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2001AA241212)
- 作品数:7 被引量:151H指数:7
- 相关作者:祁建民林荔辉吴建梅方平平陈幼玉更多>>
- 相关机构:福建农林大学广西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 红麻亲本与杂交组合产量、品质性状的遗传效应分析被引量:14
- 2004年
- 采用双列杂交遗传设计和加性-显性遗传模型,分析了7个红麻杂交亲本和21个F1组合的11个产量与品质性状,结果表明:(1)株高、鲜皮厚、千粒重、纤维支数同时受到加性和显性效应的控制;而茎粗、单株干皮重、单株干茎重、皮骨比、出麻率、单株纤维重、精洗率、纤维强力主要受显性效应控制。(2)对红麻亲本遗传效应估测结果表明,各亲本不同性状的遗传效应不同。可根据亲本对每个性状的不同遗传效应表现,在育种和杂种优势利用上加以选择利用。综合分析表明,福红2号、福红992和非洲裂叶3个亲本具有提高株高、茎粗、鲜皮厚、单株干皮重、单株干茎重、出麻率、皮骨比、精洗率、单株纤维重的正向遗传效应;福红2号和福红9922个亲本还具有提高纤维强力与纤维支数的遗传效应。上述结果可为红麻遗传改良和杂种优势利用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 陈幼玉林荔辉吴建梅祁建民周瑞阳
- 关键词:亲本红麻性状茎重皮厚显性遗传
- 用ISSR标记检测黄麻野生种与栽培种遗传多样性被引量:57
- 2003年
- 利用ISSR标记对黄麻属(Corchorus)10个种27份材料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25个ISSR引物共扩增出283条带,平均每个引物扩增出10.48条带,多态性条带比例(PPB)为92.85%;种间遗传相似系数在0.33~0.97之间,表现出丰富的遗传多样性。系统聚类结果显示,第Ⅰ、Ⅲ类群均为黄麻属8个种11份原始野生种,种间存在丰富的遗传多样性;第Ⅱ类群为黄麻两个栽培种及其近缘野生种,共16份材料,种遗传相似性较高;基因组聚类结果与经典分类相符。利用分子标记技术研究初步可以认为,荨麻叶种为最原始的黄麻野生种之一;三室种21C为三室种的一个变种;甜麻为一个尚待定性的野生种。同组材料的RAPD和ISSR分析结果,具有较高的相似性和可信度。
- 祁建民周东新吴为人林荔辉吴建梅方平平
- 关键词:黄麻ISSR亲缘关系
- 红麻产量和纤维品质性状的遗传效应与杂种优势分析被引量:23
- 2005年
- 红麻产量与品质性状的各项遗传效应、关联性及其杂种优势表现是杂种优势利用的基础,采用加性显性遗传模型,分析了7个杂交红麻亲本和2 1个F1 代组合的12个产量与品质性状的研究结果表明,(1)株高、鲜皮厚、单株干皮重、千粒重、纤维支数同时受到加性和显性效应的控制;而茎粗、单株干茎重、皮骨比、出麻率、单株纤维重、精洗率、纤维强力主要受显性效应控制。(2 )株高、鲜皮厚与单株干皮重、单株干茎重、单株纤维重3个综合产量性状之间均存在明显的加性和显性相关;茎粗与各性状之间不存在加性相关,而与株高、鲜皮厚、单株干皮重、单株干茎重、单株纤维重之间存在明显的显性相关;红麻产量性状与品质性状之间存在一定的负向关联性;惟皮骨比、纤维强力与纤维支数之间表现明显的正相关;纤维强力与纤维支数之间存在明显的负相关。(3)单株干茎重、单株干皮重、单株纤维重3个综合产量性状F1代具有很强的群体平均优势(HMP为15 .7%~18% )和群体超亲优势(HBP在8.3%~13.9% ) ,强优组合杂种优势可达35 .6 %~6 9.2 %。F2 代仍具较高的正向群体平均优势和超亲优势,强优势组合的HMP和HBP分别可达19.5 %、16 .1%、2 0 .2 %和1.9%、34.6 %、32 % ,F2 代优势仅比F1 代降低5 0 %左右;F1 杂种优势平均可延续1.4~1.7代,强优?
- 祁建民陈幼玉周瑞阳林荔辉梁康迳吴建梅方平平
- 关键词:红麻杂种优势
- 红麻种子携带真菌与苗期病害发生的关系被引量:21
- 2003年
- 为查清红麻苗期病害的初侵染源,用平皿测定法对参试17份品种种子进行带菌检查、分离鉴定和接种试验,并对42份品种苗期病情作系统观察.结果表明:红麻种子表面携带真菌有12个属14个种,其优势菌群为交链孢菌(Alternaria)、枝孢菌(Cladosporium)、镰刀菌(Fusarium)、青霉菌(Penicillium)、曲霉菌(Aspergillus)、根霉菌(Rhizopus)和毛霉菌(Mucor)等,不同产地种外带菌种类有异;种子内部潜伏镰刀菌、枝束梗孢菌(Synnematium)、交链孢菌、炭疽菌(Colletotrichum)和葡萄孢菌(Botrytis)等5个属.红麻苗期主要病害为立枯病(Rhizoctoniasolani)、灰霉病(Botrytiscinerea)、茎枯病(Corynesporacassiicola)、炭疽病(Colletotrichumhibisci)和枯萎病(Fusariumvasinfectum).种子携带真菌多数是腐生菌,少数为寄生菌,是引起苗期炭疽病、灰霉病和枯萎病发生的重要初侵染源.立枯病来自土壤带菌,茎枯病尚不明确.
- 陈玉森祁建民方树民陶爱芬
- 关键词:红麻种子带菌检测苗期病害初侵染源
- 红麻株高与茎粗性状的动态发育遗传分析被引量:21
- 2005年
- 红麻株高、茎粗是两个最重要的动态发育的经济性状.发育遗传学已探明生物个体的不同发育阶段基因是按一定的时空秩序有选择地表达的.采用数量性状的加性显性遗传模型和发育遗传模型,分析了红麻株高与茎粗在不同生长发育时期的遗传规律,即估算了株高与茎粗在某一生长发育时间(0→t)或某一特定生长发育时间段(t-1→t)的遗传效应.结果表明,株高在不同生长发育时期的非条件、条件遗传效应两者基本一致,均以显性效应为主,加性效应较弱,但条件遗传效应的分析与实际更为相符;茎粗的非条件、条件遗传效应表现一致,各个生长发育时期均未检测到加性效应,而显性效应均达显著、极显著水平;在各个不同生长发育时期中,株高与茎粗均在7月28日~8月9日(旺长期)、9月2~14日(纤维累积期)之间基因表达较活跃.株高与茎粗相关分析表明,两者在各个生长发育阶段均不存在加性相关,但8月21日之后的各期株高与茎粗之间均为显著或极著显正相关,该时期后进行相关选择比较有效.
- 陈幼玉祁建民林荔辉梁康迳周瑞阳吴建梅
- 关键词:红麻株高茎粗发育遗传
- 红麻轻质阻燃人造板的研制被引量:15
- 2006年
- 本文研究了红麻轻质阻燃板的生产技术,产品理想的生产工艺参数为:阻燃剂用量14%、成形压力4.0MPa、胶粘剂用量10%、热压时间为60s.mm-1热压温度120℃。产品的力学性能和阻燃性能指标如下:静曲强度≥31.85MPa;密度≤0.52g.cm-3;氧指数41%~50%;2分钟热释放率≤80kW.min.m-2,达到了相关标准的要求。
- 杨远才侯伦灯祁建民
- 关键词:力学性能阻燃性能
- 红麻无刺新型品种金光1号的选育被引量:17
- 2004年
- 采用外源DNA导入与辐射诱变相结合的方法,获得稀有无刺红麻突变体901,并通过杂交回交和轮回定向选择的遗传改良,选育出中偏迟熟红麻新品种金光1号,该品种1999-2000年参加全国红麻新品种区试鉴定,产量比对照红引135增产2.26%,表现纤维与种子产量高,茎杆无刺光滑,杆硬抗倒、易剥皮等特性,深受麻农的欢迎。金光一号的育成,不仅丰富了红麻的遗传资源,且在北方红麻生产应用上具有广阔的前景。
- 林荔辉祁建民方平平吴建梅林培青吴为人
- 关键词:红麻选育外源DNA辐射诱变