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3332013105)
- 作品数:5 被引量:38H指数:4
- 相关作者:陆敏杰赵世华张岩尹刚武柏林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北京协和医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肥厚型心肌病伴限制性表型患者的临床及MRI特征被引量:4
- 2015年
- 目的探讨肥厚型心肌病(HcM)伴限制性表型的临床和MRI特征。方法回顾性搜集19例伴显著限制性特征的HCM患者(HcM伴限制性表型组)及年龄、性别、病程相匹配的19例典型非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典型HCM组),行黑血序列及亮血电影序列的四腔心、两腔心和短轴扫描,注射对比剂后10~15min行延迟强化扫描。回顾性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特征、室壁厚度及延迟强化节段数、MR功能参数的差异,计量资料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HCM伴限制性表型组中出现持续房颤和心包积液的例数均为11例,典型HCM组分别为0、1例,HCM伴限制性表型组发生率显著高于典型HCM组(P值均〈0.01)。其心功能分级明显低于典型HCM组(P〈0.01)。HCM伴限制性表型组左、右心房前后径分别为(55.8±5.3)和(61.3±11.0)mm,均明显大于对照组[左、右心房前后径分别为(37.0±7.8)和(39.3±5.3)mm],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8.82和25.55,P值均〈0.01)。HCM伴限制性表型组患者表现出明显的右心室长轴短缩,类似限制型心肌病改变。其延迟强化的范围为(7.7±3.0)个节段,明显多于典型HCM组的(5.1±2.8)个节段,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2.80,P〈0.01)。心功能参数提示HCM伴限制性表型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心脏指数和左心射血分数均明显小于典型HCM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HCM伴限制性表型是HCM的一种亚型,临床症状重,MRI在该病的诊断及全面评价上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 武柏林陆敏杰赵世华凌坚张岩尹刚杨新令郭午玲王好玲王浩
- 关键词:心肌病肥厚型磁共振成像
- 磁共振对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室间隔心肌消融术疗效的预测价值被引量:8
- 2014年
- 目的 探讨磁共振对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室间隔心肌消融术疗效的预测价值.方法 从2010年3月至2012年9月,连续入选阜外心血管病医院的经皮穿刺腔内间隔心肌消融术(PTSMA)患者3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在术前均行心脏磁共振检查.术后半年检查超声心动图,左心室流出道压差(LVOTG)< 30 mmHg(1 mmHg=0.133 kPa)为治疗有效.分析磁共振参数与PTSMA疗效之间的关系,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磁共振参数的预测效能.结果 PTSMA的治疗有效率为65.8% (25/38).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磁共振测量的左心室前壁基底段厚度(r =0.505,P=0.001)、前间隔基底段厚度(r=0.500,P=0.001)以及两者之和(r=0.656,P<0.001)与LVOTG呈正相关.ROC曲线显示,左心室前壁基底段厚度、前间隔基底段厚度以及两者之和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06、0.675和0.834;左心室前壁基底段和前间隔基底段厚度之和为49.6 mm时,预测PTSMA治疗有效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4.6%和84.0%.结论 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患者LVOTG与前壁基底段、前间隔基底段室壁厚度有关,两者之和可以更好地预测PTSMA的疗效.
- 杜惠陆敏杰尹刚殷小荣江勇王剑鹏陈秀玉宋雷黄静涵张岩赵世华
-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导管消融术
- 单纯T波倒置心室壁厚度未达心尖肥厚型心肌病标准患者的心脏MRI特征被引量:14
- 2016年
- 目的:探讨单纯T波倒置且室壁厚度未达心尖肥厚型心肌病标准患者的心脏MRI特征。方法回顾性搜集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31例单纯T波倒置但室壁厚度未达心尖肥厚型心肌病标准的患者(患者组)和32名正常志愿者(对照组),按美国心脏学会17节段法测量左心室各节段厚度及心尖角。描述两组受试者左心室壁自基底部至心尖部厚度的变化规律,以及室间隔与游离壁厚度的差别,测量心尖部最大厚度与第4段的比值。心尖部与左心室中部、基底部厚度的差别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组受试者室壁厚度、心尖角及射血分数等心脏MRI功能参数的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结果对照组左心室壁厚度自基底部至心尖部呈现逐渐变薄的趋势,基底部、中部、心尖部心肌厚度分别为(7.51±0.87)、(6.27±1.11)、(3.57±0.52)mm,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171.78,P〈0.01);心尖部最厚节段与第4段的比值为0.63±0.20。单纯T波倒置患者组失去左心室壁自基底部至心尖部逐渐变薄的趋势,基底部、中部、心尖部心肌厚度分别为(7.70±0.92)、(6.55±0.94)、(7.35±1.14)mm,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6.81,P〈0.01);最厚心尖段与第4段的比值为1.14±0.24。患者组心尖部心肌厚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1.81,P〈0.01)。患者组心尖角(85.21°±12.09°)较对照组(114.99°±10.88°)明显变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0.27,P〈0.01)。结论单纯T波倒置患者左心室壁厚度虽未达肥厚型心肌病诊断标准,但左心室形态较正常人已发生明显改变,应该考虑早期或隐匿期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可能。
- 武柏林陆敏杰张岩尹刚殷小荣赵世华
-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
- 延迟增强磁共振显像对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心功能改善的预测价值被引量:7
- 2014年
- 目的:探讨延迟增强磁共振显像(DE—MRI)对冠心病心功能不全患者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后心功能改善的预测价值。方法:2009-11至2011-11,35例合并心功能小全的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在CABG术前行DE—MRI检查,CABG术后6个月再次行DE—MRI检查评价心功能改善情况,同时行电子计算机X射线断层血管造影检查以了解桥血管通畅情况,结果:最终纳入31例患者进行分析(4例患者因桥血管闭塞而排除)。整体心功能改善的患者共22例.木改善的患者9例。单因素分析显示:受累节段、存活心肌节段、搬痕心肌竹段以及延迟增强(DE)评分是影响患者心功能改善的危险因素。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则湿示瘢痕心肌节段数是预测患者心功能改善的唯一独市影响因素(比值比=6.097,95%可信区间:1.066~34.866,P=0.042)。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显示瘢痕心肌节段≤4可很好地预测患者心功能改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5.5%和88.9%。结论:基于DE—MRI检查的瘢痕心肌节段数能够预测冠心病心功能不全患者行CABG术后的心功能改善,有待于进一步大样本研究。
- 杨滔陆敏杰孙寒松唐跃潘世伟赵世华
- 关键词:心肌梗死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 致心律失常性左心室心肌病的临床及MRI研究被引量:5
- 2016年
- 目的探讨左心室起源的致心律失常性心肌病(ALVC)的临床及MRI影像特征。方法2012年至今连续搜集我院ALVC患者10例(ALVC组),同期随机选取16例致心律失常性右心室心肌病(ARVC组)作为对照组,对比分析2组患者的临床表现及MRI特征。MRI扫描序列包括快速自旋回波序列、电影序列及延迟强化序列,测量2组患者房室大小、左右心功能、脂肪及纤维替代情况。2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检验及Mann-Whitney检验。结果2组患者年龄、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临床表现以胸闷、憋气、心悸常见。ALVC组和ARVC组左心室内径、左心室舒张末容积指数、左心室EF值及右心室EF值分别为(64.2±7.7)、(49.2±5.9)mm(t=5.551,P〈0.001),(113.9±24.0)、(69.2±30.0)ml/m^2(t=3.962,P〈0.001),(38.5±3.1)%、(56.0±8.4)%(t=-6.733,P〈0.001),(42.0±5.5)、(18.0±7.3)%(t=8.817,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在脂肪及纤维浸润方面,ALVC组左心室壁(包括室间隔)均有脂肪或纤维浸润,分别为11及14节段,而ARVC组均为0节段。结论左心室起源的致心律失常性心肌病临床表现类似ARVC,但心脏形态、功能及心肌病变部位不同,“一站式”MRI检查在左心室起源的致心律失常性心肌病诊断与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 李国忠赵世华陆敏杰张岩兰天戴琳琳黄静涵宋雷尹刚段福建殷小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