
相关作者:潘良明陈德奇张文志徐建军黄彦平更多>>
相关机构:重庆大学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核科学技术化学工程金属学及工艺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动力工程及工...
  • 5篇核科学技术
  • 1篇化学工程
  • 1篇金属学及工艺

主题

  • 4篇数值模拟
  • 4篇流道
  • 4篇VOF模型
  • 4篇值模拟
  • 2篇过冷沸腾
  • 1篇弹状流
  • 1篇堆芯
  • 1篇液膜
  • 1篇影响因素
  • 1篇数值模拟研究
  • 1篇气泡
  • 1篇气液两相流
  • 1篇汽化核心密度
  • 1篇汽泡
  • 1篇汽泡脱离
  • 1篇中膜
  • 1篇微重力
  • 1篇两相流
  • 1篇流场
  • 1篇流场特性

机构

  • 10篇重庆大学
  • 4篇中国核动力研...

作者

  • 10篇潘良明
  • 5篇陈德奇
  • 3篇黄彦平
  • 3篇徐建军
  • 3篇刘斌
  • 3篇张文志
  • 2篇谭智威
  • 1篇杨燕
  • 1篇闫晓
  • 1篇任松
  • 1篇魏敬华
  • 1篇袁德文
  • 1篇李佳
  • 1篇张俊琦
  • 1篇许建辉
  • 1篇刘宏波
  • 1篇赵艳明

传媒

  • 4篇核动力工程
  • 2篇工程热物理学...
  • 1篇空间科学学报
  • 1篇热加工工艺
  • 1篇核科学与工程
  • 1篇重庆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13
  • 5篇2012
  • 4篇2011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窄通道过冷沸腾汽化核心密度及汽泡脱离频率的影响因素被引量:4
2011年
本文以水为工质,研究了工况参数对竖直矩形窄缝流道内上升过冷流动沸腾的汽化核心密度和汽泡脱离频率的影响。研究发现,流道间隙越小则汽化核心密度越大,汽化核心密度和最小成核半径存在定量关系;热流密度增大、过冷度降低或压力升高都使汽泡脱离频率增大,热流密度增大时,压力对汽泡脱离频率的影响增大。
李佳潘良明陈德奇张俊琦
关键词:过冷沸腾汽化核心密度
重力对单气泡生长特性的影响被引量:5
2012年
采用VOF(Volume of Fluid)多相流模型,通过用户自定义函数UDF(User Defined Function)实现相变过程中质量和能量的输运,对微重力条件下尺寸为10 mm×10 mm×25 mm的矩形通道的池沸腾现象进行数值模拟,得到了微重力及常重力作用下单个气泡生长特性的差异.模拟结果表明,微重力条件下气泡周围的流线与温度场的分布有显著差异;由于表面张力作用,微重力下的气泡脱离特性与常重力下不同;在微重力条件下,气泡直径的变化比较复杂,并与重力加速度的大小有关;Marangoni流对微重力下的流动影响很大,使换热系数波动,而且波动的幅度随重力加速度的减小而增大.
杨燕潘良明魏敬华
关键词:微重力VOF模型
过冷流动沸腾汽泡凝结变形及流场特性的数值模拟被引量:2
2012年
建立了过冷流动沸腾汽泡凝结质量及能量传递模型,采用VOF多相流模型,对汽泡凝结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得到了不同工况下汽泡变形过程及其内部和周围流场变化,与前人研究结果吻合较好。结果表明:汽泡凝结过程中,其形貌将发生变化且受汽泡初始直径和过冷度等影响显著。过冷度越高或初始直径越大,汽泡变形越剧烈。当初始直径和过冷度都达到一定数值时,汽泡在凝结后期将发生破裂。
潘良明谭智威
关键词:过冷流动沸腾VOF模型
堆芯应急冷却热块再淹没过程实验研究
2013年
实验模拟核反应堆堆芯失水后堆芯熔融物和被加热压力容器壁等热块再淹没时的应急冷却过程。实验研究发现,液滴飞溅对热块钢板起到了预冷作用,在淹没液位上升的过程中,热块纵向导热越来越强,被淹没位置具有很高的中心冷却速率;热块被淹没位置的中心冷却速率并不随浸没速率单调变化,而是在一定区间内呈起伏变化,这说明在某个淹没速率下存在一个最小中心冷却速率的区间,因此在进行应急冷却时要避免这个区间;在高温情况下,冷却的初始温度对中心冷却速率影响不大。
刘斌陈德奇潘良明
垂直上升矩形流道内气液两相流流型图的数值模拟被引量:5
2012年
两相流流型在分析换热、流动不稳定性以及临界热流密度方面具有基础性作用。本文基于VOF(Volume of Fluid)多相流模型,对垂直上升矩形流道内气液两相流动进行数值模拟,表观气速0.1~110m/s,表观液速0.1~3.2m/s。得到了流道内气液两相流的主要流型:泡状流、弹状流、搅混流和环状流,分析了流道内截面含气率分布与流型的对应关系,以及截面含气率与气液两相流容积含气率的关系;分析了各种流型下的压降分布特性,并绘制了基于气液表观动能通量的不同流量下气液两相流的流型图,直观的表示出各种流型的分布区域及各流型间的流型转换边界,与已发表文献的实验结果对比符合较好。
赵艳明潘良明张文志
关键词:气液两相流含气率流型VOF
高温表面淹没过程中膜态沸腾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
2012年
膜态沸腾在金属热处理等过程中有广泛的应用。本文研究了注水过程中高温表面膜态沸腾表面温度和表面换热系数的变化规律。实验发现:换热系数随表面温度的下降接近直线上升到最大值然后下降,液位上升速度对换热系数的影响较复杂,并不是单调的。根据实验数据,建立了表面温度随时间变化的预测模型,模型能很好地预测表面温度的变化规律。
刘斌潘良明陈德奇刘宏波
关键词:膜态沸腾
窄流道内弹状流和液膜特性的数值模拟被引量:1
2011年
基于流体体积函数(VOF)模型,对矩形窄流道中不同液相流速下泰勒气泡及周围流场特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无量纲气泡速度随毛细力数(Ca)变化关系与垂直方形流道实验结果符合较好。壁面切应力在气泡长度方向上不断变大,直到进入尾流区,产生强烈的无规则变化。随着液体质量流速的增大,泰勒气泡变得更尖锐,液膜厚度变厚,但壁面切应力和液膜轴向速度减小,从而出现液膜中下降液膜比例减小。
张文志潘良明徐建军黄彦平
关键词:液膜VOF模型
窄流道内过冷流动沸腾汽泡凝结过程的数值模拟研究被引量:3
2011年
建立过冷流动沸腾汽泡凝结质量及能量传递模型,采用流体体积法(VOF)多相流模型,对汽泡凝结过程进行数值模拟。模拟结果与相应条件下的实验结果吻合较好,误差在±20%之内,能够反映真实参数变化过程。根据模拟结果分析汽泡初始尺寸、过冷度和系统压力等因素对汽泡凝结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汽泡凝结时间与汽泡初始尺寸成正比;随着过冷度增加,汽泡凝结时间将大幅减少;汽泡凝结过程中,汽泡周围会出现旋涡,过冷度越高,旋涡越强烈;在过冷度较高时,汽泡内部也会出现旋涡;随着流道内压力升高,汽泡在过冷流体中的存活时间将大大增加。
潘良明谭智威闫晓徐建军黄彦平
关键词:过冷沸腾VOF模型
附加惯性力对气泡破裂的影响被引量:7
2011年
从气泡破裂的力平衡机理出发,采用流体体积函数(VOF)模型研究竖直窄流道中单个气泡受到附加惯性力作用后变形破裂的情况。通过定义气泡破裂点处的速度和观察气泡破裂时的颈部最短距离来描述表面张力、附加惯性力大小及初始形状对气泡破裂的影响。结果表明:表面张力、附加惯性力和初始形状对气泡的破裂有很大影响,它们直接影响流体对气泡的射流作用,最终可能导致气泡破裂。
潘良明张文志陈德奇许建辉徐建军黄彦平
关键词:气泡
基于汽泡附壁接触直径的窄流道汽泡脱离预测模型
2012年
汽泡脱离是沸腾系统中非常重要的现象,对沸腾流动和传热都有重要的影响。汽泡脱离过程是非常复杂的,受到系统工况参数以及物性参数的综合影响;但汽泡在生长过程中的受力状况是决定汽泡发生脱离的根本因素。对于窄流道内的汽泡,由于受到流道壁面的限制,汽泡与加热壁面间将存在较大的接触面。本文基于汽泡生长过程中的附壁接触直径,详细分析作用在汽泡上的各个受力,并建立各个受力的计算关系式,从而得到汽泡脱离的预测模型。模型采用本研究小组在竖直窄流道内得到的实验数据进行了验证,预测结果与实验研究吻合很好。
任松陈德奇潘良明袁德文刘斌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