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2004BA720A09-02)

作品数:11 被引量:79H指数:6
相关作者:李凡张文莉张凤民付英梅倪朝辉更多>>
相关机构:吉林大学哈尔滨医科大学北华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黑龙江省教育厅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9篇耐药
  • 5篇内酰胺酶
  • 5篇儿科
  • 5篇超广谱
  • 4篇耐药性
  • 4篇抗生素
  • 4篇超广谱Β-内...
  • 3篇细菌
  • 3篇克雷伯菌
  • 3篇肺炎克雷伯
  • 3篇肺炎克雷伯菌
  • 2篇糖苷类
  • 2篇苷类
  • 2篇细菌耐药
  • 2篇呼吸道感染
  • 2篇基因
  • 2篇基因型研究
  • 2篇氨基糖
  • 2篇氨基糖苷
  • 2篇氨基糖苷类

机构

  • 7篇吉林大学
  • 4篇哈尔滨医科大...
  • 3篇北华大学
  • 1篇哈尔滨医科大...
  • 1篇吉林市儿童医...

作者

  • 7篇李凡
  • 4篇付英梅
  • 4篇张凤民
  • 4篇张文莉
  • 3篇倪朝辉
  • 2篇陈小贝
  • 2篇李明成
  • 2篇郭丽双
  • 2篇徐艳
  • 1篇刘爱平
  • 1篇郑文旭
  • 1篇陈曦
  • 1篇马佳毓
  • 1篇崔洪波
  • 1篇王立霞
  • 1篇黄红兰
  • 1篇张和光
  • 1篇赵月辉
  • 1篇王国庆
  • 1篇李素环

传媒

  • 4篇中国公共卫生
  • 2篇中国微生态学...
  • 1篇中华医院感染...
  • 1篇中国抗生素杂...
  • 1篇中国妇幼保健
  • 1篇哈尔滨医科大...
  • 1篇国际遗传学杂...

年份

  • 1篇2013
  • 3篇2008
  • 4篇2007
  • 3篇2006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儿科抗生素使用现状及细菌耐药性监测被引量:31
2007年
目的探讨吉林地区儿科抗生素使用现状,监测细菌耐药性变化趋势,为儿科抗生素的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指导。方法对2003年4月~2005年10月期间吉林市三级甲等医院儿科感染性疾病住院病例进行回顾性调查。采集患儿上呼吸道感染性标本,常规方法分离培养细菌和K-B法进行抗菌药物敏感性监测。结果662例感染病例均使用抗生素治疗,使用率为100%。病例中有12例(1.5%)根据药敏试验选用抗生素的记录。各种抗生素使用频次依次为头孢他定(55%),罗红霉素(23%)和青霉素(22%)。242份上呼吸道感染标本共分离出366株细菌。革兰阳性球菌196株(53.6%),以表皮葡萄球菌62株(31.6%)和金黄色葡萄球菌53株(27.0%)为主。革兰阴性杆菌170株(46.4%),以肺炎克雷伯菌68株(40.0%)和大肠埃希菌49株(28.8%)为主。革兰阳性球菌对氨苄青霉素耐药率为86%,对其他抗生素的耐药率均超过18.5%。革兰阴性杆菌对氨苄西林耐药率高达79%,对其他抗生素的耐药率均超过26%。结论吉林地区儿童感染性疾病使用抗生素以青霉素、头孢类、大环内酯类为主,抗生素应用品种较单一,存在不合理使用抗生素现象。呼吸道分离出的革兰阳性球菌和革兰阴性杆菌对所使用抗生素有较高的耐药率。
李明成王立霞李素环李凡
关键词:儿科抗生素细菌耐药
肺炎克雷伯菌gyrA基因与parC基因的突变研究被引量:9
2008年
目的探讨肺炎克雷伯菌对环丙沙星和左氧氟沙星的药物敏感性,及对喹诺酮敏感和耐药菌株中gyrA与parC基因的突变情况。方法收集肺炎克雷伯菌临床分离株231株,采用K-B纸片法测定肺炎克雷伯菌对环丙沙星和左氧氟沙星的敏感性,随机选取对环丙沙星和左氧氟沙星均耐药菌株4株和均敏感的菌株3株,分别PCR扩增gyrA基因和parC基因的耐药决定区,扩增片段长度分别为625、319bp,PCR扩增产物经纯化后测序并做序列分析。结果肺炎克雷伯菌对环丙沙星和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分别为51.1%(118/231)和45.9%(106/231);gyrA和parC基因经序列分析显示,耐药株均有gyrA基因的突变,其中1株出现第83、87和27位氨基酸的改变,2株出现第83位氨基酸的改变,1株出现第47位点的改变;环丙沙星敏感株中未出现gyrA基因的突变。4株耐药株均有parC基因的突变,引起相应氨基酸Ser80→Arg的改变,2株环丙沙星敏感株也发生了同样的改变。结论哈尔滨地区肺炎克雷伯菌对环丙沙星和左氧氟沙星的耐药性显著,在喹诺酮耐药株中有gyrA和parC基因的同时突变,在敏感株中也发现了parC基因的突变。
徐艳付英梅张文莉郭丽双刘爱平张凤民
关键词:肺炎克雷伯菌喹诺酮GYRA基因PARC基因
多药耐药铜绿假单胞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检测及同源性分析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对多药耐药铜绿假单胞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进行分子流行病学分析,以明确其分子特征,更有效地控制感染。方法通过药敏试验和三相水解试验分析细菌的耐药表型及产ESBLs表型,通过PCR扩增和克隆测序方法确定其产ESBLs的基因型,应用重复一致序列PCR(rep-PCR)方法分析菌株间的同源性。结果分离的85株铜绿假单胞菌对第三、四代头孢菌素、氨曲南以及氨基糖苷类和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60.0%,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达到23.6%,而且有17株为全耐药菌株;对17株全耐药菌株进行三相水解试验分析,有14株显示产ESBLs表型;β-内酰胺酶基因PCR扩增结果显示,85株铜绿假单胞菌中TEM阳性率最高为77.6%,其次为PER-1阳性率为48.2%,SHV阳性率为5.9%;经rep-PCR进行菌株同源性分析显示多数产PER-1型ESBLs铜绿假单胞菌来源于同一克隆株。结论海南地区铜绿假单胞菌多药耐药状况严重,产ES-BLs是其对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耐药的重要原因;首次在海南地区检出产PER-1型ESBLs的铜绿假单胞菌,且该院存在产PER-1型ESBLs铜绿假单胞菌同一克隆株引起的医院感染的暴发流行。
倪朝辉黄红兰李凡
关键词:铜绿假单胞菌多药耐药超广谱Β-内酰胺酶
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肺炎克雷伯菌CTX-M基因型和耐药性分析被引量:7
2006年
目的研究哈尔滨市肺炎克雷伯菌中CTX-M型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流行组别和细菌耐药性特征。方法收集哈尔滨市4所医院非重复的74株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采用CTX-M1、2、8、9组特异性PCR引物检测菌株质粒上相应4组CTX-M基因的存在情况,并用K-B纸片扩散法测定菌株对临床相关的广谱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的耐药性。结果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中25.7%的菌株CTX-M1组PCR扩增阳性,39.2%为CTX-M9组阳性,未检测到CTX-M2组和CTX-M8组的存在。CTX-M阳性株对头孢噻肟、头孢曲松和头孢他啶的耐药率与CTX-M阴性株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本地区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中CTX-M型ESBLs以CTX-M1组和CTX-M9组为主,有同时携带两组CTX-M基因菌株的检出;本地区CTX-M型ESBLs在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对头孢噻肟、头孢曲松和头孢他啶的耐药特征中不起主要作用。
付英梅张文莉许建丰陈小贝崔洪波张凤民
关键词:肺炎克雷伯菌耐药性
吉林地区儿科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耐药性检测被引量:2
2006年
目的:了解吉林市儿童医院小儿呼吸道感染的病原学特点及其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为儿科抗生素的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指导。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05年5月~2006年4月收治的208例小儿呼吸道感染患儿的病原学诊断及药敏结果等临床资料。结果:208份感染标本共分离出感染菌株193株,以大肠埃希菌38株(19.7%)和肺炎克雷伯菌32株(16.6%)为主。对所有的革兰阴性杆菌,抗菌活性最高的是亚胺培南(94.3%),其次是左氧沙星(83.8%)、环丙沙星(76.2%);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的敏感性为99%,庆大霉素、头孢曲松、头孢唑啉、头孢噻肟和头孢他啶的敏感性分别为60%、58.2%、55.6%、52.7%和51.6%:对铜绿假单胞菌的活性最高是亚胺培南(87%)、左氧沙星(85%);葡萄球菌对青霉素的耐药率达100%,对红霉素的耐药率在70%以上;耐苯唑西林凝固阴性葡萄球菌(56%),高于金黄色葡萄球菌(42%);未发现耐万古霉素的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对青霉素、氨苄西林普遍敏感达100%,未发现耐万古霉素的链球菌。结论:肠杆菌科细菌、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是吉林市儿童医院小儿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亚胺培南、左氧沙星和万古霉素,分别对肠杆科细菌、铜绿假单胞菌和葡萄球菌保持很高的敏感性,氨苄西林、青霉素对肺炎链球菌保持很高的敏感性.
陈曦李凡
关键词:呼吸道病原菌耐药性儿童
细菌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耐药机制被引量:8
2008年
徐艳郭丽双付英梅张文莉张凤民
关键词:氨基糖苷耐药细菌
长春市儿科感染性疾病抗生素使用现状分析被引量:9
2007年
目的了解长春市儿科感染性疾病抗生素的使用情况,为指导抗生素合理使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随机抽取2003~2006年长春市1所三级甲等医院儿科因感染性疾病住院病例700例,调查抗生素联合使用情况、药品种类、使用频率、平均用药天数,分析抗生素使用与药敏试验和白细胞(WBC)计数的关系。结果2003~2006年,长春市儿科感染性疾病抗生素的使用率分别为95%,100%,99%,100%;各年使用频率最高的抗生素分别为头孢呋辛(37%)、头孢呋辛(32%)、头孢硫咪(25%)、头孢硫咪(33%);平均用药天数最多的抗生素分别为头孢呋辛(4.5d)、头孢呋辛(4.5d)、头孢噻肟/舒巴坦(4.7d)、头孢噻肟/舒巴坦(6.7d);药敏试验率分别为8.4%,12%,12.7%,11%;WBC计数在正常范围内(4×109/L^10×109/L)的抗生素使用率分别为54.2%,63%,67.7%,71%。结论长春市儿科感染性疾病抗生素用药单一,缺乏科学依据,抗生素使用需进一步规范。
王国庆李凡
关键词:儿科抗生素感染性疾病
沈阳地区儿科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革兰阴性菌的耐药性与基因型研究被引量:3
2006年
目的研究沈阳地区儿科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x tended-spectrum-βlactam ases,ESBL s)革兰阴性菌的耐药性及ESBL s基因型分布,初步探讨其多重耐药性传播的分子机制。方法KB法药敏试验,按照CLS I/NCCLS 2005年标准筛选确认ESBL s表型,PCR法进行ESBL s基因型别分析,扩增I类整合子全可变区,分析产ESBL s菌株中整合子的存在情况。结果在分离出的180株革兰阴性菌中,有62株经表型确证试验证实为产ESBL s菌株,检出率34.4%。产ESBL s菌株对各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明显高于非产ESBL s菌株。基因分型结果表明,blaTEM基因阳性48株(77.4%),blaSHV阳性32株(51.6%),blaCTX-M 9组阳性31株(50%),blaCTX-M 3组阳性12株(19.4%)。62株ESBL s菌株中26株整合子全可变区PCR扩增阳性,阳性率41.9%。结论沈阳地区儿科革兰阴性菌中ESBL s菌株检出率较高,多数菌株同时携带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型别的β-内酰胺酶,且为多重耐药菌株,整合子机制参与其多重耐药性的形成与传播。
倪朝辉李凡
关键词:革兰阴性菌超广谱Β-内酰胺酶耐药整合子儿科
产生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肺炎克雷伯菌的药物敏感性及其基因型研究
2007年
目的研究产生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肺炎克雷伯菌基因型及其药敏特征。方法对2003年12月~2004年12月哈尔滨地区临床分离的74株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测定菌株对常用β-内酰胺类和非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并采用SHV型和TEM型特异性引物检测ESBLs的基因型。结果产ESBLs细菌对头孢吡肟、氨曲南、阿米卡星和环丙沙星的敏感率依次为71.6%、20.3%、54.1%、31.1%,对头孢哌酮/舒巴坦的敏感率为54.1%,69株(93.2%)对亚胺培南敏感。74株产ESBLs细菌中携带blaSHV和6kTEM基因的阳性例数分别是45例(60.8%)和23例(31.1%)。结论哈尔滨地区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对常用β-内酰胺类和非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的敏感性降低,临床上需慎用酶抑制剂复合物及第4代头孢菌素,亚胺培南仍是治疗产ESBLs菌感染的首选药物。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blaSHV的流行频率高于blaTEM.
付英梅张凤民张和光张文莉陈小贝赵月辉马佳毓
关键词:肺炎克雷伯菌超广谱Β-内酰胺酶多重耐药
儿科呼吸道致病菌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耐药性
2007年
目的探讨儿科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耐药机制,监测儿科细菌耐药性变化趋势。方法采集2005年4月-2006年5月儿科上呼吸道感染性标本,常规方法分离培养细菌,琼脂纸片(K-B)法进行抗菌药物敏感性监测,PCR检测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PCR产物克隆测序。结果242份上呼吸道感染标本共分离出革兰阴性杆菌172株(46.9%),对链霉素耐药率超过50%以上;对庆大霉素、卡那霉素、阿米卡星和奈替米星耐药率均超过35%,对衣替米星和地贝卡米星耐药率低于15%。对链霉素耐药细菌携带ANT(3″)基因,对庆大霉素耐药携带AAC(3′)基因。结论吉林地区儿科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分离出的革兰阴性杆菌对链霉素耐药率最高,对衣替米星和地贝卡米星耐药率最低,携带单一类型的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
李明成李凡
关键词:儿科抗生素细菌耐药呼吸道感染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