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9770660)

作品数:11 被引量:53H指数:5
相关作者:陈乃玲邓涛陈昊张昶白玲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军区总医院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北京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连云港市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肝炎
  • 4篇慢性
  • 4篇慢性肝
  • 4篇肝病
  • 3篇慢性肝病
  • 3篇免疫
  • 3篇HBV
  • 3篇病毒
  • 2篇蛋白
  • 2篇凋亡
  • 2篇乙型
  • 2篇乙型肝炎
  • 2篇细胞
  • 2篇免疫刺激
  • 2篇免疫刺激DN...
  • 2篇基因
  • 2篇基因免疫
  • 2篇肝细胞
  • 2篇肝炎病毒
  • 2篇BAX

机构

  • 7篇北京军区总医...
  • 4篇连云港市第一...
  • 1篇北京大学
  • 1篇天津医科大学

作者

  • 7篇陈乃玲
  • 6篇邓涛
  • 3篇李琳
  • 3篇白玲
  • 3篇张昶
  • 3篇陈昊
  • 2篇胡大荣
  • 2篇贾克明
  • 2篇范公忍
  • 1篇梁晖
  • 1篇赵文海
  • 1篇曾凡荣
  • 1篇贾志凡
  • 1篇刘丽
  • 1篇王孟薇
  • 1篇洪燕敏
  • 1篇韩文玲
  • 1篇陈佩兰
  • 1篇陈天宝
  • 1篇李娟

传媒

  • 3篇中国免疫学杂...
  • 1篇中华内科杂志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江苏医药
  • 1篇中华传染病杂...
  • 1篇肝脏
  • 1篇军医进修学院...
  • 1篇天津医科大学...
  • 1篇胃肠病学和肝...

年份

  • 1篇2006
  • 3篇2004
  • 3篇2003
  • 2篇2002
  • 1篇2001
  • 1篇2000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慢性肝病颗粒酶-B及凋亡相关蛋白表达的研究被引量:5
2004年
目的 :探讨主要起坏死作用的颗粒酶 B(GrB)与凋亡蛋白在慢性肝病肝细胞的表达及与乙型肝炎病毒抗原表达的关系。方法 :77例慢性肝病患者中 ,慢性肝炎 (CH) 32例 ,肝炎后肝硬化 (LC) 14例 ,原发性肝癌 (HCC)31例 ,采用原位杂交法检测TNF α、TNFR ,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GrB、Fas、FasL、Bax、Bcl 2、Bcl XL、Bcl 2α及HBsAg、HBcAg在其肝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GrB在三种慢性肝病肝细胞中表达未见显著性差异 ;促凋亡蛋白Fas、Fasl表达在LC组高于HCC组 (P <0 .0 5、0 .0 1) ,抑凋亡蛋白Bcl 2在LC及HCC组表达明显高于CH组 (P <0 .0 0 1、0 .0 1) ;HBcAg表达在HCC组较LC组显著增多 ,前者 6 1.2 9% ( 19/ 31)、后者 2 8.5 7% ( 4 / 14 ) ,P <0 .0 5。CH组GrB随着表达程度的增强 :( + ) 8例、( ) 3例、( ) 5例炎症组织学活动指数 (HAI)均值逐渐升高 :为 4 .88、5 .34、8.4 0。结论 :促坏死的GrB对慢性肝炎肝脏炎症活动有较明显相关关系。抑凋亡蛋白Bcl 2在肝硬化及肝癌表达较明显 ,在慢性肝病时坏死。
陈乃玲白玲邓涛张昶陈昊
关键词:慢性肝病凋亡相关蛋白原发性肝癌乙型肝炎
慢性肝病中凋亡蛋白Bcl-2、Bcl-X_L、Bcl-2α、Bax的调节作用被引量:8
2000年
目的 探讨凋亡蛋白Bcl 2家族中Bax及Bcl 2两个亚族各在慢性肝炎、肝硬化及肝癌发生、发展中对凋亡的调节作用。方法 15 6例慢性肝病患者中 ,慢性肝炎 72例 ,肝硬化 2 9例 ,肝癌 5 5例 ,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检测以上两亚族凋亡蛋白在其肝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慢性肝炎组Fas及Fas配体 (FasL)阳性表达率 (87 5 % ,94 4% )明显高于肝癌组 (5 4 5 % ,5 2 7% ) ,P <0 0 1,Fas(+ )、(+ + )及FasL(+ + )表达量也明显高于肝癌组 ;慢性肝病患者肝组织Bax亚族表达均明显高于Bcl 2亚族。结论 慢性肝病状态下 ,凋亡蛋白Bcl 2家族参与了肝组织细胞凋亡的调节。
陈乃玲邓涛陈佩兰李琳
关键词:肝炎BCL-2BCL-XLBAX
丙型肝炎病毒及乙型肝炎病毒联合基因免疫实验研究被引量:9
2002年
目的 为HCV/HBV重叠或混合感染的防治寻求新的高效联合基因免疫策略。方法 分别将与HCV核心区基因互补的cDNA和HBV核心区基因克隆于真核表达载体 (pRSC) ,构建pRSC HBV/HCV ,转染小鼠骨髓瘤细胞 (SP2 / 0 ) ,通过免疫荧光和Western印迹法检测蛋白的表达 ,免疫Balb/c小鼠 ,用酶联免疫法、乳酸脱氢酶释放法及荷瘤试验观察小鼠体液免疫应答及细胞免疫应答。结果 pRSC HBV/HCV转染的SP2 / 0细胞可见HBcAg及HCV核蛋白染色阳性荧光细胞 ,相对分子质量 14 0 0 0及 2 10 0 0处均可见蛋白条带 ,Western印迹分析可见特异性的蛋白条带。 10只免疫鼠中全部出现抗 HCV及抗 HBV抗体 ,而对照组 (n =10 )全阴性。免疫组小鼠脾细胞对转染pRSC HBV/HCV的SP2 / 0细胞的细胞毒活性明显高于对照组 ,荷瘤试验显示免疫组小鼠注射转染pRSC HBV/HCV的SP2 / 0细胞后肿瘤生长缓慢。结论 pRSC
邓涛范公忍陈天宝陈乃玲胡大荣王孟薇贾克明
关键词:HBVHCV转染联合基因RSC
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临床分析被引量:3
2006年
目的 了解乙型肝炎血清免疫学标志物(HBVM)阴性而有病毒复制者的产生原因。方法 65例肝活检患者中16例血清HBVM(包括HBsAg、抗HBs、HBeAg、抗HBe及抗HBc)2次以上检测全部阴性。6例血清ALT水平多次检测正常,结合病史诊断为HBV携带者;8例诊断为慢性乙型肝炎;2例为肝硬化。结果 6例HBV携带者中4例病毒负荷10^4~10^5 copies/ml,炎症及纤维化程度为G1、S1 8例慢性肝炎中4例血清病毒〉10^5~10^6 copies/ml,2例肝硬化者低于10^4 copies/ml。免疫组化肝组织所见有HBsAg或/和HBcAg表达。结论隐匿性HBV感染的发生可能有多种机制参与。
陈乃玲韦玉芳赵文海曾凡荣刘丽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病毒携带者乙型肝炎肝硬化
人工合成免疫刺激DNA联合HBsAg DNA疫苗在HBV转基因鼠的免疫应答研究被引量:6
2003年
目的 :探讨免疫刺激DNA序列联合基因免疫在HBV转基因鼠的免疫应答。方法 :用人工合成硫代修饰的免疫刺激DNA寡核苷酸 (CpGODN)与HBVS区基因真核表达载体 (V HBs)联合免疫HBsAg转基因鼠 ,通过ELISA观察小鼠血清HBsAg及抗 HBs抗体水平 ,并用免疫组化 (SP法 )及病理HE染色观察小鼠肝组织HBsAg表达量的改变及肝组织炎症活动度。结果 :V HBs联合CpGODN组 6只免疫鼠中有 2只血清抗 HBs抗体阳性 ,其平均效价为 (5 6 2 1± 15 16 )mU ml,血清HBsAg浓度在免疫后第 8周时有 2只转阴 ,而单用V HBs组及V 10 12对照组小鼠血清抗 HBs抗体均阴性、HBsAg含量无明显降低。V HBs +CpGODN组肝组织HBsAg的表达量低于V HBs组及对照组 ,并可见大量炎细胞浸润 ,炎症组织活动度积分明显高于V HBs组及对照组。结论 :CpGODN联合V HBs可增强其免疫应答及抗病毒效应。
邓涛范公忍胡学玲陈佩兰陈乃玲胡大荣贾克明
关键词:基因免疫免疫刺激DNA序列转基因鼠
慢性肝病肝细胞凋亡Fas、FasL、Bax、Bcl-2、Bcl-X_L、Bcl-2α等蛋白表达被引量:12
2003年
目的 探讨慢性肝病时肝细胞凋亡蛋白Fas、FasL、Bax、Bcl 2、Bcl XL、Bcl 2α等的表达与线粒体的改变。方法 慢性肝炎 72例、肝炎后肝硬化 2 9例 ,以上患者肝组织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促凋亡蛋白Fas、FasL、Bax和抑凋亡蛋白Bcl 2、Bcl XL、Bcl 2α等的表达 ,并对其中 15例肝组织着重观察了线粒体的超微结构。结果 促凋亡蛋白与抑凋亡蛋白相比 ,表达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P <0 .0 0 1) ,前者最高达 94.4%,明显高于后者的最高值 6 1.1%,两组Fas、FasL的表达程度以 ( +)、( ++)为主 ,未见差别 ;但慢性肝炎组Bax( +++)表达多达 16例 ( 2 2 .2 %)、肝硬化组未见 ( +++)表达者。提示慢性肝炎组有明显的细胞凋亡现象而肝硬化组的凋亡相对不活跃。凋亡肝细胞的线粒体普遍存在明显的改变 ,包括线粒体嵴的扩张 ,外膜破裂、基质外漏等。结论 慢性肝炎时肝细胞的凋亡激活途径很可能偏重以线粒体途径为主 ,但尚需进一步研究证实。
陈乃玲白玲邓涛张昶陈昊
关键词:慢性肝病肝细胞凋亡BAXBCL-2BCL-XL
甲状腺功能亢进状态下血钙磷水平的变化被引量:1
2004年
贾志凡梁晖郭刚洪燕敏张镜宇
关键词:血钙甲亢血磷
新细胞因子IL-24研究进展被引量:7
2003年
韩文玲
关键词:免疫细胞
携带免疫刺激DNA序列的载体及人工合成免疫刺激DNA对HBV核心区基因免疫的影响
2001年
邓涛李娟范公忍陈乃玲胡大荣贾克明王孟薇
关键词:免疫刺激HBVDNA核心区
丙肝病毒(HCV)及乙肝病毒(HBV)双表达载体的构建及表达被引量:4
2002年
目的 :为探索HCV/HBV高效联合基因免疫策略 ,构建具有 2套独立表达单元的HCV/HBV真核表达载体。方法 :分别将与HCV核心区基因互补的cDNA和HBV核心区基因克隆于具有 2套独立表达单元的真核表达载体pRSC的巨细胞病毒启动子和RSV启动子下游 ,称为pRSC HBV/HCV ,转染SP2 / 0细胞 ,通过免疫荧光和Western印迹法观测蛋白的表达 ,免疫Balb/c小鼠 ,用酶联免疫小鼠体液免疫应答。结果 :pRSC HBV/HCV转染SP2 / 0细胞可见HBcAg及HCV核蛋白染色阳性荧光细胞 ,SDS Page电泳显示在 14kD及 2 1kD处均可见蛋白条带 ,与HBcAg及HCV核蛋白的的理论预期值一致 ,Western印迹分析显示在 14kD及 2 1kD处可见特异性的蛋白条带。 5只免疫鼠中全部出现抗 HCV及抗 HBV抗体 ,而对照组全阴性。结论 :pRSC HBV/HCV可分别表达HBcAg及HCV核蛋白 ,免疫Balb/c小鼠后可诱导其体液免疫应答 ,为进一步开展HCV/HBV联合基因免疫奠定了实验基础。
邓涛范公忍陈天宝陈乃玲胡大荣李琳黄树林贾克明
关键词:丙肝病毒乙肝病毒体液免疫应答细胞免疫应答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