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北京郑杭生社会发展基金(13ZHFD06)

作品数:12 被引量:212H指数:8
相关作者:钟涨宝聂建亮丁玲周贤润周冬梅更多>>
相关机构:华中农业大学贵州师范学院贵州民族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北京郑杭生社会发展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社会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经济管理
  • 4篇社会学

主题

  • 6篇农民
  • 5篇养老
  • 5篇农保
  • 5篇新农保
  • 3篇农村
  • 3篇农地
  • 2篇养老观念
  • 2篇意愿
  • 2篇土地承包经营
  • 2篇农地流转
  • 2篇农民参保
  • 2篇参保
  • 1篇大学生
  • 1篇新型农村合作
  • 1篇新型农村合作...
  • 1篇新型农村社会
  • 1篇新型农村社会...
  • 1篇养老保险
  • 1篇养老保障
  • 1篇认可度

机构

  • 10篇华中农业大学
  • 1篇贵州民族大学
  • 1篇华东理工大学
  • 1篇贵州师范学院

作者

  • 10篇钟涨宝
  • 9篇聂建亮
  • 1篇周冬梅
  • 1篇周贤润
  • 1篇丁玲

传媒

  • 1篇资源科学
  • 1篇中国农村观察
  • 1篇华中农业大学...
  • 1篇人口与经济
  • 1篇中国人口·资...
  • 1篇学习与实践
  • 1篇农业现代化研...
  • 1篇中南民族大学...
  • 1篇南京农业大学...
  • 1篇公共管理学报
  • 1篇社会保障研究

年份

  • 2篇2015
  • 7篇2014
  • 2篇2013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庇护与坚持:农地调整的存续逻辑——基于对湖北邢村的个案研究被引量:12
2013年
包产到户后,农地制度沿着稳定农地承包关系的方向不断发展。农地调整作为与稳定农地承包关系相背离的实践,亦被国家的政策和法律不断限制直至禁止。然而,基于治理逻辑,地方政府却为农地调整的存续提供了庇护,地方精英也通过一系列手段来限制村庄中个人借助国家名义制度来破坏这一既成规范。当然,农地调整的存续很大程度还有赖于作为地方民众的村民对农地调整的认可,他们多数人更期望依靠农地调整来实现自己的利益诉求。在庇护和坚持中,地方政府的治理利益、村组利益和农民利益的契合,使农地调整实践背离国家政策和法律仍可以存续成为了可能。
聂建亮钟涨宝
关键词:农地制度土地承包经营
农民群体分异与新农保制度评价——基于对湖北省孔镇的问卷调查被引量:4
2014年
基于对湖北省孔镇的问卷调查,运用有序Logistic回归模型,考察了农民对新农保制度的评价。将样本农民分为适龄参保群体和已受益群体,从农民群体分异视角,探讨影响农民制度评价的内在机理。调查发现,农民对新农保制度倾向正向评价,其中已受益群体更倾向正向评价新农保。回归结果显示,影响农民对新农保制度评价的因素存在明显的群体分异:影响适龄参保群体对新农保制度评价的因素主要为年龄、身体健康状况、政治身份、收入来源、收入水平和新农保在改善贫困老年人生活方面作用的认知,而影响已受益群体对新农保制度评价的因素主要为身体健康状况、居住方式、子女孝顺与否、对新农保的了解程度、新农保待遇与本地老年人基本生活需要差距的认知和新农保在改善贫困老年人生活方面作用的认知,其中身体健康状况对不同受益状况群体影响的方向是相反的。
聂建亮钟涨宝
关键词:农民新农保
新农保养老保障能力的可持续研究——基于农民参保缴费档次选择的视角被引量:49
2014年
基于对中国4个省份农民的问卷调查,考察了农民参保缴费的档次选择以及农民提高自己缴费档次的意愿,从农民参保缴费档次选择视角出发探讨了新农保养老保障能力的可持续。研究发现,农民受内部和外部双重约束,采取象征性参保缴费的策略,绝大多数农民选择了最低档次缴纳养老保险费,这将严重制约新农保养老保障能力的发挥。不过,在已参保的农民中,有近半数愿意在下一年度提高自己的缴费档次,这将有利于新农保养老保障能力的提高,实现新农保养老保障能力的可持续。影响农民提高自己缴费档次的因素主要为农民对新农保政策的认知及新农保基金筹资机制。因此,继续加强对新农保政策的宣传工作,适度提高基础养老金水平,并采取递进式补贴方式或者比率式补贴方式对个人账户进行补贴,使农民充分认识新农保的养老保障作用及其净收益状况,将有利于摆脱农民最低档次缴费的困境,促使新农保养老保障能力得以有效发挥。
聂建亮钟涨宝
关键词:新农保农民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践中的农民主体性研究——基于贵州省S县的个案调查被引量:1
2014年
以解决农民"看病贵、看病难"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以下简称"新农合")从2003年试点到推行至今已逾10年,取得了一定程度的成就,对其制度的讨论也从未间断过。具体推行的实践中,"新农合"对农民的就医起到过积极作用。文章根据笔者参与有关课题调研的田野资料,发现尽管补偿标准相对比较优厚,而农民对于这一惠农政策的评价并不高,致使制度实践中农民主体性的缺失。研究认为应充分尊重农民作为参与和受益的主体地位,并培育和构建起农民在制度实践中的主体性作用。
周贤润周冬梅
关键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民主体性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推进的基层路径!——基于嵌入性视角被引量:14
2014年
基于对湖北省港村的个案研究,从嵌入性视角探讨了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在农村基层的推进路径。国家借助村组干部这一嵌入工具,在极短的时间内实现了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在农村基层近乎全面的推进: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成功嵌入农村社会,并被农民接受,成为农村多元养老模式重要的组成部分。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在农村基层的成功嵌入,不仅仅是因为其依托村组干部这一强有力的政策执行工具,还得益于嵌入主体能迎合农民的制度品质及嵌入对象的需求。
聂建亮钟涨宝
关键词: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农村养老社会保障
养老观念与新农保养老保障能力认可度关系的再探讨被引量:8
2014年
农民对新农保养老保障能力的认可度将影响新农保的可持续发展,因此研究农民对新农保养老保障能力的认可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农民的养老观念显著影响了其对新农保养老保障能力的认可度:自我养老观念和家庭养老观念较重的农民对新农保的期待较低,因此越认可当前新农保的养老保障能力;相反,社会养老观念较重的农民,对新农保有较高的期待,因此越不认可当前新农保的养老保障能力。文化程度是核心影响因素,可以预见随着农民文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农民社会养老观念将更加凸显,农民对社会养老保险的期待也将逐渐提高,这就需要政府适时适度提高已并轨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待遇,进而实现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可持续发展。
聂建亮钟涨宝
关键词:新农保养老观念可持续发展
新农保制度的可持续性探讨——基于农民参保行为选择的视角被引量:11
2013年
本文基于对江西省赣州市、四川省宜宾市、湖北省随州市和山东省德州市样本农民的问卷调查,从农民参保行为选择的视角出发探讨了中国新农保制度的可持续性,并通过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对影响农民参保行为选择的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总体来看,随着时间的推移,农民参保行为发生的概率呈上升的趋势。具体来看,在新农保启动阶段,农民选择参保时不仅会考虑新农保的养老保障能力及净收益状况,而且受到外部宣传动员的重要影响,宣传动员力度的增强可以大幅度提高农民参保行为的发生比。当新农保转入常规发展阶段后,农民对新农保的了解逐渐增加,经验积累逐渐丰富,外部宣传动员对农民参保的影响减弱,农民在更大程度上会根据他们对新农保净收益状况的判断来修正预期,他们参保行为发生的概率呈缓慢上升的态势。因此,基于农民的理性判断并考虑到新农保的制度设计,农民参保行为发生的概率将长时间在高位保持稳步增长,从而保证新农保制度的可持续性。
钟涨宝聂建亮
关键词:新农保农民参保行为可持续性
农民的养老观念与新农保养老保障能力评价被引量:10
2014年
基于对我国东部地区、中部地区以及西部地区样本农民的问卷调查,运用有序Logistic回归模型考察农民的养老观念与对新农保养老保障能力评价的关系。新农保养老保障能力分为两个层次,即较低层次养老保障能力和较高层次养老保障能力。农民对新农保较低层次养老保障能力的评价呈正态分布,而对新农保较高层次养老保障能力的评价呈偏态分布,即农民相对较认可新农保的较低层次养老保障能力,而不认可新农保的较高层次养老保障能力,新农保仅是有限保障。农民的养老观念对新农保不同层次养老保障能力评价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农民的养老观念中影响农民对新农保较低层次养老保障能力评价的变量有社会养老观念、家庭养老观念,而影响农民对新农保较高层次养老保障能力评价的变量有机构养老观念、精神养老观念、社会贡献观念。
钟涨宝聂建亮
关键词:农民养老观念新农保
保障功能替代与农民对农地转出的响应被引量:48
2015年
农民转出农地的意愿将决定农地流转行为的发生,对农地流转市场的发育有重要的影响,因此研究农民转出农地的意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基于对中国5省样本农民的问卷调查,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探讨了农地保障功能替代,尤其是就业保障功能替代与养老保障功能替代对农民转出农地意愿的影响。总体来看,农民转出农地的意愿较高,近四成农民愿意转出农地。回归结果显示,农地保障功能替代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民转出农地的意愿。第一,农地就业保障功能在个人和家庭两个层面替代程度越高的农民,转出农地的意愿越高:主要从事非农工作的农民相对于主要从事农业的农民,转出农地的意愿更高;农民所在家庭劳动力转移程度越高,其转出农地的意愿越高。第二,以新农保为代表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对农地养老保障功能的替代程度越高,农民转出农地的意愿越高。虽然农民的参保状况与农民转出农地意愿的关系不显著,但是农民对新农保保障能力的评价越高,那么其转出农地的意愿越高。同时研究还发现,不同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身体健康状况、家庭规模的农民转出农地的意愿也存在显著差异。基于上述研究结论,为促进农地流转市场的发育,实现农地资源的优化配置,本文提出了促进农民非农转移和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政策建议。
聂建亮钟涨宝
关键词:就业养老
农户分化程度对农地流转行为及规模的影响被引量:60
2014年
研究农地流转行为及规模对完善我国农地流转制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基于中国4省样本农户的调查数据,运用多分类Logistic模型和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实证检验了农户分化程度对农地流转的影响。研究将农户分化程度分为水平分化程度和垂直分化程度,前者用农户非农劳动力占劳动力总数的比例表征,后者用农户人均年纯收入水平表征。研究表明:①农户分化程度对农地流转行为有重要的影响,其中,农户水平分化程度对农户的农地转出行为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同时,对农户的农地转入行为有显著的负向影响;与农户水平分化程度的影响不同,农户垂直分化程度对农户农地转出和转入行为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②农户分化程度对农地流转规模的影响与对农地流转行为的影响存在差异,农户水平分化程度仅对农户农地转出面积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但对农户农地转入面积的影响不显著;农户垂直分化程度仅对农户农地转入面积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但对农户农地转出面积的影响不显著。虽然如此,农户农地转出面积主要还是受农户农地资源禀赋约束,而农户农地转入面积则更大程度上受到农户垂直分化程度的影响。
聂建亮钟涨宝
关键词:农户分化农地流转农地流转行为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