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801220)

作品数:11 被引量:35H指数:3
相关作者:方征宇黄晓琳李哲熊亮黄杰更多>>
相关机构:华中科技大学湖北省中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6篇磁刺激
  • 4篇细胞
  • 3篇蛋白
  • 3篇星形
  • 3篇星形胶质
  • 3篇星形胶质细胞
  • 3篇胶质
  • 3篇胶质细胞
  • 2篇诱发电位
  • 2篇迁移
  • 2篇重复经颅磁刺...
  • 2篇细胞迁移
  • 2篇脑梗
  • 2篇脑梗死
  • 2篇脑梗死大鼠
  • 2篇经颅磁刺激
  • 2篇脊髓
  • 2篇梗死
  • 2篇高频重复经颅...
  • 2篇S100A4

机构

  • 1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湖北省中医院

作者

  • 11篇方征宇
  • 9篇黄晓琳
  • 4篇李哲
  • 3篇熊亮
  • 2篇马玉娟
  • 2篇尤春景
  • 2篇黄杰
  • 1篇徐江
  • 1篇熊家平
  • 1篇岳翔
  • 1篇王熠钊
  • 1篇杨唐柱
  • 1篇徐琦
  • 1篇许涛
  • 1篇王秋

传媒

  • 4篇中国康复
  • 3篇中华物理医学...
  • 2篇中国康复医学...
  • 1篇山东医药
  • 1篇中国中医骨伤...

年份

  • 1篇2012
  • 2篇2011
  • 6篇2010
  • 2篇2009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光化学法诱导猫不完全脊髓损伤动物模型的建立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观察光化学法诱导猫脊髓损伤后的神经行为学、运动诱发电位及形态学改变,为研究脊髓损伤后神经再生与功能重建建立动物模型。方法将15只猫根据冷光源照射时间不同随机分为40min组、60min组和80min组。手术暴露脊髓后,用35mg/kg体重的玫瑰红静脉注射,联合应用强度为3000klx的冷光源照射T13脊髓节段。术后21d内连续观察动物神经行为学改变;于术后第21天检测动物的运动诱发电位,并与术前结果比较;取材观察动物脊髓组织形态学改变。结果3组动物在手术后21d内的神经行为学评分结果显示,损伤后动物下肢功能神经行为学评分降低,损伤程度与光照时间成正比。60min组和80min组动物损伤后运动诱发电位波形消失。3组动物的脊髓都有明显的缺血性坏死改变。结论光化学法可诱导猫脊髓内产生微血栓,从而使组织发生缺血性坏死。冷光源照射60min、80min的动物双下肢运动功能明显受损,与其病理学改变和电生理学改变相符,用这种方法制作不完全脊髓损伤模型稳定可靠。
王熠钊徐江许涛方征宇徐琦黄晓琳
关键词:光化学脊髓损伤
部分背根神经切断对脊髓内Mts1表达的影响及意义
2009年
目的:研究转移蛋白-Mts1在部分背根神经切断小鼠脊髓内的时空表达及意义。方法:复制成年小鼠单侧L4、L5背根神经切断模型,术后1周取脊髓制作14μm厚冰冻切片,采用组织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Mts1在正常以及部分背根神经切断小鼠脊髓内的时空表达情况。结果:正常小鼠脊髓内,Mts1免疫阳性反应细胞主要分布在Lissauer束(后外侧束)。部分背根神经切断1周后,小鼠脊髓手术侧背索内星形胶质细胞表达Mts1明显增加,同时损伤侧GFAP免疫反应也增强。结论:Mts1很可能在神经损伤修复中起重要作用。
方征宇熊亮熊家平黄晓琳
关键词:钙结合蛋白免疫组织化学
不同剂量U0126抑制低频磁刺激引起星形胶质细胞迁移的实验研究
2010年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U0126对低频磁刺激促进星形胶质细胞迁移作用的影响,以选择合适的阻滞剂量。方法:24只SD大鼠按U0126剂量被随机分为对照组(0mg/kgU0126,n=6)、低剂量组(0.1mg/kgU0126,n=6)、中剂量组(0.2mg/kgU0126,n=6)、高剂量组(0.4mg/kgU0126,n=6),四组的刺激参数都为频率1Hz,强度1.52T,刺激量为30脉冲;均采用溴已锭注射入脊髓左侧背索复制局灶性的脊髓损伤模型。刺激后第14天,大鼠被处死,采用图像分析系统观察GFAP、MAP-2和ERK1/2的表达及脊髓损伤空洞体积的变化。结果:随着U0126剂量的增加,在第14天时空洞的体积逐渐增大,GFAP、ERK1/2的阳性表达逐渐减弱,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U0126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作用则无明显差异(P>0.05);病灶区域MAP-2均呈阴性表达。结论:不同剂量的U0126可翻转磁刺激引起的星形胶质细胞的迁移,0.2mg/kg是较合适的剂量。
李哲方征宇黄晓琳
关键词:低频磁刺激星形胶质细胞迁移
ERK1/2阻滞剂U0126抑制高频磁刺激引起的星形胶质细胞迁移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目的:研究不同剂量U0126对高频磁刺激促进星形胶质细胞迁移作用的影响,为选择合适的阻滞剂量提供依据。方法:24只SD大鼠制作为脊髓损伤模型,按U0126浓度随机分为对照组(0mg/kg)、低剂量组(0.1mg/kg)、中剂量组(0.2mg/kg)及高剂量组(0.4mg/kg)各6只,U0126注射24h后4组均每日给予磁刺激,频率10Hz、强度1.52T,刺激量30脉冲,于第14天,大鼠处死,采用图像分析系统观察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微管相关蛋白-2(MAP-2)和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ERK1/2)的表达及脊髓损伤空洞体积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低、中及高剂量组脊髓损伤空洞体积随着U0126剂量的增加逐渐增大,GFAP、ERK1/2的阳性表达逐渐减弱(均P<0.05),高剂量组与低剂量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中剂量组差异不明显。4组病灶区域MAP-2均呈阴性表达。结论:不同剂量的U0126可抑制磁刺激引起的星形胶质细胞的迁移。0.2mg/kg既可以完全抑制EPK信号通路,又可以减少U0126的用量,因此是一个较合适的剂量。
李哲方征宇黄晓琳
关键词:磁刺激星形胶质细胞
S100A4蛋白对N2a细胞突起生长及骨架蛋白Tubulin聚合的影响
2012年
目的:观察S100A4蛋白对N2a细胞突起生长及细胞内骨架蛋白tubulin聚合的影响。方法:在N2a细胞培养基中加入S100A4蛋白(A组)或DMSO(B组),使其终浓度为5μmol/L,观察0、12、24及36h时间点N2a细胞突起的生长情况,测量突起长度,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N2a细胞内骨架蛋白tubulin的聚合情况。结果:2组孵育12h时,N2aA组细胞胞体均增大,部分细胞长出短小突起差异无统计意义;24h时,A组的大部分N2a细胞生长出2~5个突起,平均突起长度较B组更长(P<0.05);36h时A组部分N2a细胞突起交织成网络,且较B组发达(P<0.05)。免疫印迹检测显示,A组N2a细胞12、24及36h,细胞浆内未聚合的tubulin含量较0h时减少(P<0.05),而B组N2a细胞内未聚合tubulin含量无明显改变。结论:S100A4蛋白能增加胞浆内骨架蛋白tubulin的聚合,促进N2a细胞突起的生长。
方征宇熊亮黄晓琳
关键词:S100A4N2A细胞TUBULIN
川芎嗪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神经功能及神经电生理的影响被引量:8
2010年
目的观察腹腔注射川芎嗪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神经功能及神经电生理的影响。方法将20只大鼠随机分为A、B组,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后,分别腹腔注射生理盐水及川芎嗪80 mg/kg,2次/d,连用7 d。采用双盲法行大鼠神经功能评分,采用TTC染色法测量大鼠脑梗死灶体积,并行运动诱发电位检测。结果A组神经功能评分为(3.31±0.23)分,脑梗死灶体积为(45.63±12.75)mm3,运动阈值为52.67%±8.75%,B组分别为(2.30±0.15)分、(26.59±7.64)mm3、34.29%±5.18%,P均<0.05。损伤后的运动阈值与脑梗死灶体积呈正相关(r=0.68,P<0.05)。结论川芎嗪可减小缺血—再灌注损伤脑组织梗死灶体积,提高皮质兴奋性。
方征宇熊亮黄杰杨唐柱马玉娟尤春景
关键词:川芎嗪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诱发电位
侧脑室注射S100A4蛋白对局灶性脑梗死大鼠神经功能及脑内S100B表达的影响
2011年
目的:观察经侧脑室注射S100A4蛋白对脑梗死大鼠神经功能以及脑内S100B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36只健康成年SD大鼠线栓法成功复制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MCAO),随机分为A、B组各18只,术后第1天A组侧脑室行人工脑脊液注射;B组行S100A4蛋白注射。在MACO术后第1、7及14d时各组各取6只行神经行为学评分,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脑内S100B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B组大鼠在术后第7,14天时神经行为学评分与术后第1天比较有明显下降(1.96±0.49、1.75±0.40与2.94±0.72,P<0.05),并低于相同时间点A组大鼠。S100B阳性细胞数在术后第7天2组脑内达到峰值,以后开始减少,2组间比较,B组少于A组(P<0.05)。结论:侧脑室注射S100A4蛋白可一定程度改善脑梗死大鼠神经行为学功能缺损,减少S100B蛋白在脑内的表达。
方征宇黄晓琳
关键词:S100A4脑梗死S100B
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对大鼠神经元及血脑屏障超微结构的影响
2010年
目的:研究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大鼠神经元及血脑屏障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健康成年SD大鼠14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rTMS组各7只,rTMS组以20 Hz、80%最大输出强度行rTMS,鼠脑中线旁左眼后眦与左耳前缘连线的中点接受最强磁刺激,每天1次,15 min。连续2周后取脑,制作超薄切片,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神经元及血脑屏障的超微结构。结果:在刺激过程中,rTMS组未出现肢体强直、阵挛等异常活动。扫描电子显微镜下发现,rTMS组与对照组比较,神经元,核内染色质聚集边集,粗面内质网附着的核糖体数量和线粒体减少,部分线粒体水肿;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基膜及周细胞出现明显水肿,部分神经元及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失去正常形态和结构。结论:长期高频rTMS可一定程度破坏大鼠神经元细胞器及血脑屏障。提示在将高频rTMS应用于大脑时应谨慎。
方征宇岳翔黄晓琳
关键词:磁刺激神经元血脑屏障
磁刺激促进神经再生作用的研究现状
2009年
磁刺激是利用时变电流流入线圈,产生时变磁场,在组织内出现感应电流,使某些组织产生兴奋的无创性诊断和治疗技术。随着生物医学工程学的快速发展,磁刺激作为一种可施加于人体的外来物理因子,对其热及非热生物效应的研究已成为国内外生物工程学界的研究热点。
李哲方征宇黄晓琳
关键词:磁刺激生物医学工程学感应电流无创性诊断生物工程学
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对脑梗死大鼠运动诱发电位皮质潜伏时和中枢运动传导时间的影响被引量:21
2011年
目的:观察不同刺激强度的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脑梗死大鼠运动诱发电位(MEP)的影响。方法:43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假刺激组、rTMS组(按不同刺激强度分80%MT亚组、100%MT亚组、120%MT亚组)。测定运动阈值(MT)后制备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模型成功24h后给予20Hz,刺激时间2s,间隔时间28s,总脉冲数为1200的rTMS刺激,连续刺激14d。观察术前、术后1d、治疗7d和治疗14d时双侧中枢传导时间(CMCT)和皮质潜伏时(CL)的变化。结果:①术前各组左右侧CMCT、CL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②术后1d左侧CMCT、CL较术前和右侧缩短(P<0.01)。③治疗7d时,双侧CMCT、CL各组之间以及各组双侧CMCT、CL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④治疗14d时,100%MT亚组左侧CMCT、CL较正常组和治疗7d时均缩短(P<0.05),双侧CMCT、CL均较术前缩短(左侧P<0.01,右侧P<0.05);80%MT亚组右侧CMCT、CL较术后1d缩短(P<0.05)。结论:本实验结果提示20HzrTMS有助于促进脑梗死大鼠双侧CMCT和CL缩短使双侧大脑达到某种平衡或者代偿,80%MT和100%MT两种强度的rTMS作用可能较大。
马玉娟黄杰方征宇王秋尤春景
关键词:脑梗死经颅磁刺激运动诱发电位中枢传导时间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