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271093)

作品数:10 被引量:75H指数:5
相关作者:张威魏东岚李永化沈俊杰刘蓓蓓更多>>
相关机构:辽宁师范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辽宁省教育厅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农业科学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天文地球
  • 1篇农业科学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3篇剖面
  • 3篇红色风化壳
  • 2篇地貌
  • 2篇地球化
  • 2篇地球化学
  • 2篇地球化学特征
  • 2篇化学风化
  • 2篇化学特征
  • 2篇古气候
  • 2篇冰川
  • 2篇测年
  • 1篇地表
  • 1篇地表温度
  • 1篇第三纪
  • 1篇第四纪
  • 1篇形态分析
  • 1篇影响因素
  • 1篇中段
  • 1篇石英表
  • 1篇时空变化特征

机构

  • 10篇辽宁师范大学
  • 2篇北京大学
  • 1篇昆明理工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作者

  • 6篇张威
  • 5篇李永化
  • 5篇魏东岚
  • 3篇沈俊杰
  • 2篇刘蓓蓓
  • 1篇毕伟力
  • 1篇李超
  • 1篇李爽
  • 1篇刘啸
  • 1篇刘耕年
  • 1篇孙波
  • 1篇崔之久
  • 1篇张兵
  • 1篇李亚鹏
  • 1篇柴乐

传媒

  • 3篇第四纪研究
  • 2篇地理科学
  • 1篇生态学报
  • 1篇国土与自然资...
  • 1篇干旱区资源与...
  • 1篇首都师范大学...
  • 1篇地球环境学报

年份

  • 1篇2020
  • 4篇2019
  • 3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5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大连市长兴岛地区黄土剖面磁化率特征及古气候意义被引量:1
2018年
以长兴岛贺家圈黄土剖面为研究对象,对该区第四纪黄土沉积的磁化率进行测试分析,结果表明:所测低频质量磁化率范围为15.61×10^(-8)-29.08×15.61×10^(-8)-29.08×10^(-8)m^3·kg^(-1),平均值为22.19×15.61×10^(-8)-29.08×10^(-8)m^3·kg^(-1);高频质量磁化率范围为41.69×10^(-8)-26.59×15.61×10^(-8)-29.08×10^(-8)m^3·kg^(-1),平均值为20.56×15.61×10^(-8)-29.08×10^(-8)m^3·kg^(-1);频率磁化率范围为5.88%-8.82%,平均值为7.27%;剖面自上而下,黄土剖面磁化率呈两次波动旋回,50cm-320cm磁化率较低、波动较小,320cm-650cm磁化率相对较高、波动较大;根据黄土沉积磁化率特征,反推古气温的平均值约为1.90℃,古降水的平均值约为201.99 mm,显著低于现代气温、降水,对黄土沉积磁化率的分析表明该区的黄土沉积环境经历了由寒冷干燥转为温暖湿润,再转向寒冷干燥的旋回变化。
刘大齐李永化魏东岚
关键词:黄土磁化率古环境
辽南石槽剖面红色风化壳地球化学特征初步分析被引量:3
2019年
通过对元素含量分布特征、元素活化情况以及化学风化强度的分析,研究辽南石槽剖面红色风化壳的地球化学特征,为认识不同地区红色风化壳风化特征的空间差异提供初步依据。结果表明:石槽剖面红色风化壳的化学组成以SiO_2、Al_2O_3和Fe_2O_3为主,化学风化过程中Fe、K、Na、Mg和Ca发生不同程度的迁移淋失,而Al、Si相对富集。微量元素含量平均值排序为MnO>ZrO_2>Cr_2O_3>Rb_2O>ZnO>NiO>SrO>CuO,Ni、Cu、Zn、Sr、Mn等微量元素强烈亏损,淋失程度随风化程度的增强而增强。石槽剖面红色风化壳发育在较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下,处于脱Ca、Na富Al的中等化学风化阶段。
蒋伟李永化魏东岚沈俊杰
关键词:化学风化红色风化壳微量元素
他念他翁山中段仁措湖地区花岗岩风化晕生长侵蚀模型研究及原地生成宇宙成因核素测年思考
2019年
通过建立他念他翁山流域仁措湖地区的花岗岩风化晕生长模型与侵蚀模型,并利用此模型定量了仁措湖地区花岗岩暴露年代。研究结果显示:该地区花岗岩风化晕平均生长速率为4.88mm(10ka)^-1;平均侵蚀速率为2.15mm·ka^-1。通过此模型对仁措湖地区的年代进行计算,得出该地区花岗岩风化时间约为(236±88)-(19834±1560)a。结合原地生成宇宙成因核素(terrestrial in situ cosmogenic nuclide,TCN)测年原理,推算出青藏高原花岗岩冰川沉积物至少侵蚀速率分别为:青藏高原东北部为(2.61±0.05)mm·ka^-1、青藏高原东南部为(3.43±0.70)mm·ka^-1、青藏高原中部为(3.42±0.34)mm·ka^-1、喜马拉雅中部为(3.71±0.72)mm·ka^-1、高原西部为(3.14±0.52)mm·ka^-1、喜马拉雅山脉西部为(3.36±0.67)mm·ka^-1、帕米尔高原东部为(3.45±0.59)mm·ka^-1、帕米尔高原西部为(3.11±0.41)mm·ka^-1、天山为(3.63±0.53)mm·ka^-1,恢复后整个青藏高原的TCN测年精度提高了10%左右。
张威李亚鹏柴乐乔静茹唐倩玉
2009—2018年国内外冰川沉积物研究现状及热点分析被引量:2
2020年
运用文献计量的各种特征,采用数学与统计学的方法研究冰川沉积物的现状与发展趋势.以Web of Science数据库和中国知网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作为数据源,对主题词为冰川沉积物的期刊论文进行检索.通过Bibexcel、Ucinet、Netdraw和SPSS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研究表明:(1)2009—2018年国外冰川沉积物的发文数量呈上升趋势,国内冰川沉积物的发文量总体较少,波动较大.(2)国内外冰川沉积物研究的热点时间段集中在第四纪;热点地点集中在南极洲、北极和青藏高原;热点的技术方法集中在测年手段.(3)国外冰川沉积物的研究内容可分为4个集群,即不同测年手段对冰川沉积物进行测年和冰期序列的划分,研究冰川及冻土的主要地区,通过技术手段对沉积物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古气候古环境的演变特点以及研究冰川沉积物所采用的具体技术与方法;国内冰川沉积物的研究内容可分为3个集群,即第四纪冰川沉积物的测年及冰期序列的建立,高原隆升与气候变化以及古海洋学.
张威唐倩玉赵贺李亚鹏乔静茹成然孙波
关键词:冰川沉积物共词分析聚类分析
大连长兴岛砂质沉积物粒度分布与石英表面结构特征研究被引量:8
2019年
文章对位于渤海东缘的长兴岛地区发现的、以互层形式存在的黄土与砂土沉积剖面各层样品进行粒度分析与石英颗粒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阐明了研究区沉积物的沉积特征,并探讨了物质来源与沉积环境。研究结果表明,长兴岛砂质沉积剖面上层黄土沉积(CXD5、CXD7)以粉砂为主,粒度分布频率曲线呈双峰分布且石英颗粒表面形态兼具风成与水成特征,推断其物质来源以近源为主,远源为辅;下层砂质沉积(CXD1、CXD2)粒度以中细砂为主,且石英颗粒表面水成特征明显,推测为近源物质搬运沉积;中间层(CXD3、CXD4和CXD6)粉砂含量显著增加,中细砂含量减少,且石英颗粒的硅质再沉淀作用显著,呈现过渡特征。研究结果表明,长兴岛砂质沉积物剖面存在砂层与黄土层相间分布的特征,且沉积环境以近源为主、远源为辅,为典型的陆架沙漠化沉积环境特征。
魏东岚李新瑞张智群梁婷婷李永化张威
关键词:粒度
红色风化壳地球化学特征及对古气候演变的响应——以辽南石槽剖面为例被引量:11
2018年
以辽南地区石槽剖面红色风化壳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剖面的常量元素和地球化学指标,揭示剖面的地球化学特征,探讨剖面化学风化过程以及对古气候环境演变过程的响应。结果表明:石槽剖面红色风化壳中Ca元素重度亏损,其他常量元素均出现了相对富集;石槽剖面风化强度总体上低于南方红色风化壳,属于中等风化阶段;多个地球化学指标的垂向变化表明石槽剖面风化强度表现为风化很强-风化减弱-风化加强-风化较弱4个阶段的变化,指示辽南地区在石槽剖面发育期内古气候环境经历了湿热-暖湿-回暖-相对暖湿的演变过程。
魏东岚沈俊杰李永化
关键词:红色风化壳化学风化古气候
基于面积-高程积分法的岷山雪宝顶-九寨沟地貌形态分析被引量:15
2017年
近一个世纪以来,关于冰川成因主流的一种理论是冰川发育的构造-气候耦合模式,为了研究构造活动在冰川发育中的作用,选取构造活跃的岷山雪宝顶(5588m)-九寨沟为研究区,以DEM数据为基础材料,结合ArcGIS的地图处理软件ArcMap分析技术,采用面积-高程积分方法对雪宝顶地区、九寨沟地区和岷江西侧的地貌形态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雪宝顶地区、九寨沟地区和岷江西侧面积-高程积分(HI)分别为0.54、0.46和0.39;面积-高程积分曲线均呈S型形态但逐渐变凹,反应3个区域构造活动特征。地貌演化阶段均属于壮年期,但雪宝顶地区靠近幼年期,岷江西侧接近老年期,反应区域先后抬升或者抬升的幅度依次减小。3个地区1810个板块的HI值呈现出明显的区域分异,显示冰川作用和岩性差异对局部面积-高程积分值的大小的影响。研究区的冰川发育与构造作用密切相关。
刘蓓蓓崔之久刘耕年张威
辽南地区晚第三纪红色风化壳及更新世高海面问题探讨被引量:3
2018年
以辽南地区石槽剖面与城山头剖面的红色风化壳为研究对象,利用X射线荧光光谱仪,对风化壳剖面样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剖面中各采样点样品的主要化学元素含量自剖面底部到顶部无规律性变化,显示了主要化学元素在风化过程中的地球化学行为较为一致,符合风化壳沉积类型特征;剖面的主要化学成分为SiO2、Al2O3、Fe2O3,结合各采样点样品的主要化学元素含量及SiO2/Al2O3及SiO2/R2O3系数,可以认为这套红色风化壳应是在高温高湿的环境条件下风化作用的产物。通过与山东庙岛群岛风化壳的对比及风化壳厚度的计算,可以认为该套风化壳的形成时代应在上新世或更早。依据风化壳在滨海地区的残存高度可以推断,自第三纪晚期以来辽南地区最高海平面高度未超过今天的海平面高度。
蒋伟李永化魏东岚沈俊杰李爽
关键词:辽东半岛红色风化壳更新世
辽宁省地表温度时空变化及影响因素被引量:26
2019年
地温是评价气候变化的重要指标,对土壤的成分、结构以及形成和演化都具有很大影响。分析地温自身的时空变化规律以及与气候间的相互关系,对深入了解地气间相互作用的机理、明确气候变化的响应规律、预测未来地温的发展趋势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辽宁省位于内蒙古高原向渤海湾的过渡地带,地形地势复杂,此外辽宁省又处在季节性冻土区,地温的变化机制更具复杂性。利用辽宁省24个气象站点1960-2016年0cm地温(地表温度)数据和各气象要素(气温、日照时数、风速、降水量)数据资料,采用气候倾向率法、Mann-Kendall突变分析、小波周期分析等方法,系统的分析辽宁省地表温度的时空变化特征以及与气候要素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辽宁省地表温度年际变化随时间向暖趋势发展,气候倾向率达0.36℃/10a,不同年代际存在不同的变化趋势,其中20世纪60-80年代低于多年平均地表温度,90年代至21世纪10年代高于多年平均地表温度,此外冬季地表温度增温幅度最大;突变分析显示在1995年发生突变,经检验其升高趋势显著;经周期分析显示辽宁省年地表温度具有30-46a和19-25a的两种时间尺度的周期变化;年地表温度呈西南向东北逐渐降低分布特征。相关分析表明,地表温度与气温的相关性最大,并且其大小在整个区域内呈西高东低的分布特点;在与降水的关系中,降水量高的年份地表温度均比较低,夏季受降水和日照时数的影响最显著,地表温度与风速均呈负相关,但夏季相关性较小,考虑夏季地表温度主要是受气温、日照和降水共同的作用,弱化了风速对地表温度的影响。
张威纪然
关键词:地表温度时空变化特征影响因素
基于年代学约束的白马雪山晚第四纪冰川作用被引量:12
2015年
白马雪山(5429m)地处横断山脉腹地,海拔3800m以上保存着确切的第四纪冰川遗迹,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可以为重建西南季风影响区的环境演变历史以及区域冰期-间冰期系列对比提供依据.本文采用野外地貌调查与电子自旋共振测年(ESR)相结合的方法,查明白马雪山第四纪冰川发育的地貌特点,并对研究区的冰期系列进行划分.结果显示,白马雪山晚第四纪以来至少发生5次冰川作用,分别为中梁赣冰期(475±62ka,MIS 12);倒数第二次冰期(MIS 6),年代分别为166±22ka、142±17ka、209±23ka、153±15ka、120±16ka和180±20ka;末次冰期早期(MIS 4),年代分别为57±6.8ka、67±8.7ka、81±11ka、77±11ka和64±7.7ka;末次盛冰期(19±2.5ka,LGM,MIS 2)以及全新世新冰期/小冰期(MIS 1).研究区的冰川作用与青藏高原的脉动式抬升具有一定的对应关系.
张威毕伟力刘蓓蓓刘啸张兵李超
关键词:白马雪山ESR测年冰川地貌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