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KJCX4)
- 作品数:7 被引量:69H指数:5
- 相关作者:冯松林毛振伟冯敏王昌燧冯向前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青年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理学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 核分析技术在古陶瓷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11
- 2005年
- 古陶瓷是用瓷土加工后烧制的, 它携带着的产地信息和反映古代不同时期加工工艺的年代特征, 是分析和研究古陶瓷的科学依据. 根据现代核分析技术的功能, 阐述了它在古陶瓷研究中可发挥的作用和应用前景.
- 冯松林徐清冯向前雷勇程琳汪燕青
- 关键词:古陶瓷核分析技术
- 陕西西岳庙古琉璃胎料来源的INAA研究及多元统计分析被引量:2
- 2005年
- 用仪器中子活化分析研究了陕西立地坡明代地层和陕西西岳庙宋、元、明、清早期、清晚期 4个地层出土的古琉璃胎中的主量和微量元素, 并对实验数据进行多元统计分析. 结果表明, 陕西西岳庙从宋到清早期古琉璃胎料很稳定, 其原料可能来自本地; 清晚期古琉璃胎料与宋到清早期的古琉璃之间存在明显的区别, 明代 3个样品和清晚期的古琉璃制造原料与立地坡出土的古琉璃其成分相近, 西岳庙清晚期的古琉璃可能来自陕西立地坡窑烧制.
- 程琳冯松林吕智荣
- 关键词:晚期微量元素仪器中子活化分析
- 历代洪州窑古瓷的元素组成特征的中子活化分析研究被引量:9
- 2005年
- 对江西洪州窑从东汉晚期至晚唐五代 8期 400个瓷胎样品进行了中子活化分析, 分析结果显示碱金属元素Na和Rb、碱土金属元素Ba及Fe等作为胎的助熔剂元素随年代的变化趋势相似,都呈现出两头高中间低的U字形变化规律, 其中Fe作为呈色元素, 其含量的高低与瓷胎颜色的深浅是一致的. 分析结果还揭示洪州窑的发展与衰落以及窑址的不断变迁可能都与制瓷原料的发现与消耗有关. 对分析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 可以将不同时期烧制的瓷胎样品大致分为 5组: (1)东汉晚期东吴时期; (2)两晋和南朝时期; (3)隋代; (4)初唐和盛唐时期; (5)晚唐五代时期.
- 冯向前冯松林张文江樊昌生权奎山
- 关键词:古瓷东汉窑址晚唐五代两晋历代
- 邢窑、定窑和巩窑白瓷显微结构的对比分析被引量:11
- 2004年
- 显微结构分析是古陶瓷结构和工艺研究的重要而有效的方法。本文利用体视显微镜和偏光显微镜,对比分析了邢窑、定窑和巩窑白瓷显微结构,并结合色度数据,探讨了我国北方三个代表性窑口所产白瓷之间的异同,得出了一些颇有价值的结论。
- 凌雪冯敏胡耀武刘洪淼冯松林毛振伟王昌燧
- 关键词:邢窑白瓷显微结构色度体视显微镜偏光显微镜
- 贾湖遗址绿松石产地初探被引量:20
- 2003年
- 为探索河南省贾湖遗址中绿松石的产地问题 ,通过对伴生岩石的岩相、物相分析以及对绿松石矿物的化学组成分析 ,对比研究了贾湖遗址与湖北、陕西、安徽等现代主要绿松石矿区的绿松石。结果表明 ,贾湖遗址的绿松石与上述现代绿松石矿存在较大差异。建议今后应重点研究河南省淅川县所产的绿松石。
- 冯敏毛振伟潘伟斌张仕定
- 关键词:绿松石贾湖遗址
- 基于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对一批中国南方和西南地区的古玻璃成分的研究被引量:5
- 2006年
- 采用多元统计方法对四川、重庆、贵州、广西、广东地区出土的100余个古玻璃样品的化学成分数据进行了分析处理。结果表明:中国南方和西南地区的古玻璃制品主要由具有中国特色的铅钡硅酸盐玻璃和钾硅酸盐玻璃组成,可细分为五大系统类别:K2O-CaO(~10wt%)-SiO2系统、K2O-SiO2系统、PbO-BaO-SiO2系统、PbO(~25wt%)-BaO-SiO2系统、CaO-PbO(~40wt%)-BaO—SiO2系统。用因子分析探讨了我国汉代南方和西南地区的玻璃本地生产情况,表明该地区在汉代已经拥有自主生产古玻璃的能力。实验结果和实验数据处理方法对研究古代丝绸之路上古玻璃的生产和技术交流提供了新途径。
- 伏修锋干福熹
- 关键词:古玻璃
- 贾湖遗址人骨的元素分析被引量:15
- 2005年
- 古代人类食谱分析是生物考古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在此方面尚缺乏较为系统的研究。本文利用微量元素分析方法,对河南舞阳贾湖遗址人骨进行了元素分析,根据骨中log(Sr Ca)、log(Ba Ca)的变化,揭示了贾湖先民生活方式从狩猎、采集至稻作农业和家畜驯养的发展过程。同时指出,样品249的log(Sr Ca)、log(Ba Ca)异常,当与其迁徙活动相关。
- 胡耀武James H.Burton王昌燧
- 关键词:贾湖遗址人骨微量元素分析稻作农业谱分析迁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