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06BAD08A06-02)

作品数:2 被引量:3H指数:1
相关作者:王素琴康总江白树雄练永国王振营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环境保护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山东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篇玉米
  • 2篇玉米螟
  • 2篇玉米螟赤眼蜂
  • 2篇赤眼蜂
  • 1篇多态性
  • 1篇亚洲玉米螟
  • 1篇引诱
  • 1篇引诱剂
  • 1篇随机扩增多态
  • 1篇随机扩增多态...
  • 1篇随机扩增多态...
  • 1篇特异分子标记
  • 1篇扩增多态性
  • 1篇发育
  • 1篇分子标记
  • 1篇蜂群
  • 1篇RAPD
  • 1篇SCAR
  • 1篇产卵

机构

  • 2篇北京市农林科...
  • 1篇山东农业大学
  • 1篇中国农业大学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 2篇王素琴
  • 1篇王振营
  • 1篇练永国
  • 1篇白树雄
  • 1篇康总江
  • 1篇李正西
  • 1篇董贝

传媒

  • 1篇昆虫知识
  • 1篇应用昆虫学报

年份

  • 1篇2012
  • 1篇2009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玉米螟赤眼蜂种群特异分子标记构建及其应用被引量:1
2012年
赤眼蜂是我国乃至世界范围内应用最广的卵寄生蜂,其中玉米螟赤眼蜂Trichogramma ostriniae Pang et Chen是我国玉米种植区重要的天敌昆虫,但其不同的地理种群在生物防治效果上存在较大差异。为了有效利用玉米螟赤眼蜂的优势种群,有必要对其进行准确的鉴别。然而,采用传统形态学方法对同一种赤眼蜂的不同种群进行鉴别是非常困难的。本研究首先采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标记对采自我国北京农科院、山东日照和山西太原的3个玉米螟赤眼蜂种群,进行了遗传差异分析,然后筛选了种群特异性位点,并通过克隆测序和引物设计构建了种群特异性分子标记,即序列特征性扩增区域(SCAR)标记。最后,利用SCAR标记对混合蜂群竞争试验结果进行了分子检测。该研究方法有助于玉米螟赤眼蜂优势种群的筛选,对于赤眼蜂的有效利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董贝王素琴李正西
关键词:玉米螟赤眼蜂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SCAR
卵液成分改变及卵表涂施引诱剂对玉米螟赤眼蜂产卵发育的影响被引量:2
2009年
试验通过部分改变人造卵卵液成分和在人造卵表涂施引诱剂2种途径来试图提高人造卵繁育玉米螟赤眼蜂Trichogramma ostriniae Panget Chen的成功率。结果表明,不同比例的亚洲玉米螟OstriniafurnacalisGuenée幼虫和蛹匀浆替代部分柞蚕蛹匀浆后,对赤眼蜂寄生率有明显提高,但赤眼蜂在人造卵内的化蛹率和羽化率均较低,赤眼蜂发育至老熟幼虫因卵液过剩而被淹死;在原卵液卵表涂施亚洲玉米螟卵和鳞片正己烷提取液后,评价繁蜂成功率的各项参数都有明显提高,赤眼蜂可以完成发育,羽化成蜂,但繁蜂成功率还较低。综合上述试验结果,应用人造卵繁殖玉米螟赤眼蜂研究重点要解决卵液过剩以及其它相关的营养学问题。
练永国王素琴白树雄康总江王振营
关键词:亚洲玉米螟玉米螟赤眼蜂引诱剂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