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科技基础条件建设项目(2008A060207011)
- 作品数:3 被引量:24H指数:3
- 相关作者:王振江唐翠明罗国庆刘新涛杨琼更多>>
- 相关机构: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广东中烟工业公司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科技基础条件建设项目广东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科技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化学工程更多>>
- 果桑种植技术规范
- 保证桑椹的优质、稳定、可控、无公害和无污染,开展了果桑的规范化种植技 术研究,确定了栽植地选择、品种选择、苗木繁殖与培育、苗木出圃、栽培与管理、桑椹采 收等技术要求,可用于指导果桑种植。
- 唐翠明罗国庆吴剑安王振江吴福泉杨琼
- 关键词:桑树质量管理
- 桑树杂交组合抗青枯病能力鉴定及与抗病相关酶活性的研究被引量:9
- 2010年
- 利用抗青枯病能力较强的桑树资源人工组配了24个杂交组合,并鉴定其抗病能力;对具有不同抗性水平的杂交组合的叶片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物酶(PPO)和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进行比较分析。抗病能力鉴定结果表明,24个桑树杂交组合对青枯病的抗性存在明显差异,其中04-19×抗10和69×98-8为2个强抗组合。酶活性测定结果表明,桑树叶片中的POD活性与桑树杂交组合抗青枯病能力有密切关系,强抗性杂交组合的POD活性明显高于感病杂交组合。可将桑树叶片中的POD酶活性作为生化遗传标记之一,并结合常规抗病鉴定方法应用于桑树抗青枯病品种的杂交亲本选择。
- 罗国庆唐翠明王振江吴福泉吴剑安杨琼陈列辉钟建武黄炳辉肖阳刘新涛邢东旭
- 关键词:桑树杂交组合青枯病抗性鉴定
- 桑白皮总黄酮的提取工艺优化及不同方法获取桑白皮的总黄酮提取效果被引量:11
- 2010年
- 桑白皮中含有的黄酮类化合物具有多种药用活性。以总黄酮提取率为考察指标,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设计对桑白皮总黄酮提取工艺条件进行优化。在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下,比较华南地区大面积种植的4个广东桑桑品种及采用3种取材方法获取的桑白皮的总黄酮提取率。优化的提取工艺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60%,提取温度60℃,原料质量浓度25 g/L,浸提时间45 min,提取次数1次。桑品种及桑白皮的取材方法对总黄酮的提取率影响十分明显:同一桑品种用去木质部保留外表黄皮和整根切片2种方法获取的桑白皮中总黄酮提取率都明显大于除去外表黄皮及木质部取材的桑白皮;用去木质部保留外表黄皮和整根切片2种方法取材时,不同桑品种间桑白皮总黄酮的提取率差异较大,但用除去外表黄皮及木质部的方法取材时,不同桑品种间桑白皮总黄酮的提取率差异不明显。桑品种塘10和粤椹大10分别用去木质部保留外表黄皮及整根切片2种取材方法获取的桑白皮中总黄酮的含量较高,分别达到6.87、7.37 mg/g。
- 罗国庆吴亦集王振江卢志菁唐翠明沈光林
- 关键词:桑白皮总黄酮取材方法
- 桑树杂交组合抗青枯病能力鉴定及与抗病相关酶活性的研究
- 抗青枯病能力较强的桑树资源人工组配了24 个杂交组合,并鉴定其抗病能力, 并对具有不同抗性水平的杂交组合的叶片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多酚氧化物酶(PPO) 活性和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进行了比较分析。抗病能力鉴...
- 罗国庆肖阳刘新涛邢东旭唐翠明王振江吴福泉吴剑安杨琼陈列辉钟建武黄炳辉
- 关键词:桑树杂交组合青枯病抗性鉴定
- 家蚕天然有色茧品种间性状与茧色差异被引量:4
- 2009年
- 对本所保存的12个有色茧蚕品种进行了调查,对其发育性状、生命力、经济性状、蚕茧色度及在紫外光照射处理后的变化、蚕茧含胶率、脱胶溶液中类胡萝卜素与黄酮类物质的吸光度等性状进行了比较。调查发现供试品种中以金黄1、金黄2和金黄4的综合性状最优,可为今后开展天然有色茧品种选育提供依据。
- 肖阳吴福泉刘新涛邢东旭李冠业罗国庆唐翠明杨琼王振江
- 关键词:家蚕品种性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