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12ZX08013015-004)

作品数:4 被引量:5H指数:2
相关作者:张海鹏周桃华文俊冯蔓周乾更多>>
相关机构:安徽农业大学安徽荃银高科种业股份有限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农业科学

主题

  • 4篇棉花
  • 2篇生理特性
  • 2篇
  • 1篇性状
  • 1篇叶片
  • 1篇生理特性研究
  • 1篇生态区
  • 1篇生育
  • 1篇农艺
  • 1篇农艺性
  • 1篇农艺性状
  • 1篇种植密度
  • 1篇纤维品质
  • 1篇棉花生育
  • 1篇棉花新品种
  • 1篇棉花叶
  • 1篇棉花叶片
  • 1篇控失肥
  • 1篇花生
  • 1篇花叶

机构

  • 4篇安徽农业大学
  • 2篇安徽荃银高科...

作者

  • 3篇张海鹏
  • 3篇周桃华
  • 2篇冯蔓
  • 2篇王林
  • 2篇文俊
  • 2篇周乾

传媒

  • 4篇安徽农学通报

年份

  • 2篇2017
  • 2篇2013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国审棉荃银2号生理特性研究
2017年
安徽荃银高科种业股份有限公司与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选育的棉花新品种"荃银2号"是转双价抗虫基因杂交棉。该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荃银2号具有较强的光合生理特性,干物质积累多,丰产、稳产性好,抗性强,皮棉产量较对照皖杂5号增产38.5%。
周乾王林周桃华
关键词:棉花光合速率干物质重
棉花新品种荃银7号在不同生态区的种植表现被引量:1
2017年
该文以棉花新品种荃银7号为材料,通过田间试验,鉴定荃银7号在安徽省各棉区的适应性,为安徽省棉花新品种审定和推广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荃银7号在沿江地区生育期比江淮地区短约2d;开花吐絮早,单株果枝数与江淮棉区相比略少,皮棉产量平均增产比江淮棉区略低。与对照组皖杂5号相比,其生育期在118至120d,属中熟陆地棉品种。单株果枝数和单株成铃数略少,但由于单铃重、子指、衣指、衣分比对照高,产量仍然增加显著。荃银7号在沿江棉区优于江淮棉区,农艺性状较好,产量显著增加。由于受到高温干旱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平均霜前花率为93.39%。皮棉产量比对照增产达到5%以上,差异达极显著水平。荃银7号比对照组抗枯萎耐黄萎,纤维品质较好,有利于丰产稳产。
周乾王林张海鹏
关键词:棉花农艺性状丰产性纤维品质
控失肥对棉花叶片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被引量:2
2013年
以常规施肥为对照,设计控失肥基施,后期追施2次速效肥料和后期追施1次速效肥料2种处理,研究等氮条件下不同控失肥处理对棉花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2种控失肥处理均能保持生育后期有较高的叶面积,并能显著提高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从而提高群体的光合能力。与对照相比,单株结铃数分别增加了5.32个和3.03个,皮棉产量分别提高12.02%、8.20%,均达极显著差异。而2个控失肥处理之间,后期追施2次速效肥料比后期追施1次速效肥料皮棉增产3.54%,差异显著。
冯蔓文俊张海鹏周桃华
关键词:棉花控失肥光合特性
不同种植密度对棉花生育生理特性的影响被引量:2
2013年
以荃银2号为研究材料,设置5个密度水平,研究密度对转双价(Bt+CPTi)抗虫基因杂交棉群体干物质量、LAI、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等主要群体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干物质量以5.4万株/hm2最大,达164.53g/株。处理M4(5.4万株/hm2)、M5(6.1万株/hm2)最大LAI出现时间比M1(3.3万株/hm2)、M2(4.0万株/hm2)提前15d左右。各处理叶绿素含量在盛花期最高,处理间无显著差异。密度对棉株光合速率影响较大,生育期内各处理间光合速率均表现为差异显著,M1(3.3万株/hm2)处理与M5(6.1万株/hm2)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在3.3万~5.4万株/hm2水平范围内,单位面积内群体质量随密度的增加呈增长趋势。密度为5.4万株/hm2时皮棉产量最高,为2 071.53kg/hm2。
文俊冯蔓张海鹏周桃华
关键词:棉花生理特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