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070640)

作品数:13 被引量:120H指数:6
相关作者:黄培祐孟紫强杜正清李启剑袁勤芬更多>>
相关机构:新疆大学山西大学山西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山西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医药卫生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篇生物学
  • 5篇环境科学与工...
  • 5篇农业科学
  • 2篇医药卫生
  • 1篇建筑科学
  • 1篇水利工程
  • 1篇理学

主题

  • 5篇干旱
  • 5篇干旱区
  • 4篇瞬间外向钾电...
  • 4篇全细胞
  • 4篇全细胞膜片钳
  • 4篇全细胞膜片钳...
  • 4篇外向钾电流
  • 4篇膜片
  • 4篇膜片钳
  • 4篇膜片钳技术
  • 4篇钾电流
  • 3篇延迟整流
  • 3篇延迟整流钾电...
  • 3篇生境
  • 3篇生态
  • 3篇绿洲
  • 3篇海马
  • 3篇大鼠海马
  • 2篇植被
  • 2篇肉苁蓉

机构

  • 12篇新疆大学
  • 5篇山西大学
  • 1篇国防科学技术...
  • 1篇军事医学科学...
  • 1篇安徽科技学院
  • 1篇山西财经大学
  • 1篇山西师范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南...
  • 1篇北京蛋白质组...

作者

  • 9篇黄培祐
  • 5篇孟紫强
  • 3篇杜正清
  • 2篇李启剑
  • 2篇黄培佑
  • 2篇倪萍
  • 1篇朱云平
  • 1篇桑楠
  • 1篇贺福初
  • 1篇张毅
  • 1篇高瑞如
  • 1篇索菲娅
  • 1篇袁勤芬
  • 1篇王咏星
  • 1篇黄培
  • 1篇余玖银
  • 1篇计巧灵
  • 1篇谢红卫
  • 1篇孟东恒
  • 1篇徐泽海

传媒

  • 3篇生物物理学报
  • 2篇生态学报
  • 1篇水土保持研究
  • 1篇应用与环境生...
  • 1篇种子
  • 1篇城市环境与城...
  • 1篇药学学报
  • 1篇中国环境科学
  • 1篇中国沙漠
  • 1篇新疆环境保护
  • 1篇全国首届产业...

年份

  • 2篇2009
  • 1篇2008
  • 2篇2006
  • 2篇2005
  • 3篇2004
  • 6篇2003
  • 2篇2002
  • 1篇2001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提高胡杨种子萌发率初探被引量:21
2003年
胡杨 (populuseuphratica)是我国干旱区唯一能自然形成大面积森林的乔木树种 ,是耐旱耐盐碱的重要林木 ,对遏制沙漠扩展、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起到了重要作用。胡杨种子成熟后 ,在自然状态下经 30 d左右将丧失萌发能力。经密封低温储存后 ,种子寿命将延长 ,但随储存期的延长 ,种子的萌发率也很快降低。为了提高储存的胡杨种子的萌发率 ,为后续人工营造胡杨林提供方便 ,本项研究是基于单因素多水平探索之后进一步的工作。采用了赤霉素 (GA3)、硝酸镧 (L a(NO3) 3)、萘乙酸 (NAA)、氯化铜 (Cu Cl2 )单因子两水平多重复试验和四因子两水平互作效应的正交实验。结果表明 :赤霉素单因子处理胡杨种子 ,在两水平间差异显著 ,2 0 mg/L 赤霉素处理对胡杨种子的萌发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氯化铜溶液单因子处理胡杨种子 ,对提高萌发率效果显著 ,尤其以 10 mg/L的氯化铜处理 ,能提高种子萌发率大约 10 % ;赤霉素与硝酸镧两因子间的互作效应 ,在两水平间差异显著 ,以 10 mg/L赤霉素与 2 0 mg/L 硝酸镧的互作对胡杨种子萌发率的提高有显著促进作用 ;萘乙酸与氯化铜两因子间的互作效应 ,在两水平间差异极显著。尤其以 5 mg/L 的萘乙酸与 10 mg/L 的氯化铜互作时 ,对胡杨种子萌发率的提高有显著促进作用。
计巧灵黄培孟东恒王咏星
关键词:种子萌发率
我国西北干旱区生态环境建设几个理论与实践问题
生态环境建设被视为西部大开发切入点,这为西部生态环境建设的展开提供了机遇。我国西北干旱区由于所处地理位置及气候因素的严峻、使此区的生态环境建设更显迫切。此区由于干旱缺水,使以植树造林为主要内容的生态建设受到局限。水源的限...
黄培祐
关键词:生态环境建设干旱区生态系统植被恢复与重建绿洲边缘
文献传递
二氧化硫衍生物对大鼠背根神经元瞬间外向钾电流和延迟整流钾电流的影响被引量:2
2006年
运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研究二氧化硫衍生物对大鼠背根神经元瞬间外向钾电流(IA和ID)和延迟整流钾电流(IK)的影响。结果发现二氧化硫衍生物剂量依赖性地增大钾通道的电导,电压依赖性地增大钾电流的幅度,且这种增大作用部分可逆。二氧化硫非常显著地使延迟整流钾电流的激活过程向超极化方向移动,使瞬间外向钾电流的失活过程向去极化方向移动。10μmol/L二氧化硫衍生物作用前后,延迟整流钾电流的半数激活电压分别是(20.3±2.1)mV和(15.0±1.5)mV;IA和ID的半数失活电压分别朝去极化方向移动了6mV和7.4mV。这些结果表明二氧化硫改变了钾通道的特性,改变了神经元的兴奋性。
杜正清孟紫强
关键词:二氧化硫衍生物瞬间外向钾电流延迟整流钾电流全细胞膜片钳技术
干旱区生态恢复与生物多样性的相关研究
<正> 1 干旱荒漠生态系统及其生物多样性干旱荒漠生态系统,是存在于干旱气候区的生态系统,由于水、热等生态因子组合对生命活动过程存在不利影响,使单位面积的物种数量极为贫乏,种的个体数亦较为稀少。植被稀疏低矮,植被对地表的...
黄培佑
关键词:荒漠生态系统保护生物多样性
文献传递
干旱区的城市生境特征与绿洲化对策
干旱地区的城市生境,既与全球各地城市有其共性,又因其所处区位受到严酷的荒漠气候制约,对人类的生存造成严重胁迫,因而与湿洲区的城市环境有巨大差异。长期以来,此区的居民是藉赖绿洲生境而生息劳动。现代化城市目前亦被名为绿洲,但...
黄培佑倪萍
关键词:干旱区绿洲化
文献传递
中药肉苁蓉资源现状及其可持续利用问题
肉苁蓉为传统中药,近期又发现对老年病有特效,药物需求量攀升,价格数倍增长,追求经济利益而滥采药源导致药物产地收缩,生境恶化。根据药材生产的现状,人工种植已是必然趋势,一种形式为集约化的园林式生产,另一种为保护与扩展荒漠植...
黄培祐
关键词:肉苁蓉资源现状环境目标可持续发展
文献传递
二氧化硫吸入对大鼠脑组织细胞的氧化损伤作用被引量:26
2001年
研究了低浓度二氧化硫(SO2 ) 对大鼠中枢神经系统毒理作用的机理,以及SO2 (28mg/m3)吸入对大鼠脑组织细胞抗氧化酶活性和脂质过氧化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SO2吸入可引起超氧化物歧化酶(Cu、Zn-SOD)活性降低、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升高、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无明显改变以及脑组织脂质过氧化水平显著升高.这些结果意味着SO2通过产生活性氧自由基引起脂质及其他生物大分子的氧化损伤,可能是低浓度SO2毒理作用的机制之一.
孟紫强张波
关键词:抗氧化酶脂质过氧化脑组织细胞氧化损伤作用
外来植物加拿大一枝黄花(Solidago canadensis)入侵的结构基础被引量:14
2009年
采用野外观察、光镜、扫描电镜等手段,对入侵皖北的加拿大一枝黄花形态解剖结构进行了研究,并藉此理解该物种入侵适应的结构基础。结果表明:叶的上、下表皮的气孔数目均较少,具有厚的角质层和长的表皮毛,能起到保水和保护作用;叶片内有发达维管束和束鞘延伸,增加了叶片对光合产物的输导能力,以满足地下营养器官发育的需要。茎具有较强输导和支持能力的结构特征。主根过早停止发育,以适应地下逸生结构发育的需要。加拿大一枝黄花花期、花序结构和未能与本地昆虫建立固定访问关系使部分头状花序不育,成熟花粉粒外有胼胝质包被,有利于花粉传播,其花粉粒属于较为进化的类型;根状茎含较多菊糖,具备成为独立散布体的物质和结构基础。
王玉良高瑞如余玖银
关键词:加拿大一枝黄花入侵植物结构特征
干旱区开发引起柽柳植丛扩展现象的研究
柽柳植物以其适应干旱、盐碱等恶劣环境而广布于我国干旱地区,又以其强大的防风固沙能力在干旱区备受重视。红柳沙包现象是构成干旱区颇为特异的生物景观,亦是遏制流沙的重要见证。近数十年间,由于土地开发和樵伐等原因,柽柳植丛与干旱...
黄培祐
关键词:干旱区柽柳
文献传递
干旱区的城市生境特征与绿洲化对策被引量:4
2004年
干旱地区的城市亦被称为绿洲。从其发生与生境状况分析,注意到近期城市的扩展已脱离绿洲型的发展轨道,而与全球城市模式类同,亦具城市化的共有弊病。又因所处区位受到荒漠气候的强烈影响,较其它地带的城市,其生境更加恶劣。干旱区居民长期凭借绿洲生境而生息劳动,早期出现的城市亦脱胎于绿洲。目前仍沿用绿洲以称城市,但与绿洲的生境相比较已面目全非,实质是以现代设施在荒漠中建立的水泥荒漠。目前全球范围正展开以改善城市生境为目标的生态城市建设,位处干旱区的城市应从其所在区位出发,以绿洲化作为生态城市建设目标,切实改善居民生存环境质量。应仿照绿洲,在外围营造阻隔荒漠气候侵袭的防护林,在市区通过营造片林与行道树,形成类似条田林网格局,以一定植被规模重构绿洲化城市,形成绿洲生境以改善城市居民生存条件,回归干旱区居民世世代代依存的绿洲空间。
黄培祐倪萍
关键词:干旱区绿洲化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